各国茶道及中国茶文化.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2553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国茶道及中国茶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各国茶道及中国茶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各国茶道及中国茶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各国茶道及中国茶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各国茶道及中国茶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各国茶道及中国茶文化.txt 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对付凶恶的人,就要比他更凶恶;对付卑鄙的人,就要比他更卑鄙没有情人味,哪来人情味 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收银员说: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 中国的茶道(一)唐时的基础我国的茶道是到六世纪(唐朝)时陆羽集前人之大成,再加上他自己的精心研究撰写茶经 ,进而推广传播,才奠定了茶叶今日之 基础。陆羽的茶经分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 ,而事实上是 分为十章如下:一之源:茶的起源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二六为茶道实务:三之造:茶的制造 -有关之工具、器具大部份已被时代 淘汰,而制造方法则因茶叶由来四之器:制

2、茶的器具-早期的固型茶到现在的散型茶,其 制造过程、方法、情况均有所五之煮:茶的煮法 -不同;至于煮与饮,因茶叶改为冲 泡方式而不再用烹煮,六之饮:茶的饮法 -所以仅有饮聊具参考价值。七之事:茶的历史八之出:茶的产地九之略:茶的概略十之图:茶的挂图以下仅就茶经之内容作一简要的探讨从前的固型茶,成以后是又乾又硬,要煮用时必须先用以火 烤。烤时持茶近火,经常里外翻转;如是以火烤而乾之茶,则烤至火气透为止;如是以日光乾燥之茶,则烤至柔软舒展为止。烤过后,又须加以研碎;其粉末如米粉者方为上等,如细角 者为下等。煮茶时之炭、薪规格:木炭为佳如桑、槐、桐、枥之类。坚薪次之膏多之木或无用废材不用。膏多之木:

3、如柏、桂、桧。无用废材:指朽腐之木。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总 之须用活水。煮水标准:第一沸:水沸之程度,如鱼目而微有声;使水合乎茶之量, 以盐调味。第二沸:容器之边缘,泉涌如连珠,水泡上升;酌水一瓢, 以竹筷于水之中心回旋搅和,量粉末,投至水之中心。第三沸:如腾波鼓浪,煮至翻滚;取所酌之水止之,以育茶 之华,并将火移开。过此以后则不可饮用。饮茶之法,趁热为之,边煮边饮。以上为陆羽所力倡的茶道 ,也是唐朝时集大成的饮茶方法, 成为我国茶道最原始、最具体的指导原则,然而到宋朝时便革去一大 部份。(二)宋时的讲究宋朝饮茶的习惯,基本上固然依循唐时的准则,却从高雅的享受 中

4、去谋求发扬光大,尤其士大夫阶级争相讲究茶品、水质、火候、茶 具、煮法、饮用之效果。此时饮茶习惯已成附庸风雅之士聚集的 原动力,藉茶吟咏,各机其妙,甚至评茶论器,名目、花样百出,蔚 成风气,因此斗茶也成为我国比赛茶之始。斗茶交战时,以三件事来分优劣:一为茶、二为水、三为茶 具,彼此夸耀其优点(品种、采摘、制作、来源、水质、成份、质料 、特色 ) ,优则称胜。(三)明时的改革可是唐、宋这套饮茶的准则,到了明时,固型茶惨遭潮流淘汰, 改为以散型茶为主,煮茶也改为泡茶,至于过程方面就更见紧缩,只 注重茶品、水质、茶具,其余则不在讲究之列;尤其对水质讲究到极 致,除了使用泉水、江水、井水外,还风行雪水、

5、雨水,甚至于露水 、竹沥水。民间所盛行之功夫茶,也是在改良泡散型茶后的产物,且不 再以大壶冲泡,而崇尚小壶泡法(重品茗、忌牛饮) ;对茶器、茶具 之讲究,要求陶、瓷、紫砂土质良好、制作精巧、造型高雅,因此在 官方及民间的推波助澜下,成就了傲视国际的陶、瓷艺术文化 , 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与宜兴的紫砂茶具享誉中外,间接地提 升尔后饮茶文化走向精致化与生活化。日本的茶道(一)茶道之源流中国茶叶最早传入日本,约在汉代就开始了。唐代,日本僧人来 华,高僧最澄禅师和空海禅师到中国天台山国清寺流学,回国时带回 茶籽栽种于日本滋贺县。宋代,日本荣西禅师两度留学中国,又带回 茶籽,栽种于日本佐贺县。(荣西禅师着

6、有吃茶养生记一书,是 日本第一部茶书)。而根据日本历史中记载:天平元年(公元年) ,圣武天 皇在宫中,召集僧侣讲谈般若经后,有行茶礼仪。 又说:平安时 代桓武天皇时,传教大师返国,带回茶种,种于比睿山附近地方,是 为日本种茶之始。 虽然历史悠久,却完全变质,与我国古时茶道旨 趣大不相同,日本敢据以夸张国粹 ,傲视西方,理由就在早已彻 头彻尾改变,的确成了日本茶道 。(二)茶道之精神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将饮茶视为生活规范,藉以修身养性, 学习礼仪,以环境幽雅为主体,以高尚享受为目的。而其缺点乃是违 背时代,脱离现实,费时费事,名为固守茶道的传统,实仅维持茶道 在充当古迹。(三)茶道之流派主流派

7、:千利休与三千家1.村田珠光成立日本茶道年年2.千利休追随绍鸥学习茶道别号抛秋,是安土、桃山时代的茶博 士茶艺非常精湛,遂集茶道之大成年年3.宗旦利休的孙子以宣扬茶道为专业儿子分立门户继承衣钵茶道 三千家4.江岑表千家的元祖仙叟宗室承接了乃父的隐居而成里千家的元祖 一翁宗守住在武者小路成为武者小路千家其他流派:薮内流 远州流 石州流 镇信流 宗偏 流 不味能 江户千家流 等等派别。(四)茶道之饮法与礼仪以驰名的茶道数寄屋为例,它建筑在私人的花园中,包括可 以容纳五人的茶室 ,与一间毗连的水屋 (洗涤茶具之场所) ,另有一间待合 (提供宾客暂待,等主人邀请进入茶室之场所) 。从待合到茶室 ,有一

8、条小径,幽静之至,奇石与石凳陈 列两旁,古松参天,枫叶满地,景致高雅。 茶室的入口为活动格 子门,高仅三尺,人须躬身而入,以保持谦逊态度。室内陈设简朴,瓶花佩合季节,且悬有名贵字画,供人欣赏。室 之右角,设有小巧木架,挂着铜包锡的茶壶。茶碗各用饰盒贮藏。 待客之礼仪与饮法宾客进入茶室之后,依序面对主人就座,宾主对拜称 见过礼 ,主人致谢称恳敬词 。室内从此肃穆,宾主危坐,静看茶娘进退起跪调理茶具,并 用小玉杵,将碗里的茶饼研碎。茶声沸响,主人则须恭接茶壶,将沸水注入碗中,使茶末散 开,浮起乳白色饽花,香气溢出。将第一碗茶用文漆茶案托着,慢慢走向第一位宾客,跪在面 前,以齐眉架式呈献。宾客叩头谢

9、茶、接茶,主人亦须叩头答拜、回礼。如上一碗一碗注,一碗一碗献;待主人最后亦自注一碗,始得各捧起茶碗,轻嗅、浅啜、闲谈。英国的茶道(一)茶自十六世纪传入欧洲。起出荷兰人从澳门购茶,寄往爪 哇,然后运回荷兰,视为助消化的特殊饮料。十七世纪初叶,才渐渐输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 俄罗斯和英国。(二)欧洲若干国家,虽然了解茶能助消、话提精神,而却未造 成重视欧洲若干国家,虽然了解茶能助消、话提精神,而却未造成重 视的气候,惟独英国后来居上,奇迹的掀起饮茶风尚。当十六世纪 时,英国还是喝咖啡的国家,自从茶叶输入后,发现有胜过咖啡的特 点,朝野交相提倡,于是逐渐养成饮茶的社会习惯。(三)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

10、格德琳,从葡萄牙将饮茶的高尚习 惯带入宫廷以后,更由尊敬与新奇,而鼓舞起贵族圈内的重视饮茶, 但因为茶叶当时很贵,受限于购买力,只停滞于上流社会。(四)到了十九世纪,因交通与技术的长足进步,茶叶从各方面 运入英国,茶价遂猛跌。于是茶便完全夺取咖啡的地位,成为英国的 大众化饮料。(五)英国的开放性茶道,一延几个世纪。据说:这是 年,一位贝德佛公爵夫人最早所立下来的不成文规矩 ,目的在 缓和她每天下午四点钟时,便感到虚弱和疲惫,须歇下来喝茶,始能 振作 。想不到从此之后,这个人的规矩,竟会不胫而走,逐渐扩展 至全国每一个角落,蔚为普遍风气。(六)英国民族的性格特征,是保守、沉默、严肃,所以饮茶才

11、能成为牢不可破的传统习俗,因此无论环境如何困难,他们各阶层国 民每日的上午茶 (上午十点半)与下午茶(下午茶) ,总是 免不了。由于数代过惯这种规律的生活,也就特别郑重其事,把两次 饮茶视为工作过程中的精神调剂。关于茶道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 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 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 、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 ,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

12、,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 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 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 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 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 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 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 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 ,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 文人茶宴之分。对茶

13、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 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 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 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 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 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本朝高 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

14、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 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年, 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 “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 ,显然 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 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见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斤。开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非垒,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

15、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宗教:茶与佛教、道教一触即密不可分,在其潜修心性过程 中,藉饮茶时之恬淡心境,去做出世和入世的冥思与探讨, 其中以禅宗最为重视茶道 ,甚至将茶道当成参禅时必修 的一门功课,所谓用茶破睡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日本茶道:茶大多以蒸青绿茶(煎茶)为主,近年来也饮用乌龙茶。 民间普遍用泡茶法

16、,最不良的习惯就是喝冷茶,与中国所称忌喝冷茶 及隔夜茶有所出入。道以日本之茶道基础来说,一大篇的繁文褥节和不断重覆 的规定动作,再加上宾主间严肃拘谨的心态与宁静萧瑟的气氛,最不 敢恭维的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将整个过程礼仪化,如同天皇召见 一般,这样的茶道简直是作茧自缚。英国茶道:茶大多以加味或拌花的茶叶为主。道英国这种开放性茶道,可喜的是有饮茶的新生命、新传 统作基础,普遍又活跃;但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只知为饮茶而饮 茶而已,对中国之茶道而言,还只能在门外徘徊,未能登堂入室。后记一茶的发现与利用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是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神农本草 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

17、是上古先民 的代表人物,距今约有五千年了。茶叶,有文字的记载也有三千年以 上,首见周公旦尔雅释木篇:檟,苦茶。 檟是茶叶的古 名。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丹漆茶秘 皆纳贡之。 足以说明在公元前年 时,茶叶便作为贡品 。王褒的一纸僮约(公元前年签订 之工作契约)中,有烹茶尽具与武阳买茶的记载,描述出当 时社会中以茶为饮料,且有商品交易之行为。茶神陆羽陆羽(公元年) ,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 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省天门县)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 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上 元初年(公元年) ,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着作茶经, 成为

18、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的情趣对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苍 山” ,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 ,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 露晴” ,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 ,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 ”,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 ,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 ”,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 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 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 茂、虚实相生。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仙山灵雨湿行云,

19、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 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 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 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 受。第二节 中国茶道中的道家理念一、尊人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 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 。杯托 为“地” 、杯盖为“天” ,杯子为“人” 。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 大。如果连杯子

20、、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 “三才合一”二、贵生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 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 ,即注重茶的保健养 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 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 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 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 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 行。更多

21、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 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 中写得很妙。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三、坐忘“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 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 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 、一尘不染, 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

22、 “坐忘” ,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 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 “澄心味 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四、无己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 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 。无我, 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 自然、心纳万物。 “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 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 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五、道法自然,返朴归真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 ,包含了物质、行为

23、、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 。是大自然恩赐 的“珍木灵芽” ,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 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 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 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 性,好不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 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 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3、维吾尔族的香茶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主食面粉,最常见

24、的是用小麦面烤制的馕,色黄,又香又脆,形若圆饼,进食时,总喜与香茶伴食,平日也爱喝香茶。他们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南疆维吾尔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也有用陶质、搪瓷或铝制长颈壶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维吾尔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通常制作香茶时,应先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状。同时,在长颈壶内加水七、八分满加热,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 5 分钟时,则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芘?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经轻轻搅拌,经 3-5 分钟即成。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茶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

25、网,以免茶汤中带渣。南疆维吾尔族老乡喝香茶,习惯于一日三次,与早、中、晚三餐同时进行,通常是一边吃馕,一边喝茶,这种饮茶方式,与其说把它看成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还不如把它说成是一种佐食的汤料,实是一种以茶代汤,用茶作菜之举。4、回族的刮碗子茶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西北,以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最为集中。回族居住处多在高原沙漠,气候干旱寒冷,蔬菜缺乏,以食牛羊肉、奶制品为主。而茶叶中存在的大量维生素和多酚类物质,不但可以补充蔬菜的不足,而且还有助于去油除腻,帮助消比。所以,自古以来,茶一直是回族同胞的主要生活必需品。回族饮茶,方式多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喝刮碗子茶。刮碗子茶用的茶具,俗称“三件套

26、“。它有茶碗、碗盖和碗托或盘组成。茶碗盛茶,碗盖保香,碗托防烫。喝茶时,一手提托,一手握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也由此而生。刮碗子茶用的多为普通炒青绿茶,冲泡茶时,除茶碗中放茶外,还放有冰糖与多种干果,诸如苹果干、葡萄干、柿饼、桃干、红枣、桂圆干、枸杞子等,有的还要加上白菊花、芝麻之类,通常多达八种,故也有人美名其曰:“八宝茶“。由于刮碗子茶中食品种类较多,加之各种配料在茶汤中的浸出速度不同,因此,每次续水后喝起来的滋味是不很一样的。一般说来,刮碗子茶用沸水冲泡,随即加盖,经 5 分钟后开饮,第一泡以茶的滋味为主

27、,主要是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浓甜透香之感;第三泡开始,茶的滋味开始变淡,各种干果的味道就应运而生,具体依所添的干果而定。大抵说来,一杯刮碗子茶,能冲泡 5-6 次,甚至更多。回族同胞认为,喝刮碗子茶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腻生津,滋补强身,是一种甜美的养生茶。5、蒙古族的咸奶茶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及其边缘的一些省、区,喝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在牧区,他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却往往是“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主妇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供随时取饮。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

28、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蒙古族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器具是铁锅。制作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 2-3 公斤,烧水至刚沸腾时,加入打碎的砖茶 25 克左右。当水再次沸腾 5 分钟后,掺入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稍加搅动,再加入适量盐巴。等到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才算煮好了,即可盛在碗中待饮。煮咸奶茶的技术性很强,茶汤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用茶、加水、掺奶,以及加料次序的先后都有很大的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加茶和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煮茶时间过长,又会丧失茶香味。蒙古族同胞认为,只有器、茶、

29、奶、盐、温五者互相协调,才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为此,蒙古族妇女都练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艺。大凡姑娘从懂事起,做母亲的就会悉心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当姑娘出嫁时,在新婚燕尔之际,也得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显露一下煮茶的本领。要不,就会有缺少家教之嫌。6、侗族、瑶族的打油茶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做油茶,当地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一般经过四道程序。首先是选茶:通常有两种茶可供选用,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茶;二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这可根据各人口味而定。其次是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放适量食油入锅,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 3-5 分钟,即可将油茶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这又香、又爽、又鲜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