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228336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古城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同古城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同古城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同古城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同古城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前 言 2009 年,我应大同绿泰建安有限公司经理翟振平的邀请,参与了古城修复东城墙第十一标的施工。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我一直在建筑行业里摸爬滚打,从普通工人做起,做过技术员、预算员、工长、技术负责人、业务负责人等。但修复城墙可是头一回!因为修城墙是几百年不遇的大工程,是一种很难得的机遇。参与这项工程建设,让后代能够凭借这座古城墙,想象我们的祖先当年在此披坚执锐、金戈铁马的戍边岁月,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因此不管风里雨里,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无怨无悔。我甚至设想:再过二三十年,每当朝霞似火的清晨或夕阳西下的傍晚,望着高高的城墙,映衬着周边的人流,我会迈着蹒跚的步伐,指着十一标施工过的地方,骄傲

2、地告诉他们那是我们砌的,那该多牛啊!这是我最大的满足。在参加修复东城墙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工地现场或是在社区里弄,都有人向我提出一些古建方面的问题,于是春节期间我把施工时写的一些技术资料做了整理,现在奉献出来,为广大热爱古建、关注大同的旧城改造和修复的人士提供参考。 刘元(13303426695)2010 年 2 月 28 日 一、大同古城墙 关于大同城墙的由来,要上推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它的北段在今白马城、安家小村一带,留有遗存。我们现在修复的城墙,是徐达在旧址上增筑的。据大同县志记载:“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址砌以石,墙甃以砖。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

3、西曰清远,北曰武定。门各建楼,角楼,四望楼五十有四,窝铺九十有六。”徐达字天德,安徽濠州人,二十二岁投奔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建立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大将、左相国、大将军、征虏大将军、太子少傅、魏国公,五十四岁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关于营建时间,县志武事章说:“洪武二年正月副将军常遇春率郭英、汤和等攻大同,元右丞相扩廓帖木儿奔甘肃,守将竹贞亦弃城遁,遂取大同。又据明史记:洪武三年徐达率李文忠等诸将,从北京至甘肃、宁夏,全线打击蒙元余兵,洪武四年,明廷命魏国公徐达到北平、山西练兵,修缮城池。洪武六年、七年继续在北平、山西防御练兵。从以上史实看明代大同城墙不会早于洪武四年,主体竣工不迟于

4、洪武八年。县志记载,洪武五年所增筑应与实际吻合。去年修复墙体时,发现了刻有“洪武五年”、“洪武六年”字样的城砖,这就充分证明了明城墙的营建时间。明代大同城墙周十三里,比平遥古城大些,但与北魏城相比要小多了。北魏城周长三十二里,东至御河桥东的古城村,南至南关的实验幼儿园一带,西是今天的西城墙,北是安家小村白马城一带。现在恢复的明朝古城墙,大致呈正方形,城池也不是绝对垂直或平行,马面(凸出城墙的墩子)是它们的连接点,相邻墙体,有的几乎成一线,有的相差0.10.7 米。二 OO 七年实测,城墙东西长 1750 多米,南北长 1800 多米,周长 7200 多米,面积约 3.2 平方公里,当然这也不精

5、准,因为四周有转角,起始点从哪计,怎么计,待定。等到城墙修复后,会有一个精准数字。现存城墙占原总长度 55%保存较好,即城墙的四个角部区。墙高四丈二。这次恢复施工中,东城墙第十一标段找到原海墁标高为 12.6 米,加上垛墙在 14 米以上,符合历史记载。至于人们说姜瓖反清时,多尔衮斩城墙五尺,可能是推倒垛墙。城墙的高度其实都是随地形而定,绝非在一个标高上。总体来讲北高南低,但都在 14 米以上,这在全国是最高的。为什么大同城墙要修那么高呢?还要从明朝大同所处的环境来讲。从东北起靠近蒙元边界的九个地区,习称九边,历属九个重镇,即辽东填、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偏关)、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

6、、甘肃镇,这九个边镇是明朝与蒙元经常发生战争的地方。而主战场就在今天的大同城,双方你争我夺,约 200余年。因而,大同城墙为全国最高就不足为奇了。城墙高了,自然就宽了,最窄处也有 12米多。址砌以石。传说洪武五年,徐达命人开始筑城,正在施工当中,元军突然来犯。徐达一面调集援兵,一面令人将城外石头运进城内西北角,且在城墙上增派了弓箭手,射箭后用石头还击。军民闻讯纷纷纷搬运石头,共同对敌。胜利后,城内军民搭台唱戏庆贺,当时有人把堆石头的地方叫“石头巷”。传说的石头也许就砌在城墙下。一九四二年,日本人村田治郎,也记有城墙下边砌以石头。开工后,在清理城墙根基时,整个东城墙发现了七百多米旧土衬石,大多为

7、条石,其中夹有磨盘石、柱础石、栓马桩等杂石。这说明,当时战事紧迫,各种能用的石材都用上了。墙甃以砖。以前的土城墙都没有包砖,到明朝火器得到迅速发展,原有的土城墙已容易被火器(火铳)攻陷,人们想到了用砖包砌墙体。在砌砖里有“三一五一丁条法,十字骑马梅花丁”之说,而旧城墙砌的就是梅花丁,即先放一块横砖,紧挨放二块顺长砖,按此循环放置。明朝盛行此种砌法,尤其是城墙,它结构合理,吻合紧固,比清朝盛行的三一五一砌法强多了。城墙用砖都是糙砖,即没有经过打磨、切割、加工的砖。常用型号有大城砖或二城砖,大城砖长 4448 厘米,宽 2224 厘米,厚 1113 厘米,二城砖长3844 厘米,宽 1921 厘米

8、,厚 912 厘米。旧城墙用砖长 42 厘米,宽 21 厘米,厚 11厘米,属二城砖。从收存的样砖来看,当时用砖不仅有附近砖窑烧制的,还有左云、右玉等地的。有军人烧制的,也有服刑人员和民窑烧制的。使用白灰或掺泥浆砌筑,灰缝厚度在 1.33 厘米之内,外侧收分(为了墙体更加稳定,砌砖时下大上小,且按一定比例退台砌砖)20%多,墙体内侧砌筑无规则顺砖直上,直上段与土墙体倾斜部位用整砖或碎砖、碎瓦、石渣补砌。墙基根厚度在 1.8 米多。城墙内侧没有砖砌体,只是土墙,上部砌有女儿墙。城门楼。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这是大同的城门楼。在城门外还有瓮城,瓮城的上方建有二城门(扁楼)或叫瓮城

9、楼,在瓮城外还有形状似月的月城,它的上面建有月楼,也叫闸楼或箭楼。四个大城门楼平面布局基本相似,呈凸字形,面宽五间(约 30 米多),进深三间(约 17 米多),高三层,重檐歇山顶,底层有外廊。两边间面宽较小,中间无斗拱;大三间中部设有斗拱,上有雕刻。整个城楼做工精细,比例协调,高耸雄伟,秀美壮丽。至于二城门和闸楼较城门楼小一些,也不如城门楼雄伟。到清朝末期,大同城楼已经屋顶漏雨,门窗残缺。据说一九一四年,晋北镇守使张汉杰,拆毁北门楼和零散望楼残屋及太平楼、奎星楼,用于建私人住宅和兰池戏院。民国期间,北城门楼又在原处修建,但与其它三个城门楼有不少差异,缺少往日风采。一九五二年拆钟楼前后,北城门

10、、东城门、西城门也被拆除。唯有南城门楼保存至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拆除,门洞在一九八一年市政公司修路时拆除。角楼。“郡城西北有高楼,此曰登临爽气浮”。这是清代大同县令吴麟的“镇楼秋眺”中的诗句。高楼就是指城墙西北角上的乾楼,它最高,最壮观,形状呈八角,又名八角楼。每当九月初九,人们都喜欢登镇楼远望以欣赏大同秋天的美景,抒发情感。所谓的明镇秋爽。乾楼按八卦讲,在西北角的乾位,那么东北角楼应叫艮楼,东南角楼应叫巽楼,西南角楼叫坤楼。这四楼所处位置均为角部连接点。望楼。有资料说望楼 58 个,有说 62 个,有说 64 个,我认为县志的四望楼五十有四是对的,从记载和卫星拍照看,四大墙每边有十二个马面,那

11、么就有四十八个望楼,其余六个又在哪呢?其实古代对箭楼、望楼、偏楼(二城门)没有一个统一固定叫法。在县志里,瓮城和月城上的楼,都归入了望楼,东门有瓮城楼,月城楼,南门的瓮城楼,西门的瓮城楼、月城楼,北门的偏门,加上这六个正好五十有四。望楼唯一有记载名号的洪字楼,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知县吴麟作了重修。窝铺。施工中一老者告诉我,他从小就在城皇庙附近长大,经常上北城墙东段,记的有一窝铺,它不太高,一面坡,且地面在城墙顶下 5060 厘米,好像村里的看瓜棚,这是听到关于窝铺的唯一说法。在我看来,窝:即简陋的住房,一个人能站起来,高不会超2.2 米,宽 4 米以内,它不漏雨,挡风保暖,并有木地铺,一面坡,

12、两个望楼之间为一个城墙段,每段布置 2 个,每面 24 个,四面共九十六个。垛墙垛口。人们常说大同城墙有五百八十对垛口,代表五百八十个村子。我查了一下县志:城东 194 个,城南 177 个,城西 91 个,城北 118 个,恰好五百八十个。也有人说代表五百八十件事,但不好找依据。垛口就是在城墙的顶墙上,每隔一段留有一口,供人射箭御敌,每个垛子高二尺五寸,长一丈五尺,厚一尺半,垛口一尺五寸。垛口、垛墙一般在墙体中段都是按此设置,到两边及马面,随着尺寸变化也会有变化。女儿墙。古时候官宦和有钱人家,讲究未出嫁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每到元宵节、庙会时都想出去看看。也不知是谁想到在屋顶四周砌上墙,

13、供女子们上房顶登高远望。后人把砌在屋顶上的直墙,且四边在外墙的位置叫做女儿墙。大同城墙内侧上部原来就建有女儿墙。女儿墙一般不会高于 1 米,厚度在一砖以上。瞭望孔。瞭望孔设置在垛墙的中间,且上边与垛口的后边平齐,20 厘米左右见方,用来瞭望敌情。排水渠。古代用白灰与粘水粥掺在一起,涂在城墙外表来固定城墙的土,以减少雨水和排水冲刷,到元代有用芦苇或竹席将土墙遮盖用来防雨。相传大同在御河东岸就种有芦苇、竹树。解放前寺儿村还有竹林。在恢复施工中我们发现城墙顶部设有排水渠,宽 20 多厘米,高约 15 厘米,底面平铺砖,侧面用平砖侧放,底稍小,上大,可把雨水引至排水点。瓮城、月城。在主城墙的城门楼外,

14、有一弧状墙体,并与主城墙相连,墙体上建有偏门楼(或叫二城门),圈内地面窄小,好像百姓家中使用的水瓮,一旦敌方军队进入瓮城,很容易被守城士兵歼灭,人们习惯称为瓮城。月城是在瓮城外有一弧形墙,与主城相连,所圈地形,形状似月,习称月城,在月城的正面建有闸楼(设有吊桥),也叫月楼或箭楼。在城墙四门中,东、西、南三城门楼均建有瓮城、月城,北门只有瓮城。过去老大同人不管瓮城还是月城都叫瓮圈。护城河。古代建城墙时,就近取土形成围城壕沟,叫城壕,蓄水后叫护城河。因大同城墙高大墩厚,故护城河沟宽水深。宽十米多,深五米多,距城墙约 40 米。小城。在古大同城外有三小城。西门外没有小城。明代景泰年间巡抚年富在城北建

15、北小城,周六里,高三丈八尺,有东南北三个门,东曰迎恩门,南曰大夏,北曰玄东。天顺间,巡抚韩雍续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周五里,东小城即东关,设三座门,东曰迎恩门,南为南园,北为北园,四面通大城只有门洞无楼。其中迎恩门在网上有日本人占领大同时的照片,南园门洞今年恢复城墙时还存在。东小城是土城没有砖包; 南小城门凡四,南为永和门,西为永丰门,东为迎晖门,北为文昌阁。在城墙土体中,唯南小城固土最紧合,外表密实,有可能施工中加入粘米粥汤,清嘉靖三十九年,巡抚李文进加高南小城八尺,隆庆间,巡抚刘应箕增高一丈,增厚八尺,石砌砖包。以上是大同明代城墙的基本概况。 二、屋脊走兽的寓意 古城墙的望楼上,有许多装饰物

16、,其中屋脊上的装饰物就有正吻、狎鱼、天马、海马等多种走兽,这些走兽可不是随便安放在屋脊上图好看,而是都有特定寓意,并且在排列顺序上也是有讲究的。 一、走兽的排列屋脊上的走兽怎样安放,数量和顺序怎样确定,都是有讲究的。首先,走兽的种类和安放顺序,依据制作走兽的材料不同而有所区别。1、青瓦质地的走兽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狻七鱼八獬九吼十猴。2、琉璃质地的走兽,其种类的排列顺序是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披头七鱼八獬九牛十猴。其次,每座建筑物上走兽安置数量的多少,也要依据建筑物的规模、体量和等级来确定,一般为单数,最少一个,多的九个。只有故宫的太和殿上是十件,为的

17、是表达十全十美的意思。 二、走兽的寓意龙:象征最高权力。古代皇帝叫做真龙天子。传说,龙能兴云行雨,变化无常,安在屋脊上既象征尊贵又能避火消灾。 凤:凤凰乃天上之物,是吉瑞的象征,落脚点乃福地也。它金艳无比,尊贵有德,古时也是皇后的代称。安在屋脊上象征着有德高贵柔和之意。狮子:它体态威严,勇猛无比,吼声震天,群兽慑伏。放在屋脊上各种地兽精灵,远而避之。 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能通天入海,畅游四方无所不及。安在脊上,照顾四面八方,恩惠各界大众之意。 狻猊:传说中的猛兽,龙的九子之一。能吃虎豹,有率众百兽之意。安在脊上有心胸宽广镇邪之能。 狎鱼:传说海中异兽,善兴云作雨,安在脊上,避火镇宅。獬豸:

18、传说中的猛兽,它能辨别是非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安在脊上有勇猛正直之意。斗牛:传说是一种虬龙,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行什:行什是一种带翅膀的猴面人,象征机灵活泼。 三、古代建筑名称大观 平屋:古时指普通居民的房屋。现在指单层平顶屋面。台:堆土而高叫台。台一般上部不设建筑,如烽火台、炮台、点将台、祭台,后来,把高于地面的一些建筑物统称为台,如球台、锅台、阳台、台案、墩台、平台等。阁:旧时二层以上为阁,且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外立面中腰处设有平座和腰檐。平座就是外走道。二是阁在室内由天花板以上与二层楼板间构成了暗室。如凤临阁、朱衣阁。随着时代的变化,阁的名称也在变化。楼阁:多于二层的阁叫楼阁

19、,如腾王阁。楼观:在台上建有的建筑物最初叫“榭”或“观”,后来叫楼,如建在台体上的城门楼、角楼等。亭:供人们休息的地方,指独立的一间,且四边有檐,中部高顶的建筑物。榭:最早用木头盖搭,用于射箭观察的地方,后人们习惯把临水的亭叫水榭,高台上的亭叫高榭。殿、堂:堂是出现了大型建筑才有的名称,它与殿一个意思两种叫法,人们把高大的建筑物叫堂。宫:皇帝王爷所住的建筑物。轩:殿堂前伸出的附属建筑物,轩字从车,指以曲弧形为輈,就是两个由曲弧形的车辕连有顶盖的车厢。今天的教学楼、办公楼、楼外的进门厅、雨蓬就是轩的演变。坊:汉代最基本居住区叫闾里,到了唐朝称坊,它是指被道路分割出来的街区,里面既有住宅也有配套服

20、务的建筑。坊字今天并不多叫,但里字应用不少,如:建设里、文化里、兴同里。馆:有吃能住的地方。廊:有顶盖的走道,用来房与房,房与亭、阁等的相连。寺:寺本是侍奉皇帝的近臣、太监的住房。汉明帝时佛教自西域由白马驮来,初止于 鸿胪寺,后把这个地方改为白马寺,从此佛教建筑大都叫寺。庙:本来是指住宅宫室的厅堂,后来把供奉祖先神灵的屋称做庙。阙:是最早的宫门,但无门,就是有一定距离的两高台用顶盖连接起来,且两高台上 能站人观察附近的情况。抗战时期很多兵寨都设有阙。坛:用来拜祭天、地、雨、神的高台。宅舍:住宅的居室,宅单指屋,舍除有屋居住外,内里可有厕所。庭:指宽敞的房屋,可供人活动、议事的房屋。室:一般指办

21、公和休息的地方。斋:读书的地方。庐:简陋的房屋,来人住的宿舍或是官吏应差住的房子。橹:瞭望观察的建筑。塔:塔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是佛教徒的方坟之名,塔最早叫浮屠(佛图)。塔在传来中国后,和汉文化相结合,产生了许多种塔。有崇拜文化的文峰塔(雁塔),用于战争的应县木塔,还有风水塔,以及今天的灯塔、水塔等。庵:过去指供人们居住的茅草屋,后指尼姑居住的较小寺庙。店:设备简陋的小旅馆。府:官衙办公场所和富贵人家的住所。如王府、都督府、元帅府和以姓命名的府第。窑:有门、有窗,但无木椽檩的平民住房。窝:为了保护财产或警戒,临时搭设的无门无窗但有顶盖和墙壁的房屋。厅:指较大的房屋,且在内能交谈、活动、就餐。 四

22、、从建筑视角看古城恢复 恢复古城要定位准确大同是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又是佛教圣地、多民族大融合的典范,同时也是晋蒙冀商贸集结流通地,因此具有其它城市无法相比的魅力,堪称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大同城市建筑特点是:城墙高大墩实,望楼环列,护城河沟宽水深,庙宇高大宏伟,府衙威严,民居高低错落有致,龙壁影壁比比皆是,楼阁挺拔,商铺云集,牌楼林立,且都做工精美,体现了文雅、豪爽、勇猛之气,包罗了从北魏到唐、宋、明、清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恢复古城要尊重历史比例协调1、院内比例:不管是庙宇、府衙、或者民居,它的标高都应以主殿、正房为基准,且高于配房、配殿; 房屋布局以中为本、左右对称; 房屋的形体是

23、宽度与高度成正比;各个建筑之间距离由其形体确定,高大的远一些,其次近一些,这样,就使得一组建筑群落内部房与房、以及房屋与围墙、门楼等形成了层次美。2、院内建筑与院外建筑比例协调:院内建筑必须和院外的照壁、牌楼、吉祥兽、拴马桩等相呼应。3、相邻的建筑比例协调:凡庙宇、府衙、楼阁周围其他建筑都不宜过高并与它们有一定距离,以突显其高大、宏伟、威严,民居之间高度不宜相差太大,但建筑风格应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屋脊、山墙、前后檐、马头、门楼、围墙等部位。4、建筑物的形体与马路比例协调:靠近高大建筑物的马路宜宽些,反之窄些。5、城墙与城墙内建筑物的比例协调:城墙高大墩实,相对城墙内建筑也应大些,因此应多些庙

24、宇楼阁。6、城墙与城墙外建筑物的比例协调:城墙外的建筑物不宜与城墙过近,尤其是高耸建筑,否则,易给人造成压抑之感,特别是东城墙,应无遮挡尽收御河美景。7、建筑物与配套景观、配套设施的比例协调:配套景观、设施、寓意必须与主体建筑物和谐协调统一,以衬托主体建筑。8、建筑物与植物的比例协调:树木课数、种类、胸径、花的品种和布局,都要与建筑物的沧桑经历相联系。9、车辆活动的比例协调:在古建筑区域内不应有大量汽车流动、鸣笛,尽量体现古朴、环保。 五、大同的建筑风水 建筑风水首先应是能适应人们生存的环境,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依山傍水而居,这就是最好的风水。因为有山、有树、有柴、有火、有人、有水、有田,山中

25、有良好的天然洞穴和繁茂的森林,有大量飞禽走兽,所以适合人类生存。这就是建市原则。古之平城,今之北京,都是山势雄伟,树林茂密,水流曲经迂回之地。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才算是好风水。大同的正屋,一般讲都是列阳,但倾斜不大。早接阳光,午后避炽。所谓藏风聚气,讲一个和谐,房屋的布局、高低、院子大小、门楼宽窄、高低及院内景观都要相结合,要顺应自然,融合环境。房屋的间口过去一般为单数,现在用地紧张单双均有。至于高度,在一线上相邻的民宅,屋脊应在同一高度上。脊上吻兽所对的位置应干净整洁无垃圾堆。房屋的举头,形式和用地有关。市内的民宅多为两坡顶,利于排水,缩短了院与院的距离。以前农村住房多为单坡顶,房屋比较高大

26、,院与院距离长,但院墙不能大于房间宽度且周正,尤其是下口,宁小匆大,以免主人不适。院子也不能过长,所谓庭院幽深,一般为宽度的 23 倍,门楼不能高于正屋的前檐(不能欺主),其宽度应小于一个间口。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院门时,人们首先要考虑车辆进出,车大门大,容易走气。为此,院内主体建筑一定要尽量做成多层,以便与院门相协调。门的位置上选取东南方,如前无明堂,开左门为佳,开右门不如前门,最忌讳是开北门,大同人讲倒门。开门宜见红、绿、画。如前门有大路,应设置照壁,建立缓冲地带。院内的树不宜过大、过多。厕所宜建在西南角或西北角。厕位是不能活动的意思,如屋子建在上边,则有主人财运、官运原地不动的说法。入门不见灶、厕、镜。“开门见灶,钱财多耗”。入门见灶,火气冲人令财气无法进入。科学地讲:入门是灶,受外面风力影响,灶火容易烟。入门见厕,则秽气迎人,实际是隐私保护不好。门与门尽量不要相对,应错开。门上不宜有大横梁,以免主家难出人头地。另外,门不能做成拱形如阴宅,否则不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