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教育的误区来自美国马省布鲁克赖恩市的汤姆马顿和达尼特本-阿里有一套成功的养育孩子的巧妙策略。像大多数其他父母一样,他们不会在意他们的两个女儿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莫扎特,或玛莎格雷厄姆,或米娅哈马斯之类的人物。但从本质上来讲,他们只想帮助女儿,让她们从生活中汲取最多的东西。他们认为关键是在周末,那时他们注意到女儿近乎什么都没做成。事实上,“什么都没做成”并不十分准确。如果这两个女儿分别是 4 岁 7 岁想晚些睡,就晚些睡,像爸爸、妈妈一样。起床后,就是一家人吃早饭时间,懒散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的户外玩耍,或是去博物馆,或是做其他令一家人着迷的事。他们都清楚周一很快就要到来,女儿将重返学校,忙碌于
2、功课和家庭作业以及芭蕾舞、象棋和足球的练习中,犹如一场酬金很高的赛跑。直到周一,父母才有机会喘口气。本-阿里坚持说,“我的孩子巴不得所有时间都用来闲逛,做孩子做的事。”曾经有一段时间,孩子就是孩子,天真烂漫,不偏不激。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中,童年本可以是生命中唯一的、真实的、甜美的时光:每天上学 6 个小时,再搞点业余爱好或参加体育活动以保持身心活跃,剩下的时间就是玩耍了。沿着这样的轨迹走,要是谁家的孩子智力表现非凡或者才能一鸣惊人,那当然不错,但那并不是对童年提出的一项工作要求。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一切都变了。迎着 21 世纪的曙光,一场不同寻常的、甚至令人不安的变革已经波及到美国的孩童。
3、天不怕地不怕的无忧童年时光慢慢地变成了成年时代的见习期。可怜蹒跚学步的孩子,还远远没有达到开始正规教育的年龄,就已经开始在幼儿园里接受早期教育了。可怜学龄前的孩子,本来应该把时间用在玩耍和情感分享方面,却遭到识字卡片、教育光盘和其他教授阅读、写作甚至是第二外语的小工具的轮番轰炸。可怜上学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更长了,汗流浃背做作业的时间更长了,仅有的业余时间也排满了课外活动,多如吃自助餐的长队,这些活动或许能够,或许不能够塑造性格,但最明显不过的是能在履历表上增加一笔。以前的孩子快乐度童年,现在的孩子只是一味地上课;孩子本应以年轻的热情疯狂地玩耍,现在却像工蜂一样忙碌,目标高远。背后的驱动力
4、孩子早期奋斗的背后驱动力经常是父母,他们越来越感觉到:即使不能让孩子完美,起码也能尽可能让孩子接近理想。谁还能怪罪父母吗?出生率尽管没有达到高峰期的水平,但还是很旺盛的,增加了上最好学校的竞争压力。同时,几乎所有那些学校都已将他们的入学政策民主化了,这意味着不再只是招收精英学子入学了。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孩子们不得不比以前付出的更多,才能出人头地。父母也受到某种更重要的东西驱动,即,没有必要的罪责感。即使做父亲的承担更大的责任来教育孩子,照顾孩子最大的份额仍落在母亲身上。但是在这样的时代,通常要靠两个人的收入来支付一个月的家庭开销,越来越多的母亲几乎不能如愿地多花时间来照顾孩子。1999 年,6
5、2%的母亲走出家门参加工作。1985 年这个比例为 54%,1975 年才 44%。“父母感觉愧疚无比,因为他们感到实在是分身无术,”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医生乔舒亚斯帕罗这样说。“要是父母有时间,他们就不着急了,慢慢地激发孩子,”雷切尔泰勒补充说,他是医学博士,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儿科教授。“但父母一旦忙碌起来、压力重重时,就恨不得对孩子的激发立竿见影。”小商贩和销售商趁机而入,把焦虑的父母看成是大有希望获胜的赛鸽,大赚一把。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新产品,这些产品据称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苦恼的父母可没时间做到这一点。有莫扎特婴儿磁带,据说能增强空间推理能力,也能增加音乐和
6、艺术能力。有黑色、白色和红色的图画书,据说能提高视觉的敏锐性。有双语产品,据说能训练婴儿的头脑,以便婴儿更容易学会多种语言。费神的销售商甚至把产品卖到了子宫你认为婴儿可以得到安静休息的地方,这样的产品叫手持式腹部传声器,设计的初衷是给未出生的婴儿传送音乐和声音,更好地促进大脑生长,以使大脑最终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用这些产品的父母,就是拿孩子冒险,因为销售方说,大脑就像窗户一样,学习某些技能,开启的程度有限。一旦关闭,孩子可能永远落到后头。但是这一切是真的吗?一个普通的孩子变成一个非凡的孩子,可能吗?即使可能,值得去尝试吗?给孩子以引导,让孩子缓缓走过童年,同时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留下擦痕
7、,接受这样的事实: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出类拔萃,这样做不是更好吗?或者,因为渴求神童,一家人努力拼搏,就算不能发挥孩子最佳潜能,起码不能让孩子虚度青年时代,这样做是否更好?很显然,至于有什么好处,父母内心暗自怀疑,但许多父母身陷对神童的渴求之中。“从很大程度上说,父母自身已经失去了信心,也不相信自己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了,”美国儿科研究院委员会主席彼得戈尔斯基说。与父母的关系最重要孩子受到驱动这一现象已经出现一段时间了,但 1994 年,这一新生代才真正诞生。就在那年,卡内基公司发布了一份长达 134 页的报告,说美国孩子正面临一场“静悄悄的危机”,报告论证:父母双方都有职业,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8、学校的教育体制也未能教育好孩子。这份报告的研究成果就很是让人担心了,但是其中的两段文本警告说,在校学生可能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婴儿也可能是受害者,这就更令人不安了。这份报告提醒人们,稚嫩的大脑对早期的影响十分敏感,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激发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报告中的那些段落语出惊人,如手榴弹般炸开了花。除此之外,报告并不引人关注。报上接连刊登惊人消息称孩子学习落后,孩子没错。白宫就儿童发展问题召开了一次会议。父母在第一时间买下报纸,读到了这两则消息,希望消除他们无意中对孩子造成的损害还为时不晚,不管这种损害是什么样的。“每一对父母都开始担心了,”约翰布鲁纳说道,他是麦克唐纳基金
9、会的主席,也是前三年的神话一书的作者。“父母想,如果我没有买最新版的莫扎特光盘,我的孩子是否就会进监狱而不会上耶鲁?”为了弥补所担心的、可能犯下的过失,父母真的就开始购买被认可的音乐,而且整套地买。一个名为“零至三”的非赢利性研究小组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近 80%受过中学或中学以下教育的父母热衷于识字卡片、电视以及电脑游戏手段,尽量不让婴儿的大脑闲置下来。然而,儿童成长专家却认为,这些无关痛痒的工具比不上那些社交性和情感性的活动,如跟孩子交谈或给孩子读书。这些专家认为,唯一优化孩子智力潜能的,就是跟父母建立起一种安全和信任的关系。花时间来拥抱孩子、盯着孩子看以及跟孩子玩耍,都会建立起安全、信任
10、和尊敬的氛围,而整个童年成长金字塔基座就建于此。“我们把社交方面和情感方面的成长摆到了后座的位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泰勒说,“那就是对孩子和我们的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情商是一切的基础试用人工的方法给孩子的智商充气也可能使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而父母的焦虑感却开始减弱了。到四五岁大时,生活在压力之下的孩子的头脑,开始看起来像在压力下生活的成人的头脑那般可怕:肾上腺素和皮甾醇的含量越来越高,这两种不稳定的化学物质加速身体做出反应:或者应战,或者逃脱。要是长久地让大脑处于紧张状态,上述变化就成了永久性的了。结果是:孩子年龄越大,学习就越困难。可事实上,孩子不必感觉压力这样大,父母也没有
11、这个必要。销售商所说的确实不假:婴儿的大脑是个快速变化的东西。大脑远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从一出生起,就忙于铺设复杂的神经元网络,帮助大脑日渐变得复杂起来。这种连接初始成型需要 1 至 5 年的时间,具体的时间长短视大脑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然后,大脑会确定:哪些连接保留,哪些新生的连接是需要的,哪些连接不要也可以,随之,很多连接就关闭或者退化掉。在这一时期,重要的是婴儿要接受正确的激发,以便他们的大脑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然而,正确的激发不一定是人们认为是正确的那种激发。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问及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孩子为了上学需要掌握什么技能时,他们一味地举出一些明确的成就,如识数、认字、辨别颜色和
12、形状。然而,教师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说,更为重要的是社交技能,如分享以及与人打交道,听从指令。掌握了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能力的孩子,一旦上学,就不仅会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会在随之而来的其他方面更有机会胜出。“智力根基于情感的丰富程度,”儿童成长专家 T.贝里布雷泽尔顿说,“情商是一切的基础”。激发孩子,使其智力增长,连可能性都没有。婴儿的大脑在编制神经元网络连接的时候,父母让孩子看图画书或光盘就有可能激发视觉连结或音乐连接,但这些连接是否有意义,能否增强大脑的功能是值得怀疑的。“神奇的是,我们能加速儿童大脑成长的里程,孩子大脑似乎预先编好了程序要到达那些连接点。”艾伦伍尔夫说,他是儿童医院一名儿
13、科医生。布鲁纳更是直言不讳:“你要是认为给予更多的激发就会产生更多的神经元连接,那么你的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误解产生的一大根源是所谓的莫扎特效应。多年来,研究者发现播放背景音乐能提高听者的空间推理技能,许多外行的人随之得出结论,认为那也能增加创造技能。2000 年,哈佛大学发布了一项叫“零工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对这一观念长达 50 年的研究成果,从而表明,听音乐的大学生在书面空间推理测试中表现得更好,但其效果持续不超过 15 分钟,然后就消失了。没有证据证明听音乐能提高脑力或艺术技能,当然也就没有证据显示婴儿能因此达到任何目标。有关大脑潜能的许多其他方面的错误观念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14、70 年代,当时做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养小老鼠时让其穿越迷宫或者玩玩具,其中枢神经连接比在空笼子里养的老鼠多。与此类似,有研究表明,没有受过足够培养的孩子经常有认知缺陷。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在孩子早期给予持续的激发和更多的关注会促进孩子智力的增长。根据目前的科学文献,儿童适当成长所需激发的类型和数量已经固定下来,并确保一个普通儿童的正常成长。所以,并不需要一些耍花架子似的招数。让孩子自由成长要不是因为“学习机遇之窗”理论日渐流行该理论认为大脑不同部位学会不同类型技能的时间相对来说是很短的,父母或许发现更容易相信所有那些说法。这一理论的特殊意义在于,它实际上有极少的真实性,仅此而已。语言技能或许是一
15、个人能掌握的差别最细微的技能。在语言学习方面,大脑确实显示出旺盛期和非旺盛期。出生时,婴儿有潜能学任何语言,都很轻松。但到六个月大时,他们的注意力就开始集中到一种他们最经常听到的语言上。父母能够利用大脑的这种可塑性,引导婴儿学第二语言,甚至第三语言,但条件是他们只能以相同的频率说那些语言,直到孩子熟练为止。只是偶尔买双语玩具或录像带教不会孩子多少东西。当然啦,孩子上学后,想真正学点东西,也不会因为早期得到了激发而更容易些。至于其他技能,例如数学或音乐,几乎根本没有“学习机遇之窗”的证据,孩子们掌握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孩子到 3 岁大就能看书,父母可能因此得出结论:是他们完美地穿针引线,想方设法
16、教育孩子,在适当的时候教会孩子识文断字。但事实经常是,那些父母的运气好,生了一个早期喜欢某个特别技能的孩子。儿童医院的斯帕罗医生说,“人们只注意到一个临界时期,并错误地以为这一时期适用于所有方面的学习。”因此,如果要父母放下训练头脑的玩具,他们拿起什么来激发呢?一方面是孩子自身。如果人际交往技能真的能预测一个孩子在校表现如何,那么父母是这项技能最好的辅导老师。实验表明,婴儿两个月大时,已经对父母复杂的面部表情语言滚瓜烂熟,并据此来感知自己是否处于康乐状态。斯帕罗说,“想想人的脸吧,有皱纹,还有眼神。再想想婴儿的大脑吧,会接受什么样的激发呢?”斯帕罗认为,要是相信最好的视频游戏或玩具能取代这种学
17、习过程,那就是错过了婴儿真正渴望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教育玩具没有用了呢?不是的。像成人一样,婴儿喜欢图片,让孩子早点接触书籍或识字卡片,尤其是黑色、白色和红色的卡片,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力,这无可否认是一种学习的形式,因为图片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婴儿和父母一样,能从音乐中得到抚慰,来点莫扎特的音乐也许真的比其他枯燥的东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而,除此之外,那些产品性能就打了折扣:一路跟随孩子,观察使用情况,父母很快就知道那些产品不过如此而已。“我们的儿子小时候只是跟我们玩耍,”沙伦尚蒂尔斯说,她负责挑选演员,儿子 4 岁了。“我决定舍弃那些花里胡哨的玩具,把他看成孩子,投入我的心血。”
18、对于父母来说,成问题的不单是孩子在校成绩或选择上哪所大学,而是孩子的精神状态。最近,作家戴维布鲁克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对学生做了些了解,写成一篇追踪式的文章,在大西洋月刊杂志上发表了。学生纯粹是美国教育体制哺育的产品有天赋,守纪律,事事求成功,冷静、热烈而专注。而且,布鲁克斯发现,他们单调、呆板,这颇令人好奇。没有证据表明大学生的精力如野火般旺盛、德行高人一筹。更烦心的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怀有甜美的、哪怕转瞬即逝的信仰,即,尝试去做,失败了,再尝试做其他的,不行了再放弃,直至发现真正为之感动的、转变人生的事情,并付出余生为之奋斗。让孩子用未来作骰子,掷出去,这是一个高筹码的赌局,但风险与胜算同存,至少他们中有几个要功亏一篑。但是有父母在旁边把关,孩子仍需去尝试。孩子冒的风险越大,胜出的机会也就越大。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就赢得更多的筹码,其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