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的主客观性的认识浅析.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23133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美的主客观性的认识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美的主客观性的认识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美的主客观性的认识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美的主客观性的认识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美的主客观性的认识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美的主客观性的认识浅析读美学四讲后的所思所感要讨论美的主客观性首先应该明确美是什么。美是什么呢?要对美下一个定义正如李泽厚先生说的,那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对其进行概括和描述。很多美学家都把“美是什么”看成和“什么是美”一样的问题,看成是一个有关什么对象的问题来对其进行回答和阐释。例如:有的美学家经常美等同与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见到的一处风景、一件彩陶、一块美玉、一幅名画这些都是具体的审美对象。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是客观某些方面事物、性质、形态是和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完美形象的那种性质。 ”也就是说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

2、形态”及情感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李泽厚先生对美则概括为三层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审美对象,第二种含义是指审美性质,第三种含义就是美的本质、美的根源。李泽厚先生把以往美学家们的美学观大体分为主观派、客观派和主客观统一三大派。而他自己却跳出这几派的划分,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角度提出“自然的人话说” ,强调实践对美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争论没事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就是在也只能在第三个层次上进行。因为所谓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一种哲学上的探讨,而不是指审美对象或是审美性质。美学是大众的,是探讨人生诗意的学说,谁都可以谈的。我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四讲 ,再结合朱光潜先生对美的理解,使我颇有感触,所以我

3、在这里将通过比较的方式谈谈我对美的主客观问题的一些感触。李泽厚认为朱光潜的“主”大多指情感、精神、意识、心理,因而这种“主客观统一”仍然属于主观派。我对朱光潜先生对美的理解很是欣赏,但同时又滋生出几个问题。如果书法、绘画、彩虹、风景这些东西没人去欣赏的话,也就达不到所谓的“客观方面某些 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这一过程,那么这些东西是否就不美了呢?再有,假如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他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对象,他怎样定义自己是否适合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怎样定义周围其他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对于第一个问题,一个人不去欣赏这些东西,可能有其他人去性、欣赏这些东西,并且这些

4、东西在性质形态上适合了他们主观方面意识形态,所以他们给了这些东西一个定义美。但是对于前一个人来说,他还没有接触到这些东西,没有产生主客观交融的过程,那是我们否就可以说这些东西对于前一个人来说就不是美的呢?恐怕不可以吧。沿这条路思考下去,让人觉得朱光潜先生对美的概括确实有些主观,如果继续思考,又会使人不由自主的偏向美是客观的。对于丁二个问题,也就是对于美的标准问题的探讨,即这一标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关于美的标准问题,两位大家都有论及。对美的标准的确定,朱光潜先生更加注重人的主观意识形态方面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审美队形没与否,很大程度受到人的主观情感、意识的影响。例如:一个人在高兴的时候与悲哀

5、的时候看统一形象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评判。再如:一个农民看到翻起的泥土可能感到很美,也可以光着脚在这片土地上尽情的去操作,但是对于一个老板来说,只能用一个脏字来形容了。第一个例子完全可以认为是主观情感对美的标准有着巨大的作用,第二个例子更多的是实践活动和历史尺度对审美标准的影响,即使这也是从主观上表现出来的。李泽厚对于美的标准的谈论注重于实践的作用和历史尺度,极美的标准是长期审美经验的一种“抽离” (李泽厚语:这种抽离在于挣脱现实世界及自然事物的变动不已和又似有生的生命,以得到宁静、永恒、幸福的绝对、必然和法则。 )总而言之,我认为朱光潜先生认为美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那么的确定和绝对化。而李泽厚

6、认为美的标准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东西。两者都有其合理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现象都是存在的。两者有着着重于主观和偏向客观的明显区别,同时又有着肯定审美标准相对稳定性和变化发展的共通之处。李泽厚先生提出了“自然的人化”说, “自然的人化”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区改造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然人化。李泽厚先生自己所说的自然的人化,一般是从广义上说的,广义的“自然的人化”是一个哲学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没有经过人去改造,但也认为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李泽厚先生的“自然的人化”

7、说,是从整个历史发展角度、从整个人类实践角度,对人审美经验的总结。是客观的,是对马克思美学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是实践推动的结果,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客观的生活方面,也反映在人的主观认识方面。这种表现主观认识反面的不是单纯的想象,而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应该是客观的。另外,人们的审美活动到底是对审美对象的直观反映还是对审美对象的创造呢?根据我的审美经验,这两种情况应该都是存在的。有的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应经是被实践和历史定位了的,表现的特别明显、突出,所以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审美活动。然而有些审美对象则不然,或许他们天然的缺乏或是根本不具有审美性质。但是,同样我们可以

8、根据我们通过长期实践得来的审美经验对其进行再创造,也就是文学上所说的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将我们的某种情感、意识与审美对象结合起来,是其也具有一般的审美特性。在我看来,美的主客观性是互相交织着的,很难将其分清。正如上一段,我从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出发最后又回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观点上。美学也是人学,也是探讨人生失意的哲学,哲学既然有主客观之分,那美学也应该具有主客观之分,或许主观和客观本来就是统一的,所以,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我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是大众的,是探讨人生诗意的学说,我们只需通过其去领会人生的诗意即可。参考书目:1 李泽厚美学四讲 ,三联书店出版2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新知三联书店3 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4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5 李泽厚美学三题议 (哲学研究1962 年 0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