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武宗灭佛姓名:胡月箫 院系:历史师范摘要: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也许是盛极而衰,佛教先后遭遇了三次法难。第一次为北魏太武帝灭佛; 第二次为北周武帝灭佛; 第三次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 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发生的灭佛事件,灭佛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影响巨大。武宗灭佛的原因是有许多的,客观上有整顿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主观上有武宗信仰道教,不喜佛教。关
2、键词:唐武宗 灭佛 唐代诸帝对待佛教的总体态度,基本上是整顿和利用。在唐代的二十个皇帝中,除了发动“会昌灭佛”的武宗外,其余诸帝均对佛教采取了既管理、整顿又扶持、利用的政策。武德八年( 625年) , 高祖排了三教先后: “老先, 次孔, 末后释宗。”1贞观十一年( 637年) , 太宗诏令“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2可见当时并无“灭佛”之举, 而是兼容并包, 只是地位上排了先后。武则天时期,她利用佛教为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大造舆论,在她统治期间,佛教得到广泛支持,从而使唐代佛教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由此可知,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对佛教的态度基本上是宽容的,并且在适当时候加以利用,佛教成为统治
3、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佛教在统治者开明宽松的政治下发展。但那是在唐王朝的鼎盛时期,而安史之乱后, 唐朝国力迅速衰退, 以往那种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完全开放的勇气和信心丧失殆尽,且各种社会矛盾、弊端都显现出来。武宗时期, 唐朝的整个经济结构已经非常脆弱, 统治者神经紧张,很难有之前的那种大国自信和气度,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就发生改变了。资治通鉴中写道:上恶僧尼耗蠹天下,欲去之,道士赵归真等复劝之;乃先毁山野招提,兰若,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天下节度、观察使治所及同、华、商、汝州各留一寺,分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五人。余僧及尼并大秦穆护、袄僧皆勒归俗。寺非应留者,立
4、期令所在毁撤,仍遣御史分道督之。3由此可知被毁的寺庙不只是佛寺,摩尼教、袄教也受到波及,这说明武宗灭佛,一定程度上是在休整唐建国以来蓬勃发展的各种文化。文化上的整顿,也从层面反映出盛世不再,有点思想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的色彩。而当时藩镇割据,边疆不稳,朝廷战事不断,财政紧张。资治通鉴中记载道:上以泽潞事谋于宰相,宰相多以为:“回鹘馀烬未灭,边鄙犹须警备,复讨泽潞,国力不支,请以刘稹权知军事。”谏官及群臣上言者亦然。4八月,李德裕等奏:“东都九庙神主二十六,今贮于太微宫小屋,请以废寺材复修太庙。 ”5可知,当时寺庙的繁盛甚至已盖过了皇家的风头,财政不济,皇族的开支也成了问题,边疆战事也成了问题。因而
5、武宗灭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 武宗时,李德裕是灭佛的主要参预者。他在浙西观察使任内,就对佛教的发展加以限制。李德裕奏论日:“自闻泗州有坛,户有三丁必令一丁落发,意在规避王徭,影庇资产。1 唐 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 卷丙)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2宋 宋敏求. 唐大诏令( 卷 113).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9. 3 司马光 资治通鉴 248 卷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4 司马光 资治通鉴 247 卷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正月以来,落发者无算。臣今于蒜山渡点其过者,一日一百余人,勘问唯有十阴人是旧日沙弥,余是苏、常百姓,亦无木州文凭,寻已勒还本
6、贯。若不特行禁止,计江、淮已南,失却六十万丁壮。” 6由此可见,当时已有人为了逃避税收而遁入空门。如果60万丁壮转入佛门,就是政府损失6O万人的租赋。武宗就曾说:“两京城阙,僧徒目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佛教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统治者的统治根基了。建寺费财劳力, 在唐一朝可谓史不绝书, 当所耗费超过最高统治者所能承受的底线时, 君主与寺院的冲突便爆发了。农民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根基,也是赋税劳役主要的承担者。而大肆扩建庙宇, 滥用民力,就会加剧封建地主与小农之间的阶级矛盾。所以在一定程
7、度上寺院的过分膨胀影响了封建地主制的经济秩序。统治者必欲去之而后快。会昌二年( 842) , 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 并没收其全部财产, “充入两税徭役”7。会昌三年( 843) 四月,朝廷“命杀天下摩尼师, 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8。会昌四年七月, 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 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 命其僧尼全部还俗。可以说,唐朝经济的中兴与灭佛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教
8、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天下各地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这些结果直接就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为不堪重的经济解决了个大麻烦。武宗灭佛与儒家思想也有一定关系,儒家思想是站在维护君权这一方的。唐朝历来就有许多儒生反佛教,儒生指责佛教“无父无君”。比如唐初傅奕的说其“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佛经是“妖书”。在傅奕看来,“且生死寿天,由于自然;刑德威福,关之人主。乃谓贫富贵贱,功业所招,而愚僧矫诈,皆有佛。 ”9傅奕认为佛的作用和
9、君主的权力是相互对立的,也就是世俗君主与神权的矛盾。自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统治思想。儒家提倡出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就与佛家的出世涅槃思想相对立。韩愈反佛就曾指责佛教“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不利于巩固唐朝政权。如果人们都出家了,社会还如何能运行,佛教的思想是消极的,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武宗灭佛也考虑到佛教与政权的关系。他说:“我高祖、太宗,以武定祸乱,以文理华夏,执此二柄,足以经邦, 岂可以区区西方之教,与我抗衡哉!” 10所谓“以文理华夏”,就是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天下大治。可见佛、儒两教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当王朝繁荣是这种矛盾
10、还能被统治者调和,但当一个王朝统治的后期,各种矛盾积弊已久,佛教与政权之间的矛盾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必然会有爆发的一天。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佛教思想并不利于巩固专制君主的地位,所以统治者与佛教间总会有场战争。从主观原因看, 武宗本人尚未即位时, 偏好道术, 不喜佛教。唐语林政事上载:“武宗好神仙。道士赵归真者,出入禁中,自言数百岁,上颇敬之。与道士刘元靖力排释氏,上惑其说,遂有废寺之诏。”武宗曾召见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人官,于三殿修“金6旧唐书卷 174李德裕传 ,中华书局,19757刘煦等. 旧唐书(卷 18) M . 武宗本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日 圆 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
11、记(卷 3)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9 旧唐书卷 79傅奕传 ,中华书局,1 97510旧唐书卷 1 8武宗纪 ,中华书局,1 975 道场”于内禁筑起一百五十尺高的登仙台。皇帝问为何登仙不成,道士说:“缘国中释教与道教并行,黑气越着,碍于仙道,所以登仙不得。”可见武宗喜道教,想求长生不老之术,道士赵归真以此来鼓动武宗灭佛,这是灭佛的直接原因。旧唐书武宗纪说:“归真自以涉物论,遂举罗浮道士邓元起有长年之术,帝遣中使迎之,由是与衡山道士刘玄靖及归真胶固,排毁释氏,而拆寺之。” 在唐朝经济和社会的上升时期, 尽管有大量的反对意见, 统治者还是采取了对不同宗教兼容并蓄的态度,而
12、且有许多统治者甚至自身也信仰佛教。武宗以前, 仅仅是最高统治者“迎佛骨”就有七次,其中, 不久前宪宗迎佛骨还顶着韩愈谏迎佛骨表的压力。可见佛教固然不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但若统治者自身信之,也许就不会有法难的发生,武宗信奉的是道教,这似乎是压倒一切的最后一根稻草。会昌法难给佛教的打击是巨沉重的,不仅从经济上加以限制武宗还从政治上把僧尼名籍的隶属关系,由祠部及鸿胪寺,转移到主管蕃国朝贡的礼部,以外国异教的角度来对待佛教,使佛教的政治地位大大降低。毁佛后,各地的寺院衰败无人。日僧圆仁目击记述,山东、河北一带的寺庙,到处是“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寺舍破落,不多净吃;圣迹陵迟,无人修治”的景象。11在江
13、南地带也是“刹宇颓废,积有年所”的状况。虽然其后几代帝王亦多信佛,但中经诸镇之倾轧及黄巢起义,对佛教的冲击也是很大的。会昌之后,由于遭受接连不断的打击,寺院经济被削弱,僧尼被迫还俗,寺庙毁坏,典籍散佚,许多佛教宗派失去了继续繁荣和发展的条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武宗灭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思想文化上运动,其实更深层次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何兹全先生说过唐及唐代以前的寺院经济是封建领主制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上的形态, 享有政治、经济、社会特权。 12随着佛教势力的急剧膨胀,寺院经济与世俗地主及国家在经济上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上朝政腐败,战乱不止,国势衰弱,使这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由武宗灭佛看出中国佛教是与中国封建统治者是联系在一起, 共盛衰的。中国的封建王权是至高无上的, 宗教不可能与皇权对抗。中国古代国家专制权力特别是皇权相当强大的,宗教只是王权的附属物,王权让它就兴,让它亡就亡。封建统治阶级扶持佛教的目的只是利用佛教利用它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等来愚昧人民,麻痹穷苦大众的革命意识。当佛教的发展过于强大,甚至于威胁到自身统治时,统治者必然要采取行动。不过,唐武宗的灭佛,对于人民对于社会的进步却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从其所产生的结果来看,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11圆仁(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2何兹全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使中国中古社会和前后社会区别的两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