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秘“义乌模式”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它既未沿边,也不靠海,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资源匮乏,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业基础。然而,在这里却诞生了一个名为“义乌模式”的经济现象,不仅令无数中国商人趋之若鹜,即便是放眼世界,也同样能见识到它的盛名。尽管如此,有人在潜意识中,仍旧将“义乌模式”与“草根经济”等同起来。的确,在这里一度遍布着蚂蚁一般的小商小贩,靠倒手贸易经营着大批廉价的小商品,并无特别值得推崇之处。然而这已经是过去时,如今的义乌其实早已换了一副模样,大批优秀的国内企业为其商机吸引,纷纷在此地投资建厂,越来越多的“ 义乌制造” 开始成为这里的主角,与此同时,众多国外品牌也在这里投入巨资,它们看中的,就
2、是义乌这个平台强大的生命力。而义乌的物流系统、展会经济也正在变得空前强大,它们为“义乌模式”的成长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看义乌,我们看到的是市场无序竞争的浮躁气息正被彻底洗去,而更多代表着理性的现代商业思维,正开始迅速蔓延。 在令人眩晕的“光环”之下,“义乌模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究竟因何而如此神奇?“义乌模式”的神奇背后如今闻名遐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其前身只不过是在马路边、棚架下交易的农村小市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共经历了 5 次搬迁 8 次重建。而现在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其经营面积约 260 万平方米,每日商贸流动人口达 20 万人,共有 5.8 万多个交易摊位。有人做过计算,以一
3、天 8 小时计,在义乌市场的 5.8 万个摊位前每个逛上 1 分钟,就得花费 120 天!这 5.8 万个交易摊位,共汇集了 34 个行业约 32 万种商品。从这里出口的外销商品可辐射至全球 206 个国家及地区,常驻此地的外商接近万人,常设境外商务机构 500 多家,占浙江省的 1/3。外商在义乌金融机构设立的账户有8000 多个,每天出口的商品超过 1000 个标准集装箱。更重要的是,这里还集结了国外知名品牌的企业阵容,诸如法国的钟表、意大利的皮件等世界知名精品,每年提供 150 亿元的商品在义乌市场。就连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也看中了这块市场,将此地列为采购商品的重点地区。在
4、令人眩晕的光环之下,“义乌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究竟因何而如此神奇?市场活力的关键效应“义乌模式”的形成,与义乌拥有着极具活力的商品市场关系重大,但让人疑惑的是,义乌的商品市场并非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惟一著名市场,上世纪 80 年代,比义乌小商品市场规模还大的一批著名大市场,比如武汉的汉正街市场等现在都已逐渐式微,而义乌小商品市场不仅越来越具备竞争力,更是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其实,世界上的市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产业为依托而形成的市场;二是纯中介性市场,武汉的汉正街市场就属于纯中介市场,它走向衰落的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发展本地制造业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最牢固
5、、最持久的基础,而是只发展纯中介性市场,没有本地制造业作依托,没有形成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换和扩张。 反观义乌则完全不同,它始终在进行由中介型市场向产业依托型市场转换的工作,围绕市场平台,发展本地小商品制造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商促工、贸工互动。目前,在义乌已建成 80 多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其中包括以国际商贸城为标志所规划的国际物流园区、小商品生产中心等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区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义乌汇集资金、技术、人才、资讯等要素的能力,强化了义乌的竞争优势。如今在义乌能强烈的感受到一种信息,只要市场在发展,本地小商品制造产业也就跟进发展;市场越来越大,本地制造业基础也随之越做越大,区域产业竞
6、争力也因此而越来越强。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商品有 40%已实现本地化生产,这是支撑义乌贸易活力的最主要基础。现代化产业集群当义乌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的短板也逐渐显现:过多的传统型贸易方式阻碍了义乌市场向更高层次迈进,与国内外商人的要求相比,义乌的硬件、软件设施一度都相对滞后。精明的义乌人自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大力建设的物流系统、会展经济恰逢其时地站了出来,为义乌的继续辉煌提供了强有力的臂助。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要想成为全球化的商业贸易城,电子商务的运用是必由之路。而对于义乌来说,这样的改变更是势在必行,由于义乌的商品内容、商品种类异常丰富,其型号、质量的多样化已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再
7、加上国内外商客消费型态的多样性,都要求义乌必须改变贸易形式,并规划建设集商流、物流、资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完善齐全的现代物流园区。而事实也印证了这样的分析,义乌国际物流园区开业当日,就有 APL、马士基、东方海外、中海、中外运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争相入驻,场地供不应求。在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内,不仅聚集着十多家货运代理公司和七八家中外船运公司,还拥有近 6 万平方米的监管智能仓库等,从报关到商检、调度等各个现代物流环节一应俱全。而义乌的展会经济也在近年来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义乌,每年要举办各类展会 32 个,其中,著名的 “义博会”已成为全国第三大经贸性展会。2007 年,“义博会 ”实现了新的突破
8、:展览规模、交易额、外向度、活动数量等各方面都创下新高,实现展览交易额 94.5 亿元,比上届增长 16.7%,其中外贸成交额 7.8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 66%,境外客商人数达到 1.6 万余名,比上届增长 12.5%。物流园区和会展经济的发展、完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条件,也是根本,它们帮助义乌彻底摆脱了“草根经济”的历史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为立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地正出现在人们眼前。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市场和日用工业品市场,这条独特的以商贸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见证了“义乌模式 ”的成功转身。看“义乌模式”华丽转身20 世纪 80 年代
9、初“温州模式”的崛起,备受全国各地瞩目;而近年来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逐渐崛起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义乌模式”,正在被更多的地区尤其是中部各省作为自身发展的借鉴。2006 年 5 月 27 日,由几位义乌商人具体操作和运营的南京义乌小商品城成功开业;与此同时,占地 5000 亩的由浙商投资的颇有“义乌模式”风格的“中原国际小商品城” 也正在紧挨郑州的荥阳市豫龙镇兴建。 在南方城市纷纷效仿时,北方城市沈阳也在加大力度将“沈阳五爱批发市场”打造成中国北方服装小商品批发集散地。“义乌模式”似乎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落地生根。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市
10、场和日用工业品市场,走出了一条以商贸业为主导的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鸡毛换糖”的过去目前,义乌市场已形成营业面积达 260 万平方米、商位 5 万多个的超大型市场,联结着 10 万多家国内外生产企业,展销品种达 40 万余种。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小商品集散地,曾经也仅仅是一个小城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浙江行政学院副院长马力宏说:“这个地方原来很穷,农业自然条件不好,很多农民只好外出经商,摇拨浪鼓卖糖。义乌政府在当地老百姓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下,在很多地方都在驱赶马路市场的时候,只能考虑接纳他们使之能够生存下来。不敢说义乌市领导有先见之名,当时只是出于一种本能:为了扶持农民,为了发展经济
11、。”就在政府的扶持下,义乌逐渐步入商业城市的行列。义乌自古有“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百姓的商业意识非常浓,20 世纪 80年代初,义乌在全国率先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开放城乡市场。放开手脚经商的农民如鱼得水,纷纷加入经商队伍。这期间,部分经营户通过经商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买进机器办起加工厂,形成了“前店后厂”工商一体的家庭经营模式。转型最成功的莫过于浙江梦娜针织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梦娜袜业 ”)。董事长宗谷音作为梦娜的创办人,最初也是从义乌市场摆摊位起步的。宗谷音介绍说,最初她只是在义乌市场帮一家台湾商人开办的袜厂卖货,后来才自己办厂,当时义乌都是做生意的,很少人办
12、厂。如今梦娜袜业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现在有 7500 名员工,一天可生 170 万双袜子,有 3700 多台袜机。以前他们在拼命地做规模,目前正从量到质的转变去提升,更多地进行创新。2006 年 3 月 1 日梦娜袜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梦娜袜业成为北京奥运会袜类产品独家供应商,这对浙江民营企业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同时,也看到了义乌“ 引商转工、贸工联动”的成功。据义乌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共培育了 2.5 万家工业企业,发展了 20 多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引领国内外潮流、具有世界市场影响力的小商品制造产业,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服装、工艺品、拉链、化妆品、文化用品、玩具等
13、16 大优势行业,其中袜业、针织内衣、玩具、化妆品、工艺品、饰品、拉链等产业的产销量占全国 30%以上,呈现出“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 的发展态势。从“前店后厂”向国际化跨越“义乌现象”在中国制造业非常普遍。据统计,没有独立渠道、没有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很小) 、“ 前店后厂” 的作坊式企业数量超过了我国企业总数的一半。他们散布在全国各地,以依托大型批发市场为生、或者为其他品牌做代工、或者全靠几个大的批发商支撑。这样的发展道路正越走越窄,这一类企业该如何求变?在义乌有这样一些企业,它们在经历了从“鸡毛换糖”到“前店后厂”的转变后,又将目标锁定在了全球市场,不但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14、,也成为相关原材料的主要采购商。新光饰品是一家从 10 多年前的家庭作坊成长为如今商品远销 70 多个国家的饰品企业,它的发展历程和变革策略,值得借鉴。1986 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出现了用塑料、玻璃制作的头花、胸花、耳环、戒指等仿真饰品。新光饰品的创始人周晓光发现这是个机遇,和丈夫在义乌批发市场摆了个 1m 长的摊位,做起了饰品生意。由于产品供不应求,每天晚上周晓光总是和姐妹们一起挑灯夜战至深夜,把从上海、广州等地批发来的配件装配成项链和耳环,以便第二天有货可卖。那时,周晓光最大的苦恼不是没有客源,而是无法买到足够的原材料。1992 年,生意越做越大的周晓光在义乌开了第一家饰品专卖店,不仅销售
15、自家加工的产品,而且从广州、上海买来香港、韩国、台湾的产品进行代理。周晓光立刻就体验到了渠道的财富魅力,销售额成倍上升,年利润也迅速攀升突破百万元。但她很快发现,自己代理的产品,无论设计水平还是供货速度都明显与市场脱节,1995 年,她干脆拿出多年积蓄下来的全部家当,建起了新光饰品工厂。工厂成立后,销售额便打着滚地往上翻。当时的周晓光准确把握住了饰品行业产品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消费者购买饰品喜新厌旧,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因此企业与市场赛跑,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并且抓住时机,在2001 年“911”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内爱国情绪高涨,国旗被抢购一空。新光设计出几十款带有美国国旗与和平鸽图案的饰品
16、,一下子在美国刮起了“新光旋风”。能够打入国际市场仅仅只是做到了第一步,周晓光善于把握渠道建设也为新光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 年建厂后才几个月,周晓光就在广州找到了总代理商,由于新光的饰品款式新、销路好,当地的商贩总是等在门口抢货,新光也每天往广州空运发货。之后 2 年内,周晓光又陆续在上海、北京、西安、沈阳、重庆等 13 个区域中心城市设立了总代理。随着时代的变迁,1998 年周晓光撤消了这 13 个城市的总代理,并设立直营店,招聘有经验的商人来担任经理。同时,从台湾请来了职业经理人蒋兴中担任总经理,并对这个正在向上发展的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渠道由全开放变为半封闭式。这些措
17、施让新光逐步形成了一个由 1 万多名零售商、 4000 多名批发商组成的庞大网络,新光为他们建立了详细的档案,提高了对渠道的掌控力度,销售额也迅速提升到了数亿元。施华洛世奇公司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饰品原材料供应商,一度对中国企业不屑一顾,新光的飞速发展让其改变了看法,欣然把新光列其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不仅紧俏的材料优先供应,而且董事长和研发总监每年都会到新光来切磋饰品行业的趋势和潮流。然而,随着新光渠道的成功下沉,半封闭的渠道管理模式又开始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无法处理区域和零售商的两极分化。在消费能力强的地区,一个批发商的销售额高达 1000 万元以上,而落后地区却只有几十万元;大的零售商年销售额
18、几百万元,而小的零售商则只有几万。在这种分化下,原来全国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2006 年周晓光开始筹划专卖店风格设计、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调整等铺垫工作,开办“新光精品专卖店”,目前,已有 10 多个大零售商成功转型,还有上千家零售商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加入了申请的队列。按照周晓光的设想,随着专卖渠道的发展,新光的批发渠道将逐步萎缩,35年内,专卖店的数量将达到 500010000 家,届时,渠道将进入全封闭阶段,新光也将从批发品牌真正转变为让消费者抬头可见的零售品牌。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周晓光正确的利用了义乌的有力平台,随着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自己的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着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义乌像新光这样的企业仍有很多,可以说是义乌成就了这些企业的兴盛,这些企业也为义乌的不断发展做出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