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3180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说木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说木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说木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说木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9 说 “ 木 叶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结构。2、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掌握“木叶”与“树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3、初步培养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学习难点 学习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林庚(19102006) ,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 ,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著有

2、春夜与窗 、 问路集 、 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 、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 诗人李白 、 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二、预习检测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征戍(sh) 橘颂(j) 招徕(li) 落木萧萧(xio) 涔阳(cn) 无妨(fng) 陇首(lng) 得鱼忘筌(qun) 寒砧(zhn) 桅杆(wi) 漂泊(b) 秋风袅袅(nio) 疏朗(sh) 窸窣(x) 迢远(tio) 灼灼其华(zhu) 亭皋(go) 冉冉(rn) 门栓(shun) 翩翩起舞(pi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缠绵 寒砧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B桅杆 梦魇 突如奇来 混为一团C窸窣

3、 招徕 飞黄腾达 火烧眉睫- 2 -D干燥 缄默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答案 C解析 A 项垂唾,奈耐;B 项奇其,团谈;D 项捍悍。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3)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第 1 自然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 。 (木叶)第 2-3 自然段: 区别 和 两个词语,指出 更常见,其关键在 字。(树叶,木叶,木叶,木)第二部分(4-6): 分析“木叶”的 及 。(两个艺术特征,原因)第三部分(7): 总结 。 ( 艺术领域:一字千里)四、合作探究自读第 4-6 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1、为了阐述“木叶”这一诗歌形象

4、的艺术特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理论说明,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表。意象 诗句 颜色 触觉 意味树叶木叶落叶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3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补充:比较“疏朗”与“疏落”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2、 “木叶”之“木”有哪两个艺术特征?第一, “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 “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

5、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 “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这里“扫高木” ,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 第二, “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 ,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 “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 “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五、难点探究。1、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

6、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2、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3、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 ”,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

7、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 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六、拓展巩固。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 “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1、看以下三首咏梅诗:梅花王安石

8、- 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字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分析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哪些情感。王诗: 陆词: 毛词: 明确: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

9、化精神。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 “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 2看下面这些句子,理解“燕”在词中的暗示意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燕: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家屋内或屋檐下,恋旧巢,深受- 5 -古人青睐。

10、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达标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6 分)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垂柳 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注释】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饿损纤腰”:暗含“

11、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 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4 分)(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 6 -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

12、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010 浙江卷)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 ,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

13、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 ,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

14、与此发生矛盾。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文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做这一思想的体现。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 ,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的概括。中国另一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题之外的自然、客观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题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

15、泣而悲哀的。 ”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 “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 7 -1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A强调生活艺术体。 B强调心中之山水。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 C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答案:B解析:强调心中之山水,从“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可知。2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的仿效。答案:C解析: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从末段的首句“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 ,可知。3 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 (3 分)_答案:中国文人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4 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 (3 分)_答案: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或“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