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概论归纳.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3316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概论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程与教学概论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程与教学概论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程与教学概论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程与教学概论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课程与教学概论名词解释1 .什么是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 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指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还包括通过反馈进行改进,进而再编订实验检验。3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教学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

2、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 10%-25%的课程的开发。4 .教学的定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或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5.教学目标的一般理解: 1)定义: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准

3、备在学生身上实现的预期变化。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的方向与性质是一致的,前者具有稳定性,后者具有灵活性6.教学模式的概念:是在一定教学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7.研究性教学模式:定义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8.教学手段的定义: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形式和指导有效使用这些物质手段的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一下几个要点 动态性,服务性,有效性和组合性。9 教学组

4、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10 教学评价的含义: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1 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师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 风格 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简答 论述 分析1 .课程的表现形式: 1)课程可以表现为很多

5、种形式,一种是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2)一种是实践形式,由抽象到具体,依次包括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习者的身心价值,因此,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2)当代生活的需求。学校课程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3)学科的发展。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载体,学科知识及其发展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3 课程目标的取向:a 课程目标都价值取向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动机的价值取向 b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普偏性目标,行为

6、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4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或教育宗旨是课程的终极目的,是特定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它制约着课程目标的提出;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势取向。目标取向的选择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陈述奠定了基础;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该模式经历四个阶段:系统阐述试验性的目标;确定优先的课程目标;判断学生达到每一种课程目标的可能性;根据目标优先程度的顺序编制课程计划5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观。6 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1)泰勒

7、目标模式。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具体主张包括:确定目标.选择能够达成目标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最后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观是课程开发的忠实执行者;学生观是课程方案的被动接受者;评价观是评价以目标为导向。 2)斯滕豪斯过程模式。思想基础是认知主义(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 ;具体主张是确定一般的目标,依据内容本身的价值选择活动内容,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师观是课程开发的研发者;学生观是课程方案的积极学习者;评价观是注重形成性评价。 3)施瓦布实践模式。他认为三种实践模式即实践准实践折衷是实践的课程观的核心。特点:实践性课程观关注具体的教育情境,突出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重要性;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依

8、赖于课程四要素(学生.学科.教师.环境)的互动;实践性课程的核心概念是审议。7.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理性原则.理性精神和理性力量的社会,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求诉诸理性指导。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教学要促进个人发展,这是教学最基本的宗旨,现代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存在着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模型,有完整的“流水作业”模式。 3)现代教育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各种教学要素形成了整体联系,教学活动制度化.规范化。8 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西方学者的分类);明显目标与隐蔽目标(通过教学产生明显易见的

9、行为) ;学科教学目标.单元与课时(按照教学活动的需要)。9 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为分析教材与设计学生行为提供依据;2)激励功能。在教学开始前,就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期望;3)标准功能。教学目标可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10 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a 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 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后五个层次属于理智能力和理解技能 b 情感领域 美国教育学者克拉斯沃尔认为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解,欣赏和适应方式等,根

10、据价值内化的程度 其领域可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和价值的个性化五项 c 动作技能领域 哈罗将动作技能活动分为六类 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益的沟通。辛普逊的分类更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她将其分为七类 知觉,定势,引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行为反应,适应,创作等。11 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 1)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主张: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2)顾泠沅的教学目标分类:构建出了“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教学行为(三种行为)*教学内容”的目标体系。包括记忆水平的教学;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教学;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12近

11、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1)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特点是在教学目标上,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在教学程序上,主要强调以下环节:一是感知,二是记忆,三是理解,四是判断。 2)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是培养。特点: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儿童的德行,培养出有道德的人;在教学程序上,提出了教育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是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3)杜威的教学模式。以“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由单一到多样。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的样式和类型而言的。以教学模式类型的多少为依据

12、,可把教学模式分为三阶段:单一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两大主要教学模式相互对峙和冲突的时期;教学模式类型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的时期。 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这主要就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而言的。这一趋势和特点对教师的教学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的,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从教与学双方的整体联系上构建教育模式。 4)由刻板到灵活。这主要是教学模式执行的程序而言的,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 5)由被动性到主体性。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的价值取向而言的,而且是从学生这一要素来讲的。主

13、体性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现代教学发展的总的趋势,追求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正成为当前教学模式建构的价值目标和取向。 6)由传统方法到现在技术手段。这主要是就教育模式所依赖的教学技术手段而言,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设计教学模式,这是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13 研究性教学模式特点 探究性主题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阶段和步骤: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选题立题阶段组织课题小组实施阶段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阶段展示成果阶段总

14、结反思阶段。 原则:研究性原则;自主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动态性和生成性原则。14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讲授法的优缺点: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教授法的类型 讲述 主要是指教师以叙述和描绘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解 主要是指教师采用系统而逻辑严密的语言向学生说明 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 原理 公式和定理的方法。讲读 即把讲读写等综合运用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讲演 主要是指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专题 对齐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

15、 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的方法。讲授法的作用 从其显在的价值来说 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从其潜在的价值来说 通过讲授法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同时教师富有艺术性和情感性的讲授还能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目的。最后 采用讲授法还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用讲授法注意的问题 注意讲授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注意讲授时的启发性和直观形象性;注意讲授的时间;注意讲授时的语言艺术。15 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的特征 教育方法观;探究性与研究性;有综合性和多样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调学生的积极性 如多媒体的使用

16、课件。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 发现学习法 ;程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国内有代表作的教学改革 自学辅导教学法;八字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16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 :a 个别教学 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的教学的形式 b 班级授课制的兴起与普及 c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17 现代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优点 a 有利于经济有效的 大面积的培养人才。B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d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a 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趣 特长 b 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17、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探索机会和实践机会较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易得到锻炼提高。18 教学评价的功能:a 诊断功能 教学评价是获取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证据的方法 b 导向功能 教学评价是简述教育的终极目的与教学任务目标的辅助手段 c 发展功能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诊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且能够肯定和强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d 调节功能 通过经常性的教学评价活动 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学过程的不良行为得以控制和预.19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a 备课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b 上课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好,组织得好,教学效果好 c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教师要及

18、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并作必要的讲评或个别知道 d 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e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是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补充 1 课本对教学方法的分类: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方法。2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的。3 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知识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律.4 课程内容

19、选择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观。 课程内容组织遵循的原则: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处理好直线与螺旋式的关系。5 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地基本特点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6.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7. 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教学目标和

20、任务;具体学科的性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学习的特点及风格;教师自身的优势;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8 制定课堂规则的要求:课堂规则的要求要科学合理;课堂规则的内容要规范明确;课堂规则的数量要少而精;课堂规则指定的过程要有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表述应以积极的语言表达为主;课堂规则的执行要公正公平。9.课堂时间优化管理策略: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的减少时间损耗;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提高学生专注率,提高学术学习实践的效率.10 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经验;教材的特点;教学的实际需要。11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