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尚生活 返蹼归真新课程下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的行动与思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 ” 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否定“课堂为中心” ,改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状况,要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语文教学只有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生活服务于课堂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在
2、丰富而感性的生活经验的引领下,触发思维与情感,加深理解和体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建构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一、把学生的生活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使语文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他们才会调动全部感官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去。教学中,教师唯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学生喜欢的生活方式入手,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方式方法,如:游戏、活动、
3、竞赛、展示等,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富有童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1、游戏激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入学前,儿童就是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前期经验”的。因此,游戏也是一种学习。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轻松有趣的游戏:摘果子、抢字卡、打字牌、读句接力能拉近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方式的距离,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热情与兴趣。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采用游戏教学易于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广泛的参与过程中轻松、快乐地学习。在教学声母“j”时,我先播放小动物的叫声,请学生猜一猜
4、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然后请学生模仿小动物叫,并进行竞赛。最后告诉学生,如果把小鸡的叫声发得轻点短点,就是我们新学的声母朋友“j” 。活泼有趣的游戏、宽松和谐的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中,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学习拼音的兴趣。2、活动激趣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好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 ”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有指导的,他们都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语文教学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儿童感到亲近、亲切,活动是最佳的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兴趣,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创新意识
5、,提高语文素养。学习自选商场一课时,我把课文中的物品名称打印后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购物” ,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认识并记住这个物品名称的,带领大家识字。随后,我扮演购物者,请学生根据我的需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食品,给我“送货上门” ,了解物品的分类。接着,我请学生拿出自己事先收集的物品包装盒、包装袋等材料,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展示,扩大识字源。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自由“购物”的活动,请学生走出座位去“选购”自己认识的“物品” 。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生活式活动中不仅学习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还交流认识了自己在生活中自主习得的字,展示自我、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学习的意识
6、。3、展示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 ”儿童比成人更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生活中的他们,喜欢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炫耀自己。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多方面、多渠道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生生互动,差异互补,既可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认字的渠道并不局限于课本课堂,他们在入学前后已从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识记了一些汉字。生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差异,创造机会让已认识的学生做小老师领读,说说是怎样认识的,有什么记忆的好方法等。学生在这种差异性互补中既展示了自己的所学,满足了成就感,提高了课堂识字的
7、效率,更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与途径。4、竞赛激趣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 。争强好胜、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同样的写字、朗读课文,如果采用竞赛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教学效果也会更出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巧妙设计、安排一些小竞赛:识字大闯关、朗读大擂台、听力大比拼、猜谜我最行等,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励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而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识字是一年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但新课程的识字量大,全年需掌握 950 个汉字;相对于
8、阅读和口语交际等具有丰富情境的教学内容,识字是相当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与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学生识字基础的差异,采取差异性互补教学外,还采用了竞赛形式“识字大闯关” ,分别把上下两册课文制成表格的形式,学生每读出一课的生字,就爬一格,直观的识字结果,激发了学生获胜的强烈愿望,第一学期学生平均识字 382 个,第二学期平均识字 546个。二、把学生的生活情态引入课堂教学,使语文学习由书面化向形象化转变。法国的卢梭曾说:“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理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生活中的儿童,就是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世界的,事物越具形象性,
9、就越能为儿童所感知、所接受、所记忆、所理解。虽然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的生活,内容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真正融入课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图、绘图、演剧、赏乐,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在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必会得到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1、观图明境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因为它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低段学生思维的特点。情境图作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课本上一幅
10、幅意境优美、色彩艳丽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看看、说说、想想、赏赏,把学知识与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生活的儿童诗,语言活泼优美,句式对称有韵律,能激发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但诗中出现的一些新词“竹排” 、 “顺水流”等,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图找“竹排” 、说“竹排” ,了解了“竹排”就是用竹子扎成的小舟,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竹排顺着水势往下流就是“顺水流” ,并请学生学着我做往下流的动作加深理解。诗中的第三句“小小竹排画中游”是全诗的精华和升华,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我再一次
11、引导学生认真看图,说说河里的水、两岸的景物,并联系生活环境中的美景说一说河的两岸还会有哪些景物,体会江南水乡美得就像一幅画,顺流而下的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在引导学生观图赏图中,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准确理解了课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悟美、欣赏美的能力。2、绘图现境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在他们的语言和写字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画画可能是他们最直接和最轻松的表达方式。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贴一贴,或用各种生活材料创作情境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就会主动地研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表现自己思想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12、创新能力。我在教学我的家乡一课时,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画出课文中描绘到的家乡的景物,一一剪下来。然后请学生再读课文,按课文介绍的方位顺序把这些景物粘贴成一幅“我的家乡”图,并请学生再读读课文、看看自己创作的情境图,合作创编“解说词” 。最后,小组推选代表作“小导游”,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学生在读读、画画、贴贴、说说中学懂了课文,发展了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3、赏乐显境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
13、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作吟唱。教学中,教师应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让学生在听觉神经的触动下,联系到大脑里储存的视觉形象,在联想与想象的帮助下进入情境,加深对所学的理解与体验,触发思维与情感。诗歌快乐的节日是由同名儿童歌曲改编而来的,歌词较长,情节性不够强,而且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对这首诗中的许多句子理解有困难,学习时积极性可能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就请学生欣赏MTV,欢快优美的旋律,尽情歌唱、尽情欢跳的少先队员,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充满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整堂课,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畅谈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哼唱、分段
14、唱、合唱、表演唱中,与诗歌、与歌曲融情共鸣,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快乐、幸福生活的感受与体验。4、演剧入境低年级学生最乐意扮演角色,又最容易沉浸在角色中。实践证明,课堂上编演情景剧,能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认真研究课文、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与同伴密切配合等。在揉进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后,创造性地把文本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演员与观众一起进入了情境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和成就感,又有助于学生出色地、创造性地学习语文,在感受到语文学习无穷乐趣的同时,又能保持学生积极、主观能动的良好学习状态。读了夏夜多美这一课后,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找出它的语言、动作认真诵读。学生对角色有了初
15、步认识后,我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合理想象,创造性地加动作、语言、表情,然后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编演情景剧。学生在融进自己生活感受的创作中,在兴趣盎然的编编演演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童话世界,融入了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三、把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入课堂教学,使语文学习由知识型向体验型转变。鲁迅曾在摩曼诗力中说人们观诵文章,就好比在大海中游泳, “游泳既已,神质悉移” ,但“大海” “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 。也就是说文学的倾向是隐蔽的,情感隐含在场景之中,是要靠读者自己去体验的。 “体验”是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阅读
16、、鉴赏、接受中最基本的前提活动,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有些课文中的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或是课文内容虽然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学生的认识便会不够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或指导学生做做小实验、进行小访问,再留心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使语文学习由知识型向体验型转变。 1、移位体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生活在固定的封闭空间中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对某些事情不是说体验就能马上体验的。还有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学生
17、也是无法真正去经历它的生活,做到有所体验与感悟的。教学此类课文时,为了不让理解浮于表面,不让学习成为接受式,教师就要善于寻找、发掘学生生活中与之相似的已有体验,或易于体验的事情,引导学生把彼体验移位到此体验中, “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人生;或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 (茅盾语) ,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自己去吧是一篇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更要感悟理解小鸭和小鹰的妈妈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并不是不爱它们,而是要锻炼它们的深沉情感,以及明了不能事事依赖他人,只有自己做,才能学到本领的道理,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但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了困难,
18、他们觉得“鸭妈妈让小鸭自己学游泳” “鹰妈妈让小鹰自己学飞行” 就是不应该,是不爱自己的孩子。我就结合自己家访中了解到的许多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擦了又擦,直到写得端正漂亮了为止,请学生说说家长这样做是不是想让孩子吃苦,不爱孩子。学生在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与思考中感悟到家长这样做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希望自己的字写得漂亮,也正是在家长这样的举措下,自己的字才越写越漂亮。学生再把自己的这种生活体验移位到鸭妈妈与鹰妈妈身上,明白了鸭妈妈和鹰妈妈是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去学会生活本领的道理,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2、实验体验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 ,他说“做是学的中心,
19、也是教的中心。 ”语文教学中依据内容的需要,通过做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发现、在实验中感悟,能够有效克服学生体验途径相对贫乏的弊端,增加学生体验的途径,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把学问性知识转化为体验性知识,促进学生对课文形象而生动的理解。影子虽然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但影子的产生、影子长短的变化、影子与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认识是模糊的。因此,教学影子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做一个找影子的小实验:学习小组一人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桌子上的小玩具,其余几人观察影子与玩具之间位置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并交流讨论:从实验中你发现了影子朋友的哪些小
20、秘密。小实验一方面帮助学生生动认识了一些影子的有趣现象,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正确理解,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遇事自己观察自己解决,与同伴合作探究的能力。3、再现体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只有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联系越紧密的学习内容,学生理解、领悟得才会越深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模拟演示文中内容,引导学生在融入了自身的体验、感受后理解课文内容,能一改学生被动阅读、抽象理解的弊端,克服理解的表面化、肤浅化、抽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准确而形象地理解语言文字。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抓住“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
21、非常刻苦”这句话让学生想象:要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要吃哪些苦头,会遇到什么困难?原本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卡壳了。的确,现代生活中的孩子很难有苦的体验,缺乏吃苦的精神,他们对“刻苦”一词的理解,也是很表面的、肤浅的。因此,我马上改变原来的预设,带学生来到操场上模拟小狮子滚、扑三分钟。模拟体验后,学生都觉得有话想说了, “他会扭伤胳膊和腿” , “他会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 , “他会撞到地上的石子,把头都撞破了”学生通过模拟体验,不仅明白了“刻苦”不是一个挂在嘴边的词,而是需要付出行动与努力的,还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4、调查体验语文教学融知识性、人文性、情感性、思
22、想性于一体。低段语文教材除了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动物朋友、与学生当前的生活相似的内容外,还有一些相对枯燥或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的内容,为了达成对这类教材准确而形象的理解,教学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调查访问、搜集材料等准备工作,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 王二小描写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英雄故事,对于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苦涩的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来说,要感悟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感悟小英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行为,培养学生对他们的钦佩、崇敬之情,是比较困难的、空洞的,因为毕竟当代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与教材情感有着遥远的距离。为了增
23、强学生这方面的认识,拉近学生与教材情感的距离,我在课前积极引导学生或个人,或和家长合作,调查、收集、了解有关毛主席、王二小等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感人故事、图片资料等,学唱歌曲。学生在认真、充分的调查体验中增进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了解,情感上受到了熏陶感染,课堂上再学习时,朗读、感悟、认识都能比较到位,有效地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趣味化、形象化、体验化的语文课堂学习,使语文课程不再是学生额外的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门“学问” 。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语文实践的机会,使语文课程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 。学生正是在与深厚的现实生活“链接”的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了多彩的生活气息,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享受无穷的成功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实现语文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目的。参考资料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新课程研究(研读课程标准,示范课堂教学)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读本教育信息资料 ,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4、 小学语文教学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山西教育报刊社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小学语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