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1)项目建设意义。所处行政区划位置,项目建设对所属行业、所在地区、所属企业的意义。(2)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何时由何单位编制完成,是否通过审查、审批,立项支撑文件的进展情况。(3)方案编制和审批过程。简述编制单位接收委托到水土保持方案送审稿、报批稿的编写和审批过程。(4)向对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给予支持、帮助的单位表示感谢。1、综合说明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在相关建设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关部门比准开展前期工作的依据。1.1.2 方案编制要素只写确定结果,不讲原因。 (1)方案编制深度 (2)设计水平年 (3)服务
2、期 (4)执行水土流失防止标准等级与目标。1.1.3 项目概况简述项目建设位置、规模、设计标准、项目组成、项目占地、移动土石方量、取弃土场数量与规模、燃料供应与运输、输电、通信线路、水源、供水管管线、厂(场)外排水管线、厂(场)道路、开竣工时间、总工期总投资与土建工程投资等于水土保持有关的内容。1.1.4 项目区概况项目所在地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地貌、气候、主要气象因素、主要土壤、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容许值、在全国或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止区公告中所处的区域。1.15 设计深度及水平年1.16 水土流失防治区及防治标准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
3、价结论首先水明主体工程选址(线)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其次逐条列出推荐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果,对不符合水土保持限制性规定的提出改正意见或解决方法。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若项目建设区既含有征地、与其他项目存在共用场地时,做出说明。项目划分为.等.个防治分区。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主要预测结果:(1)项目建设扰动、破坏原地貌面积,占项目占地面积百分比。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其中林草面积,占项目占地中林草总面积百分比;损坏*工程*座。(3)弃土(渣)总量,其中建设期,运行期;施工临时堆土。 (4)造成土壤流
4、失总量,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新增流失量中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万 t,自然恢复期*万 t,运行期*万 t。 (5)可能造成水的流失量。1.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与主要工程量可按防治分区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治措施、措施名称和工程量列表说明。防治分区 主要措施(名称、数量) 主要工程量(名称、 数量)工程植物*防止区临时工程植物临时工程植物合计临时1.6 水土保持监测按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分区、点位布设、内容和频次等方面说明。1.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成果1.7.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文字说明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其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放置措施,独立费用(工程
5、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 ,基本预备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7.2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结论(1)分析得出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与确定的目标值相比,看是否达到要求。1.8 结论与建议1.9 方案特性三 项目概况3.1 项目基本情况3.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3.1.2 地理位置3.1.3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2 项目组成与布局(工程总平面布置)首先说明项目由哪几部分组成,介绍平面布局,并附平面布置图。改、建工程还应说明与原工程的关系,如利用原工程已征地面积和供水、供电、通信、道路、排土场及其他设施情况等。再详细说明每个组成部分
6、的内容。3.9 工程占地应介绍着地数量、占地性质、地类。项目占地总面积,其中永久占地面积、临时占地面积,占用各种地类面积, ;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占地面积、性质、地类可列表反映。3.10 施工组织设计3.11 土石方平衡及流向(1)文字说明项目挖填土石方总量,其中包括挖方量,填方量。(2)用土石方平衡表反映项目各组成部分及总体平衡情况。包括挖填房总量、挖方量、填方量、利用放量、填方量、调处方量、调入方量、借方量、弃方量。挖填房总量=挖方量+ 填方量;挖方量= 利用方量+调出方量+弃方量;填方量= 利用放量+调入方量+借方量;总调入方量=总调出方量。3.12 工程投资于施工进度安排3.12.1 工程
7、投资介绍工程总投资和土建投资,为和土建投资一致,总投资采用静态投资。3.12.2 施工进度先用文字说明工程施工准备期,土建工程开始时间、完工时间、投产时间、达产时间;对于分期建设项目还应说明前期和后续项目的情况。再从施工准备期开始,按项目组成绘制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单线横道图。四 项目区概况4.1 项目区自然概况4.1.1 地形地貌:介绍项目建设区地貌类型、地表形态要素、地面坡度组成、沟壑密度和地表物质组成等。4.1.2 地质:介绍所处的大地构造(名称)位置和地质结构(先明确其地质构造类型、分布和特点,如地层、断层、节理、劈理分布情况) 、岩层和岩性、断层和断裂结构、地震烈度、不良地质灾害等。4.
8、1.3 气象所处的气候带、类型区和主要气象要素。4.1.4 水文(1)项目及周边区域的水系,径流模数,河流径流量、含沙量、输沙量及河道冲淤情况,洪水位与主体工程的关系等。(2)地下水埋深及水质4.1.5 土壤项目及周边的主要土类与分布、土层厚度、主要理化性质等,并说明土壤的可蚀性。4.1.6 植被项目及周边区域的林草植被区属、类型、群落、主要乡土树草种、林草覆盖率及生长情况。4.1.7 其他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其他环境条件,项目区内历史上多发的自然灾害等。4.2 项目区经济情况(社会经济)4.3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4.3.1 水土流失现状(1)项目区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忠所处的区域。(2)
9、水土流失类型、面积、侵蚀模数、土壤其实容许值,并列表说明各侵蚀强度面积。4.3.2 水土流失危害4.3.3 水土流失防治现状4.3.4 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及经验4.3.4.1 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现状4.3.4.2 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经验(1)当地群众性水土保持采取的有效措施(2)临近的同类开发建设项目各防治区采取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体系布设、设计标准、实施效果等。(3)当地的优良树种、草种。4.3.4.3 项目区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3.5 区域内生态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可借鉴的经验(1)排水 (2)护坡 (3)土地整治植物措施方面:(1)植草 (2)树、草结合 临时防治措施
10、方面(1)临时拦挡 (2)临时排水 (3)临时覆盖 五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 主体工程选址(线)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5.1.1 限制性因素分析评价选址(线)应遵循的限制性规定严格限制与要求行为 普遍要求行为(1)选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不得占用郭嘉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2)城镇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注重景观建设,注意排水,集雨工程。(1)选线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避开生态脆弱区、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区、固定板固定沙丘去,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水土流失;(2)避开郭嘉划分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11、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的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3)工程永久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4)在高填深挖路段,宜采用加大憔悴比例的方案,减少打填大挖。填高大于 20m,挖深大于30m,原则上采用桥隧方案。路基、路堑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宜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5.1.2 选线方案5.1.3 平面布置方案5.1.4 平面布置方案比选5.2 主体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5.2.1 工程占地的分析评价5.2.2 土石方平衡的分析与评价5.3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评价5.3.1 施工方法、工艺评价5.3.2 施工时序合理性分析5
12、.4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4.1 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原则5.4.2 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5.4.2.1 不纳入水土保持方案的主体工程设计措施5.4.2.2 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的主体工程设计措施5.5.3 主体工程设计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数量统计5.4.4 总体评价5.5 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6 结论性意见、要求和建议(1)对主体工程选线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2)根据分析评价,对主体工程推荐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初步设计时参考;对不符合水土保持限制性规定的提出解决方法。(3)主体工程已列*、*、*、.措施和方案新增*、*、*、.措施,合理配
13、置,形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4)对可能诱发次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灰场、弃土场、排土场、高陡边坡等提出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复核安全稳定的要求。六 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及防治分区6.1 项目建设区指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租用和管辖范围的土地。即项目征、占、用、管的土地。6.2 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意外,由于开发加你舍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6.3 防治责任范围按上两节的原则和方法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用文字说明。如防治责任范围*hm 2,其中项目建设区*hm 2。并按项目组成,分项目建设区、地类列表说明,跨行政区应将防治责任范围分省落实到县。6.4 防治分区6.4.1
14、防治分区划分的依据根据野外调查勘测结果,依据项目区所处的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地貌、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自然属性、土壤侵蚀强度等因素,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划分一级或多级防治分区。6.4.2 防治分区划分原则(1)各区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和水土流失特点相近或相似性。(3)区内改造利用途径基本一致性。(4)跨土壤侵蚀类型区,或在同一土壤侵蚀类型区,但地貌类型复杂的项目,应按类型区、地貌分级划分防治分区。6.4.3 防治分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点型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可直接按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结合施工区划分;线型工程宜先按土壤侵蚀类型
15、划分一级分区,再按地貌类型划分二级分区,在二级分区内按水土流失强度、特点结合施工标段进一步划分三级分区。七 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预测目的在于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及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分时段分析各分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因素、侵蚀类型;分析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水保设施的数量、扰动地表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等,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综合分析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部分,环节和时段。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做出预测评价,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和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提供依据。7.1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
16、工程所处水土流失类型,针对工程建设、生产特点,按防治分区,分时段分析说明各分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因素,可列表和绘制产生水土流失框图反映。7.2 预测范围、时段与单元7.2.1 预测范围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一般情况下是项目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地形、地表组成物质,将项目征地范围分为.几个预测单元,各个预测单元按具体的施工期限分段预测。7.2.2 预测时段建设类项目划分为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两个时段。建设生产类项目划分为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自然恢复期、运行期三阶段。7.2.3 预测单元预测单元划分原则:(1)地形地貌、扰动地表的物质组成相近。 (2)土地利用现状基本
17、相同。 (3)扰动地表方式、形态相似,时段相同。 (4)水土流失成因、强度基本一致,类型相同。 (5)同一预测单元集中连片,形成一个或几个集中的区域。一般情况下,预测单元与防治分区一致,并在此基础之上细化。7.2.4 各单元的预测时间预测时间确定的依据:(1)施工期根据主题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确定(2)自然恢复期按气候区划确定(3)运行期考虑方案服务期确定确定预测时间应注意:(1)各单元、同一单元的水蚀、风蚀时间不一定一致。 (2)预测时间按最不利因素考虑,超过雨季(风季)长度的按一年计,不超过雨季(风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风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3)施工期个单元的预测时间与主体进度一致;自然恢复
18、期一般是湿润区一年,半湿润区两年,干旱半干旱区三年;运行期从试运行到方案服务期末。 (4)各单元自然恢复期的起始时间不一定相同,施工扰动结束后即进入自然恢复期。7.3 预测内容预测内容包括以下六项:(1)扰动原地貌、损坏地表植被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和面积(3)弃土弃渣量(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和新增水土流失量(5)可能造成水的流失量(6)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和危害7.4 预测方法与结果7.4.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地表植被面积预测根据工程设计文件、技术资料和当地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实地考察,对工程建设开挖扰动、压占地表和损坏植被面积进行量测统计。7.4.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和面积
19、预测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一般包括人工设施和天然设施两部分。对喜爱那个木建设过程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数量,采用收集有关资料和结合野外勘察的方法,列表分别进行测算统计。7.4.3 弃土弃渣量预测弃土弃渣包括施工期排气的土(石)方、建筑垃圾和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工业和生活垃圾等,通过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勘察和类比工程调查进行测算。7.4.4 可能造成土壤流失量预测(1)土壤流失强度预测1)扰动前(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水文手册、土壤侵蚀等值线图、库坝淤积量测定和相关试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2)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类比法、数字模型法、实验观测法、专家
20、评估法、航空照片判读法。(2)土壤流失面积预测。土壤流失面积为各预测单元的扰动地表面积和堆积物面积,但不能重复计算。(3)土壤流失量预测。根据上述预测的各单元土壤流失强度、面积和各时段预测时间,计算土壤流失量。(P 93)8.4.5 可能造成水的流失量预测工程建成后地表水输出项目区的总量较原生地貌条件下地表水输出量之差,为水流失量。因项目工业广场、路面和部分边坡硬化、建筑物的修建,减少了降雨的入渗,加大了水的流失。现阶段可采用径流系数法进行计算。 (P 95)7.4.6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1)对土地资源和生产力的影响分析(2)对河流行洪、防洪的影响分析(3)对可能形成泥石流危害的分析(4)对可
21、能出现的地面沉陷(5)对可能形成大型滑坡和崩塌(6)对周边环境(7)对地下水位下降(8)对地表水资源损失及城市洪灾的影响分析。7.5 预测结论与指导性意见7.5.1 预测结论:(1)项目建设扰动、破坏原地貌和植被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工程*座等(3)项目施工期弃土(石、渣)量,运行期弃灰(渣、矸石)量(4)造成土壤侵蚀总量,新增土壤侵蚀量,其中施工期新增,自然恢复期新增,运行期新增(5)可能造成的水的流失量。7.5.2 指导性意见(1)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段与部位(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3)施工进度安排(4)水土保持监测。(P 97)八防治目标与防治措施体系布设8.1 防治目标:本
22、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通过因地制宜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使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减少因新增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恢复和保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措施,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项目区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建设项目所处区域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等条件,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防治一级标准。因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工程区地形平缓,因此,本项目只需结合当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进行调整防治目标(
23、当地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192.9mm,在 400600mm 的基准范围之外) ,设计水平年时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调整值、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标准见表8-1。表 8-1 土流失防治标准防治标准 标准值 降水调整值 目标值扰动土地整治率(%) 95 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5 5 90土壤流失控制比 0.8 0.8拦渣率( %) 95 95林草植被恢复率(%) 97 5 92林草覆盖率(%) 25 5 20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2、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应与工程项目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中应当
24、保持二者相协调,充分利用工程项目已有的水保功能的设施,避免重复设计。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3、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同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治理经验,提高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坚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工程项目的特点,把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和土地生产力放在首位。5、全面组织、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 ,保护地表结皮层。加强施工管理,严格监理制度,按施工设计严格要求,防止施工车辆、人员随意碾压、践踏、破坏施工范围以外的原地表,做好施工管理。6、在分区布设防护措施时,既要注重各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