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和保民生的意义.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23729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大内需和保民生的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扩大内需和保民生的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扩大内需和保民生的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扩大内需和保民生的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扩大内需和保民生的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扩大内需的意义:发展国家经济要依靠内需、外需(出口)和投资需求三个渠道,其中内需对我国来说是最重要的手段。扩大内需的现实意义就是随着我国外贸顺差的激增以及贸易额的扩大,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越来越多,欧盟、美国都在采取措施向中国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外贸增长面临着一定的下降风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减轻。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过热,投资需求仍在调控当中。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另外一个增长动力,国内消费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战略意义在于,通过扩大内需,我国生产产品自身消化能力得到提高,对外贸的依赖程度降低,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国际谈判方面将具有更为主动的位

2、置,这对于我国在国际上拥有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立足点。 “十一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 “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内需成为经济“ 发动机” ,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还在扩散,在出口市场开始“过冬”的情况下,国内消费成为我国保证经济增速的“ 发动机”。为了落实党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被国外评为是中国的“ 新政” ,意义深远。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要把

3、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可以透视出这样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可以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衡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靠的是三架马车,一是投资,二是内需,三是出口。现在出口出现了萎缩,一架马车遇到了问题,只有从另两架马车上下点功夫,把出口受到的影响,从扩大内需上补回来。仅上海至明年一季度,开工项目就达到五百余个,投资超过一千亿元。其中嘉定园区,就开工了52个项目。据外电预测,明年美国、欧洲、日本的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而中国仍然可能出现8%的年增长率,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仍能保持这样高的生产率,在严寒中一花独秀,让世界心生钦佩、敬

4、意和羡慕。第二,可以减轻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有些工厂和企业就要减薪、裁员,一些人就会失业。一些农民工就会失去工作,回到农村。另外,每年有一千万左右的青年要就业。每年还有大批的大学生就业。这个压力非常大。关乎到民生,关乎到社会的安定。现在全国投入四万亿元扩大内需,加上各地的投资和民营资本的投入,加在一起是十二万亿元。按照以前的计算,每投入两万元,就可解决一个人的就业岗位,按照四万亿元计算,就可新增两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加上地方投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就可以解决几千万人的就业问题。那些因裁员而下岗的员工和新增加的青年和大学生,就有了新工作的机会。第三,可以

5、大力提升中国的基础设施。从十项措施可以看出,重点是放在能源、环保、交通、人居等方面。如第三举措,就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外电认为,这说明中国完全懂得什么是建设强大的经济所必需的,而美国似乎就不2明白这一点。在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中国的铁路系统必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内陆地区。迅速建设铁路和公路、建设更可靠和更庞大的电网和供水系统正是中国所需要的。第四,可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第六项举措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从而

6、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通过安居工程,农村基础,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医疗卫生投入,刺激国内需求。这样,中国就可以不再受制于变幻莫测的全球贸易。扩大内需还有利于减少由于中国保持对美国和欧洲大量贸易盈余而引起的贸易磨擦。第五,可以缩小城乡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十项措施中第一项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第二项就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些大的工程,安排在西部地区。第六,可

7、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密集政策来看,国家领导层的应变能力和对宏观以经济的调整能力是迅速的,坚定的,对抵御危机是有保证的。最近,政府出台了从明年一月份起,企业单位退休职工,普遍加工资。他们的工资不但不降,反而有所提高。这次加工资面大、面宽,对扩大内需很有好处。第七,可以拉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的财政刺激一揽子计划突出说明,世界各大经济体是紧密相连的。虽然中国仍然保持对美国和欧洲很大的贸易盈余,但美国、欧洲、甚至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也同样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建设的大投入,必将增加对许多先进技术设备装备的进口,使一些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国家得到好处,加大出口,缓解困难。中国

8、扩大内需,就是对世界经济作出的最大贡献。保民生的重要性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民生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上,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综合起来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理念的一个鲜

9、明特征,就是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权为民所3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总理也明确宣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的总体思路我国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的。第一,民生问题也是政

10、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为问题;第二,表现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民众确实从改革中获得了实惠,但民生问题却开始凸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第三,民生问题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第四,民生问题凸显,还与权力资本对于社会利益的侵蚀引发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失衡,以及基本制度的缺失和公众对公共政策缺乏正常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1.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

11、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建立这样的制度而不是临时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造成目前民生问题的凸显与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制度短缺直接相关。比如,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制度覆盖范围很小,主要在城市。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他们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这就使这些弱势群体在客观上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有了很高的依赖,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靠发“礼包”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足以保证民生核心地位的落实。因此,解决民生问题,迫切的是建立面向民生的制度和法律。2.解决民

12、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温家宝总理提出两大改革,即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和让人民幸福快乐的根本途径。要解决好就业、分配、社保这三个直接涉及民生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与加大投入并举。比如,养老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别太大。相同资历、相同级别的人,从企业退下来的比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10年前差30%多,现在是一到两倍,激发了许多本不应当产生的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医疗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比如,一些住单间、套间的患者的医药费可以全

13、部报销,而住多人间的倒有不少是自费的。不完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后可能雪中送炭的事情较少,相当部分却是锦上添花。近年来政府财力大大增加,加大投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改革的任务却并未因财力增长而减轻。特别是涉及社会管理、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如中央与地方关4系的调整、打破垄断行业对市场的行政性分割、铲除分配领域中的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约束社会保障待遇方面的特权、提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等等,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不解决好这些改革问题,政府送多少“礼包” 也只是扬汤止沸。3.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民生是全体人民的民生,但不同群体的民生问题不一样,要更加重视普通民众尤其是占相当大比重的困难群

14、体。这些年我国财富创造的速度很快,但总体来说,还不是在一个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来谈民生。与此同时,民生又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4.共享改革成果。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精神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政治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现阶段面临的任务是逐步由单向的、低层次的“共享” 走向多元、高层次的 “共享”。当然,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公民在参与经济

15、、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均等化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 ;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大体均等化原则。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平等的制度,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重视和改善民生,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体制性扭曲,应成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节和矫正固然重要,但转型经济中初次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尤为紧迫和重要。离开起点和过程公平,

16、仅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结果公平上,不仅难以根本缓解和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必须用发展机会平等保障收入分配公正,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被权势阶层贪占。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就业机会以及过程的不平等:一是传统城市经济部门之间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异;二是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工资差异以及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壁垒;三是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据初步估算,一个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特别是种植业领域的年劳动时间,是城市经济部门劳动时间的1/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使两个领域的劳动力收入实现均等,是绝不可能的。如果真想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根本的办法是增加农业劳动

17、力的有效工作时间,这就要减少农民的数量,让大量农民尽快转移到城市经济部门。由就业状态的差距而产生的公民之间净福利的差距是巨大的。例如,行政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福利过高,而一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又过低,工资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 左右跌到了现在的12-13%。这一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为50-60%,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40%左右。政府的积极措施应是全面提升公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尽可能使所有公民能够首先从劳动市场上获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报酬。 因此,要深化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

18、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这类不平等主要是体制性因素所导致,它既不反映效率原则,又不受公平原则支配,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比如,劳动力流动中的体制性歧视、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行政性垄断对分配关系的扭曲等。5.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给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力,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没有一个利益均衡表达机制,民生问题解决不了。民生问题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机制、博弈等直接相关。公共政策制定的时候,如果弱势群体缺乏正常的利益

19、表达机制,利益受损后又找不到正常的表达形式,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民意表达不充分有直接的联系。有专家强调,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度比较高,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声还不至于很高;如果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怨声仍然会很高。 6.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是关键,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遏制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解决腐败问题,关键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审批过多、公共权力滥用、与民争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反映在解决民生问题。政府行政要为民谋利,排除部门争利,利益集团争利。7.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作用。首先政府要有投入,职能要到位,其次企业要讲社会责任,第三,发挥民众的作用,让有条件创业的普通百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都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民生问题不是政府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政府要为老百姓谋生创造条件和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