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资本,通过文化创意和艺术智慧的运用,最终以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产业,是一个既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又能够提供就业、培训、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机会的产业。它是公认的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黄金产业,日本甚至视之为“二十一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欧、美、澳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资料显示,至 2007 年底,文化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美国超过 20%,日本达 18%,意大利则高达 25%,美国的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高达 20%!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搭上了经济全球化、传播数字化、网
2、络化的快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发展。2006 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51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1%,高于同期GDP 增速 6.4 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第三产业增速 6.8 个百分点,有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内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广东、山东以及我省的无锡、苏州、常州、南京等地,都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势头强劲。那么,我县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今后又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之机,笔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调查与思考。现综述如下: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文化事业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文
3、化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了包括文化娱乐、图书发行、音像制品、文艺演出、网络文化、电影发行放映、广告传扎染工艺、印刷、书画艺术品、游戏软件创意等在内的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体系。各类文化经营单位近 800 多家,总资产 6 亿多元,从业人数万人以上。(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特点1、文化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4 年至 2008 年,文化产业年平均递增 32%以上,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由 2004 年的不到 4 亿元上升至2008 年的 7.2 亿元,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文化产业增速高于 GDP 和第三产业增速。2004-2008
4、 年我县文化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为 32%,比 GDP 增速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均高出近 1倍。3、文化产业对 GDP 增长量的贡献率比上年提升。2008 年我县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3.03%,比上年提升 0.71 个百分点,比 2006 年提升0.95 个百分点,呈逐年提升之势。(二)近年来促进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措施1、深化改革,机制优势初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县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社会力量承办公益文化项目。在成功实现县文工团、影剧公司整体转企改制后, “文企
5、联姻”有力地推动了演出业的繁荣,创新了文化投资途径。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近年来,投资额在 500 万元以上的 10 多家歌舞娱乐场所,均为民资所投。其中, “同一首歌”“锦绣时代” 投资额均超过了 2000 万元,与周边地区相比提升了几个档次,少儿图书馆成功运用近 800 万元民间资本,成为全省首创,全国鲜有。由下岗职工贲友兰投资创办的慧源书城及其衍生企业,去年被评为南通市唯一的江苏省“文化产业十大示范基地” 。另外,在不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对少数特殊行业降低门槛,也为民间资本进军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新兴文化产业孕育突起。去年
6、,通过挖掘民间资本,投资 500 多万元的电子游戏产业项目在安达步行街落户开业;通过强势招商,南通龙行盛世网络科技公司、上海壹择网络公司等落户软件产业园。本月初,注册资本达 500 万元的江苏网一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软件产业园又成功开业,等等。这些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的落户,既大大改善了我县文化产业结构,同时也为今后我县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繁荣与管理并举,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遵循“一手抓繁2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降低门槛,正确引导,规范管理,我县的文化事业不断繁荣。花鼓、龙舞等传统艺术节目登上了国家舞台,为海安赢得了荣誉,深入开展“三下
7、乡” 活动,全面推进“农家书屋” 建设,活跃基层文化生活。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社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事业的繁荣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三)目前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由于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有些问题的克服与解决,还要经过较长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观念的差距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当多的同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没有把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产业属性正确区分,因而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到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深层次超前性的研究,计划性、前
8、瞻性不强,加之文化产业涵盖面广,在行政管理上分属于多个部门,缺少完整科学系统的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文化产业门类的界定、文化市场的开发培育与利用、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化数据统计管理等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2、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但现阶段还是弱势产业,还是以公益性为主,还需要给予政策扶持。虽然中央、省、市都有文化产业政策,这些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不够系统,政出多门;二是有些文化产业政策还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实到位;三是有些文化产业政策操作性不强,
9、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等等;四是文化经济政策在总体上还没有跳出“事业性” 框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政策界限仍比较模糊,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明晰,影响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另外,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部门利益、行业垄断等现象和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职能不清、产权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跨媒体的文化产业兼并重组活动,使得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困难较多。社会投资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水平还很小。3 、人才匮乏。我县现有的文化人才,尤其是文化经营人才整体呈现稀缺状态,人才匮乏的直接后果表现为现阶段我县文化产
10、业层次较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优,附加值小,企业运行质量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偏小。二、正确分析形势,切实把握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这次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影响深刻,但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却相对有限。相反,在中长发展阶段,还将由于金融危机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而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的文化产业不仅仅在短期内受影响有限,或“逆势而上” ,而且会以此为契机、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期。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次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影响相对较小。从供给层面上看,文化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有限开发的产业,跟国际资本
11、的关联度不高,很多领域还限制准入,因此,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从需求层面看,我国的文化市场多年来一直启动不足,即使目前遭遇金融危机,也没有什么下行空间。再从出口层面看,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近年来融入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但总体上还不是一个出口依赖型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此外,我国文化产业与出口相关部分主要还是制造业性质的外企订单,国际金融危机甚至有可能使国际外企订单向中国进一步转移。第二,国际金融危机使文化产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当前工作以“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为主要原则和
12、总体要求,据此,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内容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一是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同时文化产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全适应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当前工作的主要原则和总体要3求。二是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大。随着全面小康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物质消费的比重会逐渐下降,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已为欧、美、日、澳、韩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京、沪、粤等发达地区的经历所证实。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康进程的加快,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会逐渐凸显。
13、三是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创新应变能力。从内容上看,文化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创新创意;从形式和载体上看,文化产业本身具有随着新技术的运用、新消费习惯的出现而自发创新求变的特点。近年来,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派生出一系列新生的文化业态,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展现出文化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创新应变能力。四是文化产业进入门槛低,吸纳劳动能力强。文化产业既适合于大规模、现代化、拥有高新技术设备的企业,同时可以接纳个体化、小规模、依靠个人创作和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主体。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各类人群、各类企业组织形式都能够从事文化产业。因此,文化产业具有广泛吸纳各类社会
14、劳动力的特点和优势。这为现阶段扩大就业,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五是文化产业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文化产品一旦成为商品被人们所接受,就会获得较高的回报。同时,优秀文化产业的价值,不 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相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值。六是文化产品的消费不会消耗物质形态,反而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一特点,使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会表现为随着经济下滑而萎缩有限,甚至还会体现出“逆势上扬” 的特性,从而推动其自身的快速发展。第三,当前快速推进文化产品发展赢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首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文化建设发展方面提出
15、了一系列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极强的方针政策。十七大更是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两大一新”的战略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贯彻中央精神,思想统一,思路明确。这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其次,多年来文化产业积累了快速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由小到大,产业门类日益齐全,产业链不断延伸,传统文化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新兴文化业态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总体素质不断增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基本形成。再者,国际金融危机就像一剂烈药,将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真正起步,这一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启动内需将直接扩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
16、间,而指向民生的各种措施无疑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极大地改善老百姓的消费预期,释放被压抑的消费潜力。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文化消费需求都呈大幅增长趋势,这为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融危机引发的投资方向转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保障。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传统加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迫使投资者急需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和盈利行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和逆势上扬等特点的文化产业,则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新兴服务业将开始唱主角,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开辟新的战略方向。仅以“品牌授权” 这种最为常见的提升附加值手段
17、为例,我国目前人均品牌授权商品销售额只有 0.7 美元,如果达到日本人人均 91 美元的水平,将形成每年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市场,如果达到美国人均 365 美元的水平,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4700亿美元。文化产业在“中国制造”这个新的战略方向上还大有可为。经济危机将会加速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3G 和 CMMB 的同时推出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新兴传媒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传统文化产业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多样的形式,同时更催生出电子票务、网络游戏、手机文化、数字文化节目制作、三维动画等文化业态。更为重要的是,新兴科技手段的运用,极大拓展了文化
18、节目传播的出口和通道,是传播渠道拓宽,传播速率加快,从而对文化内容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以内容创作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同时,经济危机将推进全球产业文化格局变化,具有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引起国际市场的重视。全球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4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经济转型带来了极好机遇,我们要积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1、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首先
19、,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在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我县提出今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所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先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挑战的客观需要。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绿色产业” ,是十分典型的“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朝阳产业。
20、而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新兴经济成分创意经济,即表现出创意、文化、经济与技术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拥有创作收入、增加就业和出口收益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发展信心,而且有利于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服务业,推动文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途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可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扎实举措。第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的积累、文化的创意
21、和文化的传播三个方面,而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的传播是重要的方面。因此,要真正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提高认识,彻底冲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传统误区,真正确立“政府搭台、文化经济唱戏” 的理念,坚决破除“副业” 的成见、 “条件不足”的观念,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扩大就业、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2、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牵引作用。县政府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要根据“调结构、促发展” 的总体要求,围
22、绕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提升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比重,引导生产性文化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在巩固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优先发展创意产业、网络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业和文化产品衍生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消除文化产业中的体制性障碍,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要加快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构建新型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机构,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4、制定和完善发展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参照有关鼓励服务业、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
23、发展的的市场准入,用地、用电、用水、投融资、市场管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5、强势招商,鼓励生活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县政府要制定面向全社会的文化产业扶持项目目录和具体的政策扶持措施,加大对民营经济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要将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为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等竞争的机会。6、引培并举,加强队伍建设文化繁荣关键在人才,发展文化产业关键也在人才。人力资本是核心资本。作为大文化与高科技高度联姻的文化产业,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有着特殊的要求,这种需求是一种战略需求,这种需求能否满足,将成为夺取未来文化产业制高点的
24、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创造有利5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造就一支文化产业队伍,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精通营销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尤其是能够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营运智能型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还要加强对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帮助其实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技能更新,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从而推动文化生产、流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加大文化产业的高新技术的含量,积极推动文化产品的多层次开发和网络化服务,改造传统文化,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
25、的竞争力。7、综合开发,打造特色要以海安的文物景点和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为主线,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海安特色的旅游精品。同时充分挖掘海安传统手工艺品、红木工艺品、扎染、字画等民间资源,建立平台,带动海安文化对外传播。要放大“青墩文化”和“北凌体育” 这两个文化品牌效应,继续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活动,积极培育一批有前途的文化产业旗舰企业,不断提高我县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8、加强领导要真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立足长远,建议县政府把文化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要有一个统一协调机构,赋予相应职能,避免多头管理带来的扯皮现象。要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激发各级、各单位和社会自然人勇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