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 一 历 史 月 考 试 卷命题人: 审题人:1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是 ( )A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 B.商朝统治者很迷信C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2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3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 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
2、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4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 )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 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 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5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
3、不朝”的现象6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7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8下图形象的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众 囚 刑
4、劓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前者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前者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者是属于上层建筑A B C D9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10.中国古代有严格的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代替。下列各项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
5、汉文帝时改“姮娥”为“嫦娥”B.东汉初曾改“秀才”为“茂才”C.唐太宗时改“民部”为“户部”D.明建立初改“大都”为“北平”11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见左传桓公五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周王室的衰微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分封制的崩溃 D.阶级矛盾的尖锐12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奴隶起义频繁1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
6、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4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1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16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
7、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史记的记载 B史家的研究论文C秦简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1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18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
8、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1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0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21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C由中央派
9、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2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3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专制主义
10、中央集权制25“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所指的制度应该是( C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省制27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D设六
11、部分理全国政务28明初,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结果是( )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减轻了皇帝的事务保证了皇权至上避免了皇权的衰落A B C D2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的名称有违背历史真实的地方,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30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 ( )西
12、汉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 唐朝实行三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A B C D3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中没有任何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旨意来拟发谕旨3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32. 唐太宗曾对吏部
13、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 选官应注重品行33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渝州
14、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 秦、唐、元 B. 汉、宋、明C. 秦、元、清 D. 秦、唐、明35右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商品
15、经济的发展B.专制统治的加强C.交通工具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进步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皇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 (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
16、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7分)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 间 职 位 基本职权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
17、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 分)(2)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10分)选择题 1-5 ABBAB 6-10 DCACD 11-15 ABCDB16-20 CADAB 21-25 CCCDA 26-30 AABAD31-35DDBDB36答案:(1)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2)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因此发出如此感叹。37答案;(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丞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2)否。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负责皇帝谕旨的传达。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备宰相的权力,不能制约皇权,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