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离骚学案(正式).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3918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离骚学案(正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离骚学案(正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离骚学案(正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离骚学案(正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离骚学案(正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编辑:周松德 校对:韦俊亭高中二年级离骚学案一. 教学重点(一)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1. 文学常识: 屈原(约前 339约前 278) ,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 、 天问 、 九歌 (11 篇) 、 九章 (9 篇) 、 招魂 ,总共 23 篇。其

2、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作品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 “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

3、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2.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 ,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

4、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二)课文分析:1. 本文的主旨: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 、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 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2. 本文中诗人的形象: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 编辑:周松德 校对:韦俊亭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

5、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 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3. 本文的写作特色: 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

6、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 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

7、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编辑:周松德 校对:韦俊亭【同步练习】一. 基础部分1.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皇览揆余初度兮 (2)肇锡余以嘉名 (3)又重之以修能 (4)扈江离与辟芷兮 (5)春与秋其代序 (6)何不改乎此度 (7)来吾道夫先路 (8)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纫秋兰以为佩 (3)乘骐骥以驰骋兮 (4)忽奔走以先后兮 (5)彼尧、舜之耿介兮 3.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因其产生在楚地,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事,名楚物”故称之

8、为“楚辞” 。B.“楚辞”主要是指屈原的作品,另外还有屈原的追随者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最有名的是屈原,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所以后人又称“楚辞”为“骚”或“骚体” 。甚至把诗人叫“骚人” 。 C.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春秋时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主要有桔颂 九歌 招魂 天问 离骚 哀郢 涉江 怀沙 渔父 卜居等。D.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和光辉诗篇历来为人民所珍视。司马迁称其作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李白颂扬他“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我国南方世代相传的端午节撒粽竞舟的习俗,就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屈原的怀念。二. 阅

9、读部分(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编辑:周松德 校对:韦俊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 太祖赐给“我”的名是 ,字是 。2.“修能”指什么? 3.“白芷”秋兰”象征什么? 4.“恐年岁之不吾与”中“不吾与”用了什么手法?含义是什么?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说明了什么? 6. 这些文字突出表达了什么?(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

10、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阻。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1.“三后” “尧、舜”指什么?2.“桀、纣”指谁?3. “三后之纯粹”尧、舜之耿介”与“桀、纣之昌被”说明了什么?4.“恐皇舆之败绩”是针对什么而说的?5. 这段文字用了怎样的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

11、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编辑:周松德 校对:韦俊亭自投汨罗以死。1. 选出加点词意思说明正确的一项( ) 何故而至此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A. 相同,不同 B. 相同,也相同C. 不同,也不同 D. 不同,相同2. 下列加点词与今义无区别的一项是( )A. 颜色憔悴 B. 形容枯槁C. 明年,割汉中地以求和 D. 君

12、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 选出与“身之察察”句式相同的一项( )A.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D.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4. 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 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B. 赞扬了屈原保持高尚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楚国统治集团的愤慨。C. 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小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所不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D. 肯定了屈原坚守节操、矢志

13、不渝,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5. 选出对文段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 选文以屈原的话与渔父的话作对比,突出了屈原的高风亮节。B. 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坚贞。C. 屈原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D. 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的爱国和正道直行这两大特征。(四)阅读涉江中的文段。回答题目。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漵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

14、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编辑:周松德 校对:韦俊亭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是( )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鸾鸟

15、凤凰,日以远兮A. 和 B. 和 C. 和 D. 和2.“乱曰”中“乱”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 3. 用比喻来表达思想感情是屈原诗的一大特点。指出下列句子比喻什么?“鸾鸟凤凰,日以远兮”比喻: “阴阳易位”比喻: 4. 翻译下列诗句。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翻译: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翻译: 5. 诗中记叙流放旅途,不是着力描写景物,而努力写诗人的主观心绪,这是为什么?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6. 屈原流放地的景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的景物?7. 诗中提到接舆、桑扈、伍子胥和比干这四个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编辑:周松德

16、校对:韦俊亭【练习答案】一.1.(1)观察 (2)开始 (3)长,美好 (4)被,披(5)次序 (6)法度 (7)导 (8)本来2.(1)主谓之间,不译 (2)当作 (3)连词,不译(4)连词,不译 (5)主谓之间,不译3. C(屈原是战国时代的人)二.(一)1. 正则 灵均2. 美好的才能,也指美的仪态。3. 借物言志,指美好的事物,代以高尚的节操。 (这两者都是美好的事物,借以指品行高洁。 )4. 宾语前置, “不给予我(岁月) ”。 (考查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即“不与吾” 。 )5. 春夏秋冬四季,时间在不经意中流逝,慨叹时间之迅疾、人生之短暂。6. 诗人自述其身世、品质、修养、慨叹(二)

17、1.“三后”指禹、汤、文王。 “尧、舜”指唐尧、虞舜先帝,仁义之君主。 (回顾历史,分析现实。 )2. 指夏桀、殷纣,暴虐之君。3. 前两者是光明正义的,后者则是狂乱不羁的。通过对三后、尧、舜的赞颂和对桀、纣的否定也表达了作者本人的高尚志趣。 (用对比展示前人之好与坏,表达自己的志趣。)4. 拉帮结派的党人。5. 古代与古代对比,古今对比,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主题。 (前贤与桀纣放纵形成对照,又进行古今对照)(三)1. C 2. D 3. B 4. B 5. D(四)1. C 2. 总括全篇思想内客的文字。编辑:周松德 校对:韦俊亭3. 忠臣贤士一天比一天被疏远; 比喻当时楚国政治混乱4. 我不能改变志趣与世俗一起随波逐流,固应该忧愁痛苦而至于死。 我要遵守正道而不犹豫,穷愁到死,理所应当。5. 这里借景抒情,用客观环境的艰难衬托主观意念,使感情附托于具体的事物。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作者借船行缓慢表达自己去国怀乡,依依不舍的心情。6. 景物特点:高林蔽日,雨雪无际;用主观感觉表现客观环境的凄凉,烘托出诗人无限苦闷感伤的心情。突出环境险恶,衬托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情。7. 用这四位历史人物自比与自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