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
2、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3.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4.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 。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完善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3、 D.议会制初步确立5.刘文瑞教授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纵论一书中写道:“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明淸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依据材料的观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鲜明特点应该是A.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B.削除了皇帝“家仆”对皇权的戚胁C.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D.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巩固6.“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7.
4、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 延续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B. C. D.8.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9.“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
5、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可见,明朝内阁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10.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中,皇权逐渐占据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下列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有 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 元朝设行省 明朝废除丞相A. B. C. D.11.1975 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铜器中,有裘卫四器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
6、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 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C.分封制瓦解 D.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被破坏1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吕氏春秋中有“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 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 , 吕氏春秋上农中有“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以上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13.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
7、乱而后治 ,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14.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必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此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的现象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问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15.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
8、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1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9、”这段话揭示了中国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17.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了某一历史时期“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和券乃取之,号飞钱” 。同属这一时期的成就是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B.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C.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为以后历朝基本沿袭D.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18.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 。 “时代的风采”是指
10、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商人集团的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19.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嘱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商业发展在古代中国长期受到压制,而在近代西欧却备受重视。这种截然不同的历史情形,实质上反映了A.经济发展模式的迥异 B.政治体制的不同C.治国
11、理念的区别 D.科技水平的差距21.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 C. D.22.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A.“仁”和
12、“仁政” B.“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C.以法治国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3.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24.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 ,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25.魏书崔浩传记载了崔浩的这
13、样一段言论,浩曰:“古人有言,夫灾异之生,由人而起,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人失于下则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易。 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彗孛者,恶气之所生。 ”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思想 B.君权神授理论 C.封建迷信思想 D.君主专制理论2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7.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
14、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28.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29.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B.奠定了“工商
15、立国”思想的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30.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B.去粗取精,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承儒、道、释的思想精华二、非选择题31.(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智力和悟性。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事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嘉靖以后
16、,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等等,以防夹带。开考后有巡倬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皇榜公布。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6 分)材料二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 ,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
17、难者多进士”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光明日报 (2011 年 11 月 24日)(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4 分)材料三 1855 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3
18、)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4 分)32.(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尚书洪范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日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天官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五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19、,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世宗(雍正)实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 分)(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 分)(3)从材料四、五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6 分)33.(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
20、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 A 和人物 B 分别是谁?(2 分)(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6 分)(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 分)(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2 分)(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1 分)20122013 学年上学期
21、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答题卷二、非选择题31.(14 分)(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6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4 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4 分)32.(13 分)(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 分)(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 分)(3)从材料四、五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6 分)33.(13 分)(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 A 和人物 B 分别是谁?(2 分)(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6 分)(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 分)(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2 分)(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1 分)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