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与欣赏.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24012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文化与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旅游文化与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姓名:XXX 法学 09XX 学号:XXXXXXX旅游文化与欣赏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任何旅游资源失去了文化就如同人行尸走肉一样,也失去了其本质意义。地方文化以它的个性鲜明,底蕴丰厚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在目前看来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解释:一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包括历史遗迹、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等。另一种是文化旅游也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另一方面,旅游又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游客

2、不仅汲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把自己生活地的文化带的目的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从旅游的对象角度看,人文旅游资源包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艺术和民俗风情等因素,这些都涉及社会文化因素。自然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包装,也总会打上某种社会文化印记。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设施和服务融入了地域文化的沉淀和历史遗产的渗透,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如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从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到旅游过程中涉及的要素,文化贯穿始终,构成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从经济的外壳进去,从经济的外壳出来,才能真正认清旅游所具有的非经济内核和文化本质属性。人们在接触旅游现象时,首先看到的是旅游业的经营,难

3、以看到旅游动机的文化性,掩盖了其文化的本质。另一方面,人们要通过理论分析对旅游者动机与心理以及旅游过程形成的主客关系加以推导,才能理解旅游文化实质,并认识到这种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旅游的经济意义。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如当今世界一部分人长年生活在拥挤喧嚣的城市中,过着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生活,许多人想放松情绪,希望返璞归真

4、,回归自然,因而生态旅游、农家乐、农业观关游等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时尚。一般而言,旅游者的文化消费心理,不外乎审美、求新、求知、求乐、怀旧、偏爱、共鸣、从众等,要针对这些心理需求,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朱卓仁先生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提出了当前全球普及的四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参号性旅游、休闲保健类旅游。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入日益丰富,人们对旅游的最求也逐渐增加,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居民为适应自然环境,满足物资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它包括社会

5、气候,民族风俗及文化传统等等。比如说,一段古城墙记录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喧嚣;一座寺庙,一个道观再现出现人们的宗教信仰;一条河流,一座山峰深深地刻着某一方地方历史时期的风云变换。当然了,在我们旅游的时候,不同时机,不同的旅游景点,对我们也相应的要把握好欣赏的时机和方式等。下面就简单举一些例子说明。广西石林,我们在欣赏时就要选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鸟瞰,这样才可以一窥其壮阔雄伟。如果你对瀑布感兴趣,那么黄果树瀑布是一个好的选择,在每年夏天雨水丰富时,其美貌就完全展现出来了,这时你就需要选择在离它一定距离仰望,这样或许会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妙。如果感觉这样的距离比较远,那么江南园林就是一个好地方了。在这种亭台水榭相搭配的园林中,中有置身其中方知其乐趣。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深入人心的,那么有桂林山水时则需要借助木筏慢慢游玩,体验人在画中游般的诗意。夏天雨过天晴后去华山等高大的山峰旅游,既可以避暑,又可以欣赏云海、日出等如梦的美景,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啊!人类的审美活动与审美需要的产生,符合人类生活本质的某种必要性,它与其他的行为方式一样,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和适应性行为。旅游者观光、欣赏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去品评、审美意地方文化,从而得到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