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 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评估有关指标解释一、灌区基本情况1、设计灌溉面积是指灌区水土资源在设计保证率下灌排工程所能控制的灌溉面积。2、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灌区现有工程、水源等条件下最大能灌溉的面积。3、实际灌溉面积指灌区每年实际灌溉的面积。4、骨干灌排渠道指斗渠(沟)以上(设计流量1m 3/s)灌溉排水渠道。5、工程完好率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工程数量占总体工程数量的百分比。6、灌区工程配套率指实际建设完成的灌排工程设施数量与设计总数之百分比。7、田间工程配套率指已建并达到设计功能的非骨干灌排渠道及建筑物占田间设计灌排渠道及建筑物数量的百分比。8、可供灌溉水量指在设计灌溉保证率的
2、条件下水源工程可供给农业灌溉的水量。29、灌溉需水量指在设计灌溉保证率条件下有效灌溉面积上作物的毛灌溉需水量。10、复种指数指一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二、效益指标1、改善农田灌溉面积指自 1998 至今通过骨干工程的改造,其控制范围内灌溉条件得到改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的灌溉面积。2、新增(恢复)农田灌溉面积指原来没有灌溉条件或因设施老损、水源条件变化等原因不能灌溉的面积,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措施达到一定灌溉保证率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新增年节水能力指有效灌溉面积上基本满足作物需水条件下渠首引水量的减少值。4、粮食单产指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上,平
3、均每亩耕地全年所生产的粮食数量。计算公式为:粮食单产=全年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 积。计算过程中,按有关规定计算粮食总产量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指自 1998 年以来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后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上种植同类作物条件下新增的粮食产量。36、亩均灌溉用水量指灌区年平均毛灌溉用水量(渠首计量引入的灌溉水量)与灌区年平均实际灌溉面积比值。可按近3 年的平均值计算。7、渠系水利用系数指末级固定渠道输出水量之和与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若未计算到末级固定渠道请注明计算到哪一级渠道。8、灌溉水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渠首引入灌区的灌溉总用水量的比值。三、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及用水管理指标1、“两费”应落实数指根据有关文件确定并经地方政府批复的数额,已落实数指当年实际落实的数额。2、财政拨款落实率指已落实经费中财政拨款数占应落实经费中核定财政拨款数的百分比。3、成本水价是指灌区根据物价、水利部门有关规定核算的供水成本;执行水价是指灌区征收水费的实际价格。4、农业水费实收率指年实收农业水费占年应收农业水费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