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州区实验小学 2002 年秋三科联赛五 年 级 语 文 试 卷(考时 10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汉语拼音。(3+4+1=8 分)1、读拼音,将词语规范地写入田字格。(3 分)dn w k su xun y do m yo fi b m zu j2、按要求填空。(4 分)学校有“金、倪、王、张、孙、胡、费、操”几位老师,按音序表中的顺序排列,排在最前的应是_老师,排在最后的是_老师,排在第五位的是_老师。在“折磨”、“磨平”、“磨盘”这三个词语中,“磨”的读音依次是_、_、_。在“裹上”、“嚼着”、“情谊”、“摔跤”、“畜生”、“钳子”这些词语中,带点字读轻声的词语是_。3、读谜语
2、答题。(1 分)Y jin xio xiao l f din ,Sh chng g k jn l mia n。Zh yo shn zi zhun j qun,No di l de jin yu jin。这段拼音中的整体认读音节有_;这个谜语的谜底是_。二、字词句部分。(共 31 分)1、给下面各词中加点的字注音、解释、查字典方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5 分)A一截:ji,量词,段;按部首查字法,查“隹”部,七画。B骤雨:zhu,急速;按部首查字法,查“马”部,十四画。C张冠李戴:gun,帽子;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G,再查音节 guanD纵横交叉:ch,叉形符号;按数笔画查字法,查三
3、画。2、根据句子的意思,用“望”字写九个词语,再分别填入句中括号里。(不能重复。)(4.5 分)老班长( )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对未来,他充满了( )。家里虽穷,但他非常( )读书。他读书的( )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 )。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没有( )。去北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 )已久的一项活动。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辜负党对我们的(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语的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3 分)鞠躬尽( ) 表示赞扬人间亲情( )戚与共 歌
4、颂伟人或英杰寸草春( ) 赞颂坚贞友谊4、用“”画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2 分)足球 排球 棒球 气球 网球武断 勇敢 坚强 坚定 机智曲艺 电影 歌舞 报纸 戏剧四川 云南 广州 江苏 西藏5、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短文的括号内。(2 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 138.6 亿立方米,( )淡水只占 2.53%。( )对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的淡水,( )占淡水总储量的 0.31%。( ),万物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当务之急。备选词语:而 因此 其中 只 可见 仅 这样 从而6、找出词语的照应关系,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
5、(2 分)寒冷对冬天正如炎热对_。 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_。_对马路正如狭窄对小道。 _对山峰正如低陷对山谷。7、填写反义词,组成成语。(3 分)有( )无( ) ( )惊( )怪 同( )共( )有( )无( ) 口( )心( ) 不( )则( )有( )无( ) 铺( )盖( ) 自( )至( )有( )无( ) 出( )入( ) 损( )肥( )8、按要求变换句式。(每句 1 分,共 5 分)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为陈述句)陈述句:_李宁严肃地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间接叙述)改:_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双重否定句)改:_他用慈祥的目光
6、久久地注视着锅炉和刚吊上甲板的大木箱。(缩句)缩:_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音。(扩句,要求对仗工整。)扩:_9、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1 分)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 )10、判断,下列各句不是病句的,请在括号里打“”,是病句的请在原句上修改。(5 分)万里长城、赵州桥、黄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 )语文对我很感兴趣,所以上语文课我总是特别用心。 ( )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 )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集了许多植物和昆虫标本。 ( )方辉同学被光荣地评
7、为黄州区“三好学生”。 ( )11、给下面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使其成为不同意思的两句话。(2 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_三、阅读部分。1、积累题。请将古诗词的锦句补充完整。(6 分)少壮不努力,_。(汉乐府长歌行)欲穷千里目,_。(王之涣登鹳鹊楼)野旷天低树,_。(孟浩然宿建德江)洛阳亲友如相问,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劝君更尽一杯酒,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独在异乡为异客,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史弟)_,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孤帆远影碧空尽,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随风潜入夜,_。(杜甫春夜喜雨)春潮带雨晚来急,_。(韦应物滁州西涧)11 旧时王谢堂前燕,_。(刘属
8、锡乌衣巷)12 不识庐山真面目,_。(苏轼题西林壁)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 分)枯 叶 蝴 蝶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当它阖(h)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会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它收敛(lin)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 )枯黄的,( )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 )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 )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和憔悴。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
9、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 )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它种生物人的。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蝴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蝴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绝灭了。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h)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蝴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
10、显出它们的真相。1、把下列关联词语恰当地填入文章的括号中。(2 分)因为 但是 因此 不是而是2、仔细读文章中打有横线的句子,解释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2 分)(1)特技:_(2)行径:_3、判断。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3 分)(1)“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说它“最珍贵”是因为:A它美丽。 ( )B它像枯叶。 ( )C它美丽,阖起翅膀像枯叶。 ( )(2)“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这样做”指的是:A第 3 自然段的内容。 ( )B第 4 自然段的内容。 ( )C第 3、4 自然段
11、的内容。 ( )“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这句话在这一段中的作用是:A承接上文 ( )B启示下文 ( )C承上启下 ( )4、认真读打有“”号的一个自然数,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4 分)(1)打有波浪线部分中的主要词语是_。这部分突出了_。(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枯叶蝴蝶_。(3)这段话和上一个自然段中的第一、二句都有联系。和第一句话的联系是_;和第二句话的联系是_。(4)这段话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并各举一例。_5、领会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2 分)枯叶蝴蝶的显著特点是_。它“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原因是_。它“快要绝种了”,原因是_。它“要绝对绝灭了”,原因
12、是_。6、本文可以分成三段(文章中已用“”线标出),请写出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段意。(4 分)第二段:_第三段:_7、读下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把体会到的内容写出来。(3 分)(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_(2)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_四、作文。(35 分)题目:小帮手要求:(1)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人。可写自己也可写别人。(2)可写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协助老师做工作,也可写为孤寡老人做事等。(3)思想健康,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4)500 字左右。黄州区实验小学 2002 年秋三科联赛六年级语文试卷(考时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分数 一、填空(29 分)
13、1、请用 A、A、D、I、K、N、U 这七个字母合理组合,把加上声调后形成的音节词语写在横线上,并把相应的汉字词语写在对应的括号里(2 分)_ _ _ _( ) ( ) ( )( )2、从前,有位读书先生,他在自己的书房写了一幅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乍看,上下联完全重复,其实颇有深意。上联写的是年轻的时候读书的情形,下联写的是老年以后读书的情形。要把意思表达准确,关键在于把“好”字的声调读准,四个“好”字的正确读音依次是:_、_、_、_。(2分)3、将“梅花、荷花、桃花、桂花”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在括号里注明排列的理由。(3 分)(1)_ 、 _ 、 _ 、 _ ( )(2
14、)_ 、 _ 、 _ 、 _ ( )(3)_ 、 _ 、 _ 、 _ ( )4、补充叠词成语。(2 分)得意 生机 小心 气势玉立 不绝 逼人 如生5、补充成语或歇后语。(3 分)一夫当关, 聪明一世, 路遥知马力, 姜太公钓鱼 张飞穿针 外甥打灯笼 6、在“然”字前面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2 分)_然大悟 _然纸上 _然有序 _然自得_然开朗 _然大怒 _然泪下 _然大波7、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2 分)(1)_卧薪尝胆。 (2)_无颜见江东父老。(3)_三顾茅庐。 (4)_身在曹营心在汉。8、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和写作有许多精辟的总结,如:要读有益的书,因为书是知
15、识的 ,力量的 ,智慧的 ,生活的 。再如:“书读百遍, ”,这是强调 ;“读书破万卷,”,这是强调 ;“文似看山 ”,这是强调 。(5 分)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 分)(1)“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翠色欲流”这三个词都是描写“绿”的词,其中“万古长青”表示绿的_,“千山一碧”表示绿的_,“翠色欲流”表示绿的_;“万水千山、绿水青山、崇山峻岭”这三个词都是描写“山”的词,其中“万水千山”是形容_ _,“绿水青山”是形容_,“崇山峻岭”是形容_。(3 分)(2)由于齐白石的一时疏忽,引出了一段“争画”的美谈。在题画时,毛主席借用的一句诗“ ”,只改动了两个字,化出了上联:“ ”;郭沫若也巧借
16、的一句诗“ ”,改动两字,成了应对的下联“ ”。齐白石借机收藏了这件珍品。(3 分)(3)父爱如山,那份厚重和严厉,让巴迪时刻 ;母爱似水,那份温情和慈祥,让巴迪时刻 。(1 分) (4)霍金的事迹表明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 。(1 分)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5 分)1、下列诗句中的“/”表示朗读的停顿,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C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
17、/云彩D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2、下面三句话,后面都空缺了,空缺处原文用 a、b、c 标明写在后面。请完成三道选择。(3 分)不是所有的欢笑都表达高兴,就像_。 a.不是所有的名声都表达实情。不是所有的掌声都表达欢迎,就像_。 b.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痛苦。不是所有的职称都表达能力,就像_。 c.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1)请从下列组合中,选出与相对应的最恰当的搭配项( )Aa b c Bb c a Cb a c Dc b a(2)上面这组句子所揭示的是( )A言与行的矛盾 B表里不一的矛盾C一般与特殊的矛盾 D全面与片面的矛盾(3)上
18、面这组句子的表现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E类比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1 分)( )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 )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 )能使知识不断深化,( )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A只要、或者、才、而 B只有、或者、就、因而C只要、并且、就、因而 D只有、并且、才、从而三、从十首古诗词中各选出一句带有“黄”字的诗句或词句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1、_ 2、_3、_ 4、_5、_ 6、_7、_ 8、_9、_ 10、_四、请用“我去”两个字组成表达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再用“我去”作为复杂句子的一个分句,写出表示
19、不同的关系的句子。(4 分)1、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1) (2) (3) (4) 2、四种不同关系的复杂句子:(1)并列关系:(2)因果关系:(3)条件关系:(4)转折关系:五、阅读(22 分)阅读(一):读下面短文,完成 15 题(9 分)。非雪天不能读书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只有冬
20、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ch)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