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潜 伏 侵 染 : 有 些 病 原 物 侵 入 寄 主 植 物 后 , 由 于 寄 主 和 环 境 条 件 的 限 制 , 暂 时 停 止 生 长活 动 而 潜 伏 在 寄 主 体 内 不 表 现 症 状 , 但 当 寄 主 抗 病 性 减 弱 , 有 利 于 病 菌 生 长 , 病 菌 可 继续 扩 展 并 出 现 症 状 ,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潜 伏 侵 染 。2.转 主 寄 生 : 母锈菌为完成其生活史,转到其他寄主的现象3.菌 落 : 由 单 个 细 菌 ( 或 其 他 微 生 物 ) 细 胞 或 一 堆 同 种 细 胞 在 适 宜 固 体 培 养 基 表 面 或内 部 生
2、长 繁 殖 到 一 定 程 度 ; 形 成 肉 眼 可 见 有 一 定 形 态 结 构 等 特 征 的 子 细 胞 的 群 落4.初 侵 染 : 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场所出来,所进行的第一次浸染5.侵 染 循 环 : 病 原 菌 在 植 物 一 个 生 长 季 节 引 起 第 一 次 发 病 , 到 下 一 个 生 长 季 节 第 一 次 发病 的 整 个 过 程6.病害:植物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都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现象,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引起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7.症状:感病林木表现出的外部特征或不正常
3、变化。8.病症:林木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或特征。9 昆虫的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通过不断的新陈代谢,不仅体积有所增大,而且要发生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期,这种现象被称为变态。常见的变态类型:不全变态和全变态。10.不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不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半变态和全变态三种类型。11.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1.白粉病:【定义】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引起的。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 、嫩梢、芽、和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4、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 【表现】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 发 病 规 律 】 粉 病 流 行 的 条 件 主 要 有 两 个 , 一 是 大 面 积 种 植 感 病 品 种 , 二是 适 宜 的 环 境 条 件 。 一 般 在 小 麦 密 度 偏 大 、 施 氮 肥 过 量 的 情 况 下 , 麦 株 旺
5、长 , 植 株 衰 弱 ,田 间 湿 度 大 或 者 发 生 了 倒 伏 的 麦 田 , 发 病 往 往 较 重 。 该 病 一 般 在 3 月 底 至 4 月 初 出 现发 病 中 心 , 4 月 中 旬 后 随 气 温 逐 渐 回 升 , 病 株 率 迅 速 增 加 , 在 适 宜 的 条 件 下 导 致 大 流 行 。【 防 治 方 法 】 1 农 业 措 施 一 是 种 植 抗 病 品 种 ; 二 是 合 理 密 植 , 合 理 施 肥 。 【 分 布 与 危害 】 麦 类 白 粉 病 近 年 来 在 江 苏 、 浙 江 、 湖 北 、 河 南 、 山 东 、 贵 州 、 四 川 等
6、地 发 生 较 为 普遍 , 为 害 日 趋 严 重 。 由 麦 类 白 粉 菌 引 起 , 主 要 为 害 小 麦 、 大 麦 、 黑 麦 、 燕 麦 等 。 2 药剂 防 治 一 是 秋 苗 发 病 重 的 地 块 , 可 药 剂 拌 种 【综 合 防 治 】 ( 1) 在 购 入 苗 木 时 要 严 格 剔除 染 病 株 , 杜 绝 病 源 ( 2) 进 行 扩 繁 时 , 要 剪 取 无 病 虫 插 枝 或 根 蘖 作 为 无 性 繁 殖 材 料( 3) 苗 木 出 圃 时 , 要 进 行 施 药 防 治 , 严 防 带 病 苗 木 传 入 新 区 。 (4)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
7、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 2 至 3 年,以减少病源。 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 圃 ,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5)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
8、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6)药剂防治:越冬期用波美 3 至 5 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或涂枝干。2.苗木猝倒病:【症状】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病因】:病原为腐霉属中一些真菌。常见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两种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 至 6,最适温度为 26 至 28,最高温度为 36 至 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
9、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 4 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 【 发 病 条 件 】 : 高 湿 度 是 幼 苗 发 病 的 主要 条 件 。 在 我 国 长 江 流 域 , 5、 6 月 份 有 梅 雨 , 有 利 于 病 菌 的 生 长 发 育 和 传 播 ,但 不 利 于 幼 苗 的 生 长 , 导 致 幼 苗 抗 病 力 下 降 , 病 加 重 。 另 外 , 阳 光 不 足 ,连 作 , 苗 圃 地 选 择
10、不 当 (如 地 势 低 洼 、 土 质 粘 重 、 曾 发 生 过 猝 倒 病 又 未 进 行 彻底 消 毒 ), 整 地 质 量 差 , 施 用 未 经 高 温 腐 熟 的 混 有 病 原 体 的 堆 肥 , 播 收 不 当 等均 会 导 致 发 病 。 【 防 治 】 : 1、 选 地 。 选 择 地 势 较 高 , 排 水 较 好 , 不 粘 重 ,无 病 地 或 轻 病 地 作 苗 圃 , 不 用 旧 苗 床 土 。 2、 精 细 整 地 , 深 耕 细 整 , 施 用 净肥 。 3、 土 壤 消 毒 。 用 福 尔 马 林 熏 蒸 , 即 在 播 种 三 星 期 以 前 , 耙 松
11、 土 壤 表 层 ,每 平 方 米 苗 床 土 上 用 360 毫 升 福 尔 马 林 溶 液 加 水 9 至 27 公 斤 (加 水 量 据 床 土干 湿 而 定 ), 均 匀 喷 洒 稀 释 药 液 后 , 用 塑 料 薄 膜 覆 盖 严 密 , 覆 盖 一 星 期 后 揭 膜 ,并 耙 松 土 壤 , 让 药 充 分 挥 发 , 至 少 两 星 期 后 才 能 播 种 。 4、 适 期 播 种 。 在 可能 条 件 下 , 应 尽 量 避 开 低 温 时 期 , 同 时 最 好 能 够 使 幼 苗 出 芽 后 一 个 月 避 开 梅雨 季 节 。 5、 药 剂 。 在 发 病 初 期 ,
12、 先 拔 除 病 苗 集 中 处 理 , 然 后 向 幼 苗 基 部 喷洒 70%甲 基 托 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或 25%百 菌 灵 800 至 1000 倍 液 , 或者 1:1:120 至 170 波 尔 多 液 , 也 可 用 草 木 灰 、 石 灰 (8:2)混 匀 后 撒 于 幼 苗 基部 。 。3.立 枯 病立 枯 病 又 称 “死 苗 ”, 主 要 由 立 枯 丝 核 菌 (学 名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 文名 Sheath Blight ), 属 半知菌亚门真 菌 侵 染 引 起 。 寄 主 范 围 广 , 除 茄 科
13、、 瓜 类 蔬 菜 外 ,一 些 豆 科 、 十 字 花 科 等 蔬 菜 也 能 被 害 , 已 知 有 160 多 种 植 物 可 被 侵 染 。 【 症 状 识 别 】 多 发 生 在 育 苗 的 中 、 后 期 。 主 要 危 害 幼 苗 茎 基 部 或 地 下 根 部 , 初 为 椭 圆 形 或 不 规 则 暗 褐色 病 斑 , 病 苗 早 期 白 天 萎 蔫 , 夜 间 恢 复 , 病 部 逐 渐 凹 陷 、 溢 缩 , 有 的 渐 变 为 黑 褐 色 , 当病 斑 扩 大 绕 茎 一 周 时 最 后 干 枯 死 亡 , 但 不 倒 伏 。 轻 病 株 仅 见 褐 色 凹 陷 病 斑
14、 而 不 枯 死 。苗 床 湿 度 大 时 , 病 部 可 见 不 甚 明 显 的 淡 褐 色 蛛 丝 状 霉 。 从 立 枯 病 不 产 生 絮 状 白 霉 、 不 倒伏 且 病 程 进 展 慢 可 区 别 于 猝倒病。 【 发 病 条 件 与 规 律 】 病 菌 以 菌 丝 体 和 菌 核 在 土 壤中 或 病 组 织 上 越 冬 , 腐 生 性 较 强 , 一 般 可 在 土 壤 中 存 活 2 3 年 。 通 过 雨 水 、 流 水 、 带菌 的 堆 肥 及 农 具 等 传 播 。 病 菌 发 育 适 温 20 24 。 刚 出 土 的 幼 苗 及 大 苗 均 能 受 害 , 一般 多
15、 在 育 苗 中 后 期 发 生 。 多 在 苗 期 床 温 较 高 或 育 苗 后 期 发 生 、 阴 雨 多 湿 、 土 壤 过 黏 、 重茬 发 病 重 。 播 种 过 密 、 间 苗 不 及 时 、 温 度 过 高 易 诱 发 本 病 。 【 防 治 方 法 】 农 业 防 治方 法 参 见 猝 倒 病 。 药 剂 防 治 可 于 发 病 初 期 开 始 施 药 , 施 药 间 隔 710 天 , 视 病 情 连 防23 次 。 药 剂 选 用 : 75 百 菌 清 可 湿 性 粉 剂 600 倍 液 , 或 5 井 冈 霉 素 水 剂 1500 倍液 或 20 甲基立枯磷乳 油 12
16、00 倍 液 , 进 行 喷 雾 。 若 猝 倒 病 与 立 枯 病 混 合 发 生 时 , 可用 72.2 霜 霉 威 水 剂 800 倍 液 加 50 福美双可 湿 性 粉 剂 800 倍 液 喷 淋 , 每 lm2 苗 床用 对 好 的 药 液 23 L。 4.区 别 侵 染 性 病 害 与 非 侵 染 性 病 害 :第 一 观 察 症 状 : 不 少 侵 染 性 病 害 产 生 特 异 性 的 病 害 症 状 , 后 期 还 有 症 状 出 现 , 而 且 侵染 性 病 害 在 危 害 植 物 上 的 一 个 症 状 一 般 有 一 个 渐 进 发 展 的 过 程 或 迹 象第 二 侵
17、 染 性 病 害 在 田 间 的 分 布 往 往 有 发 病 中 心 , 并 有 从 中 间 向 周 围 扩 展 蔓 延 之 势 。 有利 于 生 产 合 适 的 温 度 , 湿 度 的 地 形 病 害 往 往 发 生 较 重 , 常 成 零 散 分 布 , 非 浸 染 病 害 并 无明 显 的 发 病 中 心 和 蔓 延 趋 势 。第 三 侵 染 性 病 害 在 一 个 特 定 地 点 , 通 常 发 生 在 个 别 或 少 数 种 类 的 寄 主 植 物 上 , 而 非 侵染 性 病 害 的 一 个 明 显 的 特 征 是 在 一 个 地 方 几 种 或 多 种 而 且 在 分 类 上 互
18、 不 相 关 的 植 物 上 发生 类 似 性 状5.刺 吸 式 口 器 与 咀 嚼 式 口 器 在 危 害 上 的 不 同 :咀 嚼 式 口 器 的 昆 虫 , 如 黄 刺 蛾 , 天 幕 毛 虫 , 菊 天 牛 , 潜 叶 蝇 , 小 地 老 虎 , 蝼 蛄 , 种 蝇 等 ,为 害 花 卉 后 , 主 要 造 成 花 卉 组 织 机 械 损 伤 , 如 取 食 花 卉 叶 片 中 的 害 虫 , 甚 至 吃 光 , 蛀 食花 卉 茎 干 , 果 实 , 种 子 的 害 虫 钻 入 其 内 部 为 害 后 , 往 往 会 在 表 面 造 成 孔 洞 , 在 内 部 则 形成 虫 道 ( 如
19、 菊 天 牛 , 蔷 薇 茎 峰 等 ) ; 潜 伏 在 叶 片 表 皮 间 取 食 的 害 虫 , 会 再 叶 内 留 下 蛇 形虫 道 , 常 使 叶 片 枯 萎 , 早 落 , 取 食 播 种 后 种 子 , 幼 苗 根 茎 等 的 花 卉 地 下 组 织 的 害 虫 , 常造 成 缺 苗 或 幼 苗 倒 伏 , 甚 至 整 株 枯 死 , 防 治 此 类 害 虫 , 首 选 胃 毒 性 杀 虫 剂 如 敌 百 虫 , 内吸 性 化 学 剂 如 久 效 磷 等 对 此 类 害 虫 有 较 好 的 灭 杀 效 果 。对 刺 吸 式 口 器 害 虫 , 取 食 方 法 是 用 口 刺 进 花
20、 卉 的 叶 , 花 , 茎 干 等 组 织 内 , 吸 取 汁 液 。 受害 花 卉 的 外 形 无 机 械 损 伤 , 只 在 被 害 部 位 形 成 褪 色 斑 点 , 或 引 起 组 织 畸 形 ( 叶 片 皱 缩 ,卷 叶 ) , 常 见 的 刺 吸 式 口 器 害 虫 有 介 壳 虫 , 蚜 虫 , 粉 虱 , 螨 虫 等 , 在 防 治 刺 吸 式 口 器 害虫 时 , 首 选 药 物 是 内 吸 性 杀 虫 剂 , 如 氧 化 乐 果 , 久 效 磷 , 呋 喃 丹 等 。 触 杀 性 杀 虫 剂 , 如马 拉 硫 磷 , 氯 氰 菊 酯 等 对 害 虫 有 较 好 的 效 果
21、 , 胃 毒 性 杀 虫 剂 对 此 害 虫 基 本 无 效 .6.杨树腐烂病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 发 病 症 状 。 1、 干 腐型 : 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 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 1 周时,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素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
22、腐烂达木质部。 2、枯梢型:主 要 发 生 在 苗 木 、 幼 树及 大 树 枝 条 上 。 发 病 初 期 呈 暗 灰 色 , 病 部 迅 速 扩 展 , 环 绕 1 周 后 , 上 部 枝 条 枯 死 。【 发 病 规 律 】 病 菌 主 要 以 子 囊 壳 、 菌 丝 体 或 分 生 孢 子 器 在 病 部 组 织 内 越 冬 。 来 年 春 季 平均 气 温 在 10-15 , 相 对 湿 度 60-85%时 , 子 囊 中 子 囊 孢 子 成 熟 借 风 雨 传 播 , 分 生 孢 子 从枝 、 干 伤 口 侵 入 , 半 月 后 形 成 分 生 孢 子 器 , 产 生 分 生 孢
23、子 , 同 样 借 风 雨 传 播 , 孢 子 萌 发通 过 各 种 伤 口 侵 入 寄 主 组 织 , 潜 育 期 为 6-10 天 。 3 月 中 、 下 旬 开 始 发 病 , 4 月 中 下 旬至 6 月 上 旬 为 发 病 盛 期 , 7 月 份 后 病 势 渐 缓 , 秋 季 又 复 发 , 10 月 份 基 本 停 止 发 展 。 杨 树腐 烂 病 菌 是 一 种 弱 寄 生 菌 , 只 能 侵 染 生 长 不 良 、 树 势 衰 弱 的 苗 木 和 林 木 , 通 过 虫 伤 、 冻伤 、 机 械 损 伤 等 各 种 伤 口 侵 入 , 一 般 生 长 健 壮 的 树 不 易
24、被 侵 染 。【 防 治 措 施 】 1、 坚 持 适 地 适 树 的 原 则 。 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造林。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同时防治其他病虫害。以免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 2 、 培 育 健 壮 苗 木 。 苗木质量的好坏与腐烂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培养大苗、壮苗是预防腐烂病发生的关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距造林地较近,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做苗圃,严格按技术要求加强管理,每年要浇足封冻水,起苗、运苗要尽量少伤根、茎。出圃前,做好分级、检疫工作,同时用 50%的退菌特粉剂 1200-1800 倍液或 50%的甲基托布津 800-1000 倍
25、液进行全株消毒,对带有危害性病虫和生长不良的苗木要及时销毁,不能进入造林地。避免机械损伤,减少害虫危害,特别是蛀干害虫,对冻伤和虫害要做到提前预防。 3 、 采 取 合 理 的 造 林 技 术 。 杨 树 腐 烂 病 的 发 生 与 树 皮 含 水 量 的多 少 有 密 切 关 系 , 树 皮 含 水 量 低 , 有 利 于 菌 丝 的 生 长 。 因 此 , 造 林 要 做 到 随 起 随 栽 , 浇足 底 水 , 缩 短 返 苗 期 , 增 强 抗 性 。 栽 前 用 水 浸 泡 , 使 苗 吸 足 水 分 , 栽 后 树 干 及 时 涂 白 可有 效 减 轻 腐 烂 病 的 发 生 。
26、4、 加 强 营 林 抚 育 管 理 。 幼 林 郁 闭 前 加 强 松 土 锄 草 , 促 进 林 木正 常 生 长 ; 在 干 旱 地 区 或 干 旱 季 节 , 及 时 进 行 灌 溉 , 低 洼 盐 碱 地 要 排 水 排 碱 ; 修 枝 应 掌握 勤 修 、 少 修 、 弱 修 , 伤 口 要 平 滑 , 并 涂 波 尔 多 液 等 防 腐 剂 保 护 ; 防 护 林 及 片 林 边 、 行道 树 病 害 较 严 重 , 每 年 冬 春 季 节 应 将 树 干 涂 白 , 以 防 日 灼 伤 害 和 人 畜 损 伤 。 杨 树 腐 烂 病菌 有 喜 酸 和 病 斑 变 酸 的 特 点
27、 , 用 10%的 碱 ( 碳 酸 钠 ) 涂 抹 病 斑 , 改 变 病 菌 的 生 存 条 件 ,治 愈 效 果 明 显 。 在 入 冬 或 早 春 用 40%福 美 砷 50-100 倍 液 涂 于 病 斑 , 或 喷 雾 效 果 都 很 好 ,也 可 用 3-5 度 石 硫 合 剂 或 50%退 菌 特 500-1000 倍 液 喷 施 , 效 果 较 好 。 要 彻 底 清 除 病 苗 、病 树 , 减 少 侵 染 来 源 。 对 感 病 较 轻 的 病 株 , 用 刀 将 病 斑 和 皮 部 变 褐 部 分 左 右 斜 划 成 网 状 ,刀 深 达 木 质 部 , 然 后 在 病
28、斑 部 涂 抹 110 的 碱 水 或 200 倍 退 菌 特 或 波 美 5 度 石 硫 合 剂 。对 严 重 感 病 的 植 株 要 及 时 清 除 , 严 重 感 染 的 林 要 彻 底 清 除7.昆 虫 分 目 :等 翅 目 : 中等大小,社会性昆虫。触角念珠状,咀嚼式口器。胸、腹部无细腰(与膜翅目蚂蚁相区别),具两对大小、宽窄相似的翅,翅脉亦相似,故名等翅目,静止时平叠在腹部上。渐变态,是社会性昆虫中分级最多的一类(图 1233),包括无翅不孕的工蚁(雌性、雄性)、兵蚁(雌性、雄性)以及有翅能育的雌性个体及雄性个体。工蚁头圆,无眼或眼不发达。兵蚁头延伸,大颚发达。有翅的雌、雄个体成熟
29、后,成群出巢,婚飞扩散。配对的个体交配后,选择适合的地点翅蜕落,产卵并筑巢建立群体。除了上述分级外,还可有中间级别,如补充繁殖蚁、受孕的兵蚁、几种工蚁等。群体中雄性个体是永久成员,因雌白蚁需多次受精。但在原始的类群,群体中无兵蚁,其职能或由若蚁完成,或由工白蚁完成。级别的分化由激素控制。等翅目以纤维素为食,取食木材,消化道中有共生的原生动物,新羽化的若虫通过舐食其他个体或排出物而被感染。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已报道 2100 余种,其中一些种是重要的建筑害虫,例如堆砂白蚁(Oryptotermes)。土白蚁(Odont-otermes)是筑巢于地下的种类。直 翅 目 : 中型到大型昆虫。
30、具丝状触角,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向两侧延伸,在头后形成领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可折叠于前翅之下。少数种类翅短小或无翅。后腿、尤其是其腿节特别发达,适于跳跃。许多种雄性具发音器。渐变态。大多数为植食性昆虫,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个目。许多种为农业害虫,如蝗虫、蟋蟀(Gryllus)、蝼蛄(Gryllotalpa)(图 12-48)等,已报道的约有 20000 余种。缨 翅 目 : 微型昆虫(23mm),触角念珠状,69 节,锉吸式口器,复眼发达,翅或长或短,翅脉极少或无翅脉,翅缘具长毛(图 12-58)故名缨翅,少数无翅。渐变态到完全变态,有蛹期特征,若虫具外生翅芽或内生翅芽,常出现在花中
31、。一些种危害稻麦农作物,例如蓟马(Thrips)。已报道 3000 余种。同 翅 目 : 小型到大型。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后端伸出。翅二对,膜质,前翅略加厚,静止时呈屋脊状或平置于背部,(图 12-56)。少数种无翅或仅一对翅。雌虫通常有发达的产卵器。生殖方式多种,包括有性生殖、孤雌生殖或两者交替进行、卵胎生等。渐变态。已报道 30000 余种,是具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目。许多种类是农业害虫,并传播植物疾病,如蚜虫、粉虱(Aleurocanthus)、介壳虫(Coccus)。一些种是益虫,如紫胶虫(Laccifer lacca),能分泌紫胶;白蜡虫(Ericerus pela),能
32、产生白蜡。它们均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各种蝉也属于此目。半 翅 目 : 小型到大型(2100mm),如与同翅目合为一目时半翅目称异翅亚目,触角 35 节,丝状,刺吸式口器,但由头的前端伸出。前胸背板发达,多六角形,中胸小盾片亦发达,呈三角形。翅两对,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故称半(鞘)翅;后翅膜质,静止时翅平叠于背部,两前翅端部膜质部分重叠。少数无翅。多数种类成虫与若虫具臭腺。渐变态。有的水生,如水黾、也有的陆生,少数为温血动物的外寄生昆虫,如臭虫等。已报道的有 30000 余种。本目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大量为农业害虫,如危害稻类、豆类的各种缘蝽,危害甘蔗、高粱的各种长蝽等。脉 翅 目 : 小型
33、至大型。触角多丝状,但也有念珠状、毛状、栉齿状的,咀嚼式口器,头下口式,复眼发达,相距远。前胸短,不呈方形,可与蛇蛉目及广翅目相区别。翅两对,膜质,大小与翅脉均相似。翅脉网状,但近翅缘处分叉。全变态。已报导 4000 余种,成虫及幼虫均为捕食性益虫,如草蛉,蚁蛉等。双 翅 目 : 小型至中型。头发达,复眼很大,许多种类触角 3 节,具大刚毛,称芒状触角。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中胸特别发达,具一对透明的膜质前翅,翅腺较少。后脉变成了平衡棍。腹部一般可见 45 节,具产卵器。完全变态。已报道的有 85000 种,是重要的大目之一。许多种为重要的卫生害虫,传播人、畜疾病。例如按蚊、牛虻、家蝇、果蝇、摇
34、蚊等。鳞 翅 目 : 小型到大型,展翅后最大可达 300mm。头发达,具大的复眼,触角多羽状及棍棒状,成虫口器虹吸式,或口器退化。具两对膜质翅,翅面及体表披有彩色的鳞片。幼虫体圆柱形,柔软,腹部具 5 对腹足,咀嚼式口器,是其取食的主要阶段。完全变态。已报道的种类有 14 万余种。这一目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大量的种危害粮食、棉花、蔬菜、果树、仓库等各种作物及其产品。个别种为经济益虫,如家蚕、柞蚕等。鳞翅目中具羽状或丝状触角,静止时翅不竖立,多在夜间活动的为蛾类,如天蚕蛾、尺蠖等。如球棒状触角,静止时翅竖立背上,多在白天活动的称蝶类,如菜粉蝶、凤蝶等。膜 翅 目 : 微型到中型。头发达,触角多种
35、形态,但多呈膝状,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具二对膜质翅,前翅大于后翅,翅脉减少。后翅前缘用钩、刺等钩住前翅同步运动。部分种或群体中不同级的个体无翅。腹部第一节常愈合到胸部,第二节形成细腰。雌性个体具长的针状或锯齿状产卵器,具产卵、刺螫及杀死小型动物等多种功能。生殖方式多种。一些种为社会性生活,也有寄生生活的。全变态。已报道的有 12 万种之多,是有经济重要性的一目。许多种类是益虫,少数是害虫。例如蜜蜂、胡蜂、花蜂、赤眼蜂、蚂蚁、木工蚁等8.单循环病害和复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病株等措
36、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采取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9.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优缺点:化学防治的优点:在一定条件下,短期内快速消灭害虫,压低虫口密度。化学防治的缺点:长期使用易产生药害,尤其长期施用一种药物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生物防治的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地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制作用。生物防治的缺点:杀虫效果较慢,在高虫口密度下使用不能达到迅速压低虫口的目的。由于生物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且人工繁殖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
37、种类不多,多数天敌作用范围较窄,对害虫的捕食和寄生有选择性等不足之处。大田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大多数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但要提醒一点的是:要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天敌,达到持续控制病虫害的效果10.园林植物虫害防治的指导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解园林植物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是从害虫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以及“安全 有效 经济 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的使用农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一切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以危,害的水平之下,确保园林植物生产和人畜安全。园林植物虫害“综合防治
38、”体系是综合了多种防治方法的优点,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的调和作业,保证经济允许水平的防治体系。植物检疫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防治危害性有害物质随同植物或植物产品等媒介远距离的人为传播,起到从根本上预防危险性园林害虫传播进入新区的作业园艺措施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措施,使环境条件不利于害虫的发生,而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的消灭或抑制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不需要额外投资,而且有预防作用,可长期控制虫害,因而也是最基本的防治方法,其局限性就是在虫害大发生时必须依靠其他治疗方法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简单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来防治虫害,如捕杀法,阻隔法,诱杀法,高温处理法等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
39、谢物质来控制虫害的防治环节,其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而起有长期控制作用但往往局限于某一虫期,作用慢,成本高,人工培育及使用技术比较严格,因而须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化学防治是指用各种对园林害虫有毒的化学试剂来防治虫害,其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不受地域限制,适于大规模机械话操作等优点,但也容易引起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引起次要虫害在猖獗,而且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还可使某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等缺点。在害虫大发生时,化学防治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方法。1.病害:植物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都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
40、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现象,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引起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2.转生寄主现象:母锈菌为完成其生活史,转到其他寄主的现象3.革兰氏染色反应:先用结晶紫和碘液处理菌体,后用酒精和丙酮冲洗,洗后不褪色的阳性反应,洗后褪色的为阴性反应4.初浸染: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场所出来,所进行的第一次浸染5.复合浸染:多种病菌同时浸染一株植物6.性二型现象:同种昆虫雌雄个体除性器官差异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的现象。7.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卵可以不经受精作用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可分为偶发性,经常性,周期性三种8.综合防治:从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为依据,
41、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化比较长期长期的稳定在经济损失的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9.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采用有效的措施消灭或控制其蔓延10.无敌昆虫:以其他昆虫或动物为食的昆虫成为天敌昆虫,包括扑食性和寄生性两类11.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遭受病因的侵袭,生理紊乱、形态解剖结构发生不正常的变化,造成景观、生态和经济损失的过程。12.病原:直接引起园植物病害的各种因素。13.症状:感病林木表现出的外部特征或不正常变化。14.病状:感病林木本身表现出
42、的外部不正常变化。15.病症:林木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或特征16.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赖于另一种生物生活的能力,实质是一种营养关系。 (或:寄生物从活的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的能力)17.致病性:指某种病原物引起病害的能力。 (主要针对病原物的种或品种)抗病性:指寄生植物抵御病原物侵染的能力18.水平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所有的生理小种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19.垂直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某些重量小种表现出的高度抗病性。20 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21.异态(世代)交替:是指周期性孤雌生殖的昆虫其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害三角
43、:寄主,病原物,外界环境 病症的类型:增生型症状(肿瘤,疮痂,丛枝,叶卷曲,愈伤组织,流胶和流脂) ,减生型症状(黄化,花叶和斑驳,矮缩,簇生) ,坏死型症状(枝枯,斑点和斑块,溃疡,腐烂,腐朽,顶枯或稍枯,水渍,焦灼,穿孔,枯萎,猝倒) 症状的三种类型:病原物的营养体(菌丝体,菌膜或菌毡,跟状菌索,菌核,植物体,藻体) ,病原物的繁殖体(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孢子堆,子座,伞菌,木腐菌,果实) ,病害产物(气味,菌脓)1.病害防治原则和策略(防治三角:生物,生态,经济)杜绝和铲除:防止新侵染性病菌进入无病区,或一旦进入,即就地封锁和消灭,或尽量减少或稀释病原物接种体的数量以使其不能侵染成功
44、免疫与抗病:选育和栽培免疫或抗病的植物品种或品系,或增强树木的活力和生长势,提高抗病能力阻止保护:对感病的健康植物进行保护,为其设置一道保护障层,以阻止或降低病原物的侵染治疗:对植株进行治疗,阻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或使其康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包括植物检疫,抗病育种,栽培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外科治疗及化学防治等措施2.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的体躯由坚硬的外壳和包藏内部组织和器官组成,外壳由体节组成,大部分体节之间由柔韧的体节膜相连,这些体节由于附肢功能的演变,集合成头,胸,腹三部分明显体段。3.园林技术防治:一物理机械防治:捕杀:利用人工或机械捕杀群居或假死性害虫 诱杀:利用害
45、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 阻杀:人为地设置障碍,防止幼虫或不善飞行的成虫迁移扩散 高温杀虫:用热水浸泡,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都可杀死种子,果品,木材中的害虫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虫害的方法):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或有益螨类控制害虫): 当地天敌,外地引进,人工繁殖 以菌治虫(利用害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使昆虫致病的病原菌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及线虫等以鸟治虫:保护,严禁捕鸟,人工招引,人工驯化,建自然保护区,创造好环境激素治虫:外激素,性外激素,内激素(脱皮激素,保幼激素)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按来源,化学成分:
46、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按作用: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熏蒸剂,绝育剂,拒食剂与拒避剂,引诱剂【农药的加工剂型: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可溶性粉剂,悬浮剂,超低量喷雾剂,烟剂,胶体剂,微胶囊剂,水剂,锭剂,石油乳剂】 【农药的使用方法:喷雾法,喷粉法,灌跟法,根施法,毒饵法,熏蒸法,种苗处理法,注射法,涂抹法】 4.举例说明症状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1)特异性(2)阶段性(3)相似性(4)差异性5、举例说明侵染循环过程:(1)越冬:主要涉及病原物越冬结构场所,越冬结构通常为体眠结构,场所包括土壤、病株、病株残体、介体、种实材料等,举例。 (2)传播:包括病原传播的距离
47、和传播的方式,如雨水传播、气流传播、介体昆虫、人为传播等,举例。(3)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有的病害只有初次侵染,病害的发生与越冬菌量关系密切;有的病害具有再次侵染,能多次重复造成侵染,往往与环境关系密切,举例。6.、真菌生活史及其与病害侵染循环的关系。 (1)两个概念不同,真菌生活只是指真菌生长发育的周期,侵染循环揭示病原真菌与寄主、环境三者的关系,往往与主植物相联系。(2)生活史是侵染循环的基础。 (3)相生活史的病原真菌其侵染循环不一定相同。7、影响林木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病原物:涉及病原物毒力小种出现、病原物数量(2)寄主:易感病寄主植物存在、并且集中成片;(3)环境条
48、件:出现有利于病原的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降水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环境条件。8、真菌病害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的关系(1)越冬结构、场所消灭侵染原(2)传播距离和方式防治范围、防治方法 (3)初次侵染时间防治时机(4)再次侵染有或无防治次数9、如何分析病害流行的因素。 (1)病害流行是受病原、寄主植物、环境三方面影响的,三者缺一不可。 (2)三方面因素不是同等重要的并且是发展变化的。 (3)找出影响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说明病害生物防治机理 1.重寄生现象 2.抗生物质 3.竞争作用 4.免疫作用10.以松疱锈病为例说明锈菌的生活史要点:引起松疱锈病的锈菌需顺序经历 5 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产生 5 种
49、类型的孢子,并需转主寄主才能完成全部发育过程。(1)性孢子和性孢子器阶段(0):单核单倍体阶段(2)锈孢子和锈孢子器阶段():双核(3)夏孢子和夏孢子堆阶段():双核(4)冬孢子和冬孢子堆阶段():双核单核双倍体(5)担孢子和担子阶段():单核单倍体0、阶段在松上,、在茶 子成马先蒿上11.松疱锈病的主要侵染特点和防治策略。(1)重叠侵染:一是锈菌的生活史期,锈菌每年都产生,二是夏孢子的重复侵染;(2)转主寄生:松疱锈病的侵染循环需在两个寄主上才能完成。以上两个侵染循环特点导致松疱锈病防治难度大,需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预防和控制其病害的发生发展。(3)检疫:由疫区输出苗木要检疫,在病区附近不设松类苗辅。 (4)铲除中间寄主:切断侵染循环链。 (5)营林措施:修枝、间伐、抚育。(6)化学治疗:松蕉油原液和不脱酚洗油于或 300ppm 内疗素注射皮部.12.幼苗立枯病症状的主要类型:(1)种芽烂型:种芽出土前,病菌侵入,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地面表现缺苗。(2)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前,病菌侵染,茎叶腐烂。 (3)幼菌猝倒型:幼菌出土后,扎根叶期,茎部未木质化,病菌白根茎侵入,破坏苗颈组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