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母語流失的影響兩個布農族的家庭個案研究莊佩芬台東大學初等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母語流失對於台灣原住民家庭的影響程度。本研究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採深度訪談方式目的是為了更接近受訪者原來的聲音,研究者深度訪談位於台東的兩個布農族的家庭。訪談過程中全程錄音,訪談內容於訪談後轉成逐字稿後再分析訪談內容。訪談結果顯示上一代對於母語流失深感無奈於難過,中間代則因母語能力與母語意識的不同對於母語流失感受不同。大部分的第二代與第三代都感受到母語流失的現象與危機。此感覺於第三代中年紀小者則不明顯。其他的研究發現包括語言對代間互動的改變與家庭故事與文化傳承的危機與可能改變此情形的轉機。
2、壹、前言台灣各族群的母語除了華語以外都有流失的現象。根據鄭良偉教授的觀察,台灣各族語消失的徵兆,可從以下三方面看出來:母語使用的範圍(人口,場所)愈來愈少,使用母語的能力減退,母語失傳 (鄭良偉,1990) 。其中以原住民的母語流失的情形最為嚴重 (黃宣範,1993 ;張善楠,1997 )。台灣本土語言流失的情形相當嚴重。語言學家預測在這個世紀最先消失的台灣語言是原住民語言、再來是客家話、最後則是台語。Crystal (2000)在語言死亡一書中指出幾個要關心語言的死亡原因,其中 Crystal 認為語言是表達一種認同、歷史的回溯,語言對整體人類的知識是有貢獻的。語言在文化與社會價值的傳承及社
3、會互動上扮演一個無法取代的角色 (Fishman,1997)。在台灣除了華語外當各族語正在消失的過程中,不會講或不太會講華語的祖父母便在母語保存、文化與社會價值的傳承扮演一重要角色。另外,Mader (1986) 指出有關有祖父母的好處,其中有一項為傳承家庭故事與延續家庭中的傳統活動。祖父母通常也能由於照顧祖孫與祖孫互動中產生滿足感與成就感 (Burnette, 2003)。然而,在台灣因為許多家庭中的年輕一代已漸漸失去母語能力,造成只會講母語的祖父母輩的家庭故事可能因為語言的隔閡而無法傳承(Chuang, 2000)。有些家庭如有母語能力較好的下一代,能聆聽多一些的有關祖父母過去的故事,通常
4、不只與祖父母或老人家有較多的互動,且對文化傳承的概念或使命感會比較強。因此,本研究試圖由微觀的家庭角度切入,藉由兩個布農族家庭來探討母語消失中對家庭所產生的影響。19-2貳、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深度訪談質性研究法來訪談受訪家庭的每一代(共三代) 。訪問三代的目的是增加不同資料來源,提供研究現象完整、一致的結果(Patton, 1990) 。訪談法是透過口語形式在一自然情境內與受訪者共同建構社會現象(潘淑滿,2003) 。本研究訪談形式為非結構性的訪談。研究期間,研究者進入部落 5 天,先熟悉環境且由翻譯者協助再一一訪問家庭。翻譯為一關心母語流失問題的大學生,家住此部落。研究
5、者不熟布農語。二、研究對象:Family C:阿公(69 歲) 、阿嬤(67 歲) 、女兒(45 歲) 、孫女 10 歲) 、孫子(8 歲、6 歲) ;Family B :阿嬤(75 歲) 、兒子(50 歲) 、2 孫女(22 歲、18 歲) 。Family C 稱謂 年紀 (歲) 代號(1=第一代;2=第二代etc.)(F=女性;M=男性),(F1 的 1=排行,第一個女孫;M2=第二個孫子是男孫)Family C 阿公 69 Family C-1-MFamily C 阿嬤 67 Family C-1-FFamily C 女兒 45 Family C-2-FFamily C 孫女 10 Fa
6、mily C-3-F1Family C 孫子 8 Family C-3-M2Family C 孫子 6 Family C-3-M3Family B 阿嬤 75 Family B-1-FFamily B 兒子 50 Family B-2-MFamily B 孫女 22 Family B-3-F1Family B 孫女 20 Family B-3-F2參、研究發現研究者將研究結果整理如下:一、代間溝通的情形;二、文化傳承/ 說家庭故事;三、話不通/聽不懂的時候;四、學母語動機:參與社區教會、考試考母語;五、製造母語環境,由家庭開始;六、維護母語、失去母語,掙扎中;七、母語與布農族的關聯來說明研究結
7、果。一、代間溝通的情形因為第一代與第三代所熟悉的語言不同造成阿公、阿嬤需配合講一些華語(孫子擅長) 的語言,然而阿公、阿嬤一方面是華語能力很有限只能用簡單的華語與孫子溝通,另一方面需面對布農族不講不農語的怪怪感覺。以下一些反應:Family C-1-F:因為他們不會講 bunun 話,她有時候講給我們講,她有時候說,阿嬤,給我講母語,這樣。她有時候給我講,可是我講話,他們也是聽不懂阿。最好有兩種的話給他講,前面是用國語,後面用母語。19-3Family C-1-M:阿,那個他們不會講母語喔,我們就講國語阿,都聽不懂。所以我就少講話,他們聽不懂阿,我就盡量講這個國語,一半講母語啦。Family
8、C-1-F:講國語有一點怪怪,因為我們是 bunun 阿,喔,要講 bunun 喔!上一代為了遷就不會講母語的下一代,講不標準的華語會被年紀比較小的孫子笑。Family C-2-F:對,我爸爸跟我們講話的話,跟我們孩子講,是講母語啦,但是跟他的孫子一定要講國語。所以小孩子都會學阿公講話阿,講那個不標準的那個母語,那個國語。阿公、阿嬤會擔心無法與孫子溝通要求兒女與孫子多講母語。Family C-1-F: 對,那個因為我的兒子經常都是用國語給小孩子講話阿,我有時候叫他們以後不要說用國語給小孩子講,要不然的話,我們跟那個孫子沒有辦法溝通,我們講這個話,我們講國語,他們說,有時候我們的國語不標準阿。我
9、跟她的爸爸媽媽說要那個母語講話,然後她們回家的時候,我們好溝通阿,他們會,只有這個第三個女兒的那個孩子喔,他會聽我們那個母語,因為他經常都是到教會去阿,學羅馬字阿。第一與二代對於代間關係與互動的觀察指出:FamilyC-2-F:因為語言上的不通,所以互動得不是說很好。講話阿,只是說簡單的講話而已,那如果要跟阿公談到更深的話,就沒辦法。對阿,特別是我們回花蓮的時候,我兩個女兒,那個跟阿公的感情不是很好,因為這語言上的不通嘛,因為我公公是,他只會講母語嘛,他國語是講,差不多是一點點而已啦,不像我爸爸媽媽都比較會講,因為我公公已經七十四歲了嘛。FamilyC-2-F:因為我們公公每次打電話來,一定是
10、講母語,兩個孩子聽不懂,就叫,媽媽,爺爺打來的,聽不懂,又把電話交給我。我那兩個孩子就是因為他聽不他爺爺在講什麼,他就說,媽媽,教我講,阿公在講什麼。爺爺在講什麼,有時侯講電話阿,他就說講什麼,我就說,做什麼,就翻譯給他聽,這樣子。B 家庭中的第一代覺得:Family B-1-F:這三個小孩,她都一樣疼,可是跟她比較多話的應該是大哥。因為那個大哥比較喜歡聽阿嬤講關於以前布農族或者是他們以前生活的事情(原文布農語) 。19-4B 家庭中的第三代指出語言不通曾經造成的困擾。Family B-3-F2:因為有時候會造成困擾類似阿嬤要叫我們要拿什麼東西的話,我們都有時候有幾句都聽不懂阿,要不然就是說,
11、有時候要跟她講一些事也聽不懂,像我覺得有時候也蠻想問她有關於她們以前的事,因為覺得蠻好奇的阿,會覺得說她們以前的生活是怎樣?可是有時候不知道怎麼問。對,這種困擾就比較大。會卡住。所以有時候就會希望旁邊有人可以講一下,因為有幾個單字我們比較不會。C 家庭第 3 代的小弟(6 歲)希望上一代講華語,因為聽不懂。Family C-3-M 3: 希望阿公的國語會講得比較好一點因為我這樣我聽得懂。體貼上一代,希望自己母語比較會講。C 家庭第 3 代的姊姊(10 歲),因為她認為Bunun 話對阿嬤來說比較容易。 C 家庭第 3 代的老二也想多講母語讓阿公阿嬤聽懂。Family C-3-F: (我)不會希
12、望阿公阿嬤,會講比較多的國語,覺得很無聊,覺得他們說什麼,然後感覺就知道了阿。且母語能力好一點很好玩又可以捉弄別人 。(我)想學布農語,因為覺得講國語不是那麼好講。阿嬤講 bunun 的話,講起來好像比較好講。Family C-M 2 (8 歲):會希望 bunun 話講得比姊姊好因為這樣他就可以阿公阿嬤講。且希望與阿公阿嬤講祝你們身體健康 ,但擔心他們聽不懂。B 家庭中,18 歲的孫子也說:Family B-3-F2:阿嬤說都有穿插,有時候,都一點點啦!可是我們每次看她都要用國語跟我們講,好像是我們讓她很辛苦。然後就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應該是我們要主動用母語跟她溝通。母語能力強者幫母語能力弱
13、者翻譯,此現象有時出現在同輩間或不同輩間,如是不同輩通常是爸媽那一輩翻譯給小孩聽。B 家庭第 3 代中的姊姊說:Family B-3-F1:對阿。就覺得很可憐阿,阿嬤就很可憐阿,就會問我說,你幫我跟你妹妹講說做什麼、做什麼,然後我妹妹就說,怎麼樣、怎麼樣,就是這樣阿,你就要做中間人,溝通,然後你就會覺得說,好奇怪喔!明明是你自己的語言,變成是說,你就要去做翻譯,好想這兩個是不同種族的人,那種感覺其實也不好受。是說大部份的時間會在家的就是我、她還有我家裡的弟弟妹妹,變成我在翻譯,變成19-5我的母語就會越來越好。我覺得還是要多講啦,多聽,其實我覺得重要的是他們有一個,我覺得我自己有一個很好的習慣
14、是會找老人聊天,對阿,然後他們就比較少,他們可能一回來就是看電視,什麼什麼一大堆的,然後找朋友,然後就不會想找阿嬤他們聊天。母語能力不足不限於第三代,第二代也有母語能力不足的狀況。C 家庭中,第二代的女婿母語能力就不太行,有時還需要太太幫忙翻譯她與自己父親的對話。FamilyC-2-F:但是很深的,他不會那個(講) ,有時候我先生跟我講話,還有障礙呢。每次講,就是講電話的時候,本來要交代一件事情阿,我先生就聽錯了阿,那我再問我公公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阿,原來是這樣子。第三代兄弟姊妹之間的習慣用語是華語,Family B-3-F2:哥哥跟阿嬤都用母語阿,然後跟爸爸也用母語阿,可是我們兄弟姊妹大部份都
15、用國語。可是哥哥也是有鼓勵我阿,因為哥哥也跟我講說,妳是布農族,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你要會妳自己的語言。二、文化傳承/ 說家庭故事故事裡有歷史,故事裡有母語,所以聽故事學歷史又學母語。以下是阿公分享以前的事包含日治時代被迫的遷移史及國民政府時代的一與政策史。Family C-1-M:講那個我們以前小的時候,我們的以前的家喔,在山上呢!那個日本喔,日本帶我們下來這個台東,他們很怕我們原住民殺那個日本嘛,他們很怕就是叫布農族統統下到這個台東,有的到花蓮,有的高雄、南投。那個日本的警察,我們看的時候要殺他,所以那個日本是叫我們趕下來。他們喔,看那個日本要殺阿,他們很怕嘛,他們說,統統那個原
16、住民給他趕下來,很好管理啦。所以我們以前,我的爸爸在山上死掉了。Family C-1-M:以前不知道,因為以前喔,我們 50 年那時候喔,小孩子讀書的話,講那個母語的話,掛牌子呢!所以現在喔,那個教那個母語的話,很難教呢!教那個什麼,他們都聽不懂阿,譬如教今天要教的話,明天就忘記了,就不知道了,所以這個,現在講這個母語的話,比較難。B 家庭中,母語能力比較好的姊姊分享以前聽阿嬤講故事的情形。由聽阿嬤講故事中,她覺得知道比較多以前布農族的故事會對布農族的認同比較強。19-6Family B-3-F1:其實以前我們也沒有很主動啦,以前都是阿嬤她會叫你們過來,她要跟你們講一些事情,她會講一些故事阿,
17、以前怎麼樣怎麼樣,像她以前就很愛講,愛講以前的故事怎麼樣,你從她講故事的內容,你就可以漸漸跟她聊天,漸漸了解一些事情,漸漸學習一些母語,因為有一些母語阿,不見得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單字不見得會有,可是在故事當中會有出現,有一些單字。我會覺得啦,是她一直在思念以前的生活,在我的感覺是她很懷念以前的生活,然後,在我的感覺是,我覺得是我會覺得她是因為很關愛你,所以她願意把這些很重要的訊息告訴你,就是把你當很重要的一個傳承的人,所以她才會把這些故事、這些事蹟告訴你,有這些事情,這樣子。Family B-3-F1:過去的故事比妹妹他們還多,我覺得是認知上有差別吧!?我覺得你自己的認同會比她們更強烈,因為你
18、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一個民族,然後,長大之後,你如果跟外在的來接觸的話,你比較不會受到動搖,然後你也比較會有自己的認同性會比較強烈,因為你在小時候就已經被灌輸一些觀念,一些以前文化的東西的一些觀念,所以你會比較堅定一個族群,你會比較有族群意識,對,你會有那種比較強烈的族群意識。Family B-3-F1:會不一樣,我覺得那種觀念會有點不一樣,我會比較強烈,然後,妹妹她們就不會,她們覺得其實也還好,她們就是因為都不曉得自己怎麼,因為我覺得你不了解你自己的族群的時候,你就不會有很大的認同,就像你不認識一個東西,你怎麼會去喜歡她,那種感覺就是這樣子。我覺得我自己會比關心一些那種原住民阿的事情,可是我妹妹
19、她們,比如說看一些新聞阿,看一些,她們就不會有什麼反應,她們就說還好,可是我對那種事情就會很強烈。我會跟她(妹妹)分享說,怎麼會這樣子阿,她就會覺得說,阿沒什麼阿!就這樣,她都會那種,沒什麼阿,就是這樣阿,這是政治的問題阿,我們也管不了阿,那種是,可是你就會覺得,你的心理就會覺得說,我是不是有能力去改變一下,我是不是要做什麼行動,來改變這樣的一個事情,那她就不會覺得,她就覺得,阿這是政府的事情阿,這我們不需要,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管,我覺得那是精神上的問題吧!?你那種精神不見得會改變,可是你精神就是會有一種激動。C 家庭中,10 歲的孫女表示喜歡學母語的理由之一可以聽布農族的故事。Family C
20、-3-F1:很喜歡學(布農語)阿,有時候可以唱布農族的歌阿,還有聽布農族的故事,還有講布農族的話。三、話不通/聽不懂的時候有時候講單字,單字也不懂還得比手畫腳。會話能力也僅於日常對話。19-7Family C-1-M:這個,我們一直講母語喔,她們都聽不懂!不知道他們是講什麼?不懂阿!Family C-1-F:不是啦,如果我們講母語的話,小孩子都聽不懂阿。Family C-1-M:聽不懂阿,一直叫他們的(原住民的)名字,好像啞巴一樣阿。翻譯:就我所看,因為我住在村子裡面,有時候會上來跟她們聊聊天阿,然後我看他們的小孩子在跟阿嬤聊天的時候,因為他們也知道阿嬤國語有些都聽不太懂,然後他們也會盡量用母
21、語跟她溝通,可是他們用的母語都是單字,應該是說就是那個keyword,他們都是講 keyword,譬如說,她不是講完整的句子,小孩子要跟阿嬤說,我想要喝水,可是他們母語不是講我要喝水,而是說 danum(水) ,就是水,然後在比手勢這樣子。這樣溝通,或者說,如果我要去隔壁家的話,她不會講完整的句子說,我要去隔壁的什麼什麼人的家,我就說,na mudan saikin(我要走了) ,就是說,我要去,然後就是指那個地方這樣。翻譯:國小的,應該是說像我們這種國中、高中生的,都是講 keyword(單字) 。甚至像我這種年紀的 (大學),也只能講 keyword(單字) 。有時候會講母語的上一代被訓練
22、成講單字就聽懂小孩要什麼。Family B-2-M:知道啦!只要他們講單字,我們就知道。有時講簡單華語屈就於孫子:Family B-1-F:(布農語)因為她們聽不懂,比如叫她們拿東西,她們就回答(國語)不知道。 (布農語)再講的時候,她們仍然回答(國語)不知道。 (布農語)可是要講國語的時候,卻講得不標準,因為不會說(標準)國語, (但是)講了國語之後,她們才知道是什麼意思。FamilyB-2-M:(2 小朋友)像我媽媽跟她們講,有時候她一直講講,沒有反應,我媽媽會用國語講,要叫他拿東西阿!有時候拿錯東西阿。他(姪兒)剛才就在那邊,我媽媽叫他不知道拿什麼東西,就拿錯啦!反正像我媽媽譬如說叫他(
23、姪兒)做拿鞋子好了,他們聽不懂講布農話的,就一句話就是鞋子阿,就聽得懂啦,或是襪子,我媽媽也會講這個(簡單華語)。FamilyB-2-M:我有時候跟他們講,尤其是那個男(小外甥)的,他好像比較差一點,要不然有時候我給他講布農話,要他做什麼事情,好像說沒有什麼動靜阿,19-8那乾脆用國語比較快阿,他就馬上有動作阿!C 家庭的阿嬤有時看孫子聽不懂會趁機教孫子講布農語的一些簡單日常用語。Family C-1-M: 他們要想講這個 bunun 的話,我會一直叫這個什麼東西,這個什麼什麼什麼,我就,晚上的時候要教阿,教他們母語阿,就是我們吃飯就是mauhaising,就慢慢給他們講,mauhaising
24、 就吃飯。Family C-1-F:叫她 maun haising(吃飯) ,她會聽阿,她會聽阿,maun haising,ma pasha ulus(洗衣服) ,她都會聽阿,不會講就是啦,會聽啦。有時能通阿!加上比手畫腳阿。我希望他們講母語阿!可是她們的爸爸媽媽都沒有講母語阿!四、學母語動機:參與社區教會、考試考母語母語的保存與大環境很有關係,不同代都有提到教會教母語和提倡母語,或考試考母語。FamilyC-3-F:聽大人講說,會自己的語言,可能在生大學的時候,那些老師有跟我們講說,以後如果要當什麼工人,那些的,一定要自己的語言有口試,所以才會覺得很重要。Family C-2-F:因為現在原
25、委會一直在提倡原住民的母語一定是必考的,沒有辦法,如果你學母語不會的話,你沒有資格那個,所以因為這個,這樣的一個情形,才會督促孩子學母語。 Family C-2-F:其實現在喔,無論在教會,或是在各方面都一直在提倡說,父母親就是要講母語,跟孩子講母語,但是現在,好像非常困難,只是說原委會有做這樣一個,就是說,如果,怎麼樣,你不會講母語的話,你就沒有加,現在的父母親就開始警覺到了喔,因為我的孩子不比平地人聰明,那沒有加分的話,那孩子永遠是那個,對不對,所以孩子還是會要,孩子能夠加分,讓他去學。Family C-3-F: (我)覺得你學母語的重要性可以知道別人在說什麼,知道布農的人在講什麼,有考試
26、(母語考試)會考很好的好處。Family B-2-M:語言對我們布農族也很重要阿,就是也是我們的文化。所以我們在教會也是大力推行母語,我是教會的一份子,也是大力推動,像我們有什麼活動,我們都給他們講會話,青少年阿,有那個羅馬字阿。Family B-3-F2:差不多。像有時候我們青少年,大家會聚在一起,然後大家就講一19-9下母語,萬一我聽不懂的話,而大家又笑得那麼開心,我會覺得說,怎麼會這樣子,有時候,因為我們彼此青少年,大家都會彼此勉勵說,你是不是原民阿,你是不是布農族阿,怎麼都不會講自己的話,那就會覺得,像我哥哥也就是會常常跟我講說,怎麼不會講啦,那樣子,對阿!Family B-3-F2:
27、我覺得現在我會希望多跟我阿嬤講話,還有就是教會的話,有一些,像先前我們教會有辦那個母語什麼,我忘記了,因為我們教會都會有那個叫青少年唸那個母語聖經,那個就是很好的練習,因為我雖然可以自己拼出來,可是我還是會找我爸爸,找我媽媽,趕快叫他們教我們怎麼唸阿,什麼重音阿,就可以利用那個來練習,所以我覺得我們教會給我們青少年很多類似這樣的機會去學我們的母語,對,就是這樣子,阿有些老人他們會聽阿,如果我們講得很好,他們也會鼓勵我們,像我的堂姊也是講得不錯,像我阿嬤有時候就會講說,Anika 講得很好阿,I-bu 就講得不是很好,都會這樣子講。五、製造母語環境,由家庭開始當大環境的主流語言還是華語時,讓布農
28、族語重新活絡起來須靠家庭與社區一起努力。FamilyC-2-F:對阿,我先生是這樣,所以我跟我先生講說,你要母語要加強,對,就是經常跟孩子,孩子已經很習慣用國語溝通喔,阿一下子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先從我們自己開始,就是一般單字阿,就是單字阿,吃飯或是說洗澡啦或是怎麼樣,就是不可能就是說整篇這樣講母語,阿如果說,我們不要讓孩子聽得懂的話,我們就會講母語,我的孩子就會說,媽媽,你們在說什麼,我說叫你們學母語,你就不要學,就這樣子,她就說,那你教我嘛,就要從開始,教他們頭髮啦,眼睛,對不對,這是什麼?阿。每次都這樣。FamilyC-2-F:夫妻兩個,就是經常在家裡講那個母語,如果父母親沒
29、有去教導孩子去講母語的話,孩子永遠都沒有辦法學,那是很重要,就像我們以前小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是講母語阿,對不對,我們無形中會跟媽媽對話就是母語阿,阿現在的話,父母親都是講國語,所以無形中跟孩子,如果說,父母親能夠改變這個,用母語講話的話,孩子也會跟著你,這樣子。FamilyC-2-F:所以在家裡我們可以講母語,不像一般有的人在外國,對不對,他們在家裡是講國語,出去的時候是講英文嘛,同樣,布農族將來的,現在就要朝這樣的趨勢,在家裡自己要講母語,在外面就講國語。我們這邊也有人定居在國外嘛,那他就說,他們在家裡就是講他們台灣的話,阿到外面他們就要講英文,因為你要跟大眾來融合,在家裡的話,盡量教導孩子
30、,母語的。19-10Family B-3-F2:就是常常會練習阿。像她跟我爸爸媽媽也是用母語講,對。其實母語都是練習啦,像我是因為,所以我現在也是有希望我的爸爸媽媽盡量用母語跟我溝通。因為像我是因為小時候就是在外面讀書,那回來的話,大部份我父母都跟我講母語。有時候就是跟我阿嬤就是一半一半,有時候穿插。所以就是進步的空間很小,像我哥哥跟我爸爸媽媽就是都用母語溝通,所以一直講講講,很快地就是學會啦。上一代認為母語的流失是因為第二代,當父母的沒有堅持與孩子講母語。Family B-1-F:(布農語)因為父母一直用國語與孩子溝通,所以孩子們學不會母語,我告訴大人要用母語與孩子溝通,可是她們仍然用國語與
31、孩子溝通,就像 tahai 阿公說的,父母親沒有想要教孩子說母語,就一直用母語跟小孩溝通,所以小孩都不大會說母語,如果我們老人家說國語的話,小孩子就會說我們念得不標準,可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因為他們都聽不懂。Family B-3-F1:阿嬤是說,小孩子沒有學母語的動機是源自於父母啦,因為父母也沒有那個很強烈的動機要教給小孩子,因為父母沒有給他們一個訊息說,學母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變成小孩子他們也沒有覺得學母語是很重要的,她覺得是源自於父母給下一代小朋友的觀念,所以變成是小孩子根本就不會覺得學母語是很重要的。翻譯:就是溝通的時候很少講母語,都是講國語溝通,所以小孩子他們也就沒有辦法從爸爸媽媽
32、那邊學母語過來。可是換個角度來看,爸爸媽媽為什麼他們都不講母語,而是講國語,那是因為小孩子他們都聽不懂母語,所以爸爸媽媽他們也就是遷就小孩子,屈就小孩子,就捨棄母語而講國語,這樣子他們才能溝通。翻譯: 這個我講的。所以我就得這就變成一個平衡,對阿!然後,算是一個系統啦,然後如果要改變這個狀態的話,勢必有一方要做改變,要不然就是那個,我們的爸爸媽媽不只是鼓勵小孩子說母語,也要強迫自己都要說母語,讓那個小孩子阿,年輕一輩的被強迫一定要學母語,可是現在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大人那一代的就是他們屈就小孩子就六、維護母語、失去母語,掙扎中B 家庭中的爸爸希望給女兒多一些講布農語的環境,但是有時候與小女兒開開玩笑,一半母語,一半國語。因為沒有布農語的詞彙。Family B-2-M:因為有時候好像說,我們布農的話喔,有時候好像講得不會那麼順。有的地方啦,好像有的地方講得比較不那麼順的話,用國語比較快阿。譬如說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