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推进统筹发展的思路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离不开林业发展,所以,林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林业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贡献。我县在注重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推进统筹发展的思路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断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农牧民创收。一是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这项政策是最重要的林改配套政策之一,是直接给农牧民带来实惠的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确认的面积,我县国家重点公益林为235 万亩,其中,属于天保工程范围的有 124 万亩。今年,集体所有的国家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每亩 10 元,加上国有
2、的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每亩 5 元和天保工程管护费 179 万元,全县农牧民通过管护重点公益林可获得 1749.4 万元的收入。以后还会逐年增加补偿标准,最终达到每亩 40 元左右。二是实施国有林区内农牧民家庭合同制管护国有公益林政策。就是在现行公益林管护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管理单位在“自愿、就近、平衡利益”的原则下,可以给管辖范围内的农牧民划定公益林管护面积,实行国有公益林的合同制家庭管护。要以县为单位统筹使用天然林管护补助费和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支付家庭承包管护公益林的费用。通过这项政策让国有林区内的农牧民跟林区外的农牧民一样能够通过森林管护增加收入,得到
3、实惠,使林区绝大多数农牧民普遍受益。三是实施农牧户营造公益林政策。就是实行“造林申报制度” ,由农牧民自主申报造林面积、造林树种等;整合林业重点工程造林补助资金、财政各项扶持资金等,逐步提高公益林造林补助标准,满足实际成本要求。实行公益林 “造林奖补制度” ,采取以苗代补、达标奖励等政策措施,激发农牧户营造公益林的积极性。二、挖掘新潜力,开辟新渠道。围绕构筑和谐富裕新农村的目标。建设沙棘、枸杞、速生杨、中藏药材等经济林基地,优先扶持造林大户,扶持和发展一批“绿色小康村” 、 “绿色小康户”建设,逐步建成区域特色明显,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实体。紧密结合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种植、养殖等林业产业建设,
4、挖掘潜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巴沟地区发展苹果、枸杞为主的经济林;在村镇及农田区发展以农田林网和四旁树为主的家庭用材林基地,建设绿色屏障,提高农田防护林综合防护功能,并对现有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依托黄河和丰富的天然林资源,带动周边农牧民发展“农家乐” 、 “生态园”等旅游服务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和增收。在巩固现有退耕还林草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农业产业调整,切实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实行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提高单产。根据本地区实际,采取林草间作的模式,在确保生态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为主的畜牧业,种植优质牧草,对牲畜进行舍饲圈养,并进行反季节育肥。大力引导退耕户开展林草间作、林果间作
5、、林药间作等多种模式,带动林果业、草产业、林产饲草加工业、畜牧业、中藏药种植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特色经济;鼓励农牧民群众开展劳务输出,以繁荣市场经济,带动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三、制定新措施,创建新面貌。围绕创建绿色环保家园为目标,紧紧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江源工程林业项目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城镇绿化、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乡村绿化、基地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作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明确目标,稳步实施。通过不懈的努力,创建农村新面貌。在巴沟地区营造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农田林网达到80%;营造能兼顾生态目标的烧柴需要的薪碳林,帮助农民解决燃料问题。小流域河道两旁营造水源涵养林,培育后备资源。牧区以封山育林为主,封造结合,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村镇以四旁绿化、庭院绿化为主,实现普遍绿化,逐步提高园林化水平。通过美化绿化,改善村容村貌,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