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剧, 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是在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死率高达 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 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
2、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 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在经历了 2009 年全球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后,为进一步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 导实际临 床工作的诊疗指南。因此, 卫生部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专家,在总结我国既往流感 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 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 指南(2011 年版)。本 指南主要涵盖了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最新的综合性信息,以指导提高我国流感的诊
3、断防治水平,减 轻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年版)第一章 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为单股、负链、分节段 RNA 病毒。常 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 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 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 8 个不同的 RNA 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 7 个 RNA 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 10 和 11 种蛋
4、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 时流感病毒 RNA 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 (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 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 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 发现的血凝素有 16 个亚型(H1-16 ),神经氨酸酶有 9 个亚型(N1-9)。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 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 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
5、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无亚型划分。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 16 种血凝素亚型和 9 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 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 还可以感染猪。 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 56 30min 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在 pH 值5 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第二章 流行病学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
6、点为:突然暴发,迅速 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 3-4 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国家流感中心网站()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一、概况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 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 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 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 发病率
7、高并有一定的死亡。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二、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 续排毒3-6 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 H5N1 禽流感病例中, 长期排毒很常见(1-3 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三、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
8、播,也可通 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四、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例如 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免疫 压力下,每隔 2-3年就会有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第四章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多数为 2-4 天。一、临床表现(一)流感症状及体征。1.单纯型流感。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
9、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 3-4 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 ,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 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 2-3 天可恢复。2.中毒型流感。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3.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 天即可恢复。(二)特殊人群的临床表现。1.儿童。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 40%的学龄前儿童及 3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 主要症状为发热 、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 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
10、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 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 胃肠 道症状较成人常见。2.老年人。65 岁以上流感患者 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 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3.妊娠妇女。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 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
11、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可 导致流 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 宫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发病 2 天内未行抗病毒治 疗者病死率明显 增加。4.免疫缺陷人群。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 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及紫绀,病死率高。第五章 诊断一、需要考虑流感的临床情况(一)在流感流行时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要考虑是否为 流感:1.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
12、吸道症状。2.发热伴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3.婴幼儿和儿童发热,未伴其他症状和体征。4.老年人(年龄65 岁)新发生呼吸道症状,或出现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伴或未伴 发热。5.重病患者出现发热或低体温。(二)在任何时期,出现发热伴咳嗽和 /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并且可以追踪到与流感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如患者发病前 7 天内曾到有流感暴发的单位或社区;与流感可疑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触;从有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行归来等。三、确诊标准具有临床表现,以下 1 种或 1 种以上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呈阳性者,可以确诊为流感:(一)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 real-time RT-PCR 和 RT-P
13、CR 方法)。(二)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作综合判断。(三)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四)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水平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升高。第八章 预防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 疗 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一、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二)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 巾等,避免 飞沫传播。(三)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四)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二、机构内暴发流行的防控当流感已在社
14、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 72 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 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 。一旦确 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 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医院内感染暴 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的规定来执行。三、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 换由 WHO 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我国有关疫苗接种的技术指导意见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信息。(一)优先接种人群。1.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
15、风险较高的人群:(1)6-59 月龄婴幼儿。(2)60 岁老人。(3)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血液病、代谢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儿童。(4)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5)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经系统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难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误吸风险者。(6)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者。(7)妊娠期妇女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8)18 岁以下青少年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2.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播给高危人群的人员:(1)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人员。(2)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 护理机构工作人员。(3)患流感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人群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二)禁忌者。1
16、.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2.中、重度急性发热者。3.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者。4.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三)接种方法和时机。1.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 仅接种 1 剂的 6 月龄-9 岁儿童应接种 2 剂,间隔 4 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 1 剂。其他人群每年 1 剂 。2.接种途径为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建 议婴幼儿选择大腿外 侧肌肉注射。3.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 10 月前开始接种。四、抗病毒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 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应选择对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 药物作为预防药物,疗程应由医师决定,一般 1-2 周。 对于那些虽已接种疫苗但因各种原因导致免疫抑制,预计难于获得有效免疫效果者,是否要追加抗病毒药物预防及投 药时机、 疗程、剂量等也应由医师来做出判断。五、中医预防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一)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下方: 金银花 6 克、大青叶 6 克、薄荷 3 克、生甘草 3克,水煎服,每日一付,连服 5 天。(二)老年体弱者可用下方:党参 6 克、 苏叶 6 克、 荆芥 6 克,水煎服,每日一付,连服 5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