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海宁市河道整治经验与体会(许明华 、沈思阳 、罗帷 )(海宁市水利局、海宁市水利勘测设计所)【摘要】海宁的生态河道建设经历了被动接受自然、引入先进治水技术与理念、到主动融入自然的转变。通过研究河道、航道、植物相互关系,来探询经济发达平原地区如何依托河道,在保证岸坡稳定、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恢复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确保不断改善水质及河道生态景观效果,并探索走可持续治河道路。通过多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景观效果,对功能表现、经济投入等指数进行对比,选择适合海宁河道建设类型,为今后平原地区河道建设作出典范。【关键词】河道整治 经验 体会【正文】1 河道基本概况海宁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缘,钱塘江北岸。境内
2、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并以平原水网为主。全市共有大小河道 1351 条,总长达 1820 公里,水域面积 36 平方公里,河网率 5.14%。河道分为(县)市级、镇级、村级三类,详见下表。表一 (县)市级、镇级、村级河道统计类别 条 长度(公里) 河底宽度(米)(县)市级 25 296 348镇级 300 697 315村级 1026 827 38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淤积和污染日益严重,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分析我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水体污染严重,主
3、要受工业、农业和生活 a污水的影响; 河道自身淤积严重,主要由于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传统以捻河泥来施肥的方式不再延 b续; 河道两岸的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表层土的流失和两岸边坡的严重坍塌。 c河道脏、乱、差、淤积严重的典型表现形式如下图:为改善我市水环境,提高全市人民的生存环境质量,确保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进行河道整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我市及时完成了海宁市河道整治工程规划 ,并逐年付诸实施。2 河道整治理念转变与确立根据对河道现状分析,从 2002 年开始较大规模推进河道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了第、期整治任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 1.46 亿元,共整治河道 378.1
4、公里,疏浚土方 715.3 万立方米,修筑护岸 109.2 公里,两岸绿化 1200 余亩。其中,在第、期整治工作中基本思路仍采用传统治2水方式,即硬化护岸与绿化结合的模式。仅在局部地段,采用试探性的全植物水保措施。传统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措施主要采取护岸等硬化措施,分隔了水陆生物的连续性,对河道生态功能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且投资较大。传统河道治理如下图所示:2.1 理念转变由于全面实施河道整治,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对生态与经济投入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较少地考 a虑河道的生态或环境功能,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陆之间的连续性被隔绝; 传统河道的护坡结构多数 b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等刚性硬质材料,且造价较
5、高,经济投入比较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学习,吸取有关河道整治新观念和科研成果。我们改变传统的做法,选择了走一条生态河道建设的道路。对于生态河道,我们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开展生态河道建设是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部门治水思路从被动的接受自然,逐渐形成了主动融入自然的转变。经历了农村水利都市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的治理方法转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生态河道的建设已成为我们必然选择。b.开展生态河道建设是与传统河道整治进行综合比较后的自然选择。传统河道治理以清淤、固堤为主,只满
6、足河道(引、排、防)基本功能,生态河道建设在继承了传统河道治理优势外,尤其针对海宁市河网水系和河道特点,对河道的环境、生命周期、总体动态平衡、节约高效有了更高要求。2.2 理念确立结合第、期工程实施情况以及与专家、学者的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走生态河道建设,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传统的做法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有生态河道建设的理念与技术支撑。因此,从 a b2004 年下半年实施第期河道整治开始,全面走向生态河道建设道路。总结我们的治水经验,是逐步放弃了传统非生态建设,确立了新的治水理念,可以归纳为“一个指导思想、四个治水观念” 。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生态环境的观念、生命周期的观念、资源平
7、衡与综合利用的观念、节约高效的观念。a.生态环境的观念。河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水环境重要载体,是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朝着“除水害、兴水利”的目标努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传统河道治理过程中,比较片面强调防洪、排水,采取裁弯取直,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硬质化等工程措施,致使河流形态趋于均一化;在河流上筑坝或采取更多人造水景,使得河流形态趋于非连续化,从而改变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降低甚至是破坏了生态系统功能,具体表现出来的便是河道其他功能退化,河水越来越臭、越来越脏。因此,在整治中,我们打破了传统做法,逐步转到生态河道建设,确
8、立了生态环境的观念。b.河道生命周期的观念。河道的存在具有长期性和永久性,其功能受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演变,会逐渐弱化,甚至丧失,在河道整治中,如何延长其生命周期尤为重要。传统河道整治中往往给河道砌筑更多硬化材料,给河道带3上沉重 “盔甲” ,以求一劳永逸,但实际却牺牲了河道可持续发展空间,结果适得其反;或者只对河道清淤,而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结果河道使用寿命极短,陷入经常疏浚的恶性循环。通过对历史治河成果的观察、分析及比较,只清淤河道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1020 年,而清淤与水土保持同步实施的河道,其生命周期大约为 3540 年,延长近一倍。经过比较分析,在清淤的同时,水土保持措施同步实现,从投
9、资总量与有效保护耕地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水土保持措施得当,则能有效稳定河道形态,为下一轮河道整治创造有利条件,即下轮河道整治中工程措施只要清淤就可以了,从而大大降低了投资,避免了河道与耕地的矛盾,使河道的治理走上一条良性道路。c.资源平衡与综合利用的观念。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清淤工作是重要关键之一,由于淤泥量过于庞大,其出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我们的措施是集中采用淤泥还田方式。这种措施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了泥土资源 a的相对平衡。河道淤泥主要来自于水土流失,淤泥还田后,能基本保持泥土相对平衡,避免河道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面由于水土流失得不到补充而降低标高
10、,影响了防洪安全。 能有效改善河道两侧耕地土 b壤,增加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历史上,我们的农民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每年以捻河泥(淤泥)来保障耕地的肥力,这一古老的施肥方式,目前可以依托科技带来先进技术,完全能使之重放光彩。而且成本相对捻河泥(淤泥)大大降低。 成本低、效率高、清淤彻底。清淤采用 c水力冲挖,成本目前是最低的,而且效率高、速度快,清淤彻底。河道两侧的耕地都能提供堆放(堆高为淤泥沉积后 20 厘米左右) ,空间大,能有效满足施工需要。由于河道清淤都安排在冬春季节,因而不影响每年的主粮食生产。从河道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这一方式普遍得到了推广。d.节约高效的观念
11、。生态河道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河道建设的一次性投入来看,也能相当大的节省投资。在三个相当规模的工程进行比较时,其中非生态河道的两个项目工程投资分别是 104.46 万元/公里和 163.51 万元/ 公里,而生态河道项目的工程投资为 81.21 万元/公里,又如辛江塘河道整治工程,原河道整治费用超 7000 万元,采用生态河道治理后,费用仅为 4300 万元。从以上几组数据来看,生态河道建设节约投资的优势相当明显。3 生态河道建设的主要做法生态河道建设以海宁市“六横九纵”网络骨干河道为基础,通过上填(安全带)下挖(河底)边拓(上口)的方式使河道达到
12、防洪和供水标准,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河道能明显改善环境和减少水土流失。按照“一个指导思想、四个治水观念”的要求,充分吸取传统治河的优点,改进和完善河道治理模式,即彻底清淤和采用植物水土保持措施。彻底清淤是走资源平衡与综合利用模式,植物水土保持措施是以植物水土保持措施来替代护岸基本功能,尽最大可能抛弃硬化护岸。3.1 植物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做法河道常水位线以下种植水生植物,它的功能主要是净化水质和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活动栖息场所,以及美化水面。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按其生态习性混合种植和块状种植相结合。高干、蔓延快的植物,如芦苇等要控制种植。漂浮植物原则上不用或局部控制使用。在常水位线
13、至洪水位线的区域下部以湿生植物为主,上部以中生但能短时间耐水淹植物为主。植物配置种植应群落化,物种间应生态位互补,上下有层次,左右相连接。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体,可种植少量乔木树种,如水杉、垂柳、落羽杉、枫杨等。侵害性大的藤本植物,如葎草、野葛等应避免。洪水位线以上是河道绿化的亮点,作为河道景观,它是起着居高临下的控制作用,群落的构建应以当地能自然形成的景观为主,物种应丰富多彩,可有总量 5060%的常绿树种,弥补洪水位线以下植物冬天的萧条。在原则中提到的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物种也主要在这一带,具有笋材两用的散生竹(如水竹、高节竹、雷竹) 、桑、柿、绿化苗木都是可以控制性选择。3.2 采取植物
14、水土保持措施原则河道功能原则 在河道断面设计时,在常水位线以上部分的安全带应选择较平缓的坡度,在过洪时能降低水位。每隔一定距离,应建设供农田排灌的涵洞,并有起闭阀门。充分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与植物的关系,种植的植物在洪水时能顺流弯曲,保证洪水的畅通。4生态原则 在自然河道基础上,以其原有的生态准则,根据生产、生活和优化环境的需要去建设和整治。在自然规律下把河道建设得更加完美,更加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河道植物的选择应以该河道和邻近河道自然植被的植物种类为主体,因为它们是自然通过适者生存,不适者消亡的自然选择的产物,历史已经证明它们最能适应河道的生态环境。其它地区河道已经应用,并被证明具有很好适
15、应性、较高生态效益和良好景观效果的植物可以进行通过试验后引入,不过必须因地制宜,适可而止。 景观原则 河道应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大片的、种类单纯的草坪和连绵不断的色块在天然河道中并不适宜,应尽可能少用。强调组成河道植物群落种类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有很丰富多彩的景观,沿河而行能实现“歩移景异”的效果。在河道植物群落构建中,必须考虑群落的季相变化,达到“日新月异” 。要留出人类亲近河道的活动和休闲空间,在道路和绿化设计中必须考虑人们走近河道是非常方便的。要尽可能不种植有刺的、对人类有害有毒的植物。 经济原则 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坚持实效实惠原则,不讲气派和排场,提倡达到即可,决不过之。 植物
16、材料的选择尽可能就地取材,利用那些适应性强、自繁能力强的乡土植物,不用或尽可能少用大规格、高单价的苗木,可大幅度降低河道的建设成本和管理养护成本。 对一些应用前景好,而目前市场上紧缺的苗木,可租地自行育苗、就地育苗来解决。甚至可以在河道分段实施过程中,在已经施工段多种小苗,长大长多以后,移植到其它地段。 通过生态河道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主要型式参见下图:54 经验与体会随着观念的确立和付诸实施,总结我们生态河道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a.生态河道建设具有针对性。全市河道根据不同河道侧重功能要求(有基本功能河道、需兼顾城市建设功能河道、需兼顾通航功能河道、具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功能河道等不同
17、功能要求)分市、镇、村三级实施。b.生态河道建设具有可持续性。河道控制线的设置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水田等一些滞蓄水面积大量减少,而道路、楼宇的增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下垫面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径流系数大、汇流历时短、洪峰流量加大、洪峰水位涌高,需要不断扩大的水面予以容洪、承涝。同时,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航道等级的提高,也需要河道留出一定的控制范围,以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为更好的管理河道和适应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给河道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确定特殊河道(洛塘河海宁母亲河)管理范围为两岸河口线外 15m,控制范围为管理范围外 20m。确定地
18、市级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河口线外 15m,控制范围为管理范围外 10m。其它海宁市级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河口线外 10m,控制范围为管理范围外 10m。确定镇、村级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河口线外 6m,控制范围为管理范围外 6m。同时也对跨河桥梁、闸站等涉河建筑物标准等有明确规定。c.生态河道平面具有蜿蜒性。在生态河道建设中,本着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原则,基本保持现有河道走向,特殊地段局部调整河线。拆除阻水建筑物,以满足河道排涝泄洪过水和抗旱引水要求。保证河道最小断面,随弯则弯,宜宽则宽,并增设湿地、河滩等。d.生态河道断面具有多样性。在满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河道天然断面,在保持天然河道断面
19、有困难时,按复式断面、梯形断面、矩形断面的顺序选择。海宁市河道大部分河段可用天然河道断面,在人为活动较频繁的河段,可用复式断面,在通过主要村镇时可考虑梯形、矩形断面。原有梯形断面河段如拆除工程量太大或拆除影响其它太多,可通过植物绿化覆盖。e.生态河道水土保持措施具有综合性。海宁市河道为平原河网水系,平时水流流速较缓,且大部分河道通航功能在逐渐消退。因此,河道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雨水冲刷引起表层土流失和常水位处波浪冲刷造成边坡坍塌。所以确定在生态河道建设中,在河道的大部分地段对岸坡采取植物水土保持措施,以增强河道的自然活力,创造人和河(水)亲近、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对特殊地段,确需采用砌筑护岸的
20、,则采取不同形式、不同高程的护岸,并考虑亲水性、透水性、观赏性) 。河道植物绿化水土保持措施与“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相结合、与安全带植物绿化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5 结束语我国的江河溪流,源远流长,川流不息,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文明进步,孕育着灿烂的华夏文化。海宁市的生态河道建设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更需要时间的证明。相信在新理念指导下的生态河道建设,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作者简介】许明华,男,1970 年 3 月出生,海宁市水利局,工程师、副局长,19911998 年在海宁市水利勘测设计所从事桥梁与水工设计、1998 年底以来在海宁市水利局工作沈思阳,男,1975 年 10 月出生,海宁市水利勘测设计所,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河道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罗帷,男,1981 年 3 月出生,本科学历,水利水电工程工学学士及工商管理管理学第二学士学位,海宁市水利勘测设计所,初定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河道整治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