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教学.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4488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教学2008-7-1 作者: 台湾 郑石岩* 来源:华人心理网生命教育的旨意,在于教导人珍惜生命,开展生涯,实现生活,丰富人生,并发现生命的意义。人因为生命教育的熏陶,而变得有爱心和智能,自我功能提升,生活的兴致和质量提高,社会适应良好,从而有个幸福成功的人生。生命教育在于协助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爱与尊重。它对于社会的安定,文化的提升,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素养的提升,具有正面的作用。教育的重心应该是生命教育。学校所教的内容,家庭所教导的待人接物,无一不是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发展潜能,缔造幸福的人生,开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于是,就广义来看,所有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就狭义言,生命教育

2、在于陶冶个人珍惜生命,开展生涯、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命教育包涵甚广,然而无论那一阶段的教育,都没有生命教育这门课;也没有一门课可以单独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态度、能力和观念作完整的传授。于是,它注定要交给每一位老师,采用融入式教学,在平常课堂上进行启发、体验、探索和陶冶。于是生命教育需要一个重心或主题,否则就容易流于空泛,甚至被其它教育主题取代。自从教育部于二年推动生命教育以来,许多中小学校,把环保教育、两性平等(或性别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权教育等等,都列入生命教育,这当然有其道理。不过,这一来生命教育的主题模糊了。相对的,生命教育的教学和陶冶,就有被忽视的危险。当然,环保、两性、法治、人权

3、都应受重视,且应持续地推动。不过,如果把这些教学内涵,纳入生命教育里,不但迭床架屋,彼此效果不彰,生命教育就会在我们都在推动的含糊笼统中被疏忽。于是,生命教育必须有个重心。壹、生命教育的重心生命教育必须有个明确的教育内涵或重心,教育部因此规划了十二个主题,供学校教师参考。1它包含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教育与生存教育、敬业乐业、信仰与人生、良心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能思会辨、生命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这些内涵大体已包含生命教育的主要内涵。不过各级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程度不同,生命教育的教材和教学计划,拟订不免有困难。而且十二个单元,包容甚多,如果没有一个理论架构做为

4、主轴,则教师在进行各科融入式教学,学校在拟订单元教学时,就缺乏贯串全盘的视野。于是,透过课程发展技巧(DACUM)以及,透过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验证,提出生命教育的重心。它包括: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实现。生命的伦理。生命的兴致和快乐。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把这六个重点,视为一坐标的横轴; 每一个生命都必须发展这六个基本能力和态度。另一方面,生命教育必须配合学生心智发展的阶段和学习能力,才可能把人教好,于是把心智发展的成熟程度,视为坐标的纵轴。这一来,生命教育就可以因心智发展阶段不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并兼顾到实用性和现实需要。从而教育部原先规划的十二个主题,也就自然融

5、入前述生命教育六个重点之中。此外,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必须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心智发展的程度来设计,于是我们把它视为一个斜边。这三条线,正好围成一个面积,这是生命教育赖以落实的基本范畴,也是生命教育的重心所在。貳、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既已找出它的重心,就得进一步了解其内涵,这样教学才有着力点,学生的学习始有具体的收获,兹将六个重点扼要说明如下:一、生命的活力生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调适,因此需要一股强劲的活力。缺乏活力就无法克服困难,展现人生;不能忍受挫折,就会逃避或麻醉自己,造成生命的挫败。失去活力的人,会显得退缩、沮丧、忧郁或自我伤害。现代人生活在快速社会变迁之中,所面临的

6、是竞争和追求成长。人一旦失去活力,就会产生精神溃败和自暴自弃的问题。于是培养活力是生命教育的第一个课题。其主要观念:活力包含精神和身体两个层面。活力表现出生命的实现、喜悦和创造力。活力包括健康、乐观、耐性和坚毅等因素。活力是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培养的。学生透过体验学习(或经验学习)较能获得这方面的能力。人必须有活力,才能为生存努力。 暮气沉沉、消极悲观、退却与僵化等负面的态度,无法振作精神,适应现代生活。教育工作必须以活力的培养为优先,而它的重心是健康、乐观与坚毅。培养生命的活力,除了重视身心健康及体育运动之外,应特别重视乐观思考模式的培养。根据马丁席尔格曼 (Martin E. P. Selig

7、man) 的研究:乐观的人在遭遇挫折或逆境时,采取区隔模式思考,悲观的人则采取扩散模式思考。2乐观与悲观的思考习惯,往往从父母、师长和同侪的行为中学习而来。生命教育显然要从身教做起,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指导。二、生命的成长生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未成熟到成熟,从需要照顾扶持到独立负责,它的特质是成长。特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生命必须面对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变,所以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才有好的适应能力。为促进生命成长,教学上应注意: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态度。养成终身学习和随缘学习的习惯,以适应变迁快速的现代生活。发展良好的自我功能:有解

8、决问题的能力,保持良好情绪生活和坚毅的精神力。学习人际、合作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成长的重点包括体能、心智功能、人际能力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主动学习是从模仿、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中建立起来的。二十一世纪的生活,由于生产方式的快速变迁,知识和技术的半衰期缩短,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职场上势必面临被淘汰或失业的危机。生命是一个积极成长的过程,务必随着时代、潮流和不同年龄阶段,作新的学习和成长。3三、生命的实现人都得实现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生涯路。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都注定要依自己的根性因缘(包括体能、性向、兴趣和特质),去发展其人生。他不可能变成别人,也不可能抄袭别人;他要接纳自己,了解自

9、己,实现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特殊的才能,只要透过明朗化经验(Crystallizing experience)的教学,就能启发出它的潜能。心理学家迦纳 (Howard Gardner)提出八种智慧类型:语言智能型、音乐智能型、数理逻辑智能型、空间关系智能型、肢体动觉智能型、人际智能型、内省智能型、自然观察智能型。每一个类型的人,各有其善长,学习的方式不一样,生命教育必然要秉持因材施教的观念。4每个人的智能倾向不同,发展潜能互异。生命教育应配合多元智慧的教学,启发个别潜能,协助孩子开展自己的生涯,让他们都能走出自我实现之路。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的是: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实现,体验到实现就能带来欢喜

10、和满足。每个人所具有的潜能要比想象中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发现孩子的长才,协助他走上自我实现。肯定孩子的才能,建立自信,孩子才会自爱。帮助孩子试探和开展其潜能是教育的核心工作。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不同,教学应考虑这项各别差异的因素。5每一个生命之所以觉得有意义、有价值和有乐趣,是因为它实现了它、展现了它的生活与才华。每一个个体都能活出它自己,做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人。人能自我肯定,欣赏生命、珍惜人生,都是从实现中得来的。四、生命的伦理生命能生存下去,需要一套规范。我们透过生活的规范来保护生命,维持健康,提升生活效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透过合作和沟通解决生存问题。6伦理可分为:修己伦理:培养

11、刻苦、爱心、求真、平衡、延缓报偿、挫折容忍力等等。工作伦理:培养明白事理、广博的见识、多方面的能力、好的工作习惯、勤奋、责任和毅力。家庭伦理:培养孝顺、友爱、礼貌、肯做家事和基本生活态度等等。社会伦理:培养民主的素养、守法的态度、社会正义,对国家的爱与责任等等。环保伦理:培养环保的观念、资源的珍惜和对自然的了解、欣赏与维护。生命的伦理建立在爱与智的培养。人人都应爱惜生命、欣赏生命;生命来自爱,最后也归属于爱。爱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占有。依照弗洛姆(Eric Fromm)的理论,爱包涵四个基本素质,那就是关怀、负责、尊重和了解。无论那一个因素,都必须以知识和智能,来判断其正确性,所以爱也是一种能

12、力。每一种伦理都是一种能力,因为它们要以爱和智作基础。7根据葛拉塞(William Glasser)的说法,伦理习惯较好的人,人际支持及自我价值感较高,他们的社会功能好,心理也比较健康。伦理习惯较好者与人合作学习较佳,参与各类活动多,能力的发展亦较好。五、生命的兴致生命的存续必须是有兴致的,这才活得起劲,活得快乐。有兴致的人无论在学业、工作、休闲、与人交往都表现得起劲。生命如果缺乏兴致,不免会暮气沉沉,活得没有朝气和快乐。有兴致的人精神好,活得愉快,生活也跟着丰富起来。兴致高的人愿意参与活动,创造更多成就。科学家是在兴致中研究,文学和艺术家在兴致中创作,企业家在兴致中经营发展。兴致的高低与个人

13、的主动性、思考方式、创意和情绪有关。长期接受填鸭教学,透过威胁和压力强制学习;缺乏好奇、探究和主动表现的学习;生活经验狭隘以及情绪低落等等,都足以造成兴致的低落。8培养兴致的重点是:重视乐观思考模式的陶冶。培养主动、好奇和探究的兴致和习惯。学习多方面的能力,以建立信心和参加各项活动的兴致。重视情绪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欣赏、表达和分享的乐趣。兴致属于情意范畴,因此在教学上要重视身教和体验学习。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情绪健康受到影响,不少人有了情绪困扰,诸如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怠倦等等,都足以对生活兴致构成严重威胁。9六、生命的意义人如果有了活下去的意义、价值和目标,就能承受生活的种种挑战。所谓

14、参透为何,就能迎接任何,生命除了要让自己活下去之外,同时也在寻找它的意义。心理学家弗兰克(V. Frankl)认为:生命一旦有了意义,就能健康的生活下去。生命的目的不只是要去追寻一个意义,而是有了意义之后,才能活得好。10于是,一个人若能怀抱着崇高希望和意义,就能不断鼓励自己、指导自己,走出光明的人生路。另一方面,人在不断发现新的意义中,生命变得既丰富又光彩。个人所怀抱的意义,正是他的人生观的来源。因此正确的、崇高的、符合人类理性与感性的价值,能带来幸福和成功。反之,则造成个人的堕落和挫败。在这方面要把握的是:每个人都需要一套价值系统:包括对真理的奉献、对人的服务、对生命的爱与拯救、对美的追寻

15、、对宗教的虔诚、对人生的珍惜等等都是高贵的价值。高级宗教的信仰是发现生命意义的重要线索。濒死经验(Near death experience)的研究和了解,有助于生命意义的建立。学生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可透过身教、阅读传记、参访及体验活动等来培养。宗教教育是值得现代人重视的,宗教是指高级宗教,而非迷信的宗教。哲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对宗教研究的结论,发现宗教信仰对于精神生活的提升,有其一定的作用。11兹归纳出以下四点:有形的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前者从后者取得它的主要意义,它的根源是爱与智慧。人与更高层精神世界会合,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宗教的祈祷和感动,给人实在的经验;宗教能给

16、人情感的满足和雄浑的精神力量。它能给人一种安全、放心和祥和的性情,并产生自在感。以上这六个生命教育的重心,既可以与教育部所拟十二个单元融和衔接,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及各学习领域课程小组,可循这六项重点,分年级拟定生命教育的融入式课程,藉以发展其教材和教学活动。參、心智发展阶段与生命教育的实施生命教育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设计,必须配合学生心智发展的程度,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六个重心,在不同年级心智发展阶段,都应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活动。生命教育内容,可以由浅而深,随着学生成长的需要,作适当的安排、增加和深化。一、艾力克逊(Erikson)的人格发展理论12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各自发展不同

17、心力。每一种心力在开始发展之后,即持续配合新的心力,不断发展下去。其各阶段的发展情形是:发展信任(至一岁)建立自律(一至三岁)主动进取(三至六岁)勤奋与好奇(六至十二岁)自我认同(十二至二十岁)创意与亲密(二十至三十五)生产的中壮年(三十五至六十)生命的晚年(六十岁以后)的因素互异,生命教育和教材、教学和学习活动,必须配合人格发展的阶段,方能做得好。兹分别说明如次:(一) 发展信任(0一岁)1. 生命的幸福奠基在信任与安全感上。2. 孩子最需要的是拥抱和哺育、温暖和祥和,如果没有得到一定的满足,会衍生出对世界之不信任而不安,不能与人合作。害怕去尝试,而失去良好的主动性,依赖性很强。不敢与人建立

18、亲密的关系,从而孤独,不敢去爱人。3. 这段时间,最常有的不当教育是常换媬母,会变得很黏人。父母的冲突。疏于保护和温暖。过度的哺乳规律训练。太少文化刺激而影响智力发展。(二) 学习自律(一三岁)发展其自律(autonomy)的开始,自律得不到好的发展,生命将会是混乱失控的悲剧。训练大小便过苛和受挫,就不容易发展自律。既要适应生活最基本规范,又不能有创伤的矛盾。发展自律的特质获得独立性,尝试个人能做什么检验其局限性。学习表达负面情绪,如妒忌、愤怒、攻击、破坏,并学会控制它。发展自律性,将来才能抉择、拒绝别人要求。学习自我控制和应付环境的能力。错误的教育是:保护太过、不肯让孩子活动,不但影响身体平

19、衡,更会使孩子怯弱。为孩子做得太多,造成依赖,压抑孩子的自律性。怕孩子受伤害的态度。(三) 主动进取(三六岁)1. 发展主动进取,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也是道德发展和快乐人生的基础:过度的纪律要求建立 Super-ego,会对自然的冲动感到内疚,怕提问题,盲目服从权威。不建立 Super-ego,会造成忽略他人。发展能力(competence )和主动性(initiation),及发展接受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性别角色的自然形成。2. 最容易犯的错是管得太严或放纵不管。没有带孩子做事。疏于奖励他主动参与活动。缺乏成功的经验,信心不足。羞辱孩子的性别角色。(四) 勤奋与好奇(六十二岁)发展勤奋和好奇

20、,这种特质是自我实现的资材,透过它才有健康的自尊和生涯发展。发展独特的心理社会任务,是健全发展的关键。对物理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发展个人价值观和参与社会任务:接受不同的人。勤奋振作是指实现有意义的目标a 乐于学习b 富于好奇c 联想与统整新观念产生信心、自豪和毅力。1. 这段时间的教育应注意学习、观察、教孩子主动尝试及作实验。参与社团、助人(人际互动)。好奇、思考和活化经验(crystallizing experience)。发展助人的活动,如访问养老院。社会责任的教学计划教学。发展各项能力和成就感。(五) 自我认同(十二二十岁)1. 自我认同完整,心理比较健康,人格发展趋于健全。生命的充实感与

21、生涯实现的基础因此奠定。爱人的能力、社会的适应、对人生的珍惜,都因为自我认同而有了基础。良好的自我认同是:稳定的自我概念。不丧失自我地接纳别人。较少同侪压力。接纳自己,能作决定。有责任感。2. 这阶段的教学应注意:反叛性强,教师要懂得处理冲突。从优点教导法中建立他的自我认同a 给他成功经验认同的动力。b 发展各种能力与尝试 发展生涯及认同。c 看出自己的优点。学习自己作决定:(自治、自制、成长)a 在一定范围内,自己作抉择。b 自己作计划 读书计划。主动尝试的机会(六) 创意与亲密(二十三十五岁)1. 发展创意和亲密,使生命变得多采多姿、活力强,并发展幸福婚姻生活和家庭。2. 创意是从出生开始

22、一直都在发展。3. 创意来自想象想象事实的精通沟通创意的发展。想象焦虑(孤独、无助、惧怕)症状的出现。1. 不要用惧怕来威胁孩子,惧怕是焦虑、紧张之源,任何一个阶段用威胁和惧怕督促教学,都会压抑主动性和创造力。2. 形成亲密关系的条件是对自己有信心。自我承诺与责任。发展生涯,形成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筑梦踏实的时代。(七) 中年期(三十五六十岁)1. 是一个生产(generativity )的年代,在事业上发展,在生活上有更大视野的接触。2. 具备适当的爱、工作、娱乐的能力。3. 到了壮年时,开始认识到与子女的渐渐分离,经历第二次的独立感。4. 对生命死亡的评价会影响后半辈子的生活态度。(

23、八) 生命的晚期(六十岁以后)1. 适应晚年的生活:如适应丧偶、户外活动以保持体能等。2. 老人的自我统整,透过回顾过去,发现人生的价值,而感到满足。反之,则易造成绝望、怨恨、自我否定。3. 在最后的余生中,更会寻找生命的意义与希望。生命教育应随着年龄不同,订出不同的课程与教材。生命教育的课题随着生命发展阶段作适当教学。生命教育是一个人终生的大事,而不是只有学校教育阶段才重视它。它必须扩及到小区大学、社会教育、老人教育等层面才正确。二、柯柏(L 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他对道德发展之研究,着重在学龄儿童以后的阶段。因此,国民教育的生命教育教学,可多借重他的理论。柯柏把道德发展分成三个阶

24、段:(一)前规范阶段(preconventional level):儿童对于好坏、对错完全视大人反应或事情后果来决定。这可分两个阶段:1. 惩罚和顺从取向阶段。2. 工具相对主义取向阶段:儿童用互惠、交换、公平的观念来看人与事。(二)规范阶段(Conventional level):开始注意社会秩序,忠实于规范,把维护家庭、社群和国家看成是一种责任。这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 人际和谐或当一个好孩子取向阶段。2. 法律和秩序取向阶段。(三)后规范、主动和讲理的阶段(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or principled orientation):脱离权威以独立思考道德的价值和规范,这又可分两个阶段:1. 社会契约和守法取向的阶段。2. 发展普遍妥当的伦理原则阶段。柯柏所提出的理论,大抵符合国小、国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配合发展阶段的特质,确立教学目标,决定教材和教学方法。13肆、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生命像一条河流,必须用爱与智慧来沃壮它,不断的调适,迂回转弯,才能越过险阻,渐渐壮大,汇集更多支流,流向宽阔的人生大海,进入高层的精神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