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写是现代人记录和交流的扑片活动,笔迹就是用笔书写后留下的痕迹。根据笔迹的特点判断某些字为何人所写,称为笔迹鉴定;通过笔迹了解书写者的个性特点和书写时的生理、心理状态、称为笔迹分析。以笔迹鉴定和笔迹分析作为研究内容的学科叫做笔迹学。如今,笔迹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逐渐接受,笔迹分析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公安,司法领域,心理咨询领域,文化教育。领域,认识管理,人才开发领域,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疑问,笔迹分析的价值到底怎么样,信效度如何,它是不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些都需要验证解决,因此,我们对笔迹分析的相关研究也就非常有意义。二. 国内外笔迹学的发展情况1. 国外的发展情况在西方笔迹学历史上
2、,第一本专门的有关笔迹与个性的书出版于 1622 年,作者是意大利的哲学家和医学博士 camillo baldi,他在书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笔迹和个性的关系。现代笔迹学的真正起源在法国。当时,为了系统的研究笔迹与人的个性之间的关系,一些高级神职人员组成了笔迹学研究组,jean hippolyte michon 就属于这个小组,他被誉为欧洲笔迹学之父。 1872 年,他相继出版了笔迹学的体系、笔迹学方法。1875 年,michon 成立了笔迹学社,这是当时笔迹学研究领域中具有大学水平的领导性组织之一。由此,笔迹学开始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并开始为世人瞩目。19 世纪末,德国笔迹学家领导了笔迹学的发展
3、。椰拿大学心理系教授 wilhelm preyer 出版了笔迹心理学,书中有最著名的警语:笔迹乃心迹。 ludwig klages 不久成了笔迹学研究领域公认的领头人,他是德国第一个笔迹学社团的创始人,是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的,系统的笔迹学理论的人,也是第一个认为人的笔迹可以反映书写者各个方面的人。此外,苏黎士大学的教授 max pulver 对笔迹学研究也做出了较大贡献,他将 klages 的笔迹学体系引入了心理分析领域。西方笔迹学研究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其理论构架,研究手段和方法以及应用体系都相当完备了。如今,如今,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笔迹学非常发达,许多国家还建立了专门的笔迹学
4、学院,很多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笔迹学专业,在这些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笔迹学会和全国性的学术组织。2. 国内的发展情况在中国,古代学者很早就已经觉悟到书写与个性之间的潜在关系。早在西汉,扬熊就写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当代书法家也大多有心正则笔正或字能书写情绪的看法,可见,我国自古就有了笔迹学的基本思想,认为笔迹是心,意,情,性综合的表现。到了现在,有了汉字笔迹学的实证研究。1964 年,台湾大学心理系的杨国枢教授与林碧峰所作的中文笔迹与人格:一项探索性的研究,可谓是关于汉字笔迹的第一篇实证研究论文。1987 年,应中国科协的邀请,欧洲著名笔迹学家,世界第一家“国际汉字
5、笔迹学科学研究所”的创始人梅纳斯夫人首次在北京和上海的几所高校宣讲了她从事的“汉字笔迹学”的研究报告。同年,梅纳斯夫人完成专著汉字书写与笔迹学,1989 年四月,经辽宁省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笔迹学学术团体“辽宁省中文笔迹研究学组”。 1990 年,经贵州省遵义市科委批准,徐庆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办笔迹学科研机构“贵州省遵义市庆元笔迹与心理研究室”。1992 年,中国大陆的范列、孙庆军在笔迹实证研究中,选取左右留边,字体大小,字间距,行间距五种笔迹特征为变项,与16pf,epq 量表测验结果做了相关分析。1994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召开了中国首首届笔迹学研讨会,成立了“中国笔迹学研究会”
6、,郑日昌教授当选为会长,这在汉字笔迹学研究的历史上展开了新的一页,标志着笔迹学在中国已经登上了学术殿堂。1999 年,国家人事部,人才与人事研究所把笔迹分析运用于人才测评,人才选拔和人才择业上,从 1999 年初已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反响很大。1999 年 10 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笔迹学学术研讨会,对中国笔迹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 笔迹分析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基础1. 投射理论投射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平常的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写完他的一篇作业时,他知识掌握的程度、他学习的态度、他的能力和个性特点等等,也都会凝固在字里行间,经验丰富的老师会一目了然。但一个人留下他的笔迹,他的情绪,注意,
7、能力,个性等特质,也都凝固其中。在心理学中,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他看来,自我会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可见,投射是一种防御机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投射的基本特征:一个人真正的动机,欲望以及其他心里活动,可以通过词人的其他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产品间接的表现和反映,亦即投射出来。弗兰克是最早提出“投射方法”的人。他认为投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人格,这种方法就是使用一些刺激情境,使被试做出反应。后来罗夏将这一方法变成了形象全世界的投射测验的典范。所以说,投射技术是从罗夏开始的。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对投射技术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自由联想测验就是
8、一种投射技术,他认为字词的联想可以激活头出出的情节,此后,默里发展了另一著名的投射技术“主题统觉测验(TAT)”。爱克斯发展了罗夏墨迹测验的“综合评分系统”,这一系统使罗夏墨迹测验与其他客观测验相差无几。投射技术以往重视直觉与经验和遭人指责的缺陷(如信度不可靠,效度无证据)等得到了修正。现在投射技术已发展成与问卷测验,情境测验技术齐名的三大技术之一。它区别其他几种评估技术的主要特征有两点:1. 间接性:问卷技术是通过被试对问卷的反映评估其态度,个性等情境测验也是直接通过对被试的客观观察评估其状态的。投射技术却并非如此,它是通过被试的心理活动产品(如联想,回忆,绘画,故事,笔迹,梦,短文等)间接
9、地评估其中的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情绪、个性、知觉特征。 2. 推论性:投射技术评估的知觉,情绪和个性等,是隐含的,见解显现的,是分析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实证所做的推论。因此,投射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区别于问卷技术,情境测验的平谷技术,它通过被试的心理产品,根据临床经验,实证资料推论,间接的评估其中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被试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 笔迹评估作为一种心理学的评估手段,只能属于投射技术的范围。它既具有其他投射技术的优势,在很多方面又与其他的投射测验不同:1. 取样非常灵活,不想传统的投射测验那样需要墨迹,图画等,促使被试做出一定的反映。它仅需要被试的自然笔迹产品。 2. 笔迹产品反映
10、了作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书写习惯,而这种书写习惯与作者的视觉,动作协调,情绪,注意,思维,乃至个性和能力等心理活动相关,其中含有很大的信息量值得我们去研究,它比传统的投射测验的信息量可能要大得多。 2. 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指出了,人的绝大多数行为是由潜意识决定的。笔迹书写的动作和人的其他动作一样并不杂乱无章,都有其自身规律。书写无数次重复的动作已经成了无意识的,自发的和不经自我分析地做出的。在笔迹书写时,书写者意识注意的中心是在文字的规定结构上,而笔迹线条无任何约定俗成的规定性,制造笔迹线条的主动触觉同样无任何规定性,书写者无意于用笔迹线条去表达与他人交流的含义。人们都通常注意到文字规
11、定的结构和文字的内容,而笔迹书写的线条不是我们意识控制的中心,它是在未受意识影响的个性心理的无意识暴露的同时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记录。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笔迹线条的双重无意识,即笔迹线条既是无意识的表露,同时又是可供观察的无意识记录。因为对笔迹线条本身书写者和他人都不把它作为交流的形式,它是一种非社会性的动作,它完全按照书写者个人的习惯和适应性进行,由于社会规则不对它进行干预,这种自我中心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宽容,享有充分的个性。生理学基础1. 人类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墓础笔迹是人类书写活动的结果,书写是大脑的反射活动,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基础。从书写的生理机制来看,它是大脑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12、即:书写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各种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受器,并由相应的传人神经传到中枢大脑,经大脑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综合分析过程,才得以发出指令,然后再由相应的传出神经将指令传至效应器一手,才使书写动作得以进行。可见,书写活动是由“感受器一传人神经一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手)”这 5 个部分组成的弧状结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视、听感受器和各级神经元的正常功能的发挥,尤为重要的是对其中枢大脑的依赖。可见,书写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脑极其复杂的各个机能系统间的协调活动,其中任一环节的功能障碍,都会使书写的进行受到影响。2. 生物遗传因素对笔迹形成的影响如前所述,书写是以大脑为中枢,以各级
13、神经元、感受器、效应器之间的电生化传导为通路组成的反射弧。因此,笔迹的形成必然受到书写者的脑、神经细胞的构置特点和神经冲动的电生化传递特点的制约,而这些因索通常是由生物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每一个个休从上一代那里获得包含在 DNA(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并根据遗传信息形成肉体,遗传信恩决定了大脑皮层细胞配置和细胞层结构的个体差异。前苏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皮层纲胞配置特点及细胞层结构特点,影响着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书写活动与整个神经中枢有关,尤其与大脑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脑神经、肌肉等器官协同操作的结果。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影响着书写洒动的特点,并通过这一结果笔迹形成的特征反映
14、出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对书写活动的制约,也可以从气质类型与笔迹特征之问的关系中反映出来。社会学基础笔迹与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年龄阶段,文化水平,精神面貌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的不同,文字的书写也有着个自不同的风格,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等等。实际上这种各个时期共同的风格,也正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差异所在。一个从小生活优越的人与一个从小在艰苦环境下长大的人的字,其字体在字态,字势,风格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笔迹特点也不同。一般来说,学生时代的字,由于还没有定型,笔画稚嫩,工整,拘谨:中年时
15、期的字,笔画熟练,流畅,个性突出:老年时候的字,笔画老辣,略显僵硬,不同的心境,笔迹也不一直,心态平和时,所写笔迹端庄秀丽:心情急噪时,笔迹也浮躁潦草等,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字体的主要特征是不变的。只是近期的字更能反映书写者最近较稳定的个性特征,情绪变化,心理特点等。四. 笔迹与性格的相关研究Van Rooij 等探讨了是否可从笔迹正确推断一个人的外向性。基于 3 种人格问卷的测验,3 人被区分为外向,3 人被区分为内向。10 个笔迹学家(年龄3560 岁)独立地将 6 人的笔迹样本判断为内向的或外向的。10 个笔迹学家对6 人的判断,总共 60 个判断,58 个是正确的。该研究证明可从笔
16、迹对人的内外向特质作出正确评估。Tett 与 Palmer(1997)检验了 M.N.Bunker1979 年提出的笔迹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据说找到了与人格特质相关的笔迹因素。49 个大学生(年龄 19-46)的内容不确定(Content-neutral)的笔迹由 2 个训练过的编码者独立地分析 30 因素;大学生同时完成杰克逊人格问卷(JPIR),这一测验测量 15 人格特质。笔迹分析的评定者信度中等;笔迹因素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显著。艾森克和 Gudjonsson 检验了笔迹与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的P、E、N、L4 分量表的关系。48 男 5 女(平均年龄 30)被试完成 EPQ 并提交笔
17、迹样本。发现笔迹与 P 分有显著相关。结论部分支持笔迹分析的效度。Aguilar对 316 被试(8-24 岁)施以艾森克人格测验,结果表明内向与外向的被试,出现更多书写错误,而居于内外向的中间者错误较少。也有研究得到不满意的结果。Rosenthal 和 Lines 也检验了笔迹学家声称的笔迹是外向测量的假说。58 个学生样本的 3 个笔迹变量:线的斜度;字母倾斜;字母宽度;与 EPQ 比较,结果并无显著相关。Furnham 等让 64 个 18-70 岁的被试完成 EPQ 并提交笔迹样本,发现 13 个笔特征与 EPQ 无显著关系。Crumbaugh等人认为笔迹分析是一种投射技术,比其它投射
18、技术效度既不好也不坏。主要因为主观性不好统计。建议采取整体的全面的分析方法。五. 笔迹测量及其信度、效度相对来说,关于笔迹测量信度的报导一直是比较满意的。例如,Wallen 等对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测验笔迹速度测验(HST)的信度作了检验。两个评定者从1292 个样本中抽取 165 个(13%)评定,发现信度极好。Galbraith 与 Wilson要 3 个笔迹学家分析 5 个人格特征:注意细节、支配、坚持、自我意识、倔强。评分者信度为 0.78。苏州大学童杰辉教授的研究表明,信度方面,从 480 人随机抽取 20 人,717 个月后同一评分者的相关系数平均为 0.7473。另外,时隔3 个月,
19、同一评分者对同一被试的评分可达 0.9721。2 个评分者的相关为0.994。可见,信度是非常之高的。虽然笔迹测量的信度较为满意,但其效度的报导则显得复杂。上文已讨论过笔迹分析在临床、人员选拔、人格评估等方面的效度问题。其效度检验一般是:1. 以其它心理测验为效标,如人格测验 EPQ、16PF 等,结果是有的报导相关显著,有的报导相关不显著;如童教授所作的研究效度方面,在对医药销人员的选拔中,判别优秀与一般的销售人员的正确率达 90.8%,预测销售人员工作绩效,R 系数达.85。并表明其效度比人格问卷测验、职业能力测验还要理想。对 480 个正常人与 50 个杀人犯进行判别,正确率达 98.6
20、%。该汉字研究的效度非常之高,甚至高的令人惊讶。 2. 或以某些专家、管理者的评定为效标。其报导也是有的有效度、有的无效度。 3. 有的研究使用因素分析等技术检验了建构效度,如 Peeples 和 Retzlaff让 244 个大学生抄写 2 段内容。测量了 25 个笔迹特征(如字母斜度、基线的角度、词的大小)。因素分析抽出三个因素:高、宽、角度,解释变异的 21%。其它研究有的抽出 5 个因素。 笔迹测量检验效度使用的效标,其本身的效度也可能是一个问题。例如,据英国心理学会的统计资料,人格测验的平均效度为 0.15;关于其它心理学问卷测验在人员选拔中的效度的研究也认为,其效度也是不太高的。而
21、使用管理人员、熟悉者的评定作效标,其本身的信度、效度也是一个问题。这也可能是造成笔迹分析效度检验复杂性的一个原因。六. 讨论以上对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总的看来,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较少争议而颇多肯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的不同证据。笔迹究竟与人格有多大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的问题,而且主要还是效度问题。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1. 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如果我们看到笔
22、迹分析主要的内容是人的心理品质,就应当想到:这一工作本来就应该由心理学家来完成的,而不是让没有受过心理学训练的笔相学家根据笔迹大谈人的性格、能力等等。无论如何,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离现实的要求无疑相差甚远。所以,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这应当是心理家的任务、责任、义务所在。 2. 心理学界关于笔迹的研究,其中不少研究都使用笔迹学家充当被试来进行笔迹分析。笔迹学家有不少流派,而且大都依据自己的经验来用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可能是造成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笔迹学家缺乏心理学训练,他们对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对人相关心理品质的判断自然也就应该令人怀疑了。所以,笔迹
23、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的心理测量既不反对依据经验的诠释;又应走向标准化的客观测验。3. 在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中,纳入研究的笔迹特征、笔迹因素各有不同。有的采用 3 种、有的 5 种、有的几十种、有的几百种。Marchesan(1980)甚至认为可以用上 800 种特征。这一方面造成了研究的复杂性,采用不同的特征显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尚未开拓的丰富资源,是心理学可以一显身手的荒原。 4. 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它是基于自然条件的人的活动产品,这种活动产品不是象其它测验
24、那样是在给定的限制的条件下完成的,它有赖于长期形成的生理心理品质,并反映这些生理心理品质。笔迹测量或许可以弥补其它心理测验的不足,如在特定的测验情境中,被试有可能装好、装坏、随机应答等等,而笔迹测量就可避免这些局限。 七. 展望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只能找出哪些性格特质与哪些笔迹变量相匹配和相关程度的问题,而不能解答该种笔迹变量怎样说明其所对应性格特质的因果关系的问题。即,统计只能解决是什么,却不能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而为什么的问题,在心理学上还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解决,而如何进行汉字笔迹学实验设计是一个国际性的空白。望心理学界的专家们能够多加研究。 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是心理学涉足较浅的一个领域;也是一个有望成为其它心理测量较好补充的尚需发展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