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第一节 感受小康第(2)课时 总第(2)教时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意思到我们已跨进小康时代。二、对小康生活的认识仅限于对物质生活层面小康的认识,而忽视精神生活层面小康的认识。三、把学生现在的生活与前二十年或更早相比,使学生有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一、小康生活正逐步变成现实 二、小康生活的具体体现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学习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课题引入呈现:“家庭四大件的变化上个世纪的 50-70 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 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 ;90 年代后期,空调、电脑、手
2、机、汽车”。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一、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 1】结合课本 P40 页的“填一填“、“说一说“参照列举我们身边的生活(我的家庭)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让学生感受生活,品尝生活的幸福。 【教学话题 2】讨论:这些变化与课本 P39 页小康标准对照,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已过上小康生活。 【教学话题 3】对学生所讲述的变化进行分类,询问小康生活应包含哪几方面内容? 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说明。 结合邓小平的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以及后来对此的发展“精神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说明小康生活应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 【教学话题 4】教材 P41 页读读议议 就“总体上的小康成就是大还是小“开展辩论,从而认识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是我国的巨大进步。课堂练习其它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有人曾说我们解决不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中国的现实给了最好的回答,我们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在品尝美味佳肴。中国人现在的小康生活,是令很多外国人感到震惊的。本课作业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政治生活的小康,需不需要提及?因为当前我们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加之关于全面小康目标的解释中有这一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