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 2、CO 2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 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
2、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电离特点 完全电离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 部分电离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熔融及水溶液均不电离物质种类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金属氧化物弱酸(H 2S、H 2CO3、CH 3COOH、HF、HCN、HClO) 、弱碱(NH 3H2O,多数不溶性的碱如 Fe(OH)3、Cu(OH) 2等) 、水、个别盐HgCl 2、(CH 3COO)2Pb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
3、除外) 、多数有机物;溶液中溶质粒子种类 水合离子、无溶质分子 水合离子、溶质分子共存 溶质分子结构特点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极性键结合的共价化合物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 H2O、HF 等都是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 BaSO4、CaCO 3 等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
4、能2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 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 ;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 。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概念一定条件
5、(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任何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具有该条件下的最大电离程度。2、电离平衡的特征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等: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动: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不等于零,是动态平衡。定: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里离子的浓度、分子的浓度都不再改变。变: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被破坏,电离平衡发生移动。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符合勒沙特列原理)(1)内因电解
6、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性因素。(2)外因温度由于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均要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电离度增大。 浓度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在一定温度下,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因为溶液浓度越大,离子相互碰撞结合成导电性强弱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荷溶液浓度电离程度3分子的机会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就越小。因此,稀释溶液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例如:在醋酸的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A 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变大,但 c(CH3COOH)、c(H +)、c(CH 3COO-)变小;B 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右移动,c(CH 3COOH)、c(H +)、c(CH 3COO
7、-)增大但电离程度小;外加物质若加入的物质电离出一种与原电解质所含离子相同的离子,则会抑制原电解质的电离,使电离平衡向生成分子的方向移动;若加入的物质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则会促进原电解质的电离,使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以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为例,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可归纳为下表:项 目 平衡移动方向 c(H+) n(H+) c(Ac-) c(OH-) c(H+)/ c(HAc) 导电能力 电离程度加水稀释 向右 减小 增多 减小 增多 增多 减弱 增大加冰醋酸 向右 增大 增多 增多 减小 减小 增强 减小升高温度 向右 增大 增多 增多 增多 增多
8、增强 增大加 NaOH(s) 向右 减小 减少 增多 增多 增多 增强 增大H2SO4(浓) 向左 增大 增多 减少 减少 增多 增强 减小加醋酸铵(s) 向左 减小 减少 增多 增多 减小 增强 减小加金属 Mg 向右 减小 减少 增多 增多 增多 增强 增大加 CaCO3(s) 向右 减小 减少 增多 增多 增多 增强 增大四、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到位。H2CO3 H+HCO3-,HCO 3- H+CO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NH3H2O NH4+ + OH- Fe(OH) 3 Fe3+ + 3OH-(3)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
9、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NaHCO3=Na+HCO3-,HCO 3- H+CO32-(4)强酸的酸式盐如 NaHSO4 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熔融状态时:NaHSO 4=Na+HSO4- 溶于水时:NaHSO 4=Na+H+SO42-五、电离平衡常数(相当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电离产生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通常用 Ka 表示弱酸的电离常数。AB A+B AB)(-c电 离4(1)K 的意义:K 值越大,则电离程度越大,电
10、解质(即酸碱性)越强; K 值越小,电离程度越小,离子结合成分子就越容易,电解质(即酸碱性)越弱。表达式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2)K 的影响因素:K 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无关,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 K值不变;温度不同,K 值也不同。(3)多元弱酸的 K: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电离的,每步电离平衡常数,通常用K1、K 2、 K3 分别表示,但第一步电离是主要的。如:磷酸的三个 K 值,K1K 2K 3 ,磷酸的电离只写第一步。 说明: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电离常数表达 式:CH3COOH CH3COO + H一定温度下 CH3COOH 的电离常数为:NH3H2O NH4 + OH一定
11、温度下 NH3H2O 的电离常数为:多元弱酸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常数表达式:A 分步电离:是几元酸就分几步电离每步电离只能产生一个 H ,每一步电离都有其相应的电离常数。B 电离程度逐渐减小,且 K1K 2K 3,故多元弱酸溶液中平衡时的 H 主要来源于第一步。所以,在比较多元弱酸的酸性强弱时,只需比较其 K1 即可。例如 25时,H 3PO4 的电离;H3PO4 H2PO4 + H 34321105.7)(POHcH2PO4 HPO42 + H 822.6(KHPO42 PO43 + H 13430.)(Pc多元弱酸溶液中的 c(H )是各步电离产生的 c(H )的总和,在每步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 c(H )是指溶液中 H 的总浓度而不是该步电离产生的 c(H )。六、电离度电离度( ) (相当转化率,与温度、浓度均有关)电离度( )= %10分 子 数溶 液 中 原 有 电 解 质 的 总 数己 电 离 的 电 解 质 的 分 子A 内因:电解质的本性。B 外因:温度和溶液的浓度等。(1)浓度的影响:醋酸稀释时电离度变化的数据:浓度(mol/L) 0.2 0.1 0.001)()3COHcKa)(234Nb5电离度(%) 0.948 1.32 12.4可见,电离度随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因浓度越稀,离子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少,电离度就越大。 )章节知识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