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25757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谏太宗十思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谏太宗十思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谏太宗十思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谏太宗十思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貪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2、,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恐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大道哉!,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一、題旨,文章提出十思,規勸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中心思想是要他積德行義。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力抓住唐太宗忘本(忘記以民為

3、本)、忘危(忘記隋亡之教訓)之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十思,以思治忘必有所忽忘,實在是一劑良藥,本文以思貫穿始終,闡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二、大意,本篇奏疏寫於637BC(貞觀十一年)。魏徵針對唐太宗在登基後,逐漸喪失勤儉奮發的作風,諫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這一主旨,以思字為中心,從思想處開導太宗要多積德義,要記住歷史上亡國之君的前車之鑑,希望太宗能時時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不忘竭誠以待下;防止縱情以傲物;警惕載舟覆舟;從而提出了著名的十思論述。,三、結構分析,第一段提出全文之主旨。作者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說明木必固根,流必浚源,引出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源不可不深,根不可不

4、固,德不可不厚,這是一般人都能明白的道理。而況於明哲乎?接著指出作為人君如果連一般人都不如,竟不考慮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那麼想長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兩層意思成為鮮明的正反對照。,寫作方法,古代論說文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運用比喻說明道理開篇不直接點明中心論述而設置淺顯形象哲理性很強的比喻由喻入題引出本意再如君與民之關係很抽象但以舟與水的比喻便易曉令人足信。以喻明理設喻精巧使文章說理透徹而形象。對比手法鮮明又加上歷史教訓促人警醒最後提出十思建層層深入正反印證疏導並曉之以利害之目的容易為太宗接受排偶句對偶句句式整潔言簡意賅節奏勻稱加強語氣增加說服力,第二段指出人君有始無終

5、,天下易取難守的原因,從反面論証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先從歷史興替出發,引古論今,總結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的經驗教訓。並且進一步分析了這種歷史現象的產生原因是: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以待下和縱情以傲物二者在政治上必然產生截然相反的兩種後果。傲物的進一步發展,就難免濫用刑威來對付百姓。而這只能使百姓存著倖免的心理,卻不會感恩懷德;表面恭敬,而心裡不服。至此,作者的規勸並未以此為滿足,而是進一步向太宗發出了怨不在天,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震聾發瞶的忠告,一針見血地位唐太宗敲了響鐘,他指出歷代帝王不能善終的最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須知這股

6、力量就像水一樣,可以載舟,可以覆舟。換言之,人民積怨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最終將推翻暴君的統治。這一段從現象說到本質,逐層剖析,清楚有力,把文章引向高潮,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第三段承續前面兩段文章的基礎上,從正面十個方向闡明了積德義的具體內容,本段是全文的重點,十思細緻入微地對唐太宗的思想言行提出了建議和期望。十思可以說是緊扣竭誠待下這一興邦經驗和縱情傲物這一亡國大患而闡發的。它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危、懼滿盈兩條戒驕傲;樂盤遊、憂懈怠兩條戒縱慾;慮雍蔽、懼讒邪兩條戒輕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這十思正是針對貞觀中期以

7、來太宗的十忘提出的是當時太宗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十思的每一思,都先述太宗在居安現狀下遇到的實際問題;再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在前面分析到本文的主旨是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因為本文除了說明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外,還闡明了怎樣居安思危,十思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而戒奢以儉是主要內容之一。但是如果說作者在第一段是用戒奢以儉來概括十思,說明怎樣居安思危,便有以偏概全,不合邏輯之失。魏徵的奏議一向以謹嚴愷切著稱,何以會出現這樣的漏洞呢?原來這是選文字誤刪造成的問題。古文觀止和目前各種唐文選本,大都採用一種經過刪繁後的十思疏,本文也是採用這本進行分析的。若對照貞觀政要、舊唐書魏徵傳、全唐文所載原文,在戒奢以儉後原

8、有德不處其後,情不勝其欲兩句;在第二段承天景命之後原有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兩句。串聯第一段開頭提出的必積其德義和第三段的宏茲九德,可見魏徵始終是以積德來概括說明應該是怎樣居安思危的,可見原文的思維是嚴密的,只是選文家做了不當的刪削使得積德的主要內容戒奢以儉這一個主旨晦沒不彰了。,結論,最後,作者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並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便可以垂拱而治。十思敘畢,猶想太宗不得要領,又挑出其中最重要的任能和從善兩條加以強調,最後以垂拱而治的效果進行炫誇,促使太宗接受進諫。,本文的語言藝術也很有特色,他突破當時流行的駢體文風行程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

9、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誠能、何必、乎、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如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等。所以已雜有散文體在其中。但是他也充分發揮了我國語言文字獨有的優美動人的特色,使語言音韻頓挫,節奏鮮明,給人強烈的音樂感。一開始就如浩瀚江河,奔騰而下,不可阻擋。其後語言形式錯落,結構工整,擲地有聲。十思中,一至八思前三字,後七字一一對仗;第九第十思最前三字,後八字對仗工整。同時他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徵雖是有名的史學家,本文卻看不到他作繁復的引証,也沒有僻詞典語,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語言樸實自然,精練鮮明。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背道的,他趕於衝破傳統陋

10、習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意,在初唐文體中尤為可貴。,魏徵已剛正不阿,敢於直諫而名垂名冊,後世諍臣,如稱包青天的包拯都以其為楷模。從太宗貞觀初年到魏徵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十萬言,他很注意進諫的方法和實效,因此他的意見大都為唐太宗採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的不少失誤,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均已成為富於哲理的名言流傳至今。魏徵死後,太宗十分悲痛地嘆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得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死逝,遂亡一鏡矣!語重心長。,如何分析散文?,拿到一篇好文章來說,我以為它的藝術形象總是通過對自我的認識以形象烘托客觀事

11、物,使客觀事物和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自我形象交融而成;為的是生動客觀事物、鮮明作者自我形象,渾然天成躍然紙上。客觀形象通常是由作品具體體材綜合形成的主體形象性;自我形象則是作者對主體的認識、感情、態度、傾向的特徵表現或流露之總和。,我們將看它有著什麼樣的藝術形象?用什麼樣的手法技巧表現?有什麼特點表現或流露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和傾向?一一分析綜合歸納,便確切地了解把握全篇主題形象性和作者自我形象的表現,從而認識這一作品的藝術特徵。具體而言,分析說理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其中例證的特點及表述;分析敘述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其中細節的特點及描述;分析抒情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抒情文藉以具體事物特點及表現。,

12、抒情文多用比興手法技巧,較不容易把握,例如;課堂上引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夜登華子岡一段,全是優美生動的寫景,那就要掌握景象的特徵指出空曠寂寥、單純樸素山村冬夜景象:運用光照、音響、比襯表現技巧、動中見靜、象外有神的表現手法,由遠而近的層次結構,出色地完成融情於景的藝術形象表現。一篇好文章的作者自我形象,通常不是通握過自我描寫刻劃顯示出來的。在第一人稱文章中,是透過所述主體形象而彰顯出來;諫太宗十思疏即是明例。,在第三人稱散文中,是透過被寫人事而流露出來的讀者感覺和了解。作者自我形象其實是以讀者自己的理解,以自我的生活經驗加以充實而想像完成的。因此,分析散文作品的自我形象時,實際上是在分析題材形

13、象性的同時取得的。一篇好文章的作者自我形象是在作者所寫的主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和傾向,並非作者的全人的整體形象。因而實質上與主體形象一般只是形象性的表現,正因如此,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所表現的自我形象可以不相似,,如歐陽修與高司諫書與醉翁亭記兩文作者形象幾乎是兩個人。書中自我形象顯得激烈尖銳、斬釘截鐵;抨擊不正直、醜陋的東西,是非分明,針鋒相對。而記中自我形象顯得是那樣忠厚坦蕩,自樂樂人,情暢意悅,娓娓道來,這是由於不同主題與主題思想而來的。作者不同自我形象表現。總之,分析分析散文作品的自我形象,實際上是分析作者對所寫主題的是非、愛憎、好惡的思想感情和傾向,綜合歸納起來,便是讀者腦中形成的作者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