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周1. 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辨证法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的发展逻辑,把科技发展作为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生产力范畴,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社会实践的需要,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科技是推动社会
2、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 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总的来说,有两大方面、一个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辩证法的研究;一个是自然科学观,或称自然科学论,即对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研究。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一方面要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总体和综合上来进行,只一方面要从各门自然科学的分体上来进行。从哲学上进行细致的和
3、专门的研究,构成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广阔领域,展开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最富于成果和最引入注意的领域。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 的联系和区别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联系:都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为研究内容。区别,在对待自然上,后者偏重哲学思考、前者偏重自然观。在对待科技对社会作用上,后者持肯定态度,认为科技促进社会进步。前者则对其作出反思,认为在资本主义之外有更好的社会形态会代替。自然辩证法和 STS 的联系 :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科学、技术和社会(
4、STS)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三者的协调发展。STS 研究是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深入发展,也可以说自然辩证法是 STS 研究的重要学科。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 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 一 如何看待自然观。二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三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虽然与 STS 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但是 STS 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他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他们的成果时,必须做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5、。4.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科学研究的帮助?自然辩证法深深植根于科学技术的实际而又富于哲理, 在观点方法上对于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有所启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我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指导,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切合理工科研究生实际的公共理论课,建立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第三周(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6、。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较远的后果。自然具有无限的广阔性和复杂性,总是存在未知领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无论古代和现代,人类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最终会自食其果。现代人无需回到过去敬畏自然和盲目崇拜自然的
7、状况,但在自然面前保持谦虚谨慎,虚心向自然学习,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失为明智的态度。(2)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
8、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三、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四、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发展科学技术,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五、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六、可持续发展还要求不同的国
9、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当代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需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第四周1.何谓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认识主体与科学认识客体间矛盾的表现,是在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疑难和课题。它表现为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理想目标状态与目前现实能力状态间的差距。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所提供的知识背景决定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科学问题具有三个
10、基本特征:一是真实性,任何一个科学问题都可由科学事实加以证实或证伪,从而获得有意义的解答;二是待解决性,前人或别人对本科学习题还没有或没完全解决,又确实具有科学探索意义、需要研究解决的性质;三是正确性,科学问题的提法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科学问题的提法是否正确,常常决定科学研究工作的成败。例如鸟类是恐龙进化而来的,但是究竟是哪种恐龙进化而来的那就是科学问题。2. 何谓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在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先导和纽带的作用。周海中科学假说是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标, 以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带有推测性而有待检验的思维形式。科学假说就是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用已获得的经验
11、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为根据,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这种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它的科学性,减少它的推测性,以达到理论的认识。例如: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研究时,猜想落体运动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从而为自由落体的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3.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观察?问题?观察、问题和机会共同形成一种科学研究的起点性链条,形成实践性的科学研究的解释学循环:(1)通过机会性寻视,我们在评估自己和同行所掌控的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先前的实践寻找合适的研究项目或者问题;(2)然后通过问题,我们去更
12、加具体地实践,并且观察到新的差异和推进原有的研究;(3) 接着在原有研究推进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实验室中的科学家社会协商的实践,寻找研究的新机会。科学研究的机会观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开战;科学研究同时也是一个集体的社会竞争与合作过程,其中每一个科学研究的机构和组织所掌控的科学资源都或多或少有所区别(不仅是量的而且是质的),每一个科研人员也都具有研究经历、能力和实践上的差异,因此,从科学研究的过程上看,实践的地方性、时间性和机会性因素都是在实际上发生作用的,研究者不仅要对此有所了解和评估,而且还要充分地基于这种地方性基础寻视各种可能的机会。机会造就了研究的丰富多彩的特征,
13、机会提供了实际的研究路径。研究人员对于机会寻视的把握,显示出其科学能力的大小和研究修养的高低。第五周(1)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的特征: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阶跃性和累积性。(2)技
14、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地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改变着人自身。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产生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正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我们的生
15、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所以说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最终落脚于服务于人类的目的,但必须满足于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否则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为人类造福。例如:核武器、克隆人等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如果不加以控制,随时都会给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造福,但并不是绝对的,同样会给人类社会引向灾难。 (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方面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给人
16、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弊端。所以,技术需要慎重,要掌握好度,不能急功近利。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科学技术既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又有消极的社会效应。当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其产生的负面效应认识不足及注意不够时,将会给人类本身带来巨大的灾难后果。例如温室效应、环境破坏、资源快速消耗、战争、核武器等等。如今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人类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事,但是同样的,如果人类利用网络的漏洞传播危害社会健康的信息,攻击政府网络等等,这将是
17、非常可怕的事情;由此可见,注意科学技术的限度非常重要。第六周1. 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科学的“价值中立说 ”认为,科学追求的是纯粹真理,客观性是科学的生命。在进行科学观察、试验、概括、推理、评价与验证的过程中,必须撇开主体的目的、利益、需要、兴趣、情感、欲望等主观偏好,以如实反映对象的客观本质和规律为唯一目的。因此,科学活动本身,它所取得的任何一项具体成果,本身不是价值,而且也不涉及到或意味着“好” 、 “坏”之类价值,而是价值上“ 中立 ”或“无涉”的。价值中立说比较彻底地解决了科学与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区分问题。对科学与价值,认知与评价加以必要的区分,对具体科学活动是必须的、有益的。科学在于
18、实事求是地反映对象的客观本质和规律,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而不是立足于个人的目的、利益、等。在具体科学活动中,不清除一些价值因素的“ 污染” ,不排除一些主观性要素的干扰,就不可能获得真理。然而,科学不只是一种客观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它是由作为价值载体的人来实现的实践活动,因而又具有“价值非中立性” 。第一, “为科学而科学 ”、 “为知识而知识”,从来就只是一种幻想、幻觉。第二,科学研究对象本身,总是包含、渗透、负荷着人的价值因素。第三,正是由于科学活动、科学对象是服从于人的价值目的,特别是改造世界之需要的,因此科学体系之中就渗透着价值和价值判
19、断因素,科学陈述内蕴着一定的价值意蕴,负荷着一定的价值要求。第四,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也不可能不进行价值判断。总之,科学活动是文化的、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现实的事关人类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既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由人的,科学真理的追求与科学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是主体同一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在历史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它们具有内在统一性。2. 科技研究有无禁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应该设置或不应该设置禁区来回答,而应当应该历史地、辩证地来分析。在思想上应该保持非功利的自由态度,不应当为科学研究设置禁区;在实践中,应当考虑到社会、伦理等诸多因素对科研的影响,科学研究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
20、;当然从长远看,科学研究是没有绝对禁区的。科技研究不应该设有禁区,科技本身是不存在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的,但人类的伦理是有禁区的,人类活动受自身道德伦理规范的限制,人类作为科技研究的本体,导致科技研究设有了禁区。比如核技术,从科技本身而言,核技术是一种能量的守恒转化,能为人类带来最干净的能源,但其转化为核武器的研究时,这项技术就可能成为毁灭地球的噩梦。3. 应发展什么样的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的发展都要归功于科技的进步。科技造福于人类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科技本身是无价值取向的,而人却有,人在错误的价值取向之下使用科技,就会对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使用科技的同时,使用科技的人必
21、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了价值观作为指导,就能利用科技发展出造福于人类的技术来,人们再加以利用,就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4.高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哪些伦理问题高新生命技术的伦理的特点是它对社会或人类的影响深远 ,以及在利用高新技术干预人体过程中涉及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因此必须开发新的战略调控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某些高新生命技术应该采取“有罪推定” 的政策 ,在提供证据证明它不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前 ,应该暂停在人体上试验 ,但可以进行动物和体外试验。第七周科学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指导科学家实施其正当科研行为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关乎人类未来生死存亡的不容回避的
22、重要问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一种长效责任和全局责任、一种内在责任和显在责任同时更是一种对于人类命运与发展前途的终极关怀。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全社会必须关注科技伦理和科学家群体的社会责任问题,在面对种种新的技术成果的同时,必须正确地利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不当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家应尽可能考虑到其成果的应用可能造成的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还必须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以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为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关心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八周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一、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
23、提供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社会体系的最为重要的力量。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变了人类劳动活动的条件、性质和内容,改变了整个生产力的结构。科技可以物化为新的劳动工具,科学技术越发展,生产工具就越先进,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就越丰富,从而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水平。二、科学技术为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科学技术可以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与生产关,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逐渐地、强有力地和不可抗拒地改变人们的意识,改变他们的观点、标准、动机和价值判断。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没有终点的发展力量,它是政治文明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三、科学技术是社会和谐
24、发展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活动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当运用于实际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 它决定了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技术活动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从而导致社会规范体系不断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力量, 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靠科技。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社会价值会越来越大。第九周中国能否步入无现金社会?新兴的支付技术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人预测,几年后,使用智能手机完成支付也会成为主流,而现金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中永远的消失。虽然无现金社会的出现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大量革命性技术的出现会让现金在不远的将来变得可有
25、可无。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不断健全,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监管力度的加强,电子货币的发展前景很广大,无现金社会将不再会是梦。此外,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金融意思不断加强,也促进了现代金融的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人们的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将是一个更现代化,更发展的崭新世界。当然,电子货币存在优点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缺点,而且无现金社会到来前也存在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加强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的监管 1、电子货币发行环节需要中央的监管 。2、电子货币自身运作带来的安全性问题需要中央银行加强监管。一是系统风险:包括系统故障、系统遭受外来攻击、伪币和欺诈等。二是非系统性风险: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减少存款人的风险。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可以借鉴这样的措施,从而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