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解析.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60590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例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例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例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例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例题解析一、病历摘要:张某,女,36 岁,已婚,工人,初诊。昨日因受凉而突然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现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查体:T: 37.8,P:80 次分,R:20 次份, 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末闻及干湿罗音。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 6.6XlO*12/L,中性 72。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风寒袭表,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风寒外束,卫阳被郁,则恶寒,发热,无汗,咳痰稀薄色白:正邪相争则发热;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寒邪犯表

2、,太阳经气不舒,故头痛,肢节酸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象。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1 ) 感冒与风温鉴别:风温 初起症状类似,但病势急,热势高,汗出热不退,咳嗽、胸痛、头痛较剧,传入营血可见神昏、谵语、惊厥。感冒 发热多不高,或无热,解表宣肺即汗出,热退身凉,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2 )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鉴别普通感冒 发病率随气候变化,无明显流行特点。时行感冒 病情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发生传变,入里化热,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诊断:疾病诊断:感冒 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治法:辛温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处方:荆芥 10g 防风 9g 羌

3、活 9g 柴胡 9g 前胡 9g 川芎 9g 枳壳 9g 茯苓 12g、桔梗 6g 甘草 6g 辛夷 9g(包煎)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二、病例摘要:杨某、男 45 岁,已婚,农民。 2003 年 12 月 13 日初诊。胃脘部疼痛 8 年,每因劳累、饮食不调发作或加重,曾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三九胃泰等中西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10 天前因劳累出现胃脘部隐痛,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伴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遂来诊。查体:神志清,体态偏瘦,舌红少津。脉细数。剑突下压痛。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 06cm08cm 溃疡灶:试题答案: 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

4、析):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故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承,则口干咽燥:阴虚液耗,无以下溉,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1胃痛与真心痛鉴别:真心痛疼痛部位多左胸膺部,胃痛为心下胃脘;真心痛疼痛程度剧烈,胃痛多轻;真心痛疼痛时间短,多为发作性,胃痛时间长,多呈持续性;真心痛疼痛性质多刺痛、绞痛,胃痛多隐痛、胀痛;真心痛胸憋汗出,心悸气短,胃痛多伴胃肠道症状。2胃痛与胁痛鉴别:胁痛以胁肋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面目肌肤发黄,或胸闷善太息,少有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胃痛(肝气犯胃)虽也可攻痛连胁,但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3胃痛与腹痛

5、鉴别:虽然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也可牵连及胃。但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疼痛为主症,而胃痛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诊断:疾病诊断:胃痛 证候诊断:胃阴亏虚证治法:养阴益胃。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处方:北沙参 10g 麦冬 10g 当归 l0g 生地 20g、枸杞子 10g 生谷芽 10g、生白芍 15g 生甘草 9g 黄连 3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服。*三、病例摘要:高某、男、43 岁,干部。2004 年 5 月 18 初诊。患者近 3 年来胃脘部疼痛,多在饮酒及情志不遂后出现,末予系统诊治。2 日前因心情不悦,大量饮酒后再次胃脘疼痛,自服胃药末见缓解而来

6、诊。现症:胃脘灼痛,病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舌,查体:面红,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莫非氏征阴性,肠呜音正常,舌红苔黄,脉弦。实验室检查:胃镜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肝气郁结,曰久化热,复加饮酒,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病势急迫;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烦躁易怒,泛酸嘈杂;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故口苦口干,舌红苔黄,为里热之象;脉弦为肝胃郁热之征。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鉴别内容与例题二相同。诊断:疾病诊断:胃痛 证候诊断: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方剂:化肝煎加减。处方:青皮 10g, 陈皮 10g,生白

7、芍 15g,丹皮 15g,炒桅子 10g,黄连 10g 枳实 6g,泽泻 9g,浙贝 10g, 北沙参 10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四、病例摘要:陈某某,男,25 岁,工人,未婚。 2004 年 6 月 5 日初诊。昨日在外就餐,5小时后出现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下痢赤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感,小便短赤。遂来诊。查体:T38.1,P:90 次/ 分,R:16 次分,BP :120/80mmHg 。神志清,面色略红,精神不振,腹部平软,左下腹有轻度压痛,舌苔黄腻,脉滑数。血常规:WBCl2109L,N85%,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

8、含病因病机分析):饮食不洁,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壅塞肠中,导致气血壅滞,肠道传导失司,发为本病;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机不畅,传导失常,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脂络受损,气血瘀滞,化为脓血,故下利赤白。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亦为湿热之象。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1、痢疾与霍乱霍乱以上吐下泻同时并存,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为特点;发病时突然腹痛,即则上吐下泻,所吐之物为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泄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如米泔,但无赤白脓血,部分病人吐泻后伤津耗伤,迅速消瘦,甚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则见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衰阳之

9、危候。2.痢疾与泄泻:两病均好发于夏、秋之季,病变部位在肠,症状都有腹痛,排便次数增多。痢疾排便次数增多而量少,以腹痛,里急后重,排出赤白脓血便为主要特征。泄泻排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但无里急后重和下赤白脓血之症。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诊断:疾病诊断:痢疾 证候诊断:湿热痢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剂:芍药汤加减。处方:生白芍 20g,赤勺 20g,黄芩 12g,黄连 9g,当归 12g, 槟榔 12g 木香 9g 大黄 9g(后下)肉桂 6g 甘草 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五、病例摘要。吕某、女、34 岁,2004 年 12 月 5 日初诊。患者 1 周

10、前因着凉,出现恶寒、鼻塞、咳嗽、咯少量白痰,自行服用感冒药物、抗生素、止咳化痰药物,症状时轻时重、恶寒、鼻塞症状消除。2 天前因劳累而咳嗽,咯痰加重,自服药物后,不能缓解而就诊。现在症状:咳嗽、气粗息促,痰黄稠量多,咯吐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痰热雍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气粗息促,外邪入里化热,则痰黄稠,咯吐不爽;肺热内郁则有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均为痰热之候。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咳嗽与咳喘鉴别,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喘促。咳喘为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因咳致喘,以咳喘并作为特点。诊断:疾病诊断:咳嗽 证候诊断:痰热郁肺

11、证。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处方:桑白皮 15g 黄芩 10g 炒栀子 10g 知母 15g浙贝 l0g 瓜萎 15g 桔梗 15g 茯苓 10g,陈皮 10g 麦冬 10g 甘草 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六、病例摘要:王某,男,56 岁,已婚,农民。 2005 年 2 月 10 日初诊。从去年 7 月起,出现口渴,饮水量多,同时食量较平时增加一倍,尿量多而浑浊,有臭气。在当地服用中药汤治疗,病情时重时轻。现患者仍多食易饥,大便干燥。查:患者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脉滑实有力。尿糖(+),空腹血糖 12mmolL。肝胆肾脏 B 超未见异常。试题答案辩病辨

12、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胃火炽盛,腐热水谷力强,故多食易饥;阳明热盛,耗伤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津不足,大肠失其濡润,故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为胃热炽盛之象。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1、消渴与口渴证:口渴证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为多见,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2、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 ,类似消渴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的多饮、多尿、尿甜等证。诊断:疾病诊断:消渴,中消。 证候诊

13、断:胃热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剂:玉女煎加减。处方:石膏 20g(先煎) 知母 10g, 黄连 6g 山桅子 10g 生地 15g 麦门冬 12g 生甘草 6g 牛膝 9g 六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七、病例摘要:黄某,女,26 岁,未婚,工人:2001 年 5 月 10 日初诊。15 年前春天郊游时,突然出现喘息,喉中哮鸣等症状,此后常因劳累、感冒、季节转变而发作,病情缓解后无明显不适。 3 天前因气候变冷而突发喘息,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如塞,咳嗽,痰少色白,咳吐不爽,形寒伯冷,不渴,夜寐欠安。查体:T:36.8C,P:90 次分,R-25 次分,BP:120 70mmh

14、g 。神志清楚,面色晦暗带青,气管居中,两肺满布哮鸣音,以呼气为主,无湿罗音,心律规整,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舌谈红,舌苔白滑,脉弦紧。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寒痰伏肺,遇冷触发,痰升气阻而见喘息,喉中痰鸣,肺气郁闭,不得宣畅,故见胸闷如塞,咳嗽,咯痰色白,咳吐不爽;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暗带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不渴;外寒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此为寒盛之象。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1、哮病与喘证:二者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

15、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2、哮病与支饮:支饮亦可表现为痰鸣气喘,多由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咳嗽与气喘同时存在。哮病的发作间隙与发作界限清楚,起病突然,缓解迅速,喉间哮鸣有声,咳嗽轻微或不咳。诊断:疾病诊断:哮证, 发作期。 证候诊断:寒哮证。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剂: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射干 10g 炙麻黄 9g 干姜 6g 细辛 2g法半夏 lOg 紫苑 12g 款冬花 12g 五味子 10g,甘草 6g 苏子 10g 杏仁 10g 葶苈子 15g(包煎)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八、病例摘要:蒋某,男,18 岁,学生

16、。 2004 年 4 月 25 日首诊。患者 5 岁起于进食鱼虾后发生呼吸困难,喉中哮呜有声,不能平卧,经治疗缓解,后常因饮食不当或受凉而发作,不能自行缓解。 2 天前因劳累受凉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又作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痰黄,粘浊稠厚,咯吐不利,汗出,面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T: 36.8,P:98 次分,R:22 汰分,BP;13075mmhg。发育正常,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呜音,以呼气为主。胸腔反常运动。胸片见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 8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30mmHg,pH7.4。血常规:WBC-

17、11.210L,中性粒细胞 85,嗜酸性细胞 7。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者宿痰伏肺,久蕴化热,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痰黄,粘浊稠厚,咯吐不利,痰火郁蒸,故汗出,面赤,口苦。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与第七题鉴别内容相同。诊断:疾病诊断:哮证、发作期 证候诊断:热哮证。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剂:定喘汤加减处方:麻黄 6g 黄芩 12g;半夏 9g 款冬花 6g,甘草 6g,桑白皮 20g 杏仁 6g,苏子 9g 白果 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九、病例摘要:陈某男,41 岁,2004

18、年 5 月 9 日初诊,患者 2 天前因过食油腻后出现右胁胀痛,恶心口苦,今因疼痛加重而来诊。现症:右胁胀痛,恶心口苦,胸闷纳呆,小便短赤。查体:腹部饱满,莫菲氏征阳性,余项检查正常;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11l09L,中性 793。B 超:胆囊增大,囊壁增厚。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过食油腻之品,脾失健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气机失常,胆失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失常,故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候。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胁痛与悬饮鉴别:悬饮因饮停胸胁亦可见胁肋痛,但悬饮病位在肺,多伴咳嗽、咳痰,疼

19、痛每牵及胸疼痛亦因咳唾而加重。伴有胁闷涨满,甚则偏侧胸廓隆起。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胁痛性质为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可伴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诊断:疾病诊断:胁痛, 证候诊断: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 10g 黄芩 lOg 桅子 10g 川楝子 6g生地 15g 当归 20g 柴胡 10g 元胡 6g甘草 10g 泽泻 15g 车前子 15g(包煎)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

20、服*十、病例摘要:戴某,女,54 岁已婚,干部。 2004 年 1 月 12 日初诊。近 5 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 34 个月。近 1 周加重,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稠厚成块,色白,每于早晨起床后及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体倦神疲,大便时溏,遂就诊。查体:T:36.5C,P:80 次分,R :18 次份,BP:120 80mmHg,神志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粗,舌苔白腻。脉滑。血常规:白细胞总数 8.210L ,中性 73。胸片:肺纹理增粗。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病久脾虚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

21、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大便时溏,体倦乏力;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痞,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咳嗽与咳喘鉴别,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喘促。咳喘为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因咳致喘,以咳喘并作为特点。诊断:疾病诊断:咳嗽,内伤咳嗽 证候诊断:痰湿蕴肺证。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处方:半夏 10g 陈皮 6g 茯苓 15g 甘草 6g连翘 6g 炒杏仁 10g 白芥子 10g 苏子 12g 莱菔子 l0g 紫苑 10g 款冬花 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十一、病例摘要:陈某 男, 47 已婚。工人。

22、2004 年 2 月 5 日初诊。l 年前因工作紧张、劳累引起头晕,休息后缓解,无恶心、呕吐,当时测 BP:16092mmhg。曾口服卡托菩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10 天前头晕加重,伴头重如蒙,胸闷,恶心,乏力,纳差,眠差。查体:T :36.5 ,P:74 次分, R:18 次份, BP:16094mmhg。神志清,体态偏胖,心界不大,HR74次分,律齐,第一心音亢进,A2P2,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头颅 CT 末见异常。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由于工作劳累,损伤脾胃,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聚而成痰,痰浊蒙蔽清窍,清阳不升,则头晕,头重如蒙,乏力、纳差,气机不利,则见胸

23、闷、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均为脾虚痰阻之象。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1眩晕与中风鉴别: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以口舌歪斜和半身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2眩晕与厥证鉴别: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诊断:疾病诊断:眩晕 证候诊断:痰湿中阻证。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

24、胃。 (健脾化痰,清利头目。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半夏 15g 白术 15g 茯苓 12g 天麻 12g 陈皮 12g 甘草 6g 生姜 6g 大枣 6g 厚朴 6g 竹茹 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十二、病历摘要:张某,女,60 岁,已婚,教师,2004 年 3 月 24 日就诊。胸部闷痛反复发作半年,加剧 3天。现症:前胸刺痛,每次持续 35 分钟,伴压迫感,经休息或合服麝香保心丸后缓解,胸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曾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v5、v6 、I、aVL 导联的 ST 段下降 0.1mV,T 波低平。 99 年绝经。查体:T:36.

25、5,F: 76 次分,R :16 次分,BP:12080mmHg。 神志清,体态适中,唇暗,舌质紫暗脉沉涩。血胆固醇 6.2mmol L,甘油三酯 4.76mmolL 血粘度增高。式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气郁日久,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故见胸部刺痛:血脉凝滞,故痛处固定不移;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痛甚;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候。 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1胸痹与悬饮鉴别:二者均有胸痛,但胸痹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

26、。2胸痹与胃脘痛鉴别: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易于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短暂,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多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3胸痹与真心痛鉴别:真心痛为胸痹的进一步表现;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诊断:疾病诊断:胸痹 证候诊断:心血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血府逐痰汤加减。处方:川芎 9g 当归 12g 赤芍 12g 桃仁 9g红花 6g 柴胡 9g 枳壳 9g 郁金 12g生地 15g 牛膝 15g 降香 9g

27、元胡 12g桔梗 12g 甘草 6 克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十三、病例摘要:王某,男,13 岁,学生。2004 年 2 月 15 日初诊。患者既往体健。2 周前因受凉出现咽喉疼痛:恶寒,发热。 7 天前开始面部浮肿,继而双下肢浮肿,今日来诊症见: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少,咽喉仍有疼痛,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查体:T:37.5C,P:86 次分,R:18 次分,BP:14590mmhg。神志清楚,颜面浮肿,双侧扁桃体 II 肿大,微红,无分泌物颈静脉无怒张,心肺( ) ,腹水征(一),双下肢轻度浮肿,舌红苔薄黄,脉浮。血常规:WBC1210 L,中性 80,HB120g L:尿常规:蛋白

28、( +) ,红细胞 56HP;胸透:末见异常。试题答案:辩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外感风热之邪,风邪袭表,故见恶寒、发热,周身酸痛;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尿少,身肿;风热犯肺,热结咽喉,故见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为风热之象。鉴别诊断:(助理医师不要求)1、水肿与鼓胀鉴别: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咣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2、阳水

29、与阴水鉴别:阳水发病多急,多因外邪而致,自上而下,迅速蔓延,按之即起,多兼表证,属实证。阴水发病缓慢,多与内伤相关,自下而上,逐及全身,按之不起,虚实夹杂,属虚证。诊断:疾病诊断:水肿,阳水, 证候诊断:风水相搏证。治法:疏凤清热,宣肺行水。方剂:越婢加术汤加减处方:炙麻黄 6g, 杏仁 10g 防风 10g 泽泻 10g 生石膏 20g(先煎 );黄芩 10g 炒白术 10g 甘草 5g,茯苓 12g、 生姜 3 片 车前子 10g(包煎)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十四、病例摘要:容某,男,58 岁,已婚,工人。2O03 年 12 月 6 日初诊。 患者平素、头晕,耳鸣,少寐多梦。于 2 小时前因晨起入厕后出现右半身不适而来就诊。现症:右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查体:T:36.9C,P:76 次分,R:18 次分,BP :170100mmhg ,意识清楚,口角右偏,伸舌左偏,混合性失语,颈软,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略亢进,右侧上下肢肌力 0 级,肌张力弱,右巴氏征阳性,左侧肢体正常。舌红苔腻,脉弦细。既往高血压史 12 年。头颅 CT:多发脑梗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