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肠镜操作方法要点:镜身拉直,以退为进,钮角旋镜,见腔进镜,吸引钩拉。手法:左手握镜,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旋角,食指负责吸引、充气和冲洗;右手持镜,以大拇指和食指持镜,距肛门 2030cm,负责旋镜和进退镜子。进镜方法:肛门和直肠:插入肛门 23cm 后注气,如一片红稍退镜,见腔进镜。至直肠壶腹部调整视野,使液体位于下方,并尽可能吸除液体(即粪汁) ,见腔进镜,直达直已移行部。长约15cm。乙状结肠:走向:先向前(腹部) ,然后向左、后,再向后、上,与降结肠移行。进镜方法:1,多吸引,少吸液体少注气,见腔进镜(但别等腔开大,有一点腔能看清方向即可) ,一旦看不清腔即退镜,并调整方向。一般多为向上、
2、向左转(逆时针) 。2,当通过一个弯后,即钩拉右旋退镜,蛇行前进。3,转弯时角度不可过大,避免“手柄征” 。4,过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达脾曲并拉直后一般为 40cm 左右,否则说明未拉直。易犯错误:1,乙状结肠成袢或转弯处不能前行顺时针右旋退镜;2,方向角度正确,但看不到腔不敢前行小心向前滑行数厘米,过了转弯后钩拉。过乙降移行处及降结肠:退镜拉直时镜深约 30cm 达乙降移行处。在不成袢的情况下,如果轻柔操作,尽量少注气、多钩拉退镜,一般可以通过。 具体:见腔进镜,见弯即拉,直接到达乙降转弯处,如一时不能到达可通过吸气、见腔推镜和压腹等方法到达。在进入急转弯之前,现根据转弯方向预调旋角和旋镜,然后
3、插入,边插边调,使镜头在肠腔转弯处滑行进入。一旦进入并通过转弯处,弯曲角钮不放松,然后拉镜,并顺时针退镜,拉直镜身。过乙降移行部后继续见腔进镜,直达脾曲。一般达脾曲为 40CM,说明镜身已拉直。 (50CM 原则) 。如果在乙状结肠已成袢,则必须解袢后才可进脾曲,解袢方法:1, N 袢:即安上述方法进入,具体为:钩住已降弯曲部,然后拉镜同时顺钟向右旋镜身(右旋退镜。 )2, 袢:特点:形成 袢后,已降锐角消失,插镜时可以较为顺利抵达脾曲。解法:尽量带曲进入脾曲至横结肠,然后钩住脾曲后拉旋转退镜,拉直镜身,便可解袢。旋镜多采用顺时针右旋退镜。具体钩住后先直拉使袢缩小,右旋退镜解袢。旋转应该没有阻
4、力,否则会引起病人疼痛不适,甚至造成损伤。此时应考虑反向旋转或另法解袢。过脾曲:1, 到达急转弯时,认准方向,调整旋钮(常用抬镜)后旋镜并进镜/拉镜和吸气,过弯后(脾曲)钩住(进 1015CM) ,并改为仰卧位,继而后拉右旋镜,直至拉直。在后拉过程中有意识部分放松角钮,避免手柄征。2, 过脾曲一般取仰卧位,甚至右侧卧位。3, 进镜(推镜)和后拉过程中同时吸引抽气,缩短肠管。横结肠:1, 过脾曲后多吸引,已使相对进入。2, 至中段横结肠下垂部位时,过弯后钩住并后拉,世镜头自动前行。后拉时顺时针右旋镜身退镜。3, 移动性脾曲的处理: 原因:降结肠不固定移向中央所致。解法:镜头过脾曲后逆时针左旋镜身
5、。过肝曲和升结肠:1, 多吸引,使急弯变缓弯,2, 先端部远离升结肠开口,先调好方向,然后旋镜滑入开口,通过肝曲,3, 过肝曲后钩住并吸引后拉,即可自行进入升结肠,继续吸引,把镜头调中央,稍推镜即可到达回盲部。一旦进入盲肠,则可充气,使肠管扩张,易于观察。 2005 年 7 月 5 日 王圣槐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沈云志,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左手握持结肠镜操纵部,左拇指及中指操纵上下左右旋钮,食指按压气、水和吸引按钮,右手握持结肠镜身,以进退镜及配合旋镜。各结肠段插入手法如下。2.1 过直乙移行部 取左侧卧位,肠镜插入直肠循腔进镜 15cm 左右,相继越过 3 处交错的直肠瓣
6、,便抵达直乙移行部。这时大多数肠管呈顺钟向走行,肠腔弯向左腹侧,少数呈逆钟向走行,肠腔弯向右腹侧。调节镜端进入乙状结肠,钩住直乙交界处皱襞,拉直镜身,再循腔进镜,到达乙降移行部。2.2 过乙降移行部 抵达乙降移行部时,看清肠腔并调节镜端弯向降结肠,边钩拉边顺钟向旋镜,可顺利通过乙降移行部,进入降结肠、直达脾曲。如镜端抵达乙降移行部时,由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弯曲角度小,不能继续前进,可嘱患者转右侧卧位,同时配合逆钟向旋镜,使乙降移行部角度增大为钝角,前方肠腔清晰可见,采用循腔边进镜结合边拉镜的手法,顺利到达降结肠、脾曲。如进镜中虽可见降结肠腔,甚至继续插镜亦能前进,但由于乙状结肠襻曲增大,系膜过度
7、牵拉,患者疼痛难忍,常提示肠襻形成 P 型走向,应顺钟向旋镜、拉镜,使肠管缩短拉直,解除襻曲,再采用缓慢进镜退镜法,即匍匐前进法,可使进镜的力能传向镜端,到达降结肠、脾曲。乙状结肠除直乙移行部和乙降移行部较固定外,其余部位呈游离状态,生理长度仅十几厘米,伸展时可达 100cm 左右,操作时可根据肠腔走向及具体情况采用以上相应手法可顺利通过。2.3 过脾曲 横结肠开口大多位于脾曲盲端稍下方内侧壁,较少在前壁或外侧壁。将镜头对准开口插入 10cm15cm 后再钩拉,结合顺钟向旋镜,拉直了镜身,横结肠与降结肠角度增大,再进镜时脾曲成为力的支点而顺利插入横结肠纵深部。进入横结肠后,只要时刻注意拉直镜身
8、,使肠管套叠于镜身,顺钟向旋镜可解除镜身在乙状结肠形成的襻曲。如此反复推进直达肝曲。2.4 过肝曲 肝曲至升结肠走向为先向上、再向后、最后向右后、向下弯曲。取左侧卧位,调节角度钮使镜端向上(向右上腹方向) 结合顺钟向旋镜,稍进镜后即见到升结肠开口,镜端弯向升结肠后,钩住皱襞拉直镜身,易于插入升结肠。2.5 过升结肠 进入升结肠后,稍进镜或采用吸引法即达回盲部,但有时进镜时不见肠腔前进或反而后退,说明镜身已形成大的襻曲,这时可先拉直镜身并取右侧卧位,再插镜,使镜身在肠腔内呈“”型,这样在插镜时,肝曲、脾曲就成为力的两个支点,插镜的力就能传向镜端,到达回盲部。2.6 过回盲瓣 通常将镜头对准回盲瓣
9、开口即可插入回肠;如瓣口朝向盲端,则需将镜头插至盲肠末端,再调节角度钮使镜端弯向回盲瓣口侧,缓慢退镜,当镜头退至瓣口时,镜头便滑入回肠内。3 讨论简化的单人操作法是以钩拉结合旋镜为基础,配合变换体位,无需手法辅助,达到取直肠管、增加肠腔弯曲部位的角度,使插镜的力点传向镜端,是插镜顺利的关键。 在插镜中,如果视野呈一片红色或不能辨认肠腔方向、患者诉腹痛、插镜有阻力、插镜时肠腔不前进或后退及控制钮难调节等,均表明己形成襻曲,应退镜拉直镜身。传统的双人操作法需由 2 人完成,术者需时刻向助手示意进退镜和旋镜,而这时肠管又处于不断地蠕动状态,确实需默契配合,术者不能体验到助手插镜的手感;而单人操作法左
10、右手同步,手法灵活机动,时刻胸中有数,操作简易,时间短,痛苦少,值得推广。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动作要领刘思德 姜泊 周殿元 广州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 位置(1) 主机置于检查台头端右侧,第二监视器置于头端左侧。(2) 患者取左侧卧位。(3) 术者立于患者背侧。2. 姿势(1) 右手握镜身距先端 20cm 处,力度以握紧为原则。(2) 左手握操作部,大拇指控制上下钮,中指控制左右钮,食指控制注气,注水及吸引钮。 (3) 内镜操作部握于胸前,上端平胸骨柄。3. 动作(1) 右手:1.旋转镜身。2.进退镜身。(2) 左手:灵活控制操作部,协调角度钮。(3) 左右手分工明确,任何时候禁止右手接触操作部
11、。4. 取直镜身(1) 牢记关键部位镜身长度:直乙:15cm 乙降 :30cm 脾曲:40cm横结肠中部:50cm 肝曲:60cm盲肠:65-70cm(2) 各部位取直镜身的要领:直肠:三个 Huston 瓣,多数位置是左-右-左,按顺序通过,适当注气。乙状结肠中部:回拉至 25cm,再进,反复回拉进镜。少注气。乙降:拉至 30cm 可完全取直镜身,右旋进镜,仔细调整角度能过 SD 交界部,适当吸气。脾曲:角度钮调整,吸气、进镜、左旋;反复多次,注意保持肠腔内适当气体以显示肠腔,完全吸气肠腔消失可造成通过困难。横结肠中部:改平卧位;左旋、回拉镜身,再缓慢进镜,部分患者可能需反复多次左旋回拉。肝
12、曲:平卧或左侧卧位,要领:调整角度适应吸气-回拉-再吸气-左旋(有时右旋)进镜通过。升结肠,盲肠:吸气-进镜。5. 助手以下部位通过困难时可请助手协助:(1) 乙状结肠中部(2) 降乙交界部(3) 横结肠中部6. 退镜任何时侯进镜困难时或视野不佳时必需退镜。7. 手感初期右手出现酸痛,继续操作可能出现右手无力,一定要坚持,约 30-50 例时右手恢复正常,此时单手操作已基本达标。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直肠:插入 23cm 后,注气后退,见腔进镜,约进入 15cm 达直乙移行部。乙状结肠:达直乙移行部后,向上和逆时针左转找腔进镜,并顺时针右旋退镜拉直镜身,然后继续进镜,如此反复并适当吸气,可达乙降移
13、行部。拉直情况下 30cm 抵达乙降移行部。过乙降移行部时,采取向上逆时针左旋镜身较容易通过该弯曲,一旦过了该弯曲即行顺时针右旋拉镜,取直镜身。过乙降移行部后,一般情况下前进方向变为顺时针右旋进镜,较易通过降结肠达脾曲。取直情况下达脾曲 40cm。脾曲:达脾曲时见一盲端,稍后退镜子可在盲端稍下方内侧壁找到横结肠开口。将镜头对准开口插入 1015cm 改为仰卧位,钩住后顺时针右旋退镜,即易进到横结肠深部。过脾曲要点是:找开口,调整方向(一般为左旋)对准开口推入,吸气,右旋钩拉。横结肠中部:达横结肠下垂部时,左旋进镜、吸气并右旋后拉,多次反复即可达肝曲。过肝曲:调方向,左旋进镜,吸气并右旋拉镜,再吸气推镜,即可达升结肠。继续吸气推镜抵达回盲部。插镜中注意:一旦视野不清,不能进镜,进镜疼痛,镜身失去自由感,等等,立即退镜!取直镜身后重新进入。尽量少注气,勤拉镜。进镜慢,退镜稍快。2005 年 7 月 27 日王圣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