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节 压痛点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在疼痛的诊疗中,压痛点的触压和寻找是非常重要的。广义的压痛点包括中医学中的经穴、奇穴、阿是穴,以及西医学的压痛点、激痛点、动痛点、阳性反应点等。在临床上,可以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理论,对经络腧穴上的压痛、皮疹、结节、条索物或凹陷、隆起等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辩证,从而推知脏腑病变、病理性质、转归和预后;也可以根据西医解剖、生理、病理学基础理论判断压痛点的组织、层次、深浅、性质,从而诊断经筋病的部位、程度。当查出反应点后,要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根据病人病型、病期和症状体征,找出主要的与疾病相关的第一位的点来,这就需要取舍适宜、据病定点、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关键所
2、在。一、与阿是穴的关系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等,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这类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阿是穴多在病变附近,也可在与其较远处。“阿是”之名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因其没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称“不定穴”, 医学纲目称“天应穴” 。其名虽异,意义则同。这种取穴法出自内经所说“以痛为输” 。 灵枢五邪说:“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 ;素问缪刺论也说:“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 ;素问骨空论
3、还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 ,说明或痛、或快、或特殊反映处,都有阿是之意。本来取经穴或奇穴时也注意压痛等反应。如灵枢背腧:“皆夹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又如奇穴中的阑尾穴、胆囊穴等,初时也是以所在部位的压痛或特殊反应做取穴根据的。临床上压痛取穴,凡符合经穴或奇穴位置者,应称之为经穴或奇穴名,都不符合者才可称之“阿是穴” ,用此名以补充经穴、奇穴的不足。所以,阿是穴是一类具有压痛等阳性反映点特点的穴位的高度概括,是中医先贤们高明和智慧的归纳,其与经穴、奇穴在病理反映时均可表现为压痛点,是广义压痛点中的一类。二、与疾病的关系 (一)溢奇邪黄帝内经说:“孙
4、络能以溢奇邪,以通营卫。 ”临床上,在人体机表出现的“反映点”就是“溢奇邪”和“通营卫”的抗御病邪作用的表现。按照中医理论,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著、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为经气虚。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压痛强烈,多属实症;压有快感,多属虚症。此外,有的反映点除表现为压痛外,还可表现为圆形、扁平形、菱形、条索状、椭圆形、链珠状结节或敏感泡状物。如神经衰弱、遗精患者,在志室、肾俞附近两侧或一侧可触及扁平状结节,表明病程较长;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如胃癌、食道癌患者,常在第 8 胸椎两侧皮下出现大小
5、不一,有如气泡样的感觉,这种敏感泡对诊断癌症好很有参考价值。(二)经筋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软组织的损伤,其压痛点多在肌肉起止点。其发生原因,是机体的某个部位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软组织损伤形成了粘连和纤维化的瘢痕。这些病变组织压迫、刺激神经末梢,使机体局部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产生疼痛。代谢不全的物质刺激病变部位组织,使疼痛加重。由于疼痛,更使肌肉紧张,这就导致机体的保护性调节,又会使对应部位的软组织劳损,病程越久,劳损也就越严重,疼痛范围也将会扩大,甚至可出现肢体的放射性痛、麻木和肌肉萎缩。临床以颈肩腰臀部的压痛点较为多见,常见的压痛点有以下一些:1、胸锁乳突肌压痛点:此点是胸锁乳突肌的起始点。胸锁
6、乳突肌可使颈部左右旋转和头部后仰,一旦受损,可引起颈部活动受限和头部放射性疼痛。2、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点:此点是提肩胛肌的起始点。如肩胛上提或向脊柱靠拢,可引起患肩、上肢桡侧放射痛。3、冈上窝压痛点:此点为岗上肌起点,位于斜方肌深面,至于肱骨大结节。如使上臂外展。可引起肩部放射痛。4、冈下窝压痛点:为冈下肌起点,位于三角肌深面,止于肱骨大结节。如上臂内收、外展。可引起肩部、前臂、尺侧手指放射痛。5、颈肩压痛点:为斜方肌起始点和肌腹部。如使头颈转动、头向后仰,上提肩胛骨及肩胛靠拢脊柱,可引起前臂手指放射痛。6、肩胛骨内侧缘压痛点:为菱形肌附丽处,可引起肩、上臂放射痛。7、小圆肌压痛点:小圆肌行于冈
7、下肌下方,起始于肩胛骨外侧缘、背面,经肱三头肌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和肩关节囊,此肌由腋神经支配,如使肩外展,可引起肩部、上臂放射性痛。8、肱二头肌腱沟压痛点:位于肩部前下方。肱二头肌分两个头,长头起于肩关节盂上部,经关节囊、结节间沟穿出;短头起于喙突。两头在肱骨中点结合止于桡骨粗隆,属腋神经支配。如使屈肘、缩肩、前臂旋后。此点为肩周炎常见的压痛点。9、腰椎横突压痛点:腰椎横突为腰方肌至腰肌附丽区(包括 15 腰椎横突),在骶棘肌外缘可触及横突部位压痛点,可引起腰、臀、下肢痛。10、骶棘肌下端附丽区痛点:位于两侧髂骨内上缘处,可向腰骶、下肢窜痛。11、腰骶关节压痛点:为 L5S1 棘突间隙压痛点。
8、疼痛时可向两侧臀部及大腿内后侧放射。12、梨状肌压痛点:为骶骨与大转子联线的中点,有深在压痛点,可引起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和肌肉萎缩。13、臀中肌综合征:为髂嵴最高点垂直向下 3 横指,可触及病性筋束,易引起下肢窜痛。(三)藏象病中医讲“有诸内,必形诸外” ,脏腑病变必然在体表有相应的反映点。临床上,笔者结合彭静山老先生的经络触诊,以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并广泛用于奇穴、阿是等等阳性反映点的触按,按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过敏点和过敏带的顺序进行触诊,多能检查到病变所在。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十二经病的常见的触诊压痛点表现如下:1、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肓、尺泽。肺
9、经实热时,胸椎 1-3 旁开 0.5 寸处有压痛,滑肉门和大巨亦有压痛。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2、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经气实热或排泄障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明显,皮温高于邻穴。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快感。3、胃经:胃俞、中脘、梁丘、足三里、丰隆。胃经有实热:中脘、梁丘有压痛。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
10、放散至膝以下者。胃痛剧烈:天宗有明显压痛,按之可止痛。4、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消化不良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现绷紧或压痛。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明显压痛。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5、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少海。心经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6、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小肠经病:关元、养老有反应。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小海均有压痛。小肠经病移于心经时,取关元是有效的。如灸关元治心律不齐。小肠经气受阻的肩肿痛时,下巨虚呈
11、压痛,针之有效。小肠俞部位的腰痛,养老有明显压痛,针之有效。7、膀胱经:膀胱俞、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柱、八髎。经气实热:委中穴皮温高,络脉充盈。湿热下注,经气受阻,中极、金门、膀胱俞有压痛。被风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压痛。经气虚时,按中极、膀胱俞有快感。8、肾经:肾俞、京门、水泉、水分、肓俞。肾经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见压痛。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筑宾穴呈阳性反应(硬结、压痛)。因此,灸筑宾有解毒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时,八髎穴有压痛。9、心包经:厥阴俞、膻中、郄门、大陵。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门均有明显压痛。妇女月经失常、痛经或少腹有瘀血时,间使至郄门
12、处绷紧或压痛,针之可调经止痛逐瘀。心悸动,按压厥阴俞、膻中有缓解之效,灸之亦效。10、三焦经:三焦俞、石门、委阳、会宗。经气受阻,会宗、委阳、石门均呈压痛。经气实热,三焦俞一带绷紧,会宗压痛强烈。尿闭,属三焦经气不宣者,石门呈胀满。11、胆经:胆俞、日月、天宗、京门、阳陵泉、外丘。胆囊炎时,日月、京门、天宗有压痛。胆经实热:外丘皮温高。经气虚:按胆俞、日月有舒适感。12、肝经:肝俞、期门、中都、曲泉。经气郁滞(失眠、易怒、高血压):肝俞多见高肿、压痛,中都呈强压痛。肝炎(经气实热 ),内踝上二寸至中都处呈过敏带,阳陵泉与外丘有时亦呈压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酸麻。3、诊断作用由以上疾病和压
13、痛点的关系可知,压痛点有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如胃肠疾患的人常在足三里、地机等穴出现压痛过敏,有时可在第 5 到第 8 胸椎附近触到阳性反应物;患有肺脏疾患的人,常在肺俞、中府等穴有压痛、过敏及皮下结节。因此临床上常用指压背俞穴、募穴、郗穴、原穴等穴位的方法,查其腧穴的压痛、过敏、肿胀、结节、凉、热及局部肌肉的坚实虚软程度,并审其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肌肉的隆起、凹陷等来协助诊断。这就是灵枢官能 “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及灵枢刺节真邪 “用针者,必先察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的具体的应用。现代医学同样重视压痛点的临床应用,而且常
14、以压痛点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如麦氏点诊断阑尾炎、墨菲氏征诊断胆囊炎等。软组织的损伤则在相应损伤肌肉的起止点进行触诊,往往压痛明显,有结节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物,即可确定病位、病性,而采取相应针对压痛点的治疗,往往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4、治疗作用骆钧梵老师总结过压痛点的重要性时认为,压痛点既是病灶所在点,也是疾病反应点,还是诊断要点,更是治疗的关键点。所有的探寻、触摸、按压,都是为了诊断,而诊断则是为了治疗。按上法找出压痛点,分析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就可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属经筋病,在四肢体表则疏通解节,松解粘连,改善力学平衡;属内脏病,在经络腧穴,则或补或泻,或以经取,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九针治疗疼痛性疾病,首先解决了治疗工具的问题,不论内外表里,虚实寒热,都有相应的针具一一对应。而压痛点就像射箭场上的靶子,有了武器,瞄准敌人,一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