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浅说.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6386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浅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浅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浅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浅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浅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浅说成都:梅应生一、 “枰准”、 “平准”与“秤准”杨公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有“明王宗岳太极拳论” 所载:“立如枰准,活似车轮。 ”据中华大辞典注解:“ 枰,读平,棋 盘。围棋一局叫一枰”。据此 “枰”之字义与太极拳无干,唯恐印版之谬误。近代有若干本传统杨式太极拳著述的“太极拳论” 中,皆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者。据中华大辞典注解:“ 平,天平, 计算物体轻重的器具,天平亦谓天秤。 ”据此分析,天平各部件中,有天平座、杠杆、指针、载物盘、法码、中央刻度等名称,唯无 “平准”之说。笔者对“枰准 ”与“平准”品评多年,似 觉均不甚妥,唯恐太极拳体用全书排版印刷时误将“

2、立如秤准 ”之“枰”遗漏一撇,成 为“立如枰准”之 “枰”,一笔之差,文不达意,谬误至今。拳经的每一个字,举足轻重,鄙人不才,愿与我同好共同探讨。撰著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年代,当时民间市贾通用计量物体的一种器具,名曰“ 杆秤”,从古沿袭至今。其秤体是由木质做成,较粗的一端 为秤头,系有秤钩或秤盘,用来钩挂或盛所计量的物体,秤体较细 的一端为秤尾,秤体上 镶 有供秤砣移动计数的点状秤星;秤体近秤头端有秤毫,用金属做成,此秤毫上系有绳子,供称物体重量时拎提,名曰“秤准” 。正是太极拳论所指“ 立如秤准 ”之“秤准”所在。杆秤在计量物体重量时,秤准在手的拎提下,因秤准距离秤头较近,秤 头小幅度下降的同

3、时,秤尾则相应较大幅度上翘。但无 论2秤头与秤尾如何相应上翘或下降,秤准总是垂进而立。即使拎提秤准的手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向上提动或向下沉落,无论秤杆处于基本平衡或秤头与秤尾总是垂直而立, 这便是拳经中对“立如秤准 ”之真 实描绘。我 习拳者必先明了杆秤使用时之动态规律,方能仿效其动态规律行拳,以达拳经所指之本意。二、 车轮转动时之运行 规律拳经所云“活似 车轮” 者,当车轮在活动时有如下运行规律:车轮在向前转动时,正如时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车轴始终在车轮中心点位置;处于上方位置的车轮如像时钟 12 点位置,向前向下转动于 3 点位置,然后向下向后转动于 6 点位置,继 而向下向后移动于 9

4、 点位置,然后向上向前转动共 360 度回到原来 12 点位置;当车轮在向后倒退旋转时,正如逆时针旋转:处于 12 点位置的车轮向后向下转动于 9 点位置,然后向下向前转动于 6 点位置。倘若一辆汽车在直线向前开动或向后直线倒车,因车轮等大,前后左右所有的车轮转动位置及速度,均基本相等,而且都同是立 圆转动。比汽车车轮旋转要复杂得多的时钟机械在运转时,有若干不等大之齿轮同时旋转,尽管旋转速度各不相同,但都是同在一个平面上同时旋转。无论汽车的车轮等大在立圆位置同速转动,或时钟的齿轮在不等大平圆位置不等速转动,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正如拳径所云:“一动无有不 动,一静无处不静。 ”三、 “立如秤准

5、,活似车轮”在拳架中之体现(一)“立如秤准 ”在拳架中之体 现3“立身中正”是指拳架中头颈 部和躯干保持垂直中正之意,泛指 杨式大架身法的基本体闰而言。而“ 立如秤准”是将头颈部和躯干垂直中正比喻杆秤之准绳,将四肢比喻秤头或秤尾的某一端,在演练拳架中,有时上肢好似秤头,而下肢好似秤尾,亦有时上肢好似秤尾。其中某一端上翘与下降,但 “秤准”总是垂直而立。譬喻“左搂膝拗步” 之定势过渡到“手挥琵琶”之定势,右脚提起向左脚跟进半步之“跟步”中,当右脚提起好似秤尾在后向上 翘起的同时,右手如像秤头在后向下沉落,正好像翘翘板的一端向上翘起的同时,另一端相 应向下沉落一样,在此上翘与下落的同时, 头颈部与

6、躯干如像“ 秤准”垂直而无起付地向前移动;右脚提起跟步时,头颈部与躯干垂直如像秤准无起伏向前移动的同时,右手如像秤头下沉,则左手如像秤尾相应上翘;当右脚像秤尾跟步下落足尖落地而足跟尚翘,而头颈部与躯干正像秤准无起伏地垂直向后移动;当左右两手一起一伏完成“手挥琵琶” 定势的同时,左脚同步完成左虚步与两上肢合为“手挥琵琶” 定势。从以上拳势过程,头颈部与躯干在“左搂膝拗步”定势时,如像秤准直立,当无起伏向前移动跟步和向右坐形成左虚步的整个过程中,都正像“ 秤准”那样一直直立而“不偏不倚” 、“所谓顶头悬 ”是也。“立如秤准”是针对头颈部与躯干之直立而言,而头颈部与躯干是否直立的显著标志是:鼻尖向下

7、的垂直线是否垂落到前胸部,而不是垂落到胸前地面。笔者在临摹杨公澄甫拳架时发现, 杨公澄甫 94 幅拳照,除个别因拳势的需要外,鼻尖的垂直线都是垂落在胸脯,对注重“含胸”而忽视“拔背”头颈部前倾者,是一个确切的说明,实际亦是对“立身中正” 无声的教诲。据笔者多年广泛观 察所得印象:与杨公澄甫拳照相悖的杨式太极拳,多为违犯经要领者。故此,傅钟文老师所著杨氏太极拳4正宗,皆以杨公澄甫拳架供我后学临摹,可 见我太极先辈之用心。“立如秤准”是杨式太极拳最基本的身法,尽管“海底 针” 、“下势” 、“栽捶” 等个别拳架,头颈及躯干确有向前倾斜,但从这些定势的总体结构看来,正如汉字楷书的书法艺术那样,并非强

8、求每字横画必平,竖 画必直,而是要求字体 稳 立在支点上而勿失重心。璧如楷 书“乃”字,没有横平竖直的笔事,其间架结构活像“海底针” 之造型,毫无倾斜不稳之物象;但要求横平竖直的字型,譬喻结构造型活象“搂膝拗步”的“ 走” 字,尽管下部笔画倾斜,但上一竖和下一竖必须上下端正对直,犹如“搂膝拗步”的定势,尽管下肢倾斜,但头颈部和躯干部必须“立如秤准 ”,膀臂必须横平,整体拳架方显安稳舒适。假如上体前倾, 则显现倾斜可危之感。(二)“活似车轮 ”在拳架中之体 现汽车轮子的转动规律是立圆旋转,假设时钟的齿轮转动规律是平圆或横圆旋转,无论车轮或齿轮各自的规格大小不同,运转速度亦相异,但其转动规律皆为刻

9、板机械而单调地重复旋转。太极拳走架则不然,在千变万化的运行中,其形式多变,繁复纷呈,精密干练,故而要体现出“ 活似车轮”之生动现象, 难度极大,然而必须体现出“活似车轮” 之原理,才能完成技击格斗的力学要求,呈现武学艺术形象,盖可得最佳医疗健身效果,否 则不可能将活似车轮垂入古籍经典。如此举足轻重之拳训,能否在拳架中准确体现“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是衡量技 艺高低的重要 标志之一。在太极拳架中,以人体腰脊为总轴的主宰下,上有 颈部环枢关节为左右转动轴,上肢则以两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则以两侧髋 关节、膝关 节、髁关节为轴。尽管肘关节与膝关节在直伸时只有二维运动功能,但其在曲屈状态下,分

10、别可以使手部和足部作圆5形轨迹旋转。在人体四肢八骸的转动中,并非各自完成一个单纯的机械圆圈环绕,而是呈现有立圆、平圆、斜圆所构成的太极球图形多方位立体式的弧形缠绕,有 时呈现一个不完整或完整的圆形轨迹,其中极大部分是一条阴阳鱼图形轨迹,或为阴阳鱼图形轨迹的某一部分。两下肢在拳架运动中,往往是轮翻交替支撑体重,而暂不负支撑体重的腿,不是完成立圆弧形部分轨迹的运行,便是完成平圆弧形部分轨迹的运行。在前后左右上下的运行中,严密配合参与两上肢多方位复杂的弧形缠绕运动。在杨式太极拳 37 个不同的拳式中,在 37 个不同形式的“ 活似车轮”呈现,四肢八骸各自在不同位置完成各自不同的弧形轨迹,共同协调完成

11、拳势起、承、 转、合之整体组合。试举在杨式太极拳较为容易阐述的“手挥一琵琶” 为例:继“左搂膝拗步 ”定势之后,右脚在体后跟进半步。若以脚跟为准,是从车轮最后端时钟的 9 点位置,经 12 点到达 3 点,也就是 纵向立圆的上半个圆的一道弧形轨迹,当此脚尖触地而尚未落地之时,左脚跟提起经半个车轮圆形轨迹落地呈左虚步;在此同时,左右两手如像同在一个顺时针旋转车轮上不同位置的两个点,右掌向下向左,而左掌向上向内。如此,下肢在一个立圆的弧形 轨迹上运行,上肢同在一个横圆的弧形轨迹上运行,各自分 头向所应到位置,同时合成“手挥琵琶“定势。四、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切切相关之范例太极拳体用全书“ 手挥

12、琵琶 ”一式有云:“由前势。设敌人用右手来击我胸部。随用右手拢合其腕内部。往右侧下采捺之。左手亦同时由左前上收合。以我之6掌腕。黏贴彼之肘部作抱琵琶状。 ”傅钟文老师演述杨式太极拳“手挥琵琶”一式, (请参看图 3335)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之基础上,阐发较为详实:“ 成左虚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前弧形上举右掌也同时随转体向下后撤,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左,收于左肘里侧”从图 34 可看出右腿在充分放松的前题下,才能使足尖垂向地面,当右脚后跟弧形向前运行的同时,右手弧形向下向内,左手弧形向上向内,此三条弧形轨迹如像不同位置的车轮同时向各自所赴位置旋转;在此运转过程中如图 34 所示,头颈部与躯干保持垂直。

13、其原著有如下要点:由搂膝拗步变为手挥琵琶时,重心前移和后坐,都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从以上拳势可明显展示:当右脚如像秤尾在后上翘的同时,右手如像秤头在前相应下落的过程中,上体如像秤准始终保持直立而不歪斜和俯仰,正是“ 立如秤准”之充分展现。从以上拳势又明显展示:当右脚完成立圆上半个车轮轨迹,左脚紧接着亦完成另上半个立圆车轮轨迹的同时,左右两手各自所处位置好似一个车轮上不同位置的两个点,右手向下向左,左手向上向内,沿着顺时针方向同时旋转 。当此 车轮同时起动亦同时停止转动之时,与脚下转动亦同时停止,如图 35 所示。从杨公澄甫所练“ 手挥琵琶 ”是体现“立如秤准,活似车轮” 之典范。从杨

14、公澄甫左右两手一上一下同时转动之势,包含极其巧妙之技击力学原理:右手借敌人击来之力,以我之掌黏 贴彼之腕内侧下采,将其来力转换于己之左手,反 还于敌人肘之外侧,我两掌同步构成内合棚劲的反关节动作。如此, “舍己从人”、 “借力还力”、 “后发先至”之招数,不须再加外力,纯以意行,便可将 敌人右擘折断。若敌人右手向我胸部来击,我取“手挥琵琶”,若敌人左手向我胸部来犯,我7取“提手上势 ”。如此致敌于伤残之手法,不在万不得已,不出此奇招。细探我杨式大架中,不费大力可致敌伤残或死于非命之招法,比比皆是,不然,当年杨家三代将何以踞京都称雄?以上从“左搂 膝拗步” 过渡到 “手挥琵琶”一式,与 杨式其他

15、拳架相比之下,技难度较为一般,而在此一式中,与“立如秤准,活似车轮”相关的 错误动作有以下几点:甲、右脚在后提起向前跟步之时,由于右腿尚未充分放松,所致足跟提起高度不 够,未使足尖垂向地面(与图 34 相悖)从而右脚向前运行轨迹弧度不够,不能与右手向下运行之弧形轨迹相匹配,也就是“秤头”与“秤尾” 在“秤准”的拎提下,不能此起彼伏协调平衡。如此劲道支离,有违“ 上下相随”、 “手与脚合”、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之拳训。乙、当右脚在后提起如像秤尾上翘之时,右手不是像秤头相应向下沉落,而是右脚提起之时,身势亦向下微起的同时,右手亦随之向上微起。如此,正像“秤准” 在提拎下, “秤尾”与“

16、秤头”亦同时不合理上起;右腿如像 “车轮”的后端在向上向前 滚动的同时,右手如像 “车轮”的前端不是相 应向下向后 滚动。仅有右手不合理上起,却已违犯“立如秤准,活假车轮”之集训。尽管右手只有微小上起,亦属不该行为,在拳 谚中称“妄为”或“ 妄动”。须知“ 舒展简洁”乃我杨 式大架特征之一。所谓“简洁”者,乃技 击格斗动作简练清洁,干 净利落是也。即拳架每一微小动作所向必须有充分原则,拳谚曰:“ 动必有由”。当敌人右手已向我胸部击来,我不及时将右手黏贴敌 人腕内侧下采化解来力,反而向上妄动,暴露已之胸腹, 给敌以可乘之机,且不成为郑公曼青将此类拳架斥之曰“挨打拳 ”耶?所谓“拳打分秒 ”者,

17、“分” 者,指拳架每一部份运行距离之尺度;“秒” 者,所指拳架每一部份时间之精确而言。正是澄甫公所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实乃拳经所云:“ 无过不及”8者也。丙、当右脚在后提起之时,为了减轻左腿对身躯的支撑运动量,将 头部向上向前倾斜为了与在后提起之右腿重量相平衡,而失却“立如秤准 ”拳训。要得“立身中正” ,必须做到上体重心向前移动之时,假 设头顶向前移动 50 公分,肩部亦随之移动 50 公分,胯部亦必须向前移动 50 公分,倘若胯部仅仅移动 49 公分亦属上体微有倾斜,严格衡量都不合“ 肩与胯合”之拳 训;当身躯重心向后移 动将右腿坐实之 时,假 设肩部向后移动 30 公分,胯部亦必

18、须向后移动 30 公分。如此头顶“百会穴”与在下裆部“会阴穴” 垂直方能称为“立如秤准”。丁、因我之左小臂长度相当于敌人右小臂之长度,当我右掌弧形线下绕呈“ 提挥琵琶”定势时,有与上图 35 相悖者:右掌心不是对准自己左肘关节,而是接近对准自己左腋前,或掌心偏向于下方位。失却右掌腕黏贴敌人右掌腕内侧,没有构成左掌上例在敌人右肘关节外侧的反关节动作,我之两掌距离未形成恰到好处之内合棚劲,失却最有打击敌人之势。以上四点不仅不合“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要领,而且,亦违犯“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神 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等等众多拳训。五、 “立如秤准,活似

19、车轮”与拳经所有要领相关连杨式太极拳的每一拳势是否得体,要以拳经为代表的古籍经典的每一个要领作为一把标尺,以此数十把不同规格的标尺共同衡量每势拳架之优劣。试举“ 单鞭”之后的“高探马”为例:左掌指尖从“ 单鞭” 与鼻尖水平高度的立掌,沿逆时针从 12 点位置,经 9 点到 6 点位置呈仰掌,此时指尖高度与心 窝等高的同时;右勾手指尖沿顺时针从 6 点位置,经 9 点到 129点方位,其左右两手一前一后,一起一落“活似车轮”在不同方位同时旋转。从以上“高探 马” 拳势,除体现“立如秤准,活似 车轮 ”要领之外,以腰脊为轴心带动左掌在前作反缠丝,右手在后亦作反缠丝运动继而左掌而右掌向前向上探掌,如

20、此向下向内操作正是拳经所云“ 往复须有摺迭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 处不静” 、“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等等数十个要 领密切相关。太极拳论有云:“ 若问体用 为何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用白语文叙述应为:假如你说拳架怎样才能合体与致用标准,即操术者大脑意识驱使产生的人体能量流,指挥着全身骨骼与肌肉行动。在“高探马”一式中, “意” 与 “气”之体现为:设敌人用手向我胸部击来,我在 “意”识驱使下,将左立掌旋转为仰掌,黏贴敌人手腕,借其来力,并将来力 转换给右掌;当左仰掌向内向下的同时,右俯掌相应向前向上探出,左右两掌心之 “劳宫穴”,上下相对于“ 中丹田”前方位一瞬间“合气 ”之后,

21、左仰掌妆至左下腹外铡,右俯掌探至鼻尖正前方,正如不 远不近击中敌人喉颈部位。以上招势有意之所向, “走架无人若有人”;左手借来敌力,右手还制其身,谓之“ 借力还力”、 “后 发先至 ”;两掌合气于 “中丹田”谓之“意气相随 ”、“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民间称“气力”者,乃有气才有力,此招正是为何左掌不简化俯掌顺势向下叉,而要旋 转为仰掌向下者,只为两掌“合气 ”而来;左手将 敌来力引进落空之后,集我之精气神合 为一体刻击出,谓之“引进落空合即出,黏连粘随不 丢顶”,将右俯掌外侧缘击向敌人喉颈部,若击中敌人颈动脉窦,可致敌于非命之奇招。其招 术之技巧,出自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之要领。在“高

22、探马”一式中,除体现“若言体用为10何准。意气君来骨肉臣”之外,当左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右手相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当左手向内向下的同时,右手相反向外向上探掌。在此过程中,左右两膊如像 缆车的缆绳一端的车厢上升,另一端车厢下降联系成一体,拳经称“ 两膊相系”;当左手黏贴敌人手腕向下至我之小腹左外侧时,已将敌之来力落空,右掌则及时探出,具有适当 长度击中彼之喉颈部而恰到好处,拳经谓之“无过不及”。如此种种,在 “高探马”一式中,除体现“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之外,紧密关连拳经的每一个要领,倘若违犯其中任何一个要领,往往也违犯其中若干要领。正如人体“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结 束 语杨式太极拳要将拳经数十个要领,综合准确体现在每一式拳架中,既合技击要领,又合道家养身气功所具健身效果,其难度极大,否 则将如何以称之“ 哲拳、 “奥秘精深” 、“穷毕生之精力而不尽其玄妙” 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