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驱 虫 药【学习要求】1 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2 掌握使君子、槟榔、苦楝皮、贯众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3 了解其他驱虫药的功效特点。一、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肠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主要驱绦虫、蛔虫,主要作用是驱,让虫体麻醉,不能附在小肠而排出。这一章药,基本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在中药中,杀虫药主要指外用时对皮肤的寄生虫或局部一些虫,如阴道滴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有杀灭作用。如果我们不分,笼统的说某一味药杀虫,就搞不清是口服对肠道寄生虫有效还是外用有效,如果改为驱虫
2、,就把外用杀虫作用和内用驱虫分清了。前面的苦楝子,即驱虫又杀虫。如果对那一种虫作用好,就加在功效中,如驱蛔虫,驱绦虫。如果对绦虫、蛔虫都有效,就写驱虫。对于小的蛲虫、姜片虫不分。西药的驱虫作用很好。达到驱虫效果的用量时,这类药都有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二、功效与主治驱虫。治疗蛔虫证、绦虫证,虫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原因是:因为小肠里有虫,干扰了胃肠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二是虫藏在小肠里和人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浮肿,三是虫在体内排泄或死亡在肠道中,产生有害产物,人体吸收后中毒、过敏或变态反应。如皮肤瘙痒,风团块等。驱虫药的驱虫
3、(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搔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三、性能特点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因主治肠道寄生虫,故其归经以大肠及脾胃为主。部分药物为有毒之品。偏温、偏寒都是通过兼有功效反映出来的,与驱虫无关。四、配伍应用寒热虚实可考虑,但
4、无意义。有寒热虚实可先改善后驱虫,或先驱虫后改善。关键的是配伍泻下药不能少。为了助驱虫,还有利于排除肠道残存的驱虫药,避免人体受伤害。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员体质强弱、证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恰当的药物;服用驱虫药后,常配伍泻下药以促进虫体及残存驱虫药的排除;治虫证一般宜单用驱虫药,其力专效佳;亦可适当配伍,如有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脾胃虚弱者,配伍补益脾胃药;体质虚弱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五、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2.应用毒性较大的驱虫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或损伤正气;同时孕妇、年老体弱者亦当慎用。3.蛔
5、虫串动而腹痛剧烈者,不要驱虫,通常以安虫为主,避免引起胆蛔虫,有的把小肠穿透,所以在腹痛剧烈时、发烧时,要先安虫,后驱虫。4.对发热患者,亦宜先治其发热,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再使用驱虫药物。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驱虫药。本类药物多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有驱除或杀灭作用。故驱虫药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有其特殊的表现,但也有共性。早期多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久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在检查大便时才发现。使用本类药物时,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及患者体质的
6、强弱而选用适当的驱虫药,并配伍相应的药物。如有积滞者,当与消食药同用;脾胃虚弱者,当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体质虚弱者,当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为促进虫体的排出,一般须配伍泻下药同用。驱虫药一般空腹服用。发热、腹痛时暂不使用。驱虫药多伤人正气,有些药具有毒性,对脾胃素亏,年老体弱及孕妇当慎用,并注意剂量、剂型和用法。1.驱虫药的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即驱虫或杀虫)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肠道寄生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2.驱虫药的功效与主治:本类药均可驱虫,能主治肠道寄生虫证。该证多因虫积于内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夺食营养,耗伤气血;或排泄有害之物,伤害机体。故常见患者绕脐腹痛,不思纳食,或善饥多
7、食,嗜食异物,肛门、耳内、鼻中瘙痒;久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多种症状。其证较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只有查验大便时才因发现虫卵等而确定。3.驱虫有关功效术语含义:驱虫:主要是指药物使肠道寄生之虫麻痹,无力附着肠内而被排出体外的作用。其中对于蛔虫的上述作用,称为驱蛔虫;对于绦虫的作用,相应称为驱绦虫。杀虫:主要是指药物能直接杀灭人体寄生虫的作用(不论是害虫寄生肠内、其他脏腑或体表,其药物的杀灭作用,均可称为杀虫)。4.驱虫药的性能特点:驱虫作用与药物的寒热无直接关系,故其药性无规律性。五味中亦无用以表示驱虫作用特点的味,故驱虫药所标之味,或为其真实滋味,或仅与某药的兼有功效有关。
8、本章药物的归经,习惯上谓其入脾胃;因驱虫药主要作用于虫体,并不希望作用于人体,根据归经的含义,故驱虫作用的归经实无意义。所以本章药物的性能特点未作要求,但应理解其不要求的原因。5.驱虫药的配伍应用原则:驱虫药最宜配伍泻下药。泻下药可增强排除虫体之效,确保驱虫成功;且可促进胃肠内存留的驱虫药排除,减少药物吸收而影响人体。可根据虫证的兼寒、兼热,或有正气亏虚、饮食积滞等,辅以相应的药物。病情单纯者,驱虫药以有效之量,单独使用,其驱虫之效尤佳;若体虚患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攻补兼施往往不利于补虚药发挥应有的作用。6.驱虫药的使用注意:注意因证选药。如蛔虫证选用长于驱蛔之药,绦虫证选们 谐嬷 取
9、?br 驱虫药一般宜于空腹时服用,其所服之药更易于与肠内之虫体接触而保证疗效。有的驱虫药用以驱虫时,其用量大于作为其他类药物使用的剂量(如槟榔用以行气只需 615g 即可,用以驱虫则应用至 60120g。),故应注意确保用药安全而又驱虫有效。驱虫药易伤正气,有的还为有毒之品,故孕妇忌用,年老体弱者慎用,当用者亦应注意用法用量合理。蛔虫而腹痛剧烈者,应先安蛔止痛,待疼痛缓解后再行驱虫,以免肠中蛔虫窜动而引起证情加剧;发热患者亦应先治其发热。使君子【出处】 - 开宝本草【来源】 为使君子科灌木植物使君子 Quisqualis ind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910 月果皮
10、变紫黑时采收。晒干,入药时去壳,取种仁生用或炒香用。相传在汉代潘洲有个姓郭的使君,它首先发现了使君子有驱蛔虫作用,为了纪念它叫使君子。使君是它的一个职务、官职。【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功效与应用】驱蛔虫。消积。治疗蛔虫性的疳积,蛔虫驱除了,疳积改善了,没有蛔虫的积滞它无效。优点是好吃,有核桃、花生的味道。甘甜可口,不易伤胃、正气,安全性较高,不足是作用缓和,一般要连服 2-3 天,一次难以有效。一般是嚼服,满一岁 1-1.5 粒。最多是不超过 20 粒。有人引起呃逆,严重眩晕,尤其是药后服茶更严重。1驱虫,用于蛔虫证、蛲虫证。本品善驱蛔虫和蛲虫,尤善驱蛔。因其味甘甜,故尤宜于小儿。轻
11、证单用炒香嚼服即可。重证当配伍苦楝皮、芜荑等驱虫之品。2消积,用于小儿疳积。与槟榔、神曲、麦芽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积,面色萎黄,腹痛有虫,形瘦腹大,如肥儿丸。【应用】用于蛔虫证。本品能驱蛔虫,又因其味甘甜,易于服用,不易伤正,故尤宜于小儿。治小儿蛔虫腹痛轻症,可单用本品嚼服;若重证体实者,应与其他驱蛔药配伍以增强疗效。因本品作用缓和,宜连服 23 日,方可显效。又因使君子味甘而性平,不易伤正,临床亦常用治虫积内停,损伤脾胃,渐成疳积羸瘦者,并常与补气健脾之品同用。本品亦可用于蛲虫证。【用法用量】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每日 11.5 粒,总量不得超过 20 粒。【使用注意】
12、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呕吐、眩晕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故服用时当忌饮茶。【现代研究】含使君子酸钾,为驱虫有效成分,对蛔虫、蛲虫均有较强的麻痹作用。水浸液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本品含使君子酸钾、多种有机酸、脂肪油、蔗糖、胡芦巴碱、吡啶、甾醇等。使君子对蛔虫、蛲虫均有较强的麻痹作用,驱虫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使君子酸钾,亦有报告与所含的吡啶有关;使君子氨酸有一定的神经毒作用。使君子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使君子酸对麻醉大鼠有升压作用,使君子粗制剂给犬口服,可致呕吐、呃逆。水浸膏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约为 20g/kg。槟榔【出处】 - 名医别录【来源】
13、为棕榈科乔木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 L. 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海南等地。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剥去果皮(即大腹皮),取出种子,晒干,浸透切片或捣碎用。过去水泡后切片,但成分流失,最好是用时临时捣碎。南方有咀嚼槟榔的习惯,是不好的习惯,长期刺激口腔黏膜易癌变。大腹皮是它的外壳,又叫槟榔衣;它是里面的种子,又叫大腹子。大腹皮行气和利尿,用于气滞胀满,有一点作用但不如槟榔强。【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功效与应用】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但主要是指绦虫、蛲虫,尤其是长于绦虫,对猪肉绦虫最敏感。治疗绦虫常和南瓜子相须为用,因为槟榔往往作用于前半部分,头颈部
14、和没成熟的节片,让它麻痹,这样前后就都驱除了。要让它和南瓜子同步对虫产生麻痹作用。一般是先服南瓜子粉两小时后,再服槟榔煎液(药量 60-120g) ,再过半小时,再服泻下药芒硝 15-30g。南瓜子散剂到小肠麻痹虫体时,至少要 2.5 小时,槟榔汤到小肠半小时就产生效果,所以 2.5 小时时,它们同时作用于虫体,这时服用泻下药,过半小时后,就可排出虫体。缓泻,促进排便,但强度低。行气导滞,作用是行气消胀,作用在肠胃的气积阻滞,脘腹胀满,所以很多饮食积滞方中常用。也用于里急后重的痢疾、大肠的气积阻滞。导滞,痢疾就有行气导滞,更主要的是消导药的缓泻作用,量大时促进排便,缓泻。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不
15、强,可用于水肿或脚气,辅助的药。1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蛲虫、蛔虫、姜片虫、鞭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尤长于驱杀绦虫,常与南瓜子同用。合牵牛子制成片剂,治姜片虫病有良效。用治蛔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2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本品消食积兼能行气滞,饮食积滞而兼泻痢不爽者宜之。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肿痛。治水肿,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吴茱萸、橘皮等配伍,如鸡鸣散。此外,本品能截疟,与常山同用可治疟疾,能降低常山的毒副作用。【应用】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驱
16、虫力较强,其缓泻作用亦有利于驱虫,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然最善驱杀绦虫,可单用本品研末服,亦常与南瓜子相须为用。治其他虫证则可与相应的驱虫药配伍。2.用于食积气滞或痢疾里急后重等。本品辛而入胃肠,既可行胃肠之滞气,又能缓泻以导其积滞,故常用于治疗食积气滞或痢疾等症。对前者,常配伍青皮、木香等行气导滞之品以增强疗效。对后者,还当配入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解毒之品。3.用于水肿或脚气肿痛。本品可利水,治水肿可配入利水渗湿药中使用。治寒湿下注之脚气脚胫肿痛,软弱无力,或挛急,则可与吴茱萸、木瓜等温散寒湿,化湿舒筋之品配伍;若湿热偏盛,又当与清利湿热之品同用。此外,本
17、品与常山配伍治疗疟疾,能减轻常山催吐的副作用。【用法用量】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至 60120g。【使用注意】因其有缓泻之功,并易耗气,脾虚便溏及气虚下陷者忌用。有小毒。【现代研究】含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能麻痹猪肉绦虫的全体,对牛肉绦虫则仅能麻痹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姜片虫等亦有驱杀作用。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本品含总生物碱约 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脂肪酸、氨基酸、鞣质、皂甙及红色素等成分。槟榔对猪肉绦虫有 较强的作用,可使全虫体麻痹;对牛肉绦虫则仅能麻痹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对蛲虫、蛔虫、 钩虫、姜片虫等亦有驱杀作用;水浸液
18、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能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出,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苦楝皮【出处】 - 名医别录【来源】 为楝科乔木植物楝树 Melia azedarach L. 和川楝树 M.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皮或树皮。楝树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川楝树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四时可采,但以春秋两季为宜。剥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栓皮,晒干。鲜用或切片生用。【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功效与应用】驱蛔虫,驱蛔虫作用最强。缺点是非常苦有臭味,苦寒伤胃,难服,有毒。用
19、量少了驱不了虫,大了中毒,安全性不高,中毒死亡的很多。有效成分因产地不同、部位不同(根皮和干皮)都不一样,同一株树上向阳的和背阴的皮含量也不同,储藏时间长短含量不同,所以医生无法准确使用。驱虫比川楝子强的多,但川楝子优点是有点止痛作用,其他内服外用与川楝子一样。外用杀虫止痒。对疥虫引起的皮肤瘙痒 ,湿热证,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有效。清热燥湿, 1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蛔虫、钩虫、蛲虫,均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单用即效,亦可与槟榔、使君子等配伍使用,如化虫丸。单用水煎液保留灌肠,适用于小儿蛲虫病或小儿蛔虫性肠梗阻。2疗癣,用于疥癣湿疮。可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应用】1.主要用于
20、蛔虫证。本品杀虫力强,最善驱杀蛔虫,亦可治疗其它肠道寄生虫病,如蛲虫、钩虫等证。可单用本品煎汤顿服,或制成糖浆剂服。亦可与同类驱虫药配伍使用,以增强杀虫作用。2.用于疥癣湿疮等。本品苦寒,外用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故可用于疥、癣、湿疹等多种皮肤瘙痒之证。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即可;亦可与黄柏、苦参、明矾等合用。【用法用量】煎服,69g;鲜品 1530g。外用适量。入药以新鲜根皮为佳。【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适当久煎。【现代研究】本品主要成分苦楝素有驱蛔作用。其煎液在体外对蛲虫有麻痹作用,对猪钩虫有驱杀作用。其乙醇浸液对常见致病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21、。其毒性反应常为头晕、头痛、思睡、恶心、腹痛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及内脏出血,甚至死亡。1.本品含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川楝素(苦楝素)、苦内酯、苦洛内酯、苦林酮、苦内酸甲酯等;尚含香豆精类、多糖类、鞣质、树脂等。苦楝皮 0.25酒精浸膏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是其头部有麻痹作用;川楝素为驱蛔有效成分,与山道年比较,作用缓慢而持久;25 50的苦楝皮药液在体外有麻痹小鼠蛲虫的作用;苦楝皮乙醇浸液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川楝素对骨骼肌及平滑肌的收缩反应有增强作用;川楝素能使小鼠自发活动降低,并能兴奋肠肌,有一定泻下作用。2.实验研究表明:本品能使胃粘膜水肿、出
22、现炎症及溃疡,可使肝细胞肿胀变性,肝功异常,故胃溃疡及肝病患者不宜。急性中毒者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抑制、视力下降、口干、心率过速、瞳孔散大、痉挛抽搐等。南瓜子【出处】 - 现代实用中药【来源】 为葫芦科一年生藤本植物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poiret 的种子。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取子,晒干,研粉生用,以新鲜者良。【性味归经】 甘,平。归胃、大肠经。【功效】 驱绦虫。对血吸虫也有一点作用,没毒性,容易服用,研磨成粉末服用每次 60-120g,缺点是驱绦虫不彻底,它主要作用在绦虫的后半部分。绦虫有上千个节片组成,后半部分卵成熟了要脱落,排出
23、体外,古代绦虫又叫寸白、寸白虫,一段段的、白的、带状的、扁的,后半部分排掉了,断裂了,头还在小肠上,还再生。【应用】主要用于绦虫证。本品甘平不伤正气,善驱绦虫。治绦虫常与槟榔同用,以增强疗效。对牛肉绦虫,南瓜子可使虫体中、后段麻痹,变薄变宽;而槟榔可使虫体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两者作用相同,作用部位稍异,相须为用。临床使用时,可以生南瓜子仁研粉,冷开水调服 60120g;2 小时后服槟榔 60120g 的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待南瓜子仁粉和槟榔煎液同时作用于虫体后,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用法用量】 研末服,60120g,带壳用或去壳取仁均可,但带壳者应加大用量。冷开水调服
24、。【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参考资料】本品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 A、B 1、B 2、C ,及胡萝卜素等成分。其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对绦虫的中段及后段有麻痹作用,并与槟榔有协同作用;其对血吸虫童虫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防治血吸虫病;南瓜子粉对膀胱刺激征有改善作用。鹤草芽【出处】 - 中华医学杂志。在神农本草经里叫狼牙、牙子。【来源】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仙鹤草) 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冬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冬春季新株萌发前挖根茎取幼芽。晒干,研粉用。【性味归经】 苦、涩,凉。归大肠经。【功效】驱绦虫。效果好,还有缓泻作用,是驱绦虫的重要药。但
25、药源少,药材采集困难。只能做散剂。要配伍泻下药。【应用】用于绦虫证。本品善驱杀绦虫,并兼有缓泻作用,可促使虫体排除,为治绦虫病之要药。单本品研粉,晨起空腹顿服即效,一般在服药后 56 小时可排除虫体。近年用鹤草芽浸膏及提取物鹤草酚结晶、鹤草酚粗晶片治疗绦虫病,在服药 1 小时后加用芒硝(或硫酸镁)导泻,均有良好疗效。本品亦可用于阴道滴虫。宜作栓剂作用。【用法用量】研末吞服,每次 3045g,小儿 0.70.8g/kg,每日一次,晨起空腹顿服。【使用注意】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不宜入煎剂。【参考资料】1.本品含鹤草酚、伪绵马素,又含内酯类、二氢黄酮醇类、软脂酸、胡萝卜甙等成分。对绦虫有驱杀作用,主
26、要作用于头节,对颈节、体节也有作用。其有效成分鹤草酚对猪肉绦虫、羊肉绦虫、短小膜壳绦虫及莫氏绦虫有直接杀灭作用;鹤草酚对阴道滴虫、人精子有杀灭作用。2.用本品或鹤草酚驱绦虫时,应忌服油、酒类食物,以减少其吸收引起的不良或中毒反应。本品又能对蛔虫产生兴奋作用,既有蛔虫又有绦虫的患者,应先驱蛔虫,然后再用本品驱绦虫。3.据考证本品为本经牙子(狼牙)。雷丸【出处】 -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一般秋季采挖。晒干,生用。和茯苓、猪苓同类,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猪苓是寄生在桦树、枫树、山毛榉这
27、样一类的杂木根上,雷丸是寄生在竹类根上的菌核体,所以古书上又叫竹苓。【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归大肠经。【功效】 驱虫。对蛔虫、绦虫其它肠道寄生虫可杀灭虫。有效成分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可促进虫体分解,所以驱下的虫成碎片,真正杀死了。但作用不一定优于槟榔。【应用】可单用研末吞服,又可与相应的驱虫药配伍。多数患者在服药 23 日后,虫体可完整或分段排出,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本品对多种肠道寄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最长于驱杀绦虫。【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 615g;驱绦虫每次 1218g。日服 3 次,冷开水调服,连用3 天。【使用注意】 本品所含蛋白酶受热(60左右) 和酸的作用易于破
28、坏失效,而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强。不宜作煎剂,也不宜蒸煮和烘烤。易散或丸剂。【参考资料】1.本品含雷丸素,为糖蛋白巯基酶,其最适 pH 为 78,最适温度 48;并含有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530雷丸浸出液可使自然排出的绦虫节片死亡,其驱绦虫作用系通过蛋白酶使虫体蛋白质分解、破坏,虫头不能附肠壁而排出;50雷丸乙醇提取物有抑制蛔虫的作用;在含 5雷丸煎剂的培养液中,5 分钟可使大部分阴道毛滴虫虫体颗粒变形;雷丸多糖对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还有明显抗炎作用;雷丸素肌内注射或口服对小鼠肉瘤 180 及 Walker-256 均有抑制作用。2.历代本草均称其有小毒。因本品服用量较大
29、,毒副反应小,仅偶见患者有恶心、上腹部不适,且出现时间短暂,故本书不再谓其有毒。鹤虱【出处】 - 新修本草【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名精 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或伞型科植物野胡萝卜 Daucus carota L.的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后者主产于陕西、甘肃、山东、江浙、四川等省区。911 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天名精 野胡萝卜 【性味归经】 苦,平。归大肠经。【功效】 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但准确应是驱蛔虫药。最早来源于波斯,它是从山道年蒿中提取的。宋代在国内找它的代用品,找到菊科的无名精(南鹤虱),对蛔虫有一定的作用
30、,还有伞形科的野胡萝卜,对蛔虫有微弱的作用。【应用】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本品能驱杀蛔虫及绦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但多用于蛔虫证。可单味为丸、散服;尤常与同类驱虫药同用,以增强杀虫之效。【用法用量】 煎服,每次 1518g。每天 3 次。【使用注意】有小毒。见本章概述。【参考资料】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含倍半萜内酯、天名精内酯、格瑞尼林、天名精素、天名精酮以及正己酸、缬草酸、豆甾醇等。鹤虱体外可杀绦虫,鹤虱流浸膏可驱杀蛔虫;天名精内酯可使小鼠先兴奋后转入抑制而呈麻醉状态;并可对抗可拉明和士的宁引起的惊厥,与巴比妥类有协同作用;天名精内酯对家兔还有降温、降压作用;并有杀菌和消毒作用,可作皮肤消毒剂。2.少数患者服本品数小时后或次日,可出现头晕、恶心、耳鸣等反应,一般可自行消失,故有的文献称本品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