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一、A 型选择题1下列哪部著作是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 )A诸病源候论 B金匮要略 C明医杂著 D内科摘要 E三因极病证方论2王肯堂编著的医书是( )A诸病源侯论 B证治准绳 C明医杂著 D内科摘要 E症因脉治3首先提出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书是( )A诸病源侯论 B千金要方 C张氏医通 D肘后方 E外台秘要4首先提出用苦参治疗痢疾的医书是( )A诸病源侯论 B千金要方 C张氏医通 D肘后方 E外台秘要5痰饮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症状6厥证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症状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
2、气致病的病因学说( )A吴又可 B薛雪 C吴鞠通 D王孟英 E叶天士8内科摘要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 )A王肯堂 B秦景明 C吴鞠通 D陈无择 E薛己9血府逐瘀汤是下列哪位医家所创( )A王肯堂 B秦景明 C王清任 D陈无择 E张景岳 10下列哪个医家不属于后世所称的金元四大家( )A刘完素 B张介宾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从正11黄疸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体征12伤寒杂病论是按下列哪项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 )A病机病位 B病因病机 C症状病机 D体征病机 E病位症状1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于下列何书( )A诸病源侯论 B金匮要
3、略 C证治准绳 D儒门事亲 E三因极病证方论14内伤病证,初病之时,一般不宜用( )A峻猛药物 B轻补药 C攻补兼施 D补血药 E滋阴药15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下列哪种治疗原则为宜A标本同治 B治其标 C治其本 D扶正 E攻邪16四季的运气主令不同,影响每季发病( ) A常见病不同 B寒热不同 C虚实不同 D病位不同 E缓急不同 17发热恶寒多见于何种病证的发热形式( ) A表证发热 B少阳病发热 C阴虚发热 D阳虚发热 E阳明病发热18病人入夏时常发热,肌肤灼热,汗少或午后热甚,口渴引饮,食少,倦怠无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其病属( )A中暑 B暑热 C暑湿 D阴暑 E
4、阳暑19病人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脉浮濡。其病属( )A湿困卫表 B湿滞经洛 C暑湿 D阴暑 E湿毒浸淫20病人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干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首选何方治疗( )清燥救肺汤 B百合固金汤 C杏苏散 D凉膈散 E桑杏汤21外感风邪而致的寒包热证治宜( )A疏风解表 B疏风散寒 C疏风清热 D祛风除湿 E清解里热,散寒透表22口渴不欲饮,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阳不化津 B湿郁不化 C营阴被灼 D瘀血内阻 E阳明热炽 23胃火亢盛者可见下列哪种
5、饮食异常( ) A食少纳呆,腹胀便搪 B多食易饥,口渴心烦 C纳呆脘闷,头身重困D饥不欲食,胃中嘈杂 E纳呆厌食,暖气酸腐24内科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外因和内因 B邪气和正气 C体质和情志 D饮食和气候 E时间和地域25下烈哪项不是外感发热的特征( ) A恶寒发热 B发热恶寒 C寒热往来 D潮热 E长期低热26湿邪的致病特点是( ) A湿性重着 B易化热伤阴 C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D收引疼痛 E易侵袭人体上部27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有较明显的季节性 B有阴阳不同的属性 C致病都是由表入里 D火为温病、暑病、热病等进一步转化而来E“风为百病之长”,故有风寒、风热
6、、风燥、风湿等28寒湿中阻证的代表方是( ) A二陈汤 B胃苓汤 C藿香正气散 D四君子汤 E三仁汤 29何法不属内风之法( ) A清热息风法 B镇肝息风法 C养血息风法 D活血息风法 E祛风解痉法30病人壮热如焚,头痛,两目上视,手足抽搐,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其证属( )A肝阳化风 B热极生风 C血虚生风 D阴虚风动 E外风引动内风31病人形寒怕冷,四末不温,甚则四肢逆冷,呕吐清水,或腹中冷痛,下利清谷,或呼吸缓慢,口鼻气冷,或神志迟钝,面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其病属( )A湿困卫表 B湿滞经洛 C阴寒内盛 D阴暑 E脾肾阳虚3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内燥
7、的常见原因( )A. 热盛津伤 B汗、吐、下后,伤亡津液 C失血过多 D心火炽盛 E久病精血内夺33病人时发低热,干咳无痰,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当用何方治疗( )A六味地黄汤 B桑杏汤 C沙参麦冬汤 D清骨散 E泻白散34下列哪项不是内燥涉及的主要脏腑( ) A肺 B胃 C肝 D心 E肾 35下列哪项有关内火的说法欠妥( ) A内火有虚实之分 B又称“五志之火”C多由情志抑郁,劳欲过度而引起 D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 E风火相煽36清心泻火当选选用( )A龙胆草 B黄芩 C黄连、栀子 D龙胆草、黄芩 E栀子、苦参37下列哪项不是内风的主要表现( ) A头晕目眩 B
8、四肢抽搐 C震颤 D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E风火牙痛38治疗内风病证,也可配合使用治外风药,如治肝风入络,肢体麻木不遂,可用( ) A防风、荆芥 B天麻、钩藤 C全蝎、蜈蚣、僵蚕 D柴胡、葛根 E鸡血藤、路路通39“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三者尽之。”出自下列何书( )A黄帝内经 B临证指南医案 C证治汇补 D温病条辨 E景岳全书40治疗肺气亏虚证常选用下列何方?( )A沙参麦冬汤 B补肺汤 C生脉饮 D真人养脏汤 E百合固金汤41患者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咳痰稀薄多沫,胸闷气短,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其最佳治法为( )A疏风宣肺 B宣肺散寒 C
9、化痰止咳 D疏风平喘 E温肺化饮。42百合固金汤的功效侧重于( )A 润肺养胃生津 B养肺滋肾化痰 C润肺宁心化痰 D润肺清燥生津 E补肺健脾化痰43咳嗽日久,气短,痰多稀白,面色白光白,倦怠无力,食少腹胀,大便溏,甚则面浮足肿,舌苔淡白,脉细软。辨证当属( )A 肺气亏虚证 B肺阴亏耗证 C气阴两虚证D肺脾气虚证 E肺肾阴虚证44咳嗽反复发作,痰粘色白,稠厚量多,或胸闷气短、舌苔浊腻,脉濡缓或濡滑。其最佳选方为( )A二陈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四君子汤 E理中汤45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特征( )A咳嗽气粗 B痰黄质稠量多 C口干欲饮 D舌苔薄黄而腻 E脉细数46下列哪一个是
10、痰火引起的心悸的特点 ( ) A心慌气短,动则为甚 B心悸阵发,惊则更甚 C悸而胸闷,呼吸不利 D悸而窒闷疼痛 E悸而空虚,甚则喘逆 47病人意识消失,神志不清,伴有高热,面赤,烦躁、谵语,其证属( ) A热闭 B痰闭 C虚脱 D寒闭 E热闭48病人虚烦不寐,或稍寐即寤,其证属(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心血虚 D痰热上扰 E心气虚49病人神志呆钝,表情淡漠,或神识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呈现一时性昏厥,甚或昏迷。舌苔腻或黄腻,脉弦滑。其病属( )A热陷心包 B痰迷心窍 C心血瘀阻 D心炎炽盛 E心阳虚50病人痰浊闭阻胸阳,心脉失畅之病证,当用( )治疗A.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B苓桂
11、术甘汤加味 C温胆汤加减 D血府逐瘀汤加减 E参附汤、四逆汤加减51下列哪一个不是心系病证的常用治法( )A化饮(利水)宁心 B清心泻火 C豁痰开窍 D通阳泄浊 E化痰息风52脾主升清中的“清”是指( )A 水谷精微与营养物质 B肾中精气 C胸中之清气 D气血津液 E以上都不是53某男,面色苍白,胃寒肢凉,胃纳不佳,泛吐清水,喜热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 )A脾气不足 B脾阳不足 C寒湿困脾 D脾肾阳虚 E脾胃不和54脾胃不和证的首选方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保和丸 C理中丸 D补中益气汤 E附子理中汤55脾虚气陷,最常选用的药物是( )A 党参 黄芪 葛根 B党参 葛根 柴胡
12、 C葛根 荷叶 升麻 D黄芪 荷叶 葛根 E黄芪 升麻 柴胡56肝脾不和证的首选方是( )A柴胡疏肝散 B四逆散 C逍遥散 D四君子汤 E越鞠丸57“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 )A 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B脾主升,胃主降 C脾为湿土,胃为燥土 D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E以上都不是58( )为五脏之贼A心 B肝 C脾 D肺 E肾59肝火上炎的主方为( )A茵陈蒿汤 B丹栀逍遥散 C龙胆泻肝汤 D天麻钩藤饮 E半夏泻心汤60某男,头痛眩晕,额部跳痛,耳鸣,面红目赤,急躁多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弦数,证属( )A肝火上炎 B肝气郁结 C肝阳上亢 D肝肾阴虚 E心肝火旺61“肝藏血
13、,血舍魂”出自(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论 E丹溪心法62血燥生风的主方为( )A当归六黄汤 B当归补血汤 C当归饮子 D归芍地黄汤 E归芍六君汤63肝为刚脏,性喜升发,临床以( )证多见:A实证、热证 B虚证、寒证 C气郁证 D血瘀证 E以上都不是64“肺为气为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出自( )A类证治裁 B素问 C灵枢 D金匮要略 E千金方65肾阴亏虚证的治法是( )A滋养肾阴 B补肾益气 C温补肾阳 D滋肾降火 E补肾纳气66肾气虚弱证的主方是( )A大补元煎 B人参胡桃汤 C参蛤散 D六味地黄丸 E真武汤67肾虚日久,宜配用下列何法( )A温补法 B滋阴法 C升提
14、法 D固摄法 E通利法68某女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小便短少,心悸、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滑。治疗方法是( )A温肾健脾 B健脾利湿 C清热利尿 D温补肾阳 E温肾利水69肾阳虚者,宜用下列何药( )A凉润药 B辛散药 C甘温助阳药 D血肉有情之药 E以上都不是70“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出自( )A素问 B灵枢 C金匮要略 D丹溪心法 E医学源流论71补中益气汤主要用于下列何证( )A气虚 B气陷 C气血亏虚 D气脱 E气逆72肝气升发太过易引起肝气上逆,其治法是( )A疏肝理气 B镇逆平肝 C降逆和胃 D平肝潜阳 E降气化痰73下列何项不是气陷常见症状( )A舌淡苔薄,脉细
15、弱无力 B久泻久利 C脱肛 D阴挺 E脘胁胀痛,攻窜不定74气滞血瘀证的首选方是( )A血府逐瘀汤 B四物汤 C抵当汤 D逍遥散 E苏合香丸75咽中似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见于下列何证( )A痰阻于肺 B痰蕴脾胃 C痰郁于肝 D痰动于肾 E痰留胸胁76痰气互结导致的颈部肿块,按之坚硬的治法是( )A 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B解郁化痰 C健脾化痰 D开窍化痰 E通阳泄浊,豁痰降逆77痰阻于骨节、经络证的主方是( )A四七汤 B导痰汤 C指迷茯苓丸 D己椒苈黄丸 E苏合香丸78痰的产生,与下列脏腑有关( )A肺脾肝 B肺脾胃 C肺脾肾 D肝脾肾 E肺胃肾79气血合病的辨证,当首辨( )A新病久病
16、 B寒热 C表里 D虚实 E以上都不是80血热证的首选方是( )A茜根散 B小蓟饮子 C当归四逆汤 D三黄泻心汤 E犀角地黄汤81痰动于肾证见形体畏寒、腰膝冷痛症状者首选方为( )A六味地黄丸 B济生肾气丸 C金水六君煎 D苓桂术甘汤 E八珍汤二、B 型选择题A征 B证 C症 D病因 E病理因素1哪一项是决定治法方药的最可靠依据( )2同病异治是审 求机论治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 )3在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痰或瘀一般属于( )A恶寒发热 B身热夜甚 C寒热往来 D身热不扬 E长期低热4外感表证的发热特征为( )5邪热传营,劫灼营阴的发热特征为( )6湿热遏表的发热特征为( )A无汗 B自汗 C盗汗
17、 D头汗 E半身汗出7风寒束表常见的表现为( ) 8上焦邪热循经上蒸汗出的特征是( )9气虚、阳虚所致的汗出特征是( ) A清热化湿 B健脾化湿 C淡渗利湿 D燥湿健脾 E芳香化湿10湿热中阻的治法是 ( ) 11脾虚湿困的治法是 ( )12湿困脾胃的治法是 ( ) A.清热熄风 B镇肝熄风 C养血熄风 D活血熄风 E祛风解痉 13风痰阻络,筋脉痉挛而见抽搐,口眼歪斜,当用何治法( ) 14热邪炽盛,证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当用何治法( ) 15邪热伤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而见面色不华,手指蠕动,筋脉拘急等证,当用何治法( )A桑白皮汤 B清金化痰汤 C三拗汤 D桑菊饮 E泻白散16治疗风热袭肺
18、证的常用方为( )17治疗气火犯肺证的常用方为( )18治疗痰热郁肺证的常用方为( )A寐少不实,梦多易醒 B虚烦不寐,或稍寐即寤 C. 心烦懊侬,难以入寐,合目则恶梦纷纭 D头晕目眩,难以入睡 E心烦渴饮,稍动则醒19心脾两虚者失眠的特点是( ) 20心肾不交者失眠的特点是( ) 21痰热上扰者失眠的特点是( )A温中健脾 B补中益气 C温补脾肾 D燥湿运脾 E清热利湿22脾阳虚衰证的治法为( )23寒湿困脾证的治法为( )24脾气不足证的治法为( )A归芍六君汤 B杞菊地黄丸 C龙胆泻肝汤 D柴胡疏肝饮 E天麻钩藤饮25肝气郁结证的主方是( )26肝肾阴虚证的主方是( )27肝阴不足证的主
19、方是( )A温补肾阳 B补肾纳气 C滋肾降火 D温肾利水 E补肾益气28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虚烦少寐,头晕目眩,颧红唇赤,腰膝酸痛,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来细数。治法为( )29症见少气不足以息,动则喘甚,甚喘而汗出,小便不禁,胸闷心悸,舌苔淡白,脉虚弱。治法为( )30症见腰膝酸冷,尿少,夜尿频多色清,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头昏耳鸣,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治法为( )A半夏泻心汤 B旋覆代赭汤 C苏子降气汤 D五磨饮子 E丁香透膈散31胃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32肺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33肝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A痰涎 B痰核 C痰结 D痰证 E痰凝34排出于体外的液体物质,如咳嗽
20、咯痰称为( )35凝集于躯体局部,呈有形之粒块状物称为( )36流注于内脏或经络之间,主要症状上表现痰象的称为(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吴鞠通37首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医家是( )38善用汗、吐、下三法的医家是( )39倡火热而主寒凉的医家是( )A中风 B痹证 C痰饮 D咳嗽 E积聚40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机命名的是( )41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主要体征命名的是( )42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因命名的是( )三、X 型选择题1忽视调摄护理,会出现下列哪些情况?( )A延误康复时间 B食复 C劳复 D病情反复 E不利于正气的恢复2三因制宜包括(
21、 )A因地制宜 B因证制宜 C因病制宜 D 因人制宜 E因时制宜3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有( )A调节整体平衡 B审证求机论治 C明辨标本缓急D把握动态变化 E顺应异法方宜4据证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若食尚在胃,又当选用下列哪些方法治疗?( )A探吐 B止吐 C拔火罐 D推拿 E消食药5病邪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是( ) A影响病证属性 B影响发病形式 C影响发病轻重 D影响发病部位 E 影响发病性别 6内科疾病传变规律除伤寒按六经,温病按卫气营血或三焦,内伤杂病按脏腑病机规律传变外,还存在下列哪些传变规律( ) A久病入络 B久病入血 C久病及肾 D久病入心 E久病入肺 7. 解表法又称汗法,适用范围
22、有( )A 解表 B 透疹 C祛湿 D活血 E消肿 8清热法禁用于下列哪些证候( )A邪热入营 B真寒假热 C虚阳上越 D肝胆湿热 E气虚发热9口渴不欲饮,可见于下列哪些病机( ) A阳虚气不化津 B湿郁内阻,津气不化 C邪热入营,营阴被灼 D胃热津泄 E瘀血内阻,津不化气10食少纳呆可见于下列哪些病机( ) A脾胃气虚 B宿食停滞 C湿邪困脾 D肝胆湿热 E胃火亢盛11无汗可见于下列哪些病机( )A. 湿热内蕴,湿性留恋 B外感寒邪,玄府闭塞 C热伤营阴,化源不足 D气虚不能蒸化津液 E阳虚气不化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 B痰黄而稠者属热 B 痰白粘稠者属寒
23、D痰呈粉红泡沫样者属阴虚 E 吐脓血腥臭痰为热壅血瘀13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或黄,质稠,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心悸不宁,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苔腻或浊腻,脉弦滑。其治法有( )A涤痰 B泻肺 C祛瘀 D降火 E平喘14下列哪些证型属于暴咳( )A风寒证 B风热证 C痰湿证 D阴虚证 E风燥证15痰闭引起昏迷的临床表现有( ) A苔腻而滑 B面色垢滞 C昏沉不清 D喉中痰声漉漉 E肢节清冷16心火炽盛,灼津成痰,上扰心神的病证当用什么合方来治疗 ( ) A朱砂安神丸 B导赤散 C安宫牛黄丸 D清膈散 E温胆汤17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 )A转输功能 B消化吸收
24、 C运化水谷 D运化水湿 E脾主四肢18脾病辨证要点为( )A虚实 B寒热 C阴阳 D表里 E气血19实证头痛症状多表现为( )A头部筋脉跳动 B抽掣胀痛 C面颧红赤 D头痛隐隐 E目涩畏光20肝胃不和证的主方有( )A四逆散 B左金丸 C泻心汤 D归芍六君汤 E天麻钩藤饮21肾虚火旺证的首选方是( )A杞菊地黄丸 B知柏八味丸 C大补阴丸 D左归丸 E人参胡桃汤22常用的平补肾元的药物有( )A女贞子 B墨旱莲 C杜仲 D川断 E茺蔚子23痰饮的产生与下列何者有关(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24饮病属脾肾阳虚者首先下列何方( )A金匮肾气丸 B小陷胸汤 C已椒苈黄丸 D苓桂术甘汤 E栝
25、蒌薤白半夏汤25血寒证的治法是( )A活血化瘀 B温经散寒 C养血通脉 D补血养血 E温补阳气26痰饮之证属实者治疗当首先( )A祛湿 B化痰 C蠲饮 D健脾 E温肾27西周时期有哪几种分科( )A食医 B疾医 C幼医 D兽医 E疡医28清代对丛书的编著琳琅满目,以内科为主体的书籍有(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外台秘要 C医宗金鉴D沈氏尊生书 E张氏医通29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位命名的有( )A胸痹 B肝着 C肺痨 D肾着 E肺痿30诸病源候论从下列哪些方面把各种疾病进行分门别类的(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症状四、名词解释1食医:2因人制宜:3凉燥:4中寒:
26、5内生五气:6五志之火:7娇脏:8泄泻: 9淋秘:10肌衄:11疾医:五、是非题1调节整体平衡可以从调节寒热入手。( )2审证求机以往一般称为审证求因。( )3异病同治是异中求同辩证思想的具体应用。( )4症同治亦同,症异治亦异。( )5.卫气通于肺,治疗风邪外感,配合使用桔梗、杏仁宣肺达表,可以提高疗效。( )6.暑邪主要由外感受,常易耗气伤津,且易夹湿。( )7.六淫为病,有兼夹,亦有转化。( )8.外燥除辛散宣肺外,当重用甘寒养阴。( )9.治疗内风病证,也可配合使用治外风药。( )10.外寒属实,内寒属虚。( )11.内燥又称为“津亏”或“血燥”。( )12.对内湿的治疗重在化湿、燥湿
27、、利湿。( )13心为五脏华盖。( )14三拗汤散寒作用强,常用于治疗风寒束肺之重症。( )15.心病的辨证首分寒热。( )16.昏迷多属邪实闭证,因热入心包,寒邪犯心,痰蒙心窍所致。( )17难经二十四难云:“脾裹血,温五脏”是指脾主统血的功能。( )18脾为湿土,喜湿恶燥;胃为燥土,喜燥恶湿。( )19肝阳化风和阴虚阳亢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前者偏于实,后者偏于本虚标实。( )20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有枳壳、香附、香橼皮、陈皮、月季花等。( )21肾病以虚证为多,按照“虚者补之”的原则,当以补肾为主。( )22肾气虚弱的主方是大补元煎。( )23气和血既是供养脏腑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
28、的产物。( )24气逆最常见于肺、肝、胃等脏腑。( )25痰的病证以本虚标实多见。( )26血瘀证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但须配合行气药。( )27圣济总录是国家颁行的大型方书之一。( )28内伤杂病包括脏腑经络病证、三焦病证。( )29内科疾病的分类主要是以病机为依据。( )30补阳还五汤出自于唐代千金要方。( )六、填空题1外感时病主要应按 、 和 进行证候归类。2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 为期。”3张景岳说:“标, ;本, 。”4先期治疗未病包括 和 两个方面。5. 一般外感为病,常以 为先驱,其它邪气多依附于 而侵犯人体,如 、 、 之类。6.风性轻扬,易于侵犯人体
29、的 和 。7.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 。8.“伤于 者,上先受之;伤于 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9.初秋有夏火之余气,燥与热合,出现类似 的症状,则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合,出现类似 的症状,则为凉燥。10.四时感邪之春伤 、夏伤 、长夏伤 、秋伤 、冬伤 ,蕴结不解,均可化 。11.内湿系指内生之湿,与脾有密切关系,故有“ ” 及“ ”等说。12.内寒是机体 ,寒从内生的一种表现。13.内风有虚、实之分,属虚者为 ,属实者为 ,或 。14.内燥多由津液伤耗所致,主要证型有 、 两种。15.内火,当区分虚实, 之火多属实, 之火多属虚。16.内风与 关系密切,且多与 、 交
30、相为患。17脏腑辨证,必须以 辨证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18咳血的病机多为 或 所致。19肺实者治疗原则为 。20.心病的实证为 、 、 等病邪的阻滞,也可相兼为病。21.心虚证当分别采用 、 、 、 法来进行治疗。22.化饮(利水)宁心法适用于 , 等病证。23湿热蕴脾证的主方是 、 。24脾阴不足,当予 ,但注意养阴不可过于 。25脾系疾病分虚实,虚证可用 、 ;实证宜用 、 。26肝系病证,在病机发展方面有 、 、 、 、 的不同。27土败木贼证的主方为 和 。28胁痛分虚实,实证有 、 、 的不同,虚证则为 。29肾脏与其他脏关系密切。如肺肾虚弱的咳喘时,治疗当 与 共进;脾肾阳虚的五
31、更泄泻,当 与 齐进。30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 而藏之”。31治疗肾精亏损者,常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属肾阴虚者,宜选用 、 、等;肾阳虚者,宜选用 、 、 等。32内生的 、 、 三邪是“一源而三岐”,同属阴邪。33同属血虚证,属于心脾血虚者,当用 ;属于肝血不足者,治当 ;属于精血亏虚者,当 。34血瘀者,以 为治疗大法,但须配合 ,使“气行则血行”。35痰蒙心窍的治法是 ,方选 、 。36津液的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津液的 和津液的 、 两大方面。37饮病辨证,总属 、 证。3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病因上首先分为 、 、 三类。39清代叶天士著 ,创立了 的辨证纲领。40张仲景首创“ ”辨治外感疾病,“ ”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41王纶著明医杂著,提出“外感法 ,内伤法 ,热病用 ,杂病用 。”42朱丹溪创“ , ”之说,而主养阴。43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 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