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喘证.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64540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喘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内科学——喘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内科学——喘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内科学——喘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 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中医内科学喘证细目一:概述 一、喘证的概念及源流1.喘证的概念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2.喘证的源流喘证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 灵枢五阅五使篇说: “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 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言“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辨证已分虚实,并列方治疗。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 景岳全书说: “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在

2、肺为实,在肾为虚。 ”清 林佩琴类证治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二、喘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临床上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喘证的常见病因外因:外邪侵袭,重感风寒,邪袭于肺;或表寒内热,或因风热外袭。内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情志所伤,忧思气结,或郁怒伤肝;劳欲久病,肺肾亏虚。二、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基本病机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

3、虚喘责之肺、肾,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病理演变:喘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甚至出现喘汗致脱,亡阴、亡阳的危重局面。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喘证的诊断要点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 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

4、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二、喘证与哮病、气短的鉴别1.喘证与哮证的鉴别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见哮,而哮必兼喘。2.喘证与气短的鉴别喘证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短气亦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不抬肩撷肚。但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喘证的辨证要点喘证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

5、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虚喘应辨肺虚,肾虚,心气、心阳衰弱。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白,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伴有面色苍白、颧红,怕冷,腰酸膝软;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已,伴有紫绀,心悸,浮肿,脉结代。二、喘证的治疗原则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之,阴虚则滋养之。至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按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须牢记的架构图】三、

6、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风寒壅肺证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 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治法:宣肺散寒。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常用药: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2.表寒肺热证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薄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代表方:麻

7、杏石甘汤加减。常用药: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3.痰热郁肺证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常用药:桑白皮、黄芩、知母、大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4.痰浊阻肺证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

8、。5.肺气郁痹证主症: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治法:开郁降气平喘。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常用药: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四、肺气虚耗、肾虚不纳、正虚喘脱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肺气虚耗证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治法:补肺益气养阴。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2.肾虚不纳证主症:喘促日久

9、,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分两种情况,肾阳虚、肾阴虚,肾阴虚治疗见下面加减变化!】治法:补肾纳气。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 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蛤蚧。3.正虚喘脱证主症: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

10、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五、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风寒壅肺证,表证明显,寒热无汗,头身疼痛,加桂枝配麻黄解表散寒;寒痰较重,痰白清稀量多起沫,加细辛、生姜温肺化痰;若咳喘重,胸满气逆者,加射干、前胡、厚朴、紫菀宣肺降气化痰。表寒肺热证,表寒重加桂枝解表散寒;痰热重,痰黄黏稠量多,加瓜蒌、大贝母清化痰热;痰鸣息涌加葶苈子、射干泻肺消痰。痰热郁肺证,身热重,可加石膏辛寒清气;如喘甚痰多,黏稠色黄,可加葶苈子、海蛤壳、鱼腥草、冬瓜仁、薏苡仁清热泻肺、化

11、痰泄浊;腑气不通,痰涌便秘加瓜蒌仁、大黄或风化硝通腑清肺。痰浊阻肺证,痰湿较重,舌苔厚腻,可加苍术、厚朴燥湿理气,以助化痰定喘;脾虚,纳少、神疲、便溏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痰从寒化,色白清稀,畏寒,加干姜、细辛;痰浊郁而化热,按痰热证治疗。肺气郁痹证,肝郁气滞较著,可加用柴胡、郁金、青皮等疏理肝气之品,以增强解郁之力;若气滞腹胀,大便秘结可加用大黄以降气通腑,即六磨汤之意。肺气虚耗证,咳逆、咯痰稀薄者合紫菀、款冬花、苏子、钟乳石等温肺止咳定喘;偏阴虚者,加补肺养阴之品,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诃子;咳痰稠黏,合川贝母、百部、桑白皮化痰肃肺;病重时常兼肾虚,喘促不已,动则尤甚,加山萸肉、胡桃肉、脐带等补肾纳气;兼中气虚弱,肺脾同病,清气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养肺,益气升陷。肾虚不纳证,脐下筑筑跳动,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肾失潜纳,加紫石英、磁石、沉香等镇纳之品;喘剧气怯,不能稍动,加人参、五味子、蛤蚧以益气纳肾;肾阴虚者,不宜辛燥,宜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以滋阴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