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痢疾的心理护理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经过,主要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预后,休息、饮食及输液对本病治疗的重要性,使其克服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存良好的心态积极配
2、合治疗。1、焦虑不安心理 大部分病人会出现此种情况,一般表现较轻可出现烦躁、好动、失眠,考虑问题多而复杂,此类患者比便超过半数,又是早期的心理活动,最不利于疾病康复。这种情况应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安抚、劝解,耐心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稳定情绪,介绍有关科普知识和以往病人的治疗情况,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阻止不良心理发展,鼓励病人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为机体康复创造良好心境。2、 忧郁、多虑心理 部分病人情绪低、消极、多愁善感,少数出现较重的抑郁,反应迟钝,担心病情加重,生命危险,对治疗信心不足。此时及时以热情、和蔼、积极的态度与病人交谈,得到病人的好感和信任,鼓励病人参加文体活动,减轻心理的
3、压抑感,提高生活兴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是病人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工作,工作做得越早越好,可及时纠正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病毒性肝炎的心理护理病 毒 性 肝 炎 ( viral hepatitis) 是 由 多 种 肝 炎 病 毒 引 起 的 , 以肝 脏 炎 症 和 坏 死 病 变 为 主 的 一 组 传 染 病 。 主 要 过 粪 -口 、 血 液 或体 液 传 播 。 临 床 上 以 疲 乏 、 食 欲 减 退 、 肝 肿 大 、 肝 功 能 异 常 为 主要 表 现 , 部 分 病 例 出 现 黄 疸 , 无 症 状 感 染 常 见 。为了提高治愈率和
4、减少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做到,给患者正确心理指导 ,加强心理护理这也是预防复发及发生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工作。 病毒性肝炎患者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恒定性增高,多数患者潜在着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与疾病做顽强斗争,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 正效应” 作用。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在接受、支持和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参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
5、者以直接性的心理援助。(2)心理调整,稳定情绪,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提出改变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方法,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3)加强医疗行为指导,具体落实医疗措施和心理治疗方案,减轻患者恐惧和焦虑,保持其心理平衡。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细致观察患者的不同心理,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帮助指导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规律,以便早日康复。因肝炎传染性强,且通过密切接触可传给他人,因而常受到他人的回避,特别是慢性肝炎,病情反复,故病人心理压力大
6、,易产生焦虑、孤独、失望等心理。应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消除思想负担,设法摆脱忧虑和痛苦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流行性出血热的心理护理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本 病 是 由 病 毒 引 起 以 鼠 类 为 主 要 传 染 源 的 自 然 疫 源 性 疾 病 。 是 以发 热 、 出 血 倾 向 及 肾 脏 损 害 为 主 要 临 床 特 征 的 急 性 病 毒 性 传 染 病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该病的发生发展经过、重要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休息及饮食对该病的重要性,使他们正确对待疾病,克服焦虑
7、、恐惧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1、淡化心理及护理 由于有的病人对出血热的知识了解甚少,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坚持治疗。这种病人的心理特征带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利于治疗,另一方面由于对疾病认识不够,不利于配合治疗,不能够安心养病。对于这类心理患者,我们应采取多种方式,使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其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认识到此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以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帮助克服其淡化心理。 2、消极心理及护理 由于出血热程长,易反复,易产生许多并发症,病人易出现急躁情绪及忧郁等消极心理,对其生活失去信心,对治疗失去信心。消极心理与病情形成了恶性循环。对
8、于这种心理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做到: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增加心理健康意识,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耐心和信心。 3、 愤怒、易激动心理 少数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或疗效不显著、疾病的折磨等导致心理失衡和心中忿忿不安,表现为固执、偏激、情绪急躁,稍不如意就出现情绪激动,摔打药品、用具及拒绝治疗、拒食、哭闹,甚至谩骂医务人员。此时病人心里是非常痛苦的,需要别人的体贴、关怀和照顾及帮助。对待病人绝对不能嫌弃,要表现出极好的耐心和宽容,加强感情沟通及有效的疏导,在言行中做到庄重、大方、诚恳、自然,减少病人对医务人员的猜疑,搏得病人的好感,积极配合治疗,以早日康复。心理护理是病人
9、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工作,工作做得越早越好,可及时纠正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理指导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 滋 病 , 是 种 人 畜 共 患 疾病 , 由 感 染 “HIV“病毒引起。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 疫 系 统 的病毒。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艾滋病,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像伤风、流 感 、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少、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 3-4
10、 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 短 、持续性腹泻便血、肝 脾 肿大 、并发恶性肿瘤、呼 吸 困 难 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 痛 、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 传播途径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
11、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亲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1、性传播 2、血 液 传 播 3、 共 用 针 具 的 传 播 4、 母 婴 传 播 艾滋病预后不良,加之疾病的折磨、被他人歧视,病人易有焦虑、抑郁、孤独无助或绝望等心理障碍,部分病人可出血报复、自杀等行为。护士应动员亲友和团体给病人提供生活上、精神上最大限度的帮助,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的需要、困难,满足合理要求,给予关怀、温暖和同情,及时解除身、心痛苦,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
12、轻生念头的病人,要派专人守护。1、稳定病人的情绪,避免一切忧愁、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护士及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帮助病人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等。事事处处关心爱护,不得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不讲任何伤情感的话,使病人心情舒畅,不孤独,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2、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可给病人讲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让病人了解本病,故不能急躁,要安心养病,按时用药,很好配合医师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多数病人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大大加速病情恢复。3、应注意保持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布置合理、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4.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
13、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艾滋病研究的进展,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5、多与病人沟通,运用倾听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要真正关心体谅病人,并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麻疹的心理护理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 23 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
14、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我国自 1965 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麻疹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 天后口腔颊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麻疹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 天后口腔颊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1、 做好病情的告知工作,还给病人知情权。能否缓解和消除上述病人的心理障碍,就必须把病人的病情详细地告知病人,让病人懂得该病发生的病因病理,预后转归,治疗的方式及方法等。一方面让病人知道该病发病的长期性和难治性,
15、另一方面又要让病人充分理解医生的治疗措施以及对该病有控制法和缓解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2、 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病人把病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一切临床表现,全部叙述出来,然后根据各个症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3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使病人住院如在家,除了对检查治疗手段的细心操作外,要从生活、饮食方面尽量满足病人的一些基本要求,如饮食的口味、食物的品种,以及洗澡、上厕所、睡眠等,不应让患者感到有不方便的地方。4、其它疗法,包括精神转移疗法:可给病人讲故事、讲笑话、看书报、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告知病人和家属本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常见并发症及预后,使他们知道皮疹消退后不会留有色素沉着,
16、从而正确对待疾病,对因病暂时停止学业的患儿,可根据病情指导或帮助家属共同辅导学校功课,以消除他怕影响学校的顾虑。手足口病的心理护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 多种(型),柯萨奇病毒 A 组的 16、4、5、9、10 型,B 组的 2、5 型,以及 肠道病毒 71 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 柯萨奇病毒 A16 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 71 型(EV 71)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 1.人 群 密
17、 切 接 触 传 播 。 通 过 被 病 毒 污 染 的 手 巾 、 毛 巾 、 手 绢等 物 品 。 患 病 者 接 触 过 的 公 共 健 身 器 械 等 。 2.患 者 喉 咙 分 泌 物 ( 飞 沫 )传 播 。 3.饮 用 或 食 用 被 患 病 者 污 染 过 的 水 和 食 物 。 4.吃 有 病 毒 或 苍 蝇 叮 爬 过 的 食 物 。 由于手、足、口疱疹的疼痛刺激,使病儿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 表现为哭闹不安,不能安静的接受治疗。因此医护人员态度要亲 切、热情、和蔼,以自己的言行取得病儿的信任,减轻紧张心理。做治疗时采取鼓励表扬法,使病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保证病儿充足的
18、休息与睡眠。1 、做好宣教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患者和易感者之间应做好生活隔离,生活用具严格分开,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类、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2、做好护理 (1) 解除高热所致的躯体痛苦和心理反应: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保护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另外,要重视疾病引起的心理反应,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工作。注意防止自身的言行引起病人的误解,主动介绍高热常识,帮助病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 体贴病人,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消除期待性焦虑心理,树立治愈信心。医护人员要以熟练的技术,沉着、礼貌、热情的态度取信于病人,才能融洽感情,配合治疗。如遇到急躁、粗暴、遇事苛求的病人,医护人员要耐心解释,满足其合理要求,这样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