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其治则主要是祛风活血化淤。 散偏汤: 川芎 30g 白芍 15g 白芷 15g 郁李仁 3g 柴胡 15g 白芥子 9g 香附 6g 甘草 3g 水煎服。 祛风活血止痛: 川芎 30g 白芍 30g 白芷 12g 细辛 6g 葛根 40g 柴胡 15g 苍术 15g 羌活 12g 蝉衣 6g 地龙 30g 水煎服。 活血化淤熄风止痛: 桃仁 10g 红花 9g 川芎 30g 白芍 15g 生地 10g 当归 10g 白芷 15g 黄芩 15g 元胡 15g 钩藤 15g 生牡蛎 30g(先下)生龙骨 30g(先下) 甘草 10g 水煎服 . 急性发作的
2、治疗 1、镇吐药和止痛药: 灭吐灵、阿斯匹林、消炎痛、颅通定等 2、麦角胺类药: 麦角胺咖啡因 (头痛开始服 2 片,半小时后 无效再服 2 片,每日剂量不超过 6 片 ) 3、非类固醇抗炎药: 萘普生 (发作时口服 275mg, 根据需要 4h 后 可重复 275mg) 4、 5-HT 受体激动剂:英明格 (口服或注射 ) 辨证论治头痛 刘忠伟 头痛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如颅内疾病。五官、心血管疾患及各种急性感染病等。中医认为,不 论六腑清阳之气,还是五脏阴经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脑为髓海,不任受邪。不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或经络郁塞等,皆可引起
3、头痛。所以对头痛一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四诊,细心辨证,不可粗疏。尤其对病因不明的头痛,更要辅助各种检查,达到明辨病因,然后依症论治,精选方药。现就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简述如下。 l 辨治要点 1 1 辨经络脏腑治疗头痛,首先要辨明所属经络脏腑,循经用药十分重要,因为头是人之巅顶,要达到巅顶,必须循经而行。头为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循行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 顶。头痛的发生主要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头部脉络绌急,脉络失养。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客于经络,或普浊、气滞、血瘀阻于经络,经气不利,经络绌急;或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均可出现头痛。由于受邪经络的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根
4、据头痛部位,定所属的经络、脏腑。然后循经用药;一是引经药,二是调理所属脏腑用药。 1 2 辨虚实寒热治病知虚实、明寒热,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散之。补虚泻实是治病的一个要点,治疗头痛尤当注意辨虚实寒热,虚者头部经脉失养,以补养为主。实者头部经气郁滞,以疏泄为主;寒 者头部经脉绌急,以温经为主;热者头部经气不利,以清利为主。 1 3 辨外感内伤 头痛有外感与内伤 2种。外感者,其病机为邪壅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绌急。内伤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因于肝者,多为肝气郁结,化火上扰清空;因于脾者,或为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或为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因于肾者,或为肾虚无以生髓,髓海
5、空虚,或为肾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清空。因此,外感与内伤,病因病机各异,施治亦不同。治疗头痛当辨明外感内伤,外感者病程短,以祛邪为主,内伤者病程久,以调理为主。肝阳上亢若以疏风清热为 主,则更易导致肾阴亏虚,使病情加重;风热头痛若以镇肝潜阳为法,则易引邪人脏,为生他变。故 I艋床上治疗头痛必须辨明外感内伤。 2 辨证论治 症见头痛初起、时轻时重、时作时止,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外感风寒入侵脑户者,以原方用之,一般 l剂 2剂即可见效。若太阳穴有热感、遇热加重、遇凉减轻、或午后加重、甚者痛连面齿、舌质红、脉浮数,证属风热或兼肝经风火上攻,去白芥子,加连翘、菊花、2 桑叶、黄芩、夏枯草,头
6、痛重者再加防风水煎服。症见头痛,脑力活动后加重,记忆力差,遇劳加重者多属血虚,加四物汤、鸡血藤、丹参、桔梗、升麻, 水煎服,初得者服之效尤显。症见头痛隐隐,神倦乏力,动辄气短,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无力,多为气虚,加黄芪、党参、升麻、茯苓、白术、炙甘草,水煎服。症见头晕胀痛,心烦易怒,口苦目涩,小便黄,情志不顺后加重,舌红,脉弦滑者为肝阳上冲,加生地、刺蒺藜、牡蛎、龟板、天麻、蜈蚣,水煎服。症见头痛而眩,伴不寐多梦,思虑过多者多为肝郁头痛,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夜交藤、自僵蚕、远志,水煎服。症见头痛昏重,胸闷,乏力,纳呆,舌胖大,苔白腻,脉缓滑,多为痰浊上逆,加半夏、茯苓、枳实,有热象者加胆星、
7、黄芩、青黛,水煎服。症见后头 痛,项部不舒,于伏案后加重者,多为血滞脉络,加葛根、补骨脂、姜黄、当归、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水煎服。 症见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阴天加重,由外伤引起者,为血瘀头痛,加穿山甲、天花粉、当归、桃仁、红花、大黄,水煎服。症见面部突发突止的短暂性暴痛,痛止如常人,常伴同侧面肌抽搐,多为肝阳偏亢,化风上扰所致,加牡蛎、石决明、枸杞子、僵蚕、蜈蚣,水煎服。以上各类头痛方药,在头痛发作期应用,特别是久痛顽痛者痛止后仍需辨证论治,调理阴阳气血以治本。 3 体会 头痛多是慢性顽固性疾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社交及工 作,颇使患者身心受苦,且头痛常因情绪而复发加重。因此,在辨
8、治同时,注意患者的情绪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头痛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9 10 23收稿 )_ 头痛是一种常见且又复杂的疾病,导致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头痛的类型也很多,国际头痛学会把头痛分成 1 3大类、 1 28小类。对于其中的大多数头痛,又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器质性头痛;一类是原发性头痛。前者多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需要上医院才能诊断。后者是最为常见的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经期头痛等。偏头痛 偏头痛分无先 兆性偏头痛和先兆性偏头痛两种。前者为原发性、反复性的头痛,持续发作达 472小时。典型特点是单侧、搏动样,强度中等或剧烈,日常活动加重,常伴
9、恶心、畏光、畏声。常见的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劳累、进食和饮酒、月经、气候变化等。后者也表现为原发性,反复性头痛,伴随的神经系统症状可明确定位于大脑皮质或脑干,一般逐渐发展超过 5 20分钟,通常持续时间少于 1小时。一般在神经先兆症状之后马上或间隔少于 1小时,出现头痛,恶心和 (或 )畏光,头痛通常持续 4 72小时后完全消失。先兆症状的一般特点:视觉先兆最常见,约占 99 , 其次为感觉,失语、运动先兆。视觉异常为无色闪烁的”之”字形图案,常位于视觉中心并向周边移动,视觉症状持续多数少于 30分钟。感觉先兆的发生率仅次于视觉先兆,可表现为上肢和口周感觉异常 (常表现为麻木感 ),每次涉及
10、部位可有变化。 门诊 I 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并非是一种疾病,而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病因包括头、颈,肩部姿势不良引起的大脑后枕部和肩部肌肉收缩,缺乏休息和睡眠不足,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焦虑和抑郁,止痛药物过量和滥用精神心理紧张导致各种压力反应等。疼痛的特点通常为钝 痛或非搏动性痛有紧压感、压迫感、紧箍感:也有自诉为束带感或头沉。多数是轻至中度的疼痛;双侧多同时发作;不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紧张型头痛曾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普通头痛、心因性头痛等。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以眼眶、眶上、颞区且仅为单侧、严重的头痛发作为特征。发作持续 1
11、5 1 80分钟常每天发作一或几次特别是在晚上。常伴同侧的流泪、流涕、鼻黏膜3 充血、眼睑水肿、轻度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男性多见。经期头痛经期头痛常发生于月经来潮前后,或月经期。头痛特点是从单侧颞侧开始很快波及到两 侧呈刺痛或胀痛,有恶心欲呕的感受,每次头痛持续 30分钟至两小时不等,情绪不好时头痛还会加重。伴有经行不畅、量少、色深、有淤血块;小腹及两胁胀痛时作嗳气乳房胀痛。 头痛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神经性头痛”的说法不规范。,在日常听到的神经性头痛、精神性头痛 神经官能症的头痛均可归为紧张型头痛。 川芎茶调散治疗外感风寒湿性头痛,只是改为汤剂服用。除依六经使用引经药外,凡寒性头痛
12、, 加苏叶、生姜;湿性头痛,加苍术、藁本;瘀血头痛,加茺蔚子、赤芍;若伴有鼻塞流涕,必加辛夷、苍耳子;因风寒所致的顽固性头痛 ,要加全蝎、蜈蚣,方能起效。另据报道,川芎茶调散还可用于治疗颈椎病、 八、小 结偏头痛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病机有因肝郁而致肝火、肝风、肝寒、肝瘀、肝虚等病理变化,有因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有因内外风合而为病,有因脏腑功能失调而为病,有因阴阳失调,气血失衡而为病,有因脉络阻滞,血行不通而为病,有因脉管络脉系统营卫不和而为病,其病机复杂,但最终是在内外因基础上导致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的脉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应审证求因,辩证施治,宜
13、心理开导时 用心理疗法,宜针时用针,宜 用药时用药,宜针药合治时用针药 从肝论治 朱建贵 【 1_认为肝为病位中心,凡肝郁、肝火、肝风、肝寒、肝瘀、肝虚等病理变化均可致偏头痛,分别以疏、清、平、温、化、补之法,和肝而治之,以疏肝解郁、疏肝化痰、清肝泄火、平肝熄风、温肝降逆、化肝活血、补肝养血辩证而治。疏肝解郁用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化裁。方药:柴胡 10g、当归 12g、白芍 15g、郁金 12g、橘叶 lOg、菊花 10g、川芎 15g、延胡 12g、制香附 10g、薄荷 (后下 ) 1 5g、炒枳壳 10g、甘草 6g。疏肝化痰用越鞠丸与温胆汤合方化裁。方药:郁金 12g、橘叶 10g、制香附
14、 12g、川芎 15g、法夏 10g、炒栀子 9 陈皮10g、朱茯苓 15g、甘草 6g、炒枳壳 10g、竹茹 12g、生姜 9g、大枣 5枚。 清肝泄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 9g、黄芩 lOg、炒栀子 9g、丹皮 15g、赤芍 15g、夏枯草 15g、生地 20g、决明子 15g、当归 12g、川芎 15g、元胡 15g、菊花 12g、酒军 9g。平肝熄风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药:天麻 10g、钩藤 (后下 )15g、决明子 15g、牛膝 15g、黄芩10g、白芍 15g、生地 15g、炒栀子 9g、川芎 12g、菊花 12g、酒军 9 羚 羊角粉 3g(分 2次冲服 )。 温肝降逆
15、用吴茱萸汤与旋覆代赭汤合方化裁。方药:吴茱萸 9 生姜 12g、法夏 12g、旋覆花 10gf包 )、干姜 10g、大枣 5枚、代赭石 (先煎 )30g、党参 12g、细辛 3g、川芎 15g、元胡 12g。化肝活血用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加减。方药:当归 12g、川芎 15g、丹皮 12g、赤芍 15g、桃仁 9g、红花 6g、柴胡 12g、姜黄 10g、丝瓜络 lOg、菊花 12g、枳壳 9 桔梗 9g。补肝养血用圣愈汤加味调治。方药:当归 15g、白芍 15g、川芎 15g、熟地 15g、党参 12g、炙黄芪 15g、枸 杞 10g、女贞子 15g、旱莲草 12g、菊花 10g、沙苑子
16、12g、桑寄生 15g。 张沛虬 【 1认为偏头痛病机复杂,有肝气郁结,气逆上犯于头,脑脉头络不畅;有郁而不泄,化火动风,扰动脑络;有气机不畅,湿浊中阻,聚而为痰;有气滞血瘀,久病人络,痰瘀互阻,壅滞脑窍脉络致头痛;有气滞火郁,津液暗耗或思虑过度,髓海空虚,肾之精血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搏击脑络致偏头痛。治疗以疏肝解郁为纲,兼清火、化痰、活血、潜阳,并加全蝎伍蜈蚣以镇痉止痛,同时予以言语开导、移情、情志相胜、暗示等中医心理治疗。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 6 川芎 20g丹参 20g、葛根 20g、当归 18g、赤芍药 18g、白芍药, 18g、佛手 lOg、牛膝 10g、元胡 3
17、0g、钩藤 30g、全蝎 3g (研 )、蜈蚣 3g(研 )。解4 郁泻火、凉血清脑。方药:丹皮 lOg、山栀 10g、柴胡 lOg、川芎 10g、当归 10g、丹参 20g、葛根 20g、决明子 30g、石决明 30g、元胡 30g、钩藤 30g、全蝎 3g(研 )、蜈蚣 3g(研 )。疏肝理气、活血化痰。方药:柴胡 6g、川芎 20g、丹参 20g、葛根 20g、茯苓 lOg、白术 10g、姜半夏 10g、天麻 10g、元胡 30g、钩藤 30g、全蝎 3g(研 )、蜈蚣 3g (研 )。养血柔肝、平肝潜阳。方药:当归 15g、白芍药 15g、枸杞子 15g、白菊花 15g、生地黄 30g
18、、熟地黄 30g、石决明 30g、川芎 20g、丹参 20g、葛根 20g、元胡 30g、钩藤 30g、天麻 30g、全蝎 3g(研 )、蜈蚣 3g(研 )。 王东梅 1认为肝郁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以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方药:牡丹皮、生栀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丹参、泽兰、川芎,并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加用引经药,如前额痛加葛根、白芷;两侧偏头痛加柴胡、蔓荆子;头顶痛加藁本、吴茱萸 ;脑后痛加羌活、独活。 熊继柏 认为本病由肝经络脉瘀滞不畅,挟风痰阻滞所致,治疗以疏肝祛风、通络止痛之法,用散偏汤合天蝎散加减。方药:川芎 10g、白芷 10g、白芍 lOg、白芥子 lOg、香附
19、10g、柴胡 lOg、郁李仁 10g、甘草 6 天麻 10g、全蝎 3g、僵蚕 lOg。 杨秀清 1认为肝经风热上扰巅顶,脑脉痹阻是主要病机,以祛风清热,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方药:柴胡、白芍、川芎、香附、蔓荆子、地龙、黄芩、杭菊、蔓荆子、地龙。李可 l 7I认为偏头痛为肝火随龙雷之火上燔,而成阳亢之势,用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方药:熟 地黄25g、生地黄 20g、巴戟天 30g、麦冬 30g、天冬 30g、酸枣仁 30g、茯苓 15g、炙甘草 15g、五味子 5 桂枝 10g、白芥子 10g、白芍 50g、葛根 60g、黄芪 45g。 陶根鱼 1认为肝失疏泄,气血凝滞为基本病机,以疏肝理气、
20、活血止痛为治法。方药:川芎 10 20g、柴胡 12g、白芍 15g-20g、元胡 12g、丹参 12g、细辛 6g。李木森 91以息风止痛散为主方治疗偏头痛。方药:菊花 lOg、白芍 15g、枳壳 lOg、牛膝 13g、地龙 10g、钩藤 15g、石决明 30g、甘草 5g。朱良春 l1 0I以“勾蝎散” 祛风平肝,解痉定痛,配合补气血,益肝肾治疗各类偏头痛。姜春华 I111认为偏头痛一部分病机为血管收缩、血行障碍所致,治疗用芍药甘草汤加川芎以柔肝缓急,通脉畅流。 二、从少阳胆论治 彭坚认 121为本病为风袭于少阳经致郁气不宣,治疗以疏解胆郁,和血止痛,以散偏汤加减。方药:白芍 lOg、川芎
21、 30g、郁李仁 6 柴胡 10g、甘草 6 白芥子 10g、香附 15g、白芷 6 茯神 lOg、地龙 30g、黄连 6g。赵金铎 l31认为本病为少阳胆气郁遏、痰湿化热引起,治疗以和解少阳,清化痰热之法,用桑钩温胆汤加葛根、白芷。方药:陈皮 9g、云苓 9 半夏 9g、枳壳 9g、竹茹 3g、钩藤 9 g、桑寄生 9g、葛根 9g、白芷 3g、甘草 6g。赵文鼎 14认为本病为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治疗以解少阳,行气止痛为法。方药:柴胡 10g、黄芩 10g、半夏 10g、党参 10g、郁金 10g、细辛 6g、姜黄 10g、黄柏 10g、川芎 6g、炙甘草 6g、生姜 10g、大枣 5枚。
22、三、从风论治刘福友 l51认为风邪是发病的根本,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基本方:川芎12g、荆芥、羌活各 10g,防风、蔓荆子各 15g、延胡索 20g、甘草 6g。临床应用时从以下 3方面辨证加减。 风火证 。治疗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在基本方上加柴胡 12g、白芍、栀子各 10g、丹参 30g。风痰证。在基本方上加法半夏、天麻各 15g。 风瘀证。基本方上加桃仁、红花各 10g、当归 15g,将熟地黄易为生地黄。沈炎南【 l6】认为头痛之因虽有不同,但多与“风”相关,因此,在辨明病因而施治的基础上,必佐以风药,虚者亦然。治疗用加减清上蠲痛汤。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菊花、黄芩、
23、麦冬各 3g、蔓荆子 6 甘草 lg。5 张琪【” 1认为本病为风热上攻所致,治疗以散风清热法,方以“芎芷石膏汤”合“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方药: JiI芎 30g、白芷 15g、生石膏 50g、菊花 15g、钩藤 15g、全虫 log、荆芥 log、细辛 5g、黄芩 lOg、生地 15g、白术 15g、山药 20g、甘草 15g。 王玉来 认为风热外袭、阴虚阳亢、瘀血阻滞是偏头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祛风、清热、滋阴、活血为法。主方:川芎、白芷、防风、羌活、生地、石膏、全蝎、地龙、僵蚕、牛膝、泽泻、车前子、元胡。沙星 91认为本病为风寒深入髓海,经久邪入髓络,挟痰浊,又风客上窍所致,治疗 用霹雳
24、汤。方药:白芷 12g、川芎 9g、制川乌 9 全蝎 3g、僵蚕 9g、生姜9g、甘草 4 5g。 周潜 JllIZO以祛风镇痛之法治疗偏头痛。方药“清震丹”:白芷 15 30g、川芎 15 30g、川 I乌 6 10g(必须先煎 40min)、甘草 6 10g(与 JiI乌同煎 ),再加入细辛 3 5g。四、调整脏腑 康广盛 f21】认为本病以内伤为主,多与肝脾肾 j脏有关。因于肝者,多见肝阳上亢;因于脾者,见脾失健运,痰浊内阻,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因于肾者,多因禀赋不足,或劳欲内伤,肾精亏虚,最终使脑髓失养,脉络失荣而成。基本方 :葛根、姜黄、白芷、川芎、决明子、怀牛膝、当归、细辛、全蝎
25、、蜈蚣、甘草。因于肝者酌加白芍、天麻、菊花;因于脾者酌加砂仁、白豆蔻、白术;因于肾者加杜仲、桑寄生、枸杞子等;瘀血明显者可加没药、红花等;外感表证明显者可加荆 芥、防风 陈伯涛认为偏头痛隶属内伤头痛范畴,多虚实夹杂之候,因于肝肾阴虚,虚阳上扰,血少津亏,髓海空虚,痰瘀阴经,经脉不通所致,从 3方面辨证治疗。虚阳上扰,治疗以滋阴潜降、调摄阴阳为法。方药:牡蛎 30g(先煎 )、大生地 15g、生白芍 lOg、女贞子 12g、墨旱莲 12g、法半夏 10g、夏枯草 lOg、刺蒺藜 lOg、白菊花 6g、大川芎 6g、生石膏 30g、藁本 5g。 气血瘀阻,络脉失和,治疗以和血通络为法。方药:炒白芍
26、 20g、炙甘草 10g、刺蒺藜 10g、白菊花 6g、大川芎 6g、生石膏 30g、藁本 5g。髓海空虚,治疗以补益气血为法。方药:潞党参 15g、绵黄芪 15g、全当归 10g、炒白芍 10g、大熟地 12g、炒白术 lOg、山萸肉 10g、潼蒺藜 lOg、甘杞子 I2g、白菊花 6 大川 l芎 6g、生石膏 30g、藁本 5g。韩子江 231认为本病之成,是在脏腑功能失调 (尤其肝胆 )的基础上,“风、火、痰、瘀、虚”五端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导致气血逆乱于头之两侧,郁遏经脉所致,治疗以益气活血、清肝泻火、化痰通络为法,药用治偏灵 (由人参、天麻、石菖蒲、全蝎、红花、川芎、三七、丹参
27、、菊花、羚羊角粉、细辛、白芷等 l0余味中药组成,每丸重 6g,每次 2丸,每日 3次。疼痛发作时,可临时加服 24丸,半月为 1个疗程。 ) 王为兰认为本病为内伤头痛,以虚、滞、痰、瘀为病机,治疗以祛瘀补虚,行气解郁,豁痰散结,和血止痛散为法,方药用散偏汤。方药:川芎 30g、白芍 15g、白芷 15g、柴胡 3 香附 6g、郁李仁 3 白芥子 10g、甘草 3g。 孙克 良 25认为本病为机体内阴 (抑制 )阳 (兴奋 )失调,气 (功能 )血 (物质 )失衡,造成脑神经失养,头部动脉分枝发生扩张与痉挛引起。治疗以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为法,分 4个类型进行辩证治疗。肝胆火郁型。治宜清肝降火,
28、安神疏郁。方药:生白芍 30g、栀子 20g、龙胆草 15g、菊花 30g、黄芩 20g、川芎 20g、枣仁 24g、远志 12g、香附 30g、生龙牡 8各 30g、丹皮 20g、生草 15g。阴虚火旺型。治宜养阴清热,安神镇静。方药:生地 30g、生白芍 30g、元参 30g、二冬各 20g、丹皮 20g、栀子 20g、黄芩 15g、白 芍 20g、菊花 30g、枣仁 24g、远志12g、生龙牡各 30g、夜交藤 30g、木瓜 30g、女贞子 20g。 阴虚血亏型。治宜养阴补血,安神缓痛。方药:当归 30g、川芎 20g、白芍 30g、熟地 30g、菊花 30g、女贞子 20g、首乌 30
29、g、枣仁 24g、远志 12g、生龙牡各 30g、五味子 20g。心脾两虚型。治宜平补心脾,安神止痛。方药:党参 20g、黄芪 60g、白术 20g、生 I J药 30g、云苓 30g、当归 30g、枣仁 24g、远志 12g、生龙牡各 30g、白芍 30g、菊花 30g、龙眼肉 30g、炙甘草 15g。周超凡 26-27认为本病病位6 在肝、脾、肾三脏,内伤气滞、血瘀、痰浊、虚损,外感风、寒、热、湿自表袭于经络,上犯巅顶,外因与内因相互为病,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阻遏络道而诱发头痛。从以下几方面辩证治疗。肝郁头痛。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方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郁金、川芎
30、、延胡索、香附。痰湿头痛。治宜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四物汤合参。方药:半夏、白术、天麻、当归、川芎、白芍。瘀血头痛。治宜活血化瘀为主,桃红四物汤化裁。方药: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白芷、延胡索。血虚头痛。治宜四物汤加 减。方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鸡血藤、延胡索、白芷、香附。 肾虚头痛。治宜为六味地黄丸与四物汤合参。方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香附。对于女性患者,以养血调经,柔肝缓急为法,使用偏头痛 1号方治疗。方药:当归、川芎、白芍、香附;对于男性患者,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为法治疗。方药:当归、川芎、白芷、防风。同时应用引经药:枕部疼
31、痛加用羌活、葛根;前额及眼眶周围疼痛加用生石膏、白芷、蔓荆子;头之两侧疼痛加用柴胡、黄芩、川芎;巅顶部疼痛加用藁本、吴茱萸。五、升阳祛霾 法谢强 勰 1认为顽固性偏头痛多为阴霾蒙蔽清窍, “邪害空窍”所致,治疗应以“升阳祛霾”、“久塞其空”为法则,主要从以下 3方面辩证治疗。气虚阴霾蒙窍。治以益气升阳、化痰祛霾、温窍止痛。方药:炙黄芪 15g、葛根 15g、白芍 15g、党参 12g、当归 12g、白附子 3g、白术 12g、桂枝 10g、防风 6g、全蝎 3 g、柴胡 6g、炙甘草 6g。 阳虚阴霾蒙窍。治以益火升阳、化痰祛霾、温窍止痛。方药:熟附片 10g、炙黄芪 lOg、茯苓 lOg、葛
32、根 15g、半夏 lOg、陈皮 6 白术lOg、防风 6g、川芎 15g、僵蚕 lOg、党参 12g、炙甘草 6g。气血亏虚阴霾蒙窍。治以补益气血、升阳祛霾、温窍止痛方法。方药:炙黄芪 20g、葛根 20g、桂枝 10g、白芷 lOg、当归20g、五味子 10g、川芎 15g、防风 6 白术 12g、柴胡 6 郁金 lOg、白芍 10g。 六、针灸疗法 贺普仁 1采用宣通手足少阳、疏风止痛为法,选用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配用风池、曲池、绝骨等穴,手法要求用泻法,针其患侧,头部诸穴多用捻转泻法,其他部位的穴位多用提插泻法,对远离病所之穴,则用较强手法,使针感沿经放散到肢端或上行到躯干
33、部,达到在“疫、麻、胀”感后 留下“轻快”、“舒适”之感。 姜揖君【蚓以疏解少阳,调畅气机为法,以疼痛部位经络辨证选穴,穴取:足临泣、外关,配合谷、太冲、百会、病侧太阳、风池。舍岩【 31认为偏头痛多属少阳经虚证,治疗用舍岩五行针法中的胆补针。处方:通谷、侠溪补,窍阴、商阳泻。针法采用 1寸半 30号毫针 8支沿皮 15。角斜刺。补法顺经刺,泻法逆经刺。每日针刺 1次,留针 30min,每 lOmin行针 1次, 10日为 1疗程。 向诗余 1认为少阳经脉瘀阻不畅是本病的关键病机,采用在少阳经脉循行部位的颞浅动、静脉刺激群或所属穴位施行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达 到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作用。具体操
34、作如下:患者仰卧,观察其头侧部的脉络,局部脉络不甚显露者,可稍作按摩或轻轻拍打使之显露。取穴:患侧的太阳、头维;双侧的风池、合谷、太冲、百会、阿是穴。待针刺得气后留针 30min。取针时除太阳穴后取外,余先取。然后嘱患者头转向健侧,于太阳穴持针摇大针孔,并挑破血管壁少许,让该血管渗出或用力挤出血液 2 3滴即可。刺完后以75酒精棉球按压消毒以防感染,隔 13 1次, 3次为 1个疗程。 王泽涛 3 采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偏头痛,穴取:患侧率谷穴,选用 28号、 1 5寸规格毫针。常规进针 后,针尖朝耳尖方向 (即角孙穴方向 )平刺 1 1 5寸,得气后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将针尖朝丝竹空方向平刺 1
35、 1 5寸,得气后再将针退回至皮下,然后将针尖朝太阳穴方向平刺 1 1 5寸,获取强针感后,留针 30rain,留针期间行针 2次。每次针刺由浅人深过程中均应如龟人 ,一深再深,一探再探,以产生足够强度的针感。出针时摇大针孔,不闭其孔。每天针刺 1次, IO次为 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3 5d。本法能获得较大范嗣的强针感,具有取穴少和针感强、针感直捣病所之特点,从而达到气畅血行、络通痛止的目的。刘世7 琼 1运用体针配合刺血 疗法,体针选穴如下:痰浊头痛处方:中脘、丰隆、合谷、印堂;瘀血头痛处方:阿是穴、合谷、三阴交,随痛处 (阿是穴 )进针,出针后常不按孔穴,任其流出恶血;肝阳头痛处方:悬颅
36、、颔厌、太冲、太溪。同时随症选穴:眉棱痛加攒竹,侧头痛加太阳,后头痛加天柱、后顶,呕吐加内 关;刺血穴位如下:前头痛取百会、印堂、双太阳;偏头痛取百会、患侧太阳、头维、率谷;后头痛取百会、 双侧风池。以上诸穴每次可选 1 2穴点刺放血,使其出血数滴。 七、针药并用 林咸明【 35J认为脉管一络脉系统营卫不和是偏头痛发作的关键环节,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偏头痛。方药:桂枝 9 葛根 20g、生白芍 20g、大枣 9 生姜 9g、生草 6g、生麻黄 3g、生石决明30g(先下 )、蔓荆子 15g、白僵蚕 12g,、全蝎 6g、川芎 15g、鸡血藤 30g、广郁金 15g、陈皮9g、夜交藤 30g。针灸主
37、穴以疼痛点 (阿是穴 )为主,配合太阳、上星、合谷、太冲,并结合“安神六穴”,耳穴心、肺、神门,体穴迎香、安眠、足三里六穴。以调和阴阳、气血、营卫,调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针刺手法:头部阿是穴采用强刺激手法一缠针震颤法,操作时先捻转提插得气,再单向捻转,直至手下有一定阻力时,刺手拇食指紧捏针柄 ,作静止性震颤,太阳、上星行平补平泻。四关穴合谷、太冲采用针刺泻法,刺激量稍重,以调头部脉管一络脉营卫气血。李远实 36认为气血凝滞,致使清阳不升,精血失养,不通则痛为其主要病机,治疗应先治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调精理气,主张针药合治。在治疗针灸选穴上,取“ 、海、关”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 ),
38、手法或泻或补,或加灸或加拔罐。中药以自拟“化浊通络汤”为主随证加味,方药:川芎 10g、白芷 10g、佩兰 10g、蔓荆子 6g、薄荷 6g。主要分以下几型辩证治疗。风湿袭络型。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均行泻法 ,气海、关元针后加隔生姜灸;中药予以 “化浊通络汤”加羌活、白术、枳壳。 肝阳上亢型。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均行泻法,气海、关元针后加拔罐;中药用“化浊通络汤”加地龙、白芍、甘草。 气血不足型。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均行补法,关元、气海针后加附子饼灸;中药予 “化浊通络汤”加党参、黄芪、当归。血瘀阻络型。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均行泻法,气海、关元针
39、后隔盐灸加拔罐;中药予 “化浊通络汤”加威灵仙、丹参、丝瓜络。耿显【。 认为偏头痛多为风邪所致,无论内伤外损每遇风则加剧,迁 延难愈,久则入络伤血致局部经络瘀滞不通,治当疏风活血止痛,内外同治,针药并用。方药:荆芥 9g、防风 9g、羌活 9g、独活 9g、蝉衣 9g、细辛 5 当归 9g、川芎 9 薄荷 (后下 )6g、白芷 9g、藁本9g、甘草 6g、蔓荆子 9g。针灸取穴:患侧头维、攒竹、太阳、风池、列缺,针刺方法:攒竹,太阳,风池均用直刺,攒竹进针二分,太阳进针五分,风池进针一寸;头维沿皮向上,刺入一寸,亦可针向最痛点;列缺逆经而刺,进针 1寸,以上五穴进针得气后施轻捻转泻法后留针 3
40、0min_ 病因病机 1 1 外伤性外感风寒后邪遏清阳缪平 l2J认 为六淫上犯癫顶,邪气稽留,阻遏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络脉而引发头痛。 1 2 内伤性 1 2 1 肝阳上亢卢明 1 2 3 气滞血瘀因各种因素导致血液运行不畅, telcagepant(140和 280 mg)和安慰剂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清楚可能与遗传、饮食、精神、内分泌与激素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学说、神经学说等一 。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近年使用抗癫痫药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抗癫痫药不良反应较多常被患者拒绝。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偏头风、头痛等范畴 ,笔者认为偏 头痛多由风邪
41、上犯巅顶、侵袭经络、清阳受阻、气缸不畅,气滞血瘀,不通而痛所致,且因此病反复发作,久病人络,故应治8 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祛风通络。祛风通络汤中主药川芎,辛温昧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 ;自芷、藁本、细辛发表散寒,祛风止痛;葛根、蝉衣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止痛;牛膝活血散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全蝎、蜈蚣搜风通络止痛;甘草缓急止痛,并调和全蝎、蜈蚣之毒性。全方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之功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青壮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近年来,应用 盐酸氟桂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多为单一用药,而且对病例选择和用药的具体方法各异,故疗
42、效也不一致,本院采用盐酸氟桂嗪胶囊与中药合并治疗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嗪胶囊 5 mg,每晚顿服。治疗组在给予盐酸氟桂嗪胶囊的同时加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 15 g,钩藤 30 g(后下 ),石决明 12g(先煎 ),栀子 12 g,桑寄生 12 g,黄芩 12 g,牛膝 20 g,川芎 20 g,当归 20 g,白芍 15 g,杜仲 12 g,全蝎 5 g。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恶心呕吐者,加半厦、陈皮 1剂 d,水煎 300ml,分早晚 2次服用。 3 讨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患病率为 5 一 10 ,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
43、、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 4 72 h,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或活动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中休息则可缓解头痛。典型的偏头痛患者有前驱症状,并有活动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睡眠不足、饮酒等。现代医学研究普遍认为,本病多由神经血管功能不稳定导致脑组织两侧血液灌注不平衡,同时伴有血液粘稠度、血小板凝集力增加导致。中医学将本病归属“头痛”、“头风”范畴 J。认为发 病主要与肝密切相关,肝阳不足,肝阳偏亢;或肝气郁滞,久郁化火,上扰清空;或肝肾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亢而致头痛。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锥如刺者,多因久病人络,血瘀络痹之故。笔者认为,无论是肝阳不足,还是最终的血瘀络痹,其中始终存在肝风扰动的病机,故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本病,重点以平肝熄火风兼以活血通络之法治之,可取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川芎、当归活血补血;白芍柔肝。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现代药理研 究表明,天麻有增强吞噬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缺氧的作用,能促进凝血物质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被及时清除。总之,天麻钩藤饮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疗效显著,长期服用和治疗偏头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