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刃针 1.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276896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刃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带刃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带刃针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带刃针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带刃针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帯刃针技术技术持有姓名:黄枢技术持有人身份(单位、职务):北京黄枢微创骨伤中医医院、北京黄枢微创骨伤中医医院院长一、帯刃针技术来源与基础概念:“黄帝针” (帯刃针)即是应用传统中医针法,融合现代解剖学、生理病理学、影像学、生物力学、智能金属材料学等 5 大学科,对患者实施创口小于 2 毫米的中医微创针法外科手术。源流:“人文初祖”黄帝为疗救民疾,遵岐伯为师,中医得以发轫,并以玄铁衍生九针,即著名的黄帝九针,后人著书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内记载: 黄帝问:“我哀怜万民生活尚难自给,还为疾病所苦。我想不采用服药物的治法,而是用微针,以通经脉,调气血,以医百疾。 ”岐伯答曰:“共可做九针,形态不一:

2、第一种鑱针,长 1.6 寸;第二种圆针,长 1.6 寸;第三种提针,长 3.5 寸;第四种锋针,长 1.6 寸;第五种铍针,长 4 寸,宽2.5 寸;第六种圆利针,长 1.6 寸;第七种毫针,长 3.6 寸;第八种长针,长 7 寸;第九种大针,长 4 寸。九针功用各不同,需根据病情不同加以选用。凡用针之前,必先诊察脉相,观脏器虚实,方可进行治疗。理论依据:1、改变压强差。通过改变压强,使椎间盘压力转向,解除对神经的直接作用力,达到解除或缓解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2、神经转位。使椎间盘和神经相对移位,解除压迫。 3、堤坝效应。黄枢研究发现,对着神经一面的椎间盘时微环境下“堤坝“工程,开刀手

3、术正是损坏了“堤坝” ,加剧了压强差,是开刀手术后复发率高的重要原因。黄帝针在不破坏椎间盘的结构和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椎间盘再利用”了堤坝,消除了复发因素。 4、适应性生长:经过西安交大研究发现,伏案人员椎间盘内的压强差会造成向椎间盘后方的作用力,可诱导细胞组织的生长方向;长期的积累下,椎间盘髓核向后缓慢移动,这种移动的力量之大,最后可以突破后方的纤维环,脱入椎管内。如果椎间盘向后突出 1cm,10 年中每天突出仅 2.73 微米,这就是力学作用下的适应性移动。(以颈腰椎为例)使用历程:1991 年初初步形成针法微型外科理论框架1993 年 9 月凹刃针注射针头“黄帝针”荣获技术型专利、科技成

4、果转让博览会金奖1995 年 7 月 29 日黄枢发明的“黄帝针”系列,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95 年 10 月 21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题利用“黄帝针”不开刀能治顽症中国首创微型外科学1998 年 6 月黄枢针法微型外科学出版1998 年 7 月 9 日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聘:“黄帝针”发明人黄枢为委员1998 年中央电视一台健康之路栏目专题报道神奇的“黄帝针”1999 年 6 月 11 日人民日报出版社海外报道走现代中医之路记中国针法微型外科专家黄枢2002 年 4 月在胡熙明老部长的关心下,中医外治分会成立,黄枢任主任委员。外治分会隶属于中华中医药学会,时国家二级学术组织。2003 年

5、 2 月在印尼泗水黄枢“黄帝针”诊所成立2004 年 3 月通过德国卫生部门技术鉴定,黄枢教授获取德国西医行医资格和工作许可证。2004 年 8 月印尼雅加达“黄帝针”仁爱针灸中心成立2010 年 5 月,医院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0 年 12 月,医院获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科研开发交流中心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11 年 12 月,医院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2012 年 4 月,医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微创类”技术协作组组长单位二、 方法组成手法:?仪器:凹刃针、推切针、平刃针、斜刃针、剑形针、侧刃针、圆头针、圆尖针、转位器等。三、 所

6、治疗的病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各种周围神经卡压征、斜颈、臀肌挛缩症、马蹄足等慢性软组织伤病,骨伤,骨病痛症,畸形等)1、项痹病(颈椎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般原则:(1) 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可确诊。(2)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正常,应除外其它疾病方可作出诊断。(3) 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典型临床症状,诊断不成立。分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眩晕,常在颈部转动时发作,可有猝倒史,且能除外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个别病人出现自主神经症状。旋颈诱发试验阳性。X 线片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增生、环椎钩环等颈椎病颈椎病为:颈

7、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 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病史采集(1)年龄: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2)病史:缓慢,症状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3)症状:头、颈、肩疼痛;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功能失常;体位性眩晕或曾有猝倒发作;眼花、耳鸣、心动过速或心前区疼痛。体格检查(1)颈、肩部压痛点;(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旋颈试验阳性;(4)四肢肌力减退,皮肤感觉障碍;(5) 神经系统病理反射阳性: 霍氏征、巴氏征;(6) 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髌阵挛或踝阵挛。辅助检查摄颈部 X 线片、CT、

8、MRI、肌电图、椎动脉 B 超等。 。(二)鉴别诊断1.耳源性眩晕即 Meniere 综合征,系内耳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本病有三大特点:发作性眩晕、耳鸣、感应性进行耳聋。而颈性眩晕症与颈部转动有关,耳鸣程度轻。2.眼源性眩晕可有明显屈光不正,闭眼后眩晕症状可缓解。3.颅内肿瘤第四脑室和颅后窝肿瘤可直接压迫前庭神经及其中枢,患者转头时也可突发眩晕。但颅内肿瘤还合并头痛、呕吐以及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征。头颅 CT 可鉴别。 4.药物中毒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的应用可对内耳前庭神经造成损害,多在用药后 2-4 周出现眩晕症。除眩晕外常伴随有耳蜗症状、平衡失调、口周及四肢麻木,后期可有耳聋。必要时作专科前庭

9、功能检查可资鉴别。5.神经官能症患者有头痛、头晕、头昏及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大脑皮质功能减退的症状,女性及学生较为多见,主诉多而客观检查体征少,且症状变化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6.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也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但其患侧上肢血压较健侧低,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侧锁骨下动脉区有血管杂音。行血管造影可发现锁骨下动脉第一部分狭窄或闭塞,血流方向异常。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一)诊断要点1.颈部症状常不明显,但动作笨拙,细小动作失灵,协调性差。胸部可有束带感。2.步态不稳,易于摔倒,不能跨越障碍物。脚底可有踩棉花感。3.肢体肌张力升高,可出现踝和髌阵挛,腱反射亢进,可出现

10、Hoffmann 征及 Babinski 征阳性。早期感觉障碍较轻,重症时可出现不规则痛觉减退。感觉丧失或减退区呈现片状或条状。4.X 线片显示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5.MRI 检查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或呈念珠状。还可显示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等,脊髓可变细或有信号改变。(二)鉴别诊断1.脊髓肿瘤可同时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病情呈现进行性加重,MRI 可资鉴别。2.肌萎缩側索硬化症以上肢为主的四肢瘫痪是其主要特征,易与脊髓型颈椎病相混淆。本病发病年龄较脊髓型颈椎病早,且很少有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症状,其发病速度快,而脊髓型颈椎病病程缓慢,且多伴随有自主神经症状。此外

11、,本病肌萎缩范围较颈椎病广泛,可发展至肩关节以上。3.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病程缓慢,早期影响上肢,呈节段性分布,其感觉障碍呈现感觉分离现象,以温、痛觉丧失为主,而触觉及深感觉则基本正常。而颈椎病无此现象。关节可因失神经保护而损伤,出现夏科关节,皮肤也因痛温觉丧失而出现增厚或溃疡。CT 或 MRI 可资鉴别。4.颈椎过伸伤是颈椎外伤中的一种,过伸伤常发生于高速行驶的车辆紧急刹车时,头颈呈挥鞭样损伤或跌倒后面额部受到撞击性损伤。导致颈髓中央管周围损伤。临床表现为最先累及上肢的神经传导束,故上肢症状明显,呈上肢重下肢轻,感觉障碍明显且表现为感觉分离现象。X 线表现受伤的椎间隙前方增宽,椎前阴影增

12、厚。而颈椎病表现为颈椎退变、骨赘增生、椎管狭窄。5.脊髓前中央动脉综合征本征又称 Beck 综合征,Davison 综合征。是因脊髓前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起病,以表现剧烈的神经根痛或弥漫性疼痛为首发症状,随后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出现肢体对称性,少数可不对称的迟缓性瘫痪,脊髓休克期过后转变为痉挛性瘫痪,病灶平面以下发生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而深感觉存在)及两便障碍。其急性起病的特点与颈椎病的缓慢病程不同可资鉴别。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一)诊断要点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颈肩部酸痛,并沿神经根分布区向肩、背、上臂、前臂及手指放射,轻者酸、胀;重者痛如刀

13、割、针刺;皮肤可过敏,抚摸如触电;麻木或感觉减退。2.脊神经根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多为阳性。3.X 线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颈椎生理前曲弧度减小、变直甚至反弓,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形或变小,有骨赘形成。伸屈动力位片显示颈椎不稳。(二)鉴别诊断1.尺神经炎尺神经由 C7、C8 和 T1 脊神经根组成。易与 C8 脊神经受累的症状相互混淆。两者均可造成小指麻木和手内在肌萎缩。但尺神经炎多有肘部神经沟的压痛,且可触及索条状变性的尺神经。而且两者感觉障碍分布区亦不尽相同。C8 神经根支配区域较大,常有前臂尺侧麻木,而尺神经炎没有前臂麻木。2.胸廓出口综合征由于臂丛、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上口或胸小

14、肌喙突止点区受压,可引起上肢麻木、疼痛、肿胀;锁骨上窝前斜角肌间隙有压痛并放射至手,Adson 试验阳性。X 线片可见颈肋或第七颈椎横突过大。3.颈肩背部肌筋膜炎可引起颈肩背痛或上肢麻木,但无放射症状及感觉障碍,也无减反射异常。如在痛点局部封闭或口服抗风湿药物可缓解,而颈椎病局部封闭则无效。4.肌萎缩性側索硬化一般首先出现两手明显肌肉萎缩,而且病程进展较快,逐渐上行发展至肘及肩部,但无感觉障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正常。5.锁骨上肿瘤肺尖部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癌,与臂丛神经粘连或挤压,可产生剧烈疼痛。X 线拍片和活检可以诊断。6.腕管综合征为正中神经通过腕管时受压所致,其特点为:1)于腕中部加压或叩

15、击,可产生 1-3 指麻木或刺痛,而颈椎病无此征。2)腕背屈试验阳性,即腕背屈持续半到 1 分钟,则出现 1-3指麻木或刺痛。3)封闭试验有效,而颈椎病则无效。7.心绞痛第七颈神经根受压可引起同侧特别是左侧胸大肌痉挛和疼痛出现假性心绞痛。检查胸大肌有压痛点,局部封闭有效。而真性心绞痛常有心电图变化,局部封闭无效,但口服冠状血管扩张药物有效。颈型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一)诊断要点1.颈、肩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常于晨起发作故易于误诊为落枕。2.颈部肌肉紧张,有压痛,头颈活动受限。3.X 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位片显示颈椎不稳。由于颈部肌肉痉挛,头偏斜,故侧位片上可出现双边双突征

16、象(椎体后缘重影及小关节重影) 。(二)鉴别诊断1颈部扭伤(落枕)系颈部肌肉扭伤所致,其发病与颈型颈椎病相似,多系睡眠体位不良造成,主要鉴别如下:压痛点不同:颈型颈椎病压痛点见于棘突部位,程度较强;落枕压痛点在损伤的肌肉,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难以忍受。落枕可摸到索条状压痛肌肉,而颈椎病仅有轻度肌肉紧张压痛。对牵拉反应:对颈部牵拉时,颈型颈椎病症状多可缓解,而落枕则症状加重。对痛点封闭的反应:颈椎病对封闭效果不佳,而落枕效果明显。2.肩周炎多见于 50 岁左右,好发年龄与颈椎病相似,且多牵涉颈部,两者易于混淆。其鉴别要点在于:肩周炎有明显的肩关节活动障碍,而颈椎病一般不影响肩关节活动。疼痛部位不

17、同,肩周炎疼痛部位在肩关节且有相对固定的几处部位,而颈椎病疼痛多以棘突为中心,肩部疼痛为放射性,范围模糊,局部压痛点不明确。X 线表现:颈椎病可见颈椎相应明显退变征象,而肩周炎为普通退变表现。肩周炎对局部封闭治疗有效,而颈椎病无效。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一)诊断要点患者主诉多而客观体征少,有相当一部分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或心动过速,诊断可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除外与交感型颈椎病有相似症状的脑、眼、耳和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如青光眼、美尼尔氏征以及神经官能症;其次,拍颈椎伸、屈侧位 X 线片,有颈椎不稳则支持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再次行高位硬膜外封闭和颈部制动,有效者也支持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其中,颈

18、椎高位硬膜外封闭是一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诊断措施。(二)鉴别诊断1 美尼尔氏病:它是发源于中耳的原因不明的耳科疾患,症状有头疼、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搏缓慢、血压偏低。其发作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波动有关,而不是因为颈部的活动而诱发。行耳科检查可鉴别。2 耳内听动脉栓塞:患者突然发生耳鸣、耳聋及眩晕,症状严重且持续不减。3 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这类患者发作时常有心前区疼,伴有胸闷气短,且只有一侧上肢或两侧上肢尺侧的反射性疼痛,而没有上肢其他节段性疼痛和知觉改变;心电图、平板运动实验等检查多有异常,服用硝酸甘油酯类药可缓解症状。4 神经官能症:患者症状多,但体检无神经根性或脊髓受

19、害体征,神经内科用药有一定疗效,减轻精神压力症状可明显缓解。5 青光眼:可有同侧偏头疼,眼眶部酸疼和恶心、呕吐,眼科检查可以发现视力减退,还可出现红视。6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与交感型颈椎病类似的症状,二者有时可同时存在。行高位硬膜外封闭无效,严重者可行椎动脉造影加以鉴别。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采集(1)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受伤史。(2)腰腿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3)每次发作的诱因、既往的治疗情况。(4)是否出现大、小便障碍、腰区感觉异常。体格检查(1)腰椎侧凸。(2)腰部活动受限。(3)压痛及低棘肌痉挛。(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

20、性。(5)仰卧挺腹试验阳性。(6)双下肢“4“字试验。(7)感觉异常:腰与神经根受累者 ,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 骶 l 神经根受累者,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8)肌力下降:腰与神经根受累者 ,跺及趾背伸力下降; 骶 1 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9)反射异常:骶 1 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辅助检查(1)摄腰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摄功能位、斜位片。(2)腰椎 CT 或 MRI诊断要点青壮年,多有腰部外伤史或久坐职业特点。腰腿疼痛,腿痛重于腰痛,腰痛伴有向下肢沿神经支配区域放射痛。腰肌紧张、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病变

21、患侧棘突间或椎旁压痛,脊柱深部叩击痛并伴有向臀部、下肢或足部放射。下肢可出现肌肉萎缩、无力、根性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异常或减退。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检查:L3/4 突出(L4 神经根受压):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膝反射减退或消失。L4-5 突出(L5 神经根受压):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拇趾背伸力减弱。L5-S1 突出(S1 神经根受压):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鉴别诊断1.腰部肌筋膜炎:中年人发病最多。多因肌肉运用过度、活动后出汗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症状主要为脊背疼痛,常见部位为骶棘肌和臀肌。由于腰骶部纤维织炎,脊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局部疼痛和向下肢放

22、射的牵涉痛。疼痛常因寒冷和较长时间不活动而加重,运动有助于减轻症状。亦可与天气变化和姿势有关。因受累的肌肉疼痛,可使脊柱活动受限。检查时因肌肉保护性痉挛而出现侧弯和运动受限。有局限性软组织压痛点存在,能扪到痛性结节或有条索感,肌肉中的痛性结节,用 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则疼痛消失。2.腰椎后关节紊乱综合征:腰椎小关节紊乱也称为小关节滑膜嵌顿。多是由于轻度的急性腰扭伤或弯腰猛然起立,或准备弯腰取物或转身取物时,突然腰部剧痛,不敢活动,多因滑膜嵌入小关节之间,造成小关节交锁或脱位。检查可见脊椎向痛侧侧弯,骶棘肌出现痛侧保护性痉挛。本病主要以腰痛为主,出现腿部放射痛较少见,腰椎病变节段棘突旁1.5cm

23、 处多有压痛点,可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但该病的放射性疼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 线腰椎摄片示腰椎侧弯,以及腰椎或椎间盘退变等,但不能发现后关节半脱位、后关节间隙增宽等征象。3.腰椎椎弓崩裂与腰椎滑脱:除先天性病例外,因外伤或退行性变所致的腰椎滑脱症,将随年龄而增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腰 45 最常见,其次为腰 5骶 1。本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臀部痛或下肢痛。有下肢坐骨神经痛者占 50%,有间歇性跛行者占20%。但在检查时,腰痛部无明显畸形,腰椎前屈运动正常、后伸受限。根据 X 线平片及M

24、RI 检查易于确诊。4.腰椎管狭窄症:本病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即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疼痛、无力,必须蹲下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再走症状又出现。腰后伸受限,但可前屈,弯腰骑单车时症状消失。患者症状重,体征轻,主客观矛盾也是重要特征之一。少数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的马尾神经症状。脊髓碘油造影或 CT、MRI 检查可助确诊。5.腰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综合征:当 L1-3 神经后外侧支自椎间孔发出后,穿过骨纤维孔、横突点、深层腰背筋膜、骶棘肌、腰背筋膜浅层、髂嵴入臀点成为臀上皮神经。在其整个行程中有 6 个固定点,在这些部位尤以其中“横突点”及“入臀点”易

25、于受到卡压而引起腰臀腿部疼痛。疼痛可向股部传导,坐、卧、行均痛,有的夜间疼痛尤重。有的还伴有腰臀腿部麻木感。但均无间歇性跛行,疼痛多不过膝,无向小腿及足部放射痛。查体:于 L3横突处及臀上皮神经部位可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6.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臀上皮神经在经过深筋膜孔处受到刺激或卡压可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扩散到大腿及胭窝,但极少涉及小腿;在髂后上棘外上方髂嵴缘下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节结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痉挛。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疼痛。7.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临床表现为:自臀部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性

26、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坐骨神经自盆腔穿出部位,即“环跳”穴有压痛点,并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达足底部。感觉障碍表现为范围较广的多根性感觉异常,并可累及足底出现麻木感等,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则以单根性感觉障碍为主。屈颈试验阴性,腰部多无阳性体征,直腿抬高 300-600 疼痛可逐渐加重,但超过600 反而减轻,下肢内旋试验阳性。8.腰椎骨关节病:又称腰椎增生性(肥大性) 脊椎炎,为慢性发展的腰痛可伴有坐骨神经痛,发病年龄较大,患者多系 55 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以中青年患者多见。腰痛特点为伴有晨僵,活动后即消失

27、或减轻,劳累后又复现,腰痛不剧烈。腰椎 X 线照片显示典型退变性改变,可见椎体广泛增生。9.腰椎结核:腰痛,常伴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神经根,造成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痛可因病灶部位及累及神经不同而不同,检查可见腰部保护性强直,所有活动受限,活动时痛重。后期,椎骨楔形压缩,进而可出现后凸畸形。髂凹部或腰三角处能扪及寒性脓肿。有区域性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改变,肌萎缩,只影响一条神经根者很少。化验检查血细胞沉降率增快 X 线照相可发现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破坏,腰大肌影增宽或边缘不清等,10.腰椎肿瘤:腰椎椎体、椎管及椎管内外各种组织均可发生肿瘤,腰椎原发肿瘤及腰椎转移瘤均可有

28、腰痛,常呈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其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常伴有全身体质消耗衰弱。 ,肿瘤组织如累及神经根可有根性刺激症状,可向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放射,并可出现神经受损的体征。 X 线片可见椎体和(或)椎弓根溶骨性破坏。转移瘤可在身体其他部位查到原发肿瘤病灶。11.马尾神经瘤:本病易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二者共同的症状特点是:多根性或马尾神经损害,双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腰部剧痛及活动障碍等。但马尾部肿瘤以下特点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腰痛呈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甚至非用强镇痛药而不能使患者入眠;而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卧休息后即腰痛缓解,且夜间多明显减轻;病程多呈进行性,虽经各种治疗仍无法

29、缓解或停止进展;脊髓造影或磁共振等检查可确诊。12.盆腔肿瘤:盆腔肿瘤及其妇女的附件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致使盆腔内压力增高,刺激或压迫盆腔内骶丛而出现坐骨神经症状。但其特点为以多干性神经受累症状为主,其中尤以坐骨神经干、股神经干及股外侧皮神经干为多见,阴部内神经及闭孔神经亦可受累及;盆腔检查行肛门指诊或妇科内诊检查常可触及盆腔内肿块及其它病变;清洁灌肠或钡剂灌肠后 X 线拍片检查,或 B 超、CT 、MRI 等检查可助诊。3、强直性脊柱炎病史采集(1)腰背部疼痛表现晨僵时间,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加重和或减轻方法。(2)外周关节症状。(3)肌腱附着点病变、肋胸连结、脊椎骨、髂嵴、大转子

30、、坐骨结节、腔骨结节和足跟等部位的疼痛表现。(4)眼炎表现。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生命体征、各系统检查。(2)专科检查:(3)腰椎前后,侧弯活动度检查(Schober 试验);(4)胸廓活动度检查;(5)枕墙距,指地距检测;(6)身高测量;(7)骶髂关节检查(定位试验、 4 字试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骨盆挤压试验) ;(8)受累器官的相应体征。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应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沉、血清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 ENA 抗体检查;必要时做 HLA-B27 检测。(2)器械检查:应做腰椎、骨盆、胸部,其它受累关节 X 线片,心电图、心脏 B

31、 超;必要时做骶髂关节等 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 S )的诊断标准1984 年,纽约:临床标准:(1)腰痛、晨僵三个月以上,活动后改善;(2)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3)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之正常人。确诊标准:具备双侧骶髂关节炎2 级或单侧骶骼关节炎 3-4 级,加上临床标准 3 条中至少 1 条。骶髂关节 X 线影像分期标准 :0 期:正常骶髂关节。期: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增宽,可疑的骨质侵犯和关节面模糊。期:微小的关节面破坏,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 ,可见囊性变。期:关节破坏与重建的表现 ,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边缘模糊,明显的囊性变,关节两侧硬化,密度增高。期

32、:以硬化为主,关节间隙消失,关节融合或强直。AS 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骨关节炎;(2)脊柱先天畸形;(3)椎间盘病变;(4)椎骨压缩性骨折;(5)椎骨结核;(6)脊柱转移瘤;(7)致密性骶髂关节炎。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多见于女性,家族史不明显,四肢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及,尤以上肢小关节最常见,病变呈多关节对称性分布。中轴关节病变主要见于颈椎,而无脊柱其它节段和骶髂关节的炎症。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为 60%-95%。与 HLA-DR4 相关,而HLA-B27 多为阴性。2.脊柱结核: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早期多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盗汗等症状,继而出现脊柱疼痛,肌肉萎缩、痉挛

33、,活动受限,部分病人后期因椎体破坏塌陷而产生脊柱后凸畸形,易与强直性脊柱炎混淆。X 线可见以椎体及椎间盘破坏为主,椎间隙变窄,椎体可发生楔形改变,常可见死骨或脓肿,但不出现广泛的韧带钙化。骶髂关节多不受累,若合并骶髂关节结核,则病变常累及单侧关节。X 线可见关节面有囊性骨质破坏,而软骨下骨硬化不明显。3. 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常在外伤后急性发病。表现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后加重。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多偏一侧,可压迫坐骨神经,出现坐骨神经痛。腰椎常发生侧弯,生理前凸减小,活动受限。患者血沉不快,C 反应蛋白正常,胸廓扩张正常,无关节外表现, HLA-B27 阴性, X 线检查骶髂关节

34、正常。4.脊柱骨髓炎:急性起病,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局部疼痛明显,椎旁肌肉痉挛,脊柱活动明显受限。身体其他部位可找到化脓病灶。早期血培养即可为阳性,致病菌多为金葡菌或链球菌。 X 线检查可见椎体或椎间盘破坏,常见死骨或脓肿,晚期骨致密明显。5.骨关节炎:常见于老年人,累及关节多为负重大和活动频繁的关节,如指间、膝、髋、颈椎、腰椎等关节。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 。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活动时加重,弯腰受到限制与强脊炎易混淆,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 线检查可见椎体边缘有唇样骨赘,椎间隙略变窄,但椎体边缘仍清晰可辨,椎旁韧带无钙化,骶髂关节不受累

35、。6.腰骶关节劳损: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 线无特殊改变。7.其它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都可发生肠病性脊柱关节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 X 线改变与 AS 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Reiter 综合征和牛皮癣关节炎两病亦可发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但脊柱炎一般发生较晚,较轻,椎旁组织钙化少,韧带骨赘以非边缘型为主,在相邻两椎体间形成部分性骨桥与强脊炎的竹节样脊柱不同;骶髂关节炎一般为单侧性或双侧非对称损害,

36、牛皮癣关节炎则有皮肤银屑病损害等可资鉴别。4、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史采集(1)是否有髋部外伤史,长期服用激素史、酗酒及减压病、血红蛋白病等;(2)有无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疼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3)关节活动受限、跛行。体格检查(1)早期髋关节活动可无明显受限,随疾病发展可有内收肌压痛,髋关节活动受隙,其中以内旋及外展活动受限最为明显,晚期可见患肢短缩、屈曲内收挛缩畸形;(2)“4“字试验阳性;(3)Thomas 征阳性;(4)足跟纵向叩击痛阳性;(5)股骨头转子叩击痛阳性;(6)大腿滚动试验阳性;(7)股骨头研磨试验阳性;(8)测量下肢长度。辅助检查摄 X 线片、CT、MRI

37、、同位素扫描等。诊断及分期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 X 线的变化 ,结合症状、体征、即可确诊;分期:第 1 期(软骨下溶解期):X 线片表现为肌骨头外形完整,关节间隙正常,但在股骨头持重区软骨下骨质中,可见 1-2mm 宽的弧形透明带,构成“ 新月征,这一征象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有重要价值。第期(股骨头修复期):股骨头外形完整,关节间隙正常,但在股骨头持重区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其周围可见点状、片状密度减低区及结节性改变:病变周围常见一密度增高的硬化带包绕着上述病变区;第期(股骨头塌陷期):股骨头持重区的软骨下骨质不同程度碎裂、扁平、塌陷、股骨头失去了光滑的外形变扁。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正常,Shenton 氏线基本上是连续的;第 IV 期(股骨头脱位期):肌骨头持重区严重塌陷,股骨头变扁平 ,而股骨头由下方骨质一般均无塌陷,股骨头外上方即未被髋臼所遮盖处,因未承受压力而成为一较高的残存突起。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Shenton 氏线不连续,关节间隙可变窄,髋臼外上缘常有骨赘形成。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其髋痛性质与股骨头坏死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髋部疼痛为隐袭性,并与其他小关节同时肿痛、晨僵、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等。X 线拍片可见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