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案首页课题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授课日期 专业班级授课类型 理论课 学时数 3教学目的:1、 掌握淤血的概念和后果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态、结局。3、掌握栓塞的概念及类型、对机体影响4、掌握梗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5、培养关心、爱护病人和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教学重点:1、 淤血的后果2、 血栓形成的条件3、 血栓的结局4、 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5、 梗死的病变特点教学难点:血栓形成的机理、过程及形态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课前提问:变性、坏疽的概念、坏疽的分类主要内容及时间:课堂引入:肺淤血病人发生梗死的病例教学内容一、 充血1、 定义: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含量增多2、 动脉性充血:
2、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输入过多致含血量增多; 原因 ;病变;后果。3、 静脉性充血 定义: 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又称淤血 原因:静脉受压、静脉管壁阻塞、心衰 病变:紫绀、温度降低、体积增大;镜下 后果:组织水肿或出血;器官实质细胞损伤、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淤血性硬化 举例:1 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病变;左心衰;长期慢性肺淤血;心衰细胞2 慢性肝淤血(槟榔肝):病变;右心衰;长期慢性肝淤血;淤血性肝硬化二、 血栓形成1、 定义: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腔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 条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液状态的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高3、 类型: 白色血栓:灰白色;血小板;头部 红色血栓:红色;红细胞;纤维素;尾部 混合血栓:红白相间;体部 透明血栓: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微静脉内;纤维素;DIC4、 结局:溶解吸收;机化与再通;钙化5、 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病;休克、出血三、 栓塞1、 定义: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2、 栓子的种类:血栓(最常见) 、脂肪、羊水、气体、寄生虫或虫卵、细菌团、肿瘤细胞3、 栓子的运行途径:随血液方向运行 来自体静脉及右心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或其分之内 来自左心及动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心、脑、肾、脾等器官小动脉内 来自门静脉系统的
4、栓子:栓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4、 栓塞举例 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下肢深不静脉(90%) ,肺出血性梗死,呼吸困难、紫绀、猝死;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左心腔的附壁血栓、心瓣膜上的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处的血栓 羊水栓塞 气体栓塞 脂肪栓塞四、 梗死1、 定义: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缺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或血流中断2、 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血管受压闭塞、动脉痉挛3、 条件:供血血管类型、血管阻塞速度、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血液的含氧量4、 类型: 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心、脾、肾) ;病变 出血性梗死:组织疏松、双重血液供应或侧支循环丰富
5、、伴严重瘀血(肺、肠) ;病变5、 后果:肾梗死-腰痛、血尿;脾梗死;心脑梗死小结:充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他们之间的关系布置作业:1、 解释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2、 长期的淤血可引起-和-3、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和-4、 血栓的结局有-、-、-5、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危害有-、-、-、-6、 栓塞可分为-、-、-、-等,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7、 梗死形成的原因有-、-、- 、 -8、 梗死形成的条件有-、- 、-、-9、 梗死可分为-、-,其中-多发生在淤血的基础上10、 淤血的病理变化有哪些11、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12、 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什么样的器官教案首页课题
6、 炎症授课日期 第四周 专业班级授课类型 理论课 学时数 3教学目的:1、 掌握炎症的概念和基本病理变化2、 掌握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结局3、 掌握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4、 掌握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及病变特点5、 了解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6、 培养关心、爱护病人和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教学重点:1、 渗出的意义及过程2、 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教学难点:1、 渗出的机制2、 炎症介质的作用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课前提问: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关系教学后记:总结本课题主要内容、及重点掌握部分主要内容及时间课堂引入:阑尾炎病例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 炎症的概念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
7、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二、 炎症的原因凡是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炎症,都是炎症的原因,称为致炎因子1、 生物性因子 细菌-毒素,引起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病毒-细胞内繁殖、细胞代谢及功能失常可通过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或通过其抗原性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2、 非生物因子:物理性因子、化学性因子3、 坏死组织4、 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1、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包括实质和间质细胞;实质细胞-水样变(肝细胞-急性肝炎) ;脂变(心肌细胞-心肌炎) ;干酪样坏死(TB) ;液化性坏死(脑脓肿) ;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间质-粘液样变性;纤维样坏死2、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
8、内血液成分(液体、蛋白质、血细胞)通过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组织间隙、体腔、体表、粘液表面)的过程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短暂收缩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血流变慢、白细胞游出血流停滞 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机制:内皮细胞间连接扩大;内皮细胞的破损或坏死;内皮细胞浆的穿胞通道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教材 渗出液:渗出液的作用利:A 渗出液可稀释和带走毒素及代谢产物,减轻对局部损伤;为局部浸润的细胞带来营养物质(葡萄糖、O2、氨基酸)B 渗出物内有抗体、补体成分,有利于消灭病原体C 渗出物中纤维蛋白(纤维素)网住细菌,组织细菌扩散,并且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使病灶局限化;炎症后期成为修复支架D 渗出物中的病原
9、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携带到局部淋巴结,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害:A 液体过多,压迫血管,影响功能。如:胸膜炎时胸腔积液呼吸功能;严重喉头水肿窒息B 纤维素渗出过多机化、粘连。如:心包炎绒毛红盔甲心防御作用:稀释毒素,带走代谢产物;含补体、抗体;形成纤维素,组织细菌扩散损害作用:过多压迫;机化时组织粘连、硬化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过程:白细胞靠边白细胞粘着白细胞游出趋化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A 识别和粘着调理素: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血清蛋白质,主要为 IgFc 段、C3bB 吞入:伪足包围 吞入吞噬体吞噬溶酶体杀伤、降酶Fc 受体附着于调理素化的颗粒可引起吞入,
10、C3 受体不能引起吞入,但当 C3 受体被 FN、LM 激活后才能引起吞入C 杀伤和降酶 炎细胞的种类:嗜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炎症介质及其作用3、 增生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数量增多但某一种炎症性疾病的局部病变,往往以其中一种病变为主。一般而言,病变早期(急性炎症)往往以变质、渗出为主,如急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后期(慢性炎症)多以增生为主,如慢性肝炎,慢性肉芽肿性炎对机体而言,变质是一种损伤过程,渗出、增生是抗损伤过程。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一、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二、全身反应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11、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变质器官的病变。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一、 急性炎症变质性炎:渗出性炎:1 浆液性炎症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症,浆液性渗出物以血浆成分为主,含蛋白质(白蛋白) ,也可混有少量的白细胞、纤维素部位:疏松结缔组织 蚊虫叮咬-炎性水肿粘膜 感冒早期- 浆液性卡他浆液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胸水)皮肤 烫伤-水泡后果:大部分病例-吸收,不留痕迹和后遗症。如蚊虫叮咬少数病例-浆膜腔大量积液,压迫器官,影响功能2 纤维素性炎症纤维素: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肽(纤维素)概念: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一般是血管壁损伤严重,通透性显著增高引起。 病因:细菌毒素(白喉、痢疾、肺炎球菌)
12、、内外毒素(尿素、贡中毒)部位:1、 粘膜:喉、气管粘膜-白喉大肠粘膜-细菌性痢疾假膜性炎症,假膜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炎症,其渗出的大量纤维素与白细胞,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这种类型的炎症称为-,这种膜状物称假膜。2、 浆膜:胸膜-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外膜-纤维素性心外膜炎绒毛心发生于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由于心脏不断搏动,致使纤维素在心外膜上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与心脏表面,称为绒毛心3、 肺:大叶性肺炎,以纤维素为主的渗出物充满了肺泡腔,肺质地变实(肝样变)后果(结局):1 溶解吸收:渗出的中性白细胞、坏死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使纤维素溶解,血管、淋巴管吸收。如大叶性肺
13、炎2 黏膜表面的假膜脱落:大肠粘膜-溃疡、出血气管白喉-阻塞支气管、窒息3 浆膜机化、粘连(纤维渗出过多,不能完全吸收):心外肌机化玻变盔甲心;临床上心包剥离术3 化脓性炎症基本概念:化脓性炎: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脓液-化脓过程中形成脓性渗出物,包括脓细胞、细胞、坏死组织碎片、浆液。浓稠或稀薄脓细胞-化脓性炎症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脓球)病因:葡萄球菌(疖、痈) ;链球菌(化脓性阑尾炎) ;脑膜炎双球菌(化脓性脑膜炎)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分类:根据病变不同分为三种1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发生于浆膜或粘膜组织的表浅的化脓性炎症。中性白细胞主要向表面
14、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如:化脓性支气管炎(咳浓痰) ;化脓性尿道炎(脓尿、脓细胞)脓性卡他积脓-表面化脓形成的脓液积累在体腔或自然管腔内。如:胆囊积脓、输卵管积脓2脓肿概念:一种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坏死溶解,形成一个充满脓液的腔强调:病灶局限性;有脓腔形成;病灶种族值坏死严重,溶解液化病原菌:金葡临床:脓液粘稠(黄色、浆糊样-有纤维素之故)小脓肿-吸收消失大深部脓肿-切开排脓引流,疤痕形成部位-皮肤:疖(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所发生的脓肿) ;痈(多个疖融合,在皮下脂肪筋膜组织形成多个互相沟通的脓肿)内脏:肝、肺、脑、肠间脓肿3蜂窝组织概念: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
15、化脓性炎症,中性白细胞弥漫浸润为特征4 出血性炎症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 RBC,称为-如: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二 慢性炎症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慢性炎症最重要的特点是: 炎症灶中渗出的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主要是炎症细胞引起的组织破坏 炎症灶有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以及上皮细胞、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形成炎性息肉(粘膜)或炎性假瘤(肺)2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在炎症局部形成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结节较小,直径一般为 0.52mm。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不同的病因可以引起形态不同的肉芽肿,因此病理学可根据典型的肉芽肿形态特点做出病因诊断。如见到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的形态结构就能诊断结核病。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1 痊愈大多数炎症病变能够痊愈1、 完全痊愈 在炎症过程中,清除病因,溶解吸收少量的坏死物和渗出物,通过周围健康细胞的再生达到修复,最后完全修复组织原来的结构和功能。2、 不完全痊愈 如炎症灶的坏死范围较广,则由肉芽组织修复,留下瘢痕,不能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