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晚清台灣(上),第五節天主教、基督教在台灣,台灣的開港通商使台灣納入世界經濟市場,各國愈加重視台灣,涉外事件增多,也促使清帝國調整為較積極的治理政策,西洋宗教隨著台灣的開放而傳播 基督長老教會成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教會,尤其長老教會重視本土化與入世神學,長期以來與本社會有較密切的互動關係。傳教與醫療相結合,將現代醫學與技術傳入台灣,日治時代許多醫生也出自教會家庭,教會設立的醫院仍在北、中、南地區為台灣民眾服務,天主教在台灣,天主教的傳入係以道明會為主1858年中英法天津約簽訂後,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各地傳教獲得保障是年,羅馬教廷乃命道明會總會派遣馬尼拉的道明會會士郭德剛神父(Fernado S
2、ainz)前來台灣傳教,郭德剛神父,郭德剛神父在台灣(一),打狗一帶的傳教1859年,郭德剛神父與洪保祿神父(Angel Bofurull)、三位中國籍傳教士、三位教友在打狗正式展開傳教工作。起初因居民的猜疑與不安,傳教工作進展極為不順同年,於打狗港附近(今高雄市前鎮區)購地建教堂,此即今之高雄玫瑰聖母堂此後傳教工作略有進展,高雄玫瑰聖母堂,文建會於2001年底舉行歷史建築百景票選活動,票選結果第一名便是高雄玫瑰聖母堂資料來源:台灣歷史建築百景,2003,行政院文建會,郭德剛神父在台灣(二),屏東一帶的傳教打狗的傳教稍為順遂後,教會再派神父來台工作。郭德剛神父便將傳教工作南向屏東原住民部落續往
3、台南展開傳教事業、並在中部羅厝(今彰化縣埔心鄉)建立台灣中部的傳教中心,郭德剛神父在台灣(三),屏東萬金天主堂1861年,郭德剛抵屏東萬巒傳教,在此設教堂。民國49年(1960)曾重修,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為三級古蹟榮獲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批示為聖母聖殿,其地位僅次於羅馬梵諦岡教廷的大教堂,昔日之屏東萬巒萬金村天主堂(今外牆已漆為白色),基督教在台灣,基督教的傳入以英國長老教會和加拿大長老教會為主英國長老教會:1865年到台灣南部加拿大長老教會:1872年到台灣北部傳教,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在南台灣,清同治4年(1865.5)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傳教士蘇格蘭人馬雅各(James Laidlaw.
4、 Maxwell,1836-1921)抵台傳教最早將近代醫學帶入台灣之傳教士。馬雅各於府城設醫館,俗稱舊樓醫院(今新樓醫院,為台灣第一間西醫院)陸續來台灣南部的長老教會宣教士為: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1841-1921)、蘇格蘭人巴克禮(Thomas Barclay ,1849-1935)等,馬雅各,甘為霖牧師在台灣,清同治10年(1871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1841-1921)牧師抵台灣府城傳教著有【台灣傳教史】、【荷蘭統治下之台灣】、【廈門音新字典】等書,甘為霖,巴克禮牧師在台灣,清光緒元年(1875)巴克禮(Rev.Thomas B
5、arclay D.,1849-1935)抵打狗,後赴府城創辦神學校(今台南神學院,1880年設立),推行以羅馬拼音書寫白話字,於1885.7.12創刊【府城教會報】(後【教會公報】前身),為台灣最早之報刊巴克禮於1895年日軍進逼府城,劉永福潛逃出境時,代表台南紳民出城迎接日軍,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在北台灣,北部基督教的傳播主要以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為核心人物而開展馬偕於1871年抵打狗,1872年來到淡水,踏查探訪半個台灣之後,決定以淡水作為傳教根據地,教區則至大甲溪與英國長老教會分界馬偕在台灣前後30年,重視宣教事業本土化,他勤學本地語言,娶五股坑人張聰明,死後亦葬在淡水,馬偕,馬偕與助手為人拔牙,馬偕像,馬偕全家著漢服合照,馬偕博士的全家福,今日矗立於淡水鎮上的馬偕塑像陳春蓮攝,2005.9.5,位淡江中學內馬偕墓,三級古蹟陳春蓮攝,2005.9.5,馬偕在北台灣的傳教,馬偕在北部傳教之初,曾遭遇多次群眾的辱罵和投石,他在各地興建教堂中,亦遇過民眾的反對與抵制他在台灣前後達三十年,重視傳教事業的本土化,積極訓練本地信徒作為助手,並勤學本地語言馬偕對原住民的傳教極為重視,曾遠赴宜蘭平原傳教,其中不少噶瑪蘭人以偕作為他們的漢姓,可見其信仰的堅定,參考、延伸閱讀資料,黃秀政等,2002.2,台灣史,台北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