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丽的诗词歌赋.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91632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丽的诗词歌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丽的诗词歌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丽的诗词歌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丽的诗词歌赋学号:3121809220 班级:地信 12-2 姓名:黄炎森内容摘要:中国拥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来。其中就有一些赞美了美丽的爱情,表达了深深的爱慕之情。唐诗中的代表作品诗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是诗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怀念之情。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

2、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 ,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 、 “巫山” ,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 、 “巫山” ,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难为水” 、 “不是云” ,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

3、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 ,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其中,唐诗中还有很多表达爱慕之意的诗句,宋词的代表作品柳永凤栖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

4、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 ,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 ,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 ,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

5、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 ,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愁” ,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 ,写他

6、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 ,他“疏狂” ,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 ,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 ,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 。故作欢乐而“无味” ,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 ,不外是“相思

7、”二字。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 ,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元曲中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品西厢记 ,它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首先, 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

8、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 ,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

9、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所以,通过学习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优秀作品。知道了古代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才华来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爱意,唐诗的豪放,宋词的婉约,元曲的凄美。来表现出各个时代的特色与风格。或期待,或追忆,或留恋的方式来表现出自己对爱情的追求,等待,坚持。表现出了爱情的凄美烂漫。坚贞不移,那种有了爱,便有了牵挂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