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作也需“捕风捉影”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些事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那也是生活,孩子们的“源泉”是丰富的,为什么“溪水”会枯竭呢?“作文、作文,听见头疼。”这是学生经常流行的一句口头禅,他们写出的作文经常出现假、大、空的现象,这与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揠苗助长、要求偏高、框架太多等原因有关。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看准“生活”这块宝地,
2、向生活进军。 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们常常易犯把习作与创作混为一谈的毛病,用成人的眼光和水平去看待学生的作品,总认为所谓作文应写点“有趣的” “有意义”的东西,所写的作文被“逼”成造假趋势。 教师指导过细,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习作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上,一上作文课就读范文,甚至告诉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又反复强调如何具体,殊不知这样指导得越细学生思维就框得越死,而且远离学生自己的生活,就像紧箍咒一样,写出的文章难免没有个性。李吉林老师有一则著名的教育格言:“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他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茁壮成长。指导作文,应该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
3、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使他们感到要写、好写、写有兴味。 ”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写“放胆文”,让孩子们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尝到作文的甜头,获得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写“放胆文”对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作文的解放,而且是思想的解放。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觉得也应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风捉影” 。 一、为需而作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写作,可是在我们生活的人群中,却有很多人对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文章不会写,有的还说没有学过,就像小学生不会写倡议书,不会写慰问信,中学生不会
4、帮人写状子,大学生不会写调查报告,职员不会写工作计划等。作为教师,尤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写作文不就是为我们的生活需要而学吗?写作与生活割裂开来,那样的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呢?这让我有了写作指导的新思路,我们应该把写作的触角伸向生活,为需而作。例一:有一次,我们班要带学生外出听课,因为所去学校要经过的十字路口较多,一个教师要带着这么多学生走街串巷,辛苦是次之,更重要的是担心学生的安全。正在我们一筹莫展时,一位公汽公司的家长主动和我们联系了车子接送我们,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我和同学们感激不尽,趁这个机会我提议同学们为表达我们对家长的这份谢意,何不来写一封感谢信呢?听我这么一讲,同学们
5、犯愁了,不会写呀,怎么办?经过我的指导,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跃然纸上。家长收到后连连称赞,还说这是他一生中接到的最美、最珍贵的礼物,后来又发了糖果给同学们。瞧瞧孩子们那得意劲,美得一个个像天仙一样。这次习作让他们既甜在嘴里,又甜在心里,更使他们有了写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例二:我们班有个调皮学生叫小尹,他在上学路上看到有一个小偷正在夹一位老奶奶口袋里的钱包,就在这个黑手即将得逞的一刹那,只见他机智地大喊一声“奶奶!”然后迅速跑过去一手携着奶奶,一手将奶奶险些被夹出的钱包放进去。那镜头,好像真是亲祖孙一样。小偷悻悻地走了,小尹说出了真相。老奶奶心里很感激小尹,回去让儿子特地来学校道谢。但他又不知
6、小尹是哪个班的,特意来办公室打听。得知这件事后,我让同学们现场采访了小尹,并建议将他的事写一封表扬信投到学校广播站,或者发到班级博文。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被采纳、被发表,别提他们心里有多幸福。小尹呢,看到这么多同学像采访明星一样来采访他,一向调皮的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般礼遇,很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甜蜜。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更乐于助人。原来作文还可以改变人的。 二、 为作而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实生活永远是学生作文素材的“富矿” 。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7、 “交给学生钥匙比带其进入房间更重要” 。作为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学会抓住生活的尾巴,捕捉生活的影子,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 ,而是缺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善于“将计就计”,把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切入作文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和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中写生活,在生活中写作文,将生活的某一部分定格、细化。如“上课时突然下雪了”,你可以停下你的课让孩子们的兴奋劲尽情地发挥,甚至可以带孩子去室外感受感受下雪带来的快乐,接着来一篇即兴作文;像上课时 “不速之客”黄蜂来扰,你可以在一旁观一场“驱峰之战”,必要时
8、可“引战”或“参战”,然后赏学生来一次作文大餐,学生写起来实在是过瘾,文章来得快,可谓是“思维和语言共舞”,那才叫痛快淋漓呢! 在作文教学中要学生注意观察生活,首先教师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有一段时间我们班学生特爱做“玩笔”的游戏,即用各种废笔捆起来作为武器,在课桌上用一指弹出,与对方的笔交锋,谁的笔先弹下课桌就算谁输。这种游戏即省事又省时,占地不大又易起易散,人数可多可少。学生玩到近乎痴迷的程度,我“顺应童心”布置了“弹笔乐” “课间十分钟”“我迷上了”等习作题目,同学们把“弹笔乐”的“乐”描绘的酣畅淋漓,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活泼清新的作文。后来,因为“弹笔游戏”的泛滥成灾,班上不得不出台新规定
9、,暂时禁止了这种游戏。由于少许同学忍不住而违纪,受到了大家的指责,于是又有学生主动自觉地写出了“弹笔岌岌可危”“弹笔被禁的烦恼” “忍无可忍” “弹笔,想说爱你不容易”以及“冲动的惩罚”等作文。这种围绕“弹笔”游戏的兴起与衰落开展的作文教学,既贴近生活,又喜闻乐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作文,真正做到了“玩写两不误” 。 三、创写结合 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正如叶老说的,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我们除了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外,还需要教师创造情境,丰富生活,让学生发现
10、生活中的新奇点,创造一种 “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情境,最终在写作中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目的。比如,我偶尔不布置作业,先不告知我的“意图”,让学生欢呼着、体验着没有作业的快乐与轻松,他们一个个像中了六合彩一样兴奋,有的甚至高呼“老师万岁” “老师英明”,看到他们的“狂欢”,我自鸣得意,心想,“鱼儿上钩”了。等到第二天我布置作业时,便在黑板上写道:“今天要写的作文是无作业的滋味”。学生一看,全哑了,老师在“忽悠”我们。在一片叫喊声中,我分明看到的是学生胸有成竹的样子,这已正合我意,稍加点拨,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文章跃然纸上。有写“没作业的感觉真爽”的,叙说自己很久没有这么痛痛快快地踢过足球了
11、,累却快乐着;有写自己又与“肯德鸡”阔别重逢了,花钱且值;有写自己可以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的,张弛有度;还有写自己终于可以将那本课外书看完了,如痴如醉等,但也有写“没作业的烦恼”的,因为平常教师或多或少地会布置些作业,偶尔不布置作业家长怎么也不相信,又是质问又是打电话,更有甚者,个别家长见学校没布置作业 ,在家自行布置的作业比平常老师布置的还要多得多,学生认为真是“得不偿失” 。 教育学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的确如此,一句句肺腑之言充盈在字里行间,真可谓是“笔随心动,情真意切”,
12、学生的感受千差万别,写出来的作文千姿百态,读起来有如师生间的倾心畅谈,情深意长。 作文课是师生心灵交融的微妙阵地。人是活的,思想是活的。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找米下锅”,还要“造米下锅”, 我有时外出时故意不调课,在班上竞选小老师上课,后来有了 “招聘大会” “当老师的尴尬”“老师面临下岗” “老同学,新老师” “同学变形计”等作文。在班上举行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像“快乐男生” “快乐女生” “挑战主持人” “班主任背后的故事” “强词夺理”辩论赛等班队活动。通过教师“搭台”,学生“演戏”,此时的写作,成了一种需要,成为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能打开思想的闸
13、门,文思如泉涌,写起来也不觉得累,更不会觉得没话可写。 四、 “小题” “大做” 生活就像一个宝葫芦,它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就看你怎么享用。有时围绕一个题材就有很多话题。在三月学雷锋活动中,我寻思着要帮助一个农村学校的班级,和他们开展“手拉手活动”,一对一结交一个朋友,长此交往,互帮互助,等到学生小学毕业了,也许会有人在同一个班学习,到那时回味起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呀!还有,我想让我们这些“小皇帝”们感受一下农村孩子读书、生活的不易,从而让他们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挖掘了新的作文源泉。为了这次资助农村班级建立图书角,我
14、们除了将自己八成新的书本捐献出来,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挣钱买书。使孩子体验父母挣钱的辛苦,从而不再乱花零花钱。让孩子走出家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交往、去打拼。通过商量,大家决定采用“街头叫卖”的方式,卖报纸、推销生活用品或文具。我让同学们拟定了一份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提到写活动方案,个个就像小大人似的,说得头头是道。由于大家群策群力,活动方案是有模有样,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负责人,还有进货渠道,实施办法等。趁此机会,我又要同学们完成了一部“宏伟计划”(即活动方案)。接着是等待义卖的日子,性急的同学们总是耐不住性子,我又顺势出了个作文题“等待的日子”,同学们可谓是有感而发,洋洋洒洒又是一
15、篇深情并茂的文章。为了见面,两个班都各自准备了节目,活动很成功,电视台还进行了专题报道。喜事连连,学生能不兴奋吗?我们班围绕这个题材写了一连串的文章,有“叫卖的滋味” “辛苦也值” “挣钱不容易” “盼望见面” “有趣的见面会” “难忘的友谊之旅” “特殊的踏青” “我结识了新朋友”等,文章精彩纷呈。见面活动结束后,按照我们的计划每个同学都认识了一位新同学,接着“书信活动”又拉开了序幕。由我们写信给对方,先进行自我介绍,再聊了各自感兴趣的内容,话题随心所欲;紧接着我们又有了“盼信的滋味” “我终于有信了”“遗憾”等作文,此时,我们真有种找到了“宝葫芦”之感,似乎有写不尽道不完的话题,真是“小题”亦可“大作”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都可以作为习作教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因此,教师要把握机会,善于改变计划,“随机”施教。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观察、感受、想象、获取生活,随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这样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责任编辑:李湘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