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现代诗歌鉴赏,(1919-1949),第一章 中国现代诗歌概述一、概况: 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二、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简述 中国现代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它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诗人们大胆张扬个性,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2、,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以白话为武器,以崭新的形式建立起新的传统;它广泛地吸取外来诗歌的影响,扬弃传统,推陈出新。,胡适是尝试用白话创作诗歌的第一人。年月,胡适在新青年上首次发表白话诗八首;年,胡适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为中国新诗的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当时用白话写诗的还有刘半农、陈独秀、鲁迅等人。早期白话诗以新的体式、新的语言表现了新的思想感情;但是,它重写实、重说理而缺少想象和感情浓度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新诗尚未成熟的表现。,五四時期的白话诗处于新诗的草创时代。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的胡适并沒有留下重要作品。尝試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只是一种尝試,意在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
3、。有些幼稚如中学生的习作,有些則是沒有什么艺术性的口号詩,如权威。胡适本人对自己缺乏艺术上的創造力有清醒的认识。当年,瑞典探险家、诺贝尔评委斯文赫定说有可能提名胡适获诺贝尔文学奖時,胡适私下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这个荣誉。 请看胡适的小詩: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 读上去像没头没脑的順口溜。新青年时期的诗人中,以沈尹默、刘半农、和周作人成就较大。,沈尹默的月夜出现在新青年第四卷第号(1918115)上,这是该刊第一次刊登白话诗。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康白情
4、认为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出现了许多以自由诗的形式写作的诗人和诗歌流派。其中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诗派成就最大,影响最大。郭沫若满怀激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以自由诗的形式创作出凤凰涅槃炉中煤等名诗,并于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女神开一代诗风,无论从内容还是到形式都具有开创性,成为现代新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30年代,“中国诗歌会”聚集了一大批中青年诗人,新诗歌也最富时代生气,对诗歌的普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艾青、臧克家、田间等青年才俊迅速成
5、长,响应时代的召唤。 卢沟桥一声炮响,各种流派的诗人汇聚到抗日救亡的大旗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唱响时代的战歌,吹起救亡的号角,向民族传统学习,向民歌学习,向优秀外国诗歌传统学习。穆旦、胡风、李季、郑敏、辛笛、袁可嘉以他们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感受,丰富了新诗的表现力。,三、中国现代诗歌流派:1、初期白话诗派 (尝试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
6、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2、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3、“为人生”诗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
7、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4、“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8、,5、新格律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其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6、象征主义诗派 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
9、”,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代表作弃妇。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7、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8、中国诗歌会诗派 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
10、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捉住现实”是其宗旨。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9、七月诗派 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10、九叶
11、诗派 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这个流派主要成员有九位(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郑敏、杭约赫),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中心形成一个以现代主义为特色的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此后,人们便称他们为“九叶诗派”。代表作布谷(辛笛)、冬日黄昏桥上(陈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梦(杭约赫)、春天(郑敏)。,11、民歌叙事体诗潮 四十年代,解放区出现了一批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和圈套、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和野女儿、田间的赶车传、李冰的赵巧儿等。这些诗篇的出现,表现了延安整风后形成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中
12、国现代诗歌阅读鉴赏一、把握中国现代诗歌的审美特征把握诗歌强烈的抒情性特点。注意诗歌语言的精美性特点。 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当代诗歌,其语言都是很精美的。艾青在诗论中说:“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诗歌是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和富有韵律美的语言来承载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只有把握好诗歌语言的精美性和韵律美,才能领略到诗歌的妙处。,探寻诗歌的意蕴美特点。 中国现当代诗人都善于借歌咏某一景、某一物,运用某一种表现方法来寄托某种意蕴。捕捉诗歌意象美和形象美的特点。 现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都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意象和形象,并刻画它们,赋予其美感。 二、懂得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过程知人论
13、世。 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的遭际;所谓论世就是要知道作者创作诗歌的写作背景,即所处的历史背景。,联想想象。 鉴赏诗歌时,只了解诗中的字句、故事、章法还不够,鉴赏者还要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审美习惯等,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发掘诗歌的意境。注意诗歌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 诗歌的抒情方法不外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要鉴赏现代诗歌,就需要懂得诗人通过写景表达情怀常用的几种方法,第二章 胡适和早期白话诗 一、胡适介绍: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
14、、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父亲是胡传,字铁花,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乙未战争离台。母亲冯顺弟。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考试,同年夏天回国。,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
15、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胡适的情感世界 在胡适的一生中,除了发妻江冬秀之外,还有好几个“绯闻女友”,但胡适最终没有和这些人的某一人走在一起,而是和江冬秀走到了最后,难怪蒋介石先生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的个人荣誉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自由主义的先驱。 二、三十六个博士头衔,墓志铭 胡适墓志铭由知名学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壮为先生书写,其内容为: “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
16、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二、胡适的诗歌: 1、胡适与“五四”新诗运动“五四”新诗运动对晚清“诗界革命有所继承,更有所突破。胡适在其纲领性的论新诗中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作诗如作文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顺着诗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也即实行语音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这事实上有“战略选择”的意义:即以散文化(或者说是“非诗、化“) 去对过分成
17、熟的传统诗歌语言形式进行有组织的反叛,在传统诗歌结构之外去另寻门路。,1917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6号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包括朋友(后改名蝴蝶)、赠朱经农、月三首、他、江上、孔丘。这八首白话诗虽然还没有摆脱旧诗体式的束缚,甚至还残留着一些旧诗的语句,但它们却是现代白话诗最早的一批婴儿,其地位不容忽视。 其中蝴蝶写于1916年8月23日,后在尝试集中,位列第一编第一首,于是有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之称:,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易竹贤胡适传 在最先“尝试”白话新诗一节记载:胡适坐在哥伦比亚大学宿舍的
18、窗口,忽见一对黄蝴蝶,不觉神与物游,写下这首白话小诗,初题朋友。认为这是胡适当年独自尝试白话诗的孤寂心境的写照。,这是胡适对自己爱情生活的一声叹息。胡适十几岁时就与江冬秀订了婚,但到美国之后,邂逅了才情超逸的韦莲司并为之倾倒,两人的半世情缘从此启幕,现在已不是秘密了。 这首诗写于1916年,正是胡适回国的前夕,这首蝴蝶其实是一曲中西合璧的现代“梁祝”。本来“双双飞上天”翩翩翻飞的两只蝴蝶,因胡适母亲催胡适回家成亲,不得不“忽飞还”一个,剩下韦莲司一个人孤苦伶仃,望穿秋水,也真“怪可怜”韦莲司一生未嫁。 表达了他当时孤寂、苦闷心情。,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
19、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他(思祖国也)你心里爱他,莫说不爱他。 要看你爱他,且等人害他。 倘有人害他,你如何对他? 倘有人爱他,要如何待他?,梦与诗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1918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的九首白话诗, 其中胡适的一念表达对于超越时空限制的“我这心头一念的肯定。 如果将这首诗同前面的朋友一诗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新诗创作在运用白话和打破旧诗体式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一 念我笑你绕太
20、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得一个回旋;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不会永远团圆;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念!我这心头一念;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河边;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初版尝试集分为两编。第一编中的诗作于1916年8月至1917年9月作者到北京以前。尝试重点是“以白话入诗”,仍然不能摆脱旧诗词语言模式与文法结构法则的支配与制约,结果就写出于半
21、文半白、半新半旧的诗。胡适真正走出“以传统反传统“的怪圈,是从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原诗题为在屋顶上以后,胡适自称是他的“新诗成立的新纪元”。可以说,胡适是在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发下,意识到了必须“充分采用白话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自然音节,做长短不一的诗,把诗的散文化与“诗的白话化“统一起来,才能跳出旧诗词的范围,实现”诗体的大解放。,关不住了 胡适译 我说“我把我的心收起, 但是五月的湿风, 像人家把门关了, 时时地从那屋顶上吹来; 叫爱情生生地饿死,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一阵阵地飞来。 一屋子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
22、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希望 1921年春,友人赠胡兰花草一盆,悉心照料,至秋而不开,于是有此诗曰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1921,“希望”是个较抽象的概念,用开花来比喻,就变成可以感触得到的具体形象了。兰花本是野生植物,从山中移入园中,当能有更好的照料,开花应是有希望的,于是殷切地期待,“一日望三回”竭力写望之殷,期之切。然而一直望到花时过,仍不见花开。人的希望要实现,原不是容易的。秋风萧瑟,花在园中恐受风霜之害,于是移供在家。这是对花的爱护,也是对
23、希望的坚持。冬天无望,于是寄希望于春风“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年年都有春天,可见希望是不会泯灭的。,评价: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
24、。给它取命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胡适提出“解放诗体”,“话怎么说,就怎么说”,如人力车夫等,打破五七言的束缚,但平直浅陋,缺少诗味。本诗则是他在经过几年探索之后比较成熟的作品。从形式说,每节二、四行押韵,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另外,更注意诗的形象和意境,诗味也较浓了。本诗虽用五言,但已和旧体诗距离颇远,而更像新诗了。,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
25、寒又饥, 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诗中描写了一个年少的人力车夫,在饥寒交迫的冬天里,立在马路旁等候顾客的情景。一位顾客看到年少的人力车夫在寒风中的样子,对他产生一种怜悯和悲伤之情,不忍坐他的车。而年少的车夫却向这位同情他的顾客诉说他已经半日没有拉到顾客了,你的心意虽然好,但是也不能填饱我饥饿的肚皮。这位好心的顾客只好无奈地上了他的车。 作品采用了通俗的白话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年少的人力车夫的艺术形象,在表现他悲惨遭遇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不幸命运的极大同情。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思想还不够深刻,没有找出车
26、夫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由于是刚刚尝试着用白话文写诗,在语言的运用上也不够精练,诗歌的韵味还不够浓厚。,评价 胡适的诗,无论从艺术质量上还是思想深度上,自然都不是很高,但他有一个可贵的品质:诚实。他不故弄玄虚,也不无病呻吟,实实在在做人,明明白白说话,让人觉得非常放心。我近两年很少读当代诗,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放心。有时读一首诗,开始读不懂,以为自己水平太低,就下功夫琢磨,琢磨了半天,懂了,却又觉得太简单,但作者为了让它像首“先锋诗”,偏要遮遮掩掩,藏头露尾。读诗也像买东西这比喻可能要招致一些人反感付出那么多却只收获一点点,未免有上当之感。胡适不是一个诗人,其成就也不在诗歌上,但他给中国新诗开的
27、这个头,我以为还是好的,就像诗经之于中国古典诗。,努力歌 这种情形是不会长久的。 这种事要有人做。 朋友,你错了。 朋友,你又错了。 除非你和我不许他长 你应该说,我不做, 他是会长久 。 等谁去做. 天下无不可为的事。 阻力吗? 知道你和我自命好人的 他是黑暗里的一个鬼; 也都说不可为, 你大胆走上前去, 那才真是不可为了。 他就没有了。 朋友们,我们唱个努力歌: 不怕阻力!不怕武力!只怕不努力! 努力! 努力! 阻力少了! 武力倒了! 中国再造了! 努力! 努力!,无题电报尾上他加了一个字,我看了百分高兴。 树枝都像在跟着我发疯。冻风吹来,我也不觉冷。风呵,你尽管吹!枯叶呵,你飞一个痛快!
28、我要细细的想想他, 因为他那个字是爱!,一笑 十几年前 那个人后来不知怎样了 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 只是他那一笑还在 我当时不懂得什么 我不但忘不了他 只觉得他笑得很好 还觉得他越久越可爱 我借他做了许多情诗 欢喜也罢,伤心也罢 我替他想出种种境地 其实只是那一笑 有的人读了伤心 我也许不会再见那笑的人 有的人读了欢喜 但我很感谢他笑的真好,差不多先生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名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人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晴,但看不清很
29、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是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是很讲究。他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是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
30、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大家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生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与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
31、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断气了。,他死后,人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人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赏析:这篇文章可说是与鲁迅的(阿Q正传)是姊妹篇。如果说鲁迅的阿Q正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心情,无情鞭挞国民的劣根性的话,那么本文则用诙谐的寓言故事向患有恶疾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在于在今天也不乏其深刻的意义。特别是一种“混世”
32、思想与“难得糊涂”之类成为厚重的文化积淀,积重难返。在今天社会生活中,不思进取,不讲效率,不顾质量,不是与此文的差不多先生如出一辙吗?,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讲,更应该把“差不多先生”当成一面镜子,好好照一照自已学习中的“差不多现象”。此文章在写法上,以设问起笔造成悬念,然后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读后掩卷深思,意义重大。,第三章 刘半农的诗歌,一、刘半农简介:刘半农先生(1891-1934),江苏江阴人,名复,原名寿彭,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
33、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年仅四十四岁。 他在语音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对汉语四声的实验。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
34、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在文字学方面,他的突出贡献,是创造了汉字中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 他是中国白话诗的带头人,1917年,他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风格,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诗歌的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的特点。 刘半农创作新诗,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他是以新的诗歌理论指导新的诗歌实践的。在理论上主张诗的精神在于求真。,二、刘半农的
35、诗歌内容上:非常具有真实性,强调以真为主。1、真实地描绘现实、人生。揭露贫富对立、赞扬劳动人民美好品质。代表作相隔一层纸(1917年10月)相隔一层纸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从内容上看,揭露了阶级悬殊,令人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屋内富人烤得要死,屋外乞丐冻得要死的鲜明对比,表露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懑和对贫苦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心。由于作者把不同阶级生活作了尖锐的对比,有力地揭露了社会黑暗,收到了较为强烈的艺术效果。他的另一首一个
36、小农家的暮曾被称为名作,并选入旧社会的语文教材。在意境上表现了农民的辛勤和生活的和睦,在节奏上以口语取胜,比相隔一层纸要自然得多。,一个小农家的暮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37、天上星多月不亮。”,一个小农家的暮写于1921年的伦敦,在西方现代化的都市里,诗人思念着祖国,回想农村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故乡、农村、农民的深情。或许这首诗也代表了诗人对故乡江阴浓郁的怀念之情吧? 这首诗以叙事的笔调朴实无华地写了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这首诗最感动人的是它的亲切、真实。每一个住过农村的孩子,心中都有这份甜美的回忆。城市里长大的人,透过诗人忠实的描写,也能想象体会出这份安详的幸福。这一首诗的调子自然、流畅。诗的描写不仅感人,而且是美丽的。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诗人以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情绪的“阳”韵,描写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
38、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描写平淡,而诗意盎然。 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祖国、思念故乡有关。距离,使诗人把记忆中的农村生活的表象修缮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让人思念。,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而富有变化。在写女主人公时运用色彩的
39、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 “衔着”烟斗从田里“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弄着”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看出了农村生活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诗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他知道农民的烟斗都是衔了多年的,锄头是放在屋角的,床是南方的稻床,狗如同自己家的亲人一样。孩子们的活动是看月、数星和“借景抒情”地唱着民谚。整首诗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写:“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格外地清新、隽永。,此外,如学徒苦,以真切的生活图景,揭露了店主翁和店主妇对稚幼的学徒的奴役和摧残。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刘半农
40、在早期诗歌中还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格,表现了对于未来的乐观信念。老牛一诗,便歌颂了劳动者的勤劳、坚韧、无私无畏的品格。长诗敲冰,尤其值得称赞。诗中写的是乘船者和撑船人,不顾懒怠者、“怯弱者“和”缓进者“的规劝和阻挠,同心协力,日以继夜,奋斗不息,终于用木锤敲开了冰封的航程,从而表现了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老牛 秧田岸上,有一只老牛戽水,一连戽了多天。酷热的太阳,直射在它背上,淋淋的汗,把它满身的毛,浸成毡似的一片。它虽然极疲乏,却还不肯休息。树荫里坐着一只小狗,很凉快,很清闲,摇着它的小耳朵,用清脆的声音向牛说:“笨牛!你天天都绕着圈子乱走,何尝向前一步?不要说你走得吃力,我也看厌了!”牛说
41、:“我管不得我自己能不能向前,也管不得你看我不看我,只要我车下的水,平稳流动,浸润着我一片可爱的秧田。”狗说:“到秧田成熟,你早就跑死了!”“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功夫想。”,2、抒发内心情感,批露内心世界。爱情诗的创造。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月光恋爱着海洋,地上吹着些微风。海洋恋爱着月光。啊!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枯树在冷风里摇,水底鱼儿慢慢游。野火在暮色中烧。啊!啊!燕子你说些话?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名开始叫做情歌,不久诗人将名字改成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人在留学欧
42、洲期间,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思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那时的诗人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在这首诗中,每一段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在意境上的营造,还是在抒情方式上的表现技巧,都是后来中国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第一节:写白天天空明净大地宽阔。云儿在天空中飘着,微风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反问加强了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 第二节:
43、写夜晚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感情呀?”教我如何不想她“?,第三节:写暮春时节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第四节:季节已是深秋,时候正是傍晚,一年将尽,一日将完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