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93076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外国新闻事业史整理一、 名词解释【每日纪闻】公元前 59 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把它张贴在公共场所(一说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灰膏的特制木板上) ,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或者“罗马公报” 。【新闻信】在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手写新闻信,它既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实体,也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的时间最久的手写新闻传递方式。【新闻书】发源于尼德兰、德国等西欧地区一种不定期的印刷品,主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通常在书店、集市或街头出售,被称为新闻书。新闻书与报刊相比:形式内容上,虽有

2、刊名,但出版日期不固定、出版间隔很长。新闻迟缓,时效性不高;受众方面,没有固定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籍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手抄小报】是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以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灾祸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新闻报纸。又称格塞塔。【知识税】1712 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报刊使用纸张税,刊登广告的广告税,三者结合称为知识税。以 1861 年纸张税的取消宣告甩掉 150 沉重的知识税包袱。【论新闻出版自由】在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约翰密尔顿与 1644 年撰写了论出版自由一书,反对当权长老派的

3、跋扈,次数最初是 1644 年,作者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片演说词,也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曾格事件】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 ,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是美国新闻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总编辑制】报业所有者主管经营,另聘专业人员担任总编辑的制度。这对贬值编务质量的提高和报业经营的扩大都有着重要意义,最先由泰晤士报提出实行,大大提高了报纸的质量,并被其他报纸效仿。【黄色新

4、闻】一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灾害、性丑闻、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了销售数目之目的的新闻报道。一战后出现其变种庸俗小报,以暴力色情文字加大幅图片为标志(手法更耸人听闻,甚于黄色新闻) ,最早的庸俗小报是帕特森上尉纽约每日新闻【量报】法国报纸的一种类型,即侧重娱乐新闻以趣味取胜,以软新闻为主, 法兰西晚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质报】重视报道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所谓严肃性新闻的报纸,以文章、资料、评论的质量赢得读者,典型代表世界报【通俗小报】明治初年出现了以适应平民大众需要为主的通俗小报,主要刊登符合平民趣味的社会新闻和娱乐材料、连载小说,文字通俗、

5、版面活泼。【宅配发行制度】日本各报拥有自己独立的发行网络,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专卖店,采用按户投递的方式,上门收订和送报。送报员每天早晚两次按时送报到户。在报社的发行末端,既有直属销售店,也有专属销售店,在一些边远地方还有多种报纸的销售店。在东方人特有的,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文化传统中,宅配发行制度对于稳定各自的读者群,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 1930 年前后最从读卖新闻开始, 朝日新闻 每日新闻效仿形成的特有的发行制度。【白虹笔祸】是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一次政府当局镇压言论事件。 (笔记本 p35)【三社四边协定】1870 年 1 月 7 日欧洲三大通讯社哈瓦斯社、路透社和沃尔夫社签订了“联环同盟”

6、协定。该协定以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参加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被称为“三社四边协定” 。一战爆发后,名存实亡,1934 年 11 月正式废除【电波三法】1950 年 4 月,日本国会根据盟军总部意见,通过了有关无限电管理的三个法案,即著名的“电波三法”电波管理委员会法、广播法、电波法。“电波三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和广播自由的原则,确立了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轨体制,从此以后日本广播电视也在新的条件下日益发展。二、简答题1、手抄小报和新闻书出现的意义(1)新闻传播的规模扩大了,从面向特定对象传播转变为面向社会广大公众传播(2)专门采集和公开发布新闻的机

7、构逐渐出现了,从事这项活动的行业队伍逐渐形成了。2、定期报刊产生的条件:政治经济的剧烈变动使社会的信息供给和需求持续增长;物质条件,主要是印刷设备的改善;关键因素在于邮政事业的发展,使每周投递一次成为可能。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也就是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产生于 17 世纪 发源地在德意志地区)早期定期报刊的特点:报刊形式不一,有书本型,有单张型;内容大致相同;新闻性的关键在于新闻的采集。217 世纪初定期报刊问世,这是近代新闻事业的初创阶段,特征如下三点:首先,报刊从一般的印刷物中分离出来,有别于书籍,形成为独立的报业;其次,报纸和期刊(杂志)也开始分流,形成报业中的两个分支;再次

8、,报纸已具备三张、两面印刷、分栏编排的形式,内容有新闻、评论、广告三个主要部分,刊期短,有日报、周报等。3、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首先,社会需要,是新闻事业诞生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过程中整个社会对新闻信息的大量需求,直接催生了近代新闻事业。这种社会需求包括以下两方面:从经济上看,从政治上看,其次,是连同社会需求增长有关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发展,这是社会可能,即有满足需要的条件,为近代新闻事业产生提供的可能性,主要有:其一,印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其二,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其三,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多。4、 资产阶级报刊的功能在经济上,为商品经济

9、的发展服务;在政治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后有利用它维护资产阶级统治。5、 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封建统治或者保守势力的压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反压制,是贯穿其间的基本矛盾。其一,封建社会后期,资产阶级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处于无权地位,各国封建统治者对报刊都有严厉的管理措施;其二,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和进行过程中资产阶级报刊广泛兴起;其三,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进入政党报刊为主阶段,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其四,工业革命后出现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的局面。6、革命前封建王朝的压制英国报业的原因以及主要限制措施(1)原因:随着宗教

10、改革的发展,印刷物中反封建、反旧教的成分日渐增多,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恐惧和不安。 (2)措施:1529 年开列禁书名单;1534 年颁令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商均须经过皇家许可,否则禁止营业;1557,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只有经过女王许可印刷商才能成为会员,才能从事出版;1570,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 ,加强封建统治,直至 1641 年废止。7、革命后报业领域压制和反压制的斗争压制:征收印花税,同时征收纸张税、广告税,为英国政府增加财源的同时限制报业,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运用法律制裁(叛逆罪、煽动罪、侵犯国会特权、总逮捕令);实行津贴收买反压制:首先体现在报道国会的问题

11、上;批评当权人物方面;最后,围绕知识税的斗争也是报界反压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853 取消广告税,1855 取消印花税,1861 取消纸张税,甩掉了 150 沉重的包袱)8、密尔顿和出版自由(1)始末:密尔顿未经出版检查官的审阅批准连续出版了几本小册子,1644 年被召到国会答复质疑,密尔顿乘机提出出版自由主张,并加以深刻论述,系统阐述了他的出版自由思想。(2)论出版自由具体而言包涵几层意思: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要相信读者有辨别、判断是非的能力;有人说坏书应该禁止,但谁来判断哪些是坏书;历史证明出版检查官水平往往低于作家水平;即使某些检察官很有水平,但他可能会被偏见或者流言所蒙蔽,这种情况下禁书就

12、很有可能是被查禁了的真理;尽管出版物能够禁止,但无法禁止其中的思想的传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真理和虚伪”交手吧,谁见过真理在放心大胆的交手中吃过败战。(3)出版自由影响、地位:出版自由思想较系统,但并未产生太大影响;18 世纪,法国革命重新出版,广为传播,影响从出版界推广到了新闻界,成为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锐利武器;后来,出版自由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同,不仅为自由主义媒介理论体系核心,更成为西方新闻理论基石。9、杰斐逊民主思想中对新闻自由的三方面贡献: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10、垄断一、近代报业

13、演进为现代报业大致历经三个阶段:第一,19 世纪末至死一次世界大战,是近代报业发展为现代报业的转变时期;第二,一战到二战,是报业垄断基本形成的时期;第三,二战以后,是报业垄断继续加深的时期。二、发达国家报业形成垄断有其必然性,原因有二:经济上,是垄断资本追逐利润的结果(可降低成本,资源共享,消除风险);政治上,是垄断资本力图控制舆论来影响政治的结果。三、关于垄断的影响(1)积极方面:组建大规模的产业集团,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可以提高政治上独立自主的能力(2)消极方面:国际传播界对媒体垄断持批评态度,典型意见是:新闻出版事业集中已被认为是对读者、新闻人员和较小3的同行业的一

14、种祸害和危险。日报数量减少,缩小了新闻出版界的观点的多样性,减少了供读者选择的机会,限制了意见范围和论证领域,助长了千篇一律并迫使人们接受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准则,从而有可能对那种民主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多元化构成严重的威胁。四、怎样评价垄断(1)评价影响:关键找准“度”。一般认为,规模适中的垄断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节约社会资源,规模较大的垄断也不一定没有好处(言论市场因编辑权、把关权问题与垄断资本有脱钩的可能),要反对的是“一城一报式”的垄断(缺乏竞争)(2)对跨国垄断:一方面他们带来先进的理念、运作方式,他们对本国新闻事业的冲击力也不一定都是灾难性的,这种垄断与“一城一报式”

15、垄断应该区别对待。11、英国大众化报刊的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185519 世纪末),成功引进了美国办报风格,代表报刊每日电讯报;(2)形成英国特色的阶段(19世界末 20 世纪初)将英国报纸的传统风格、美国大众报纸的风格与现实英国大众兴趣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批新报刊,代表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3)新型大众化报纸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内容更加煽情的大众化报纸取得了成功,代表世界新闻太阳报12、黄色新闻的特征(1)使用煽动性的大标题,红色或黑色的特大号字,充满刺激,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耸人听闻的虚假感(2)使用种种欺骗手段

16、:捏造新闻,关门造车,冒充科学,奢谈学术,或者干脆自己制造新闻事件(3)对被压迫被剥削者以及竞争中的失败者,表示“同情”,发起社会运动,声明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起(4)滥用新闻图片。为煽情的目的,不惜伪造和偷窃(5)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以及肤浅而又富于刺激性的文字。13、对黄色新闻的评价黄色新闻是一种世界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消极影响:黄的煽情主义宣传,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新闻界长期以来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性原则;黄色报纸的煽情报道,犯罪新闻和耸人听闻的宣传毒害了人民的心灵(戈德金);黄色报纸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了普通民众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力,消弱了他们

17、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意志。(2)积极影响:在报纸的大众化发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扩大了报纸的读者群,是报刊事业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大众的事业;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大量的采用图片,多行标题、肚子好、新闻写作多样性,增加新闻特写;这些做法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14、有关普利策一、普利策的世界报的业务活动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注重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二是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人情味新闻,并且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吸引读者。二、普利策办报特点归结为六项:(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服役轻松或有刺激性的新闻吸引读者(2)发

18、起社会运动,推动改革,扩大影响(3)重视社论,以支持新闻报道(4)篇幅多,报价低(5)广泛运用新闻图片(6)重视报纸发行,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三、普利策的办报策略:实用主义的做法煽情主义吸引读者,呼吁社会改革;精确、精确、再精确。四、普利策成功的原因:(1)能准确把握读者的特点,能娴熟运用新闻去迎合读者需要(2)重视报纸质量,着力经营独家新闻,要求每天都有“新”(3)增加内容,扩大篇幅(4)压低报价,扩大读者队伍,招揽广告(5)大量采用新闻图片,活跃版面(6)最重要的是发起社会运动(自由女神像募集底座,环球旅行等)15、美国报纸在采编业务上有一些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明显的特点:篇幅多,广告比

19、重大;内容向广和专两极发展;报道注重深度化,版面更趋向形象化。16、日本报纸的发行一、重视发行宣传,多种多样的自我推广形式:(1)利用发达的地铁系统,报业经营者在地铁里展示自我形象(2)利用传单做广告,是日本报纸最为受青睐的方式,广告主要投入私人信箱,达到率高,有效性强(3)报纸的推广喜欢与文化活动联姻(读卖新闻专门组建了自己的交响乐团,定期举办音乐会,演奏国内外优秀作品)二、努力吸引青少年注意:通过报业协会和相关团体统筹,大力弘扬报业文化,进行总体性自我推广,夯实报业的社会基础,培养扩大读者后备力量;三、注重媒体素养教育:在全国开展两项简称 NIE(在教育中利用报纸,促使老师看报并将报纸内容

20、渗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看报兴趣)和 README(希望大家读报,通过媒体,以各种方式告诉青年人报纸上的信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重要活动。17、读者文摘的摘选原则(1)适用性。适合一般读者的口味(2)持久的兴趣。文章的故事和情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3)建设性。内容积极向上,有助于认得身心健康,是乐观向上的。418、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它的办报宗旨在于宣传主办组织(工会或政党)的纲领,追求特定的社会目标或政治而不在于追求商业利益或经济目的。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为了维护阶级的利益,追求阶级的解放,它必定要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做斗争。它的活动具

21、有很强的群众性,它同劳动群众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为群众办报,靠群众办报,报道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刊登群众的来稿来信,争取群众的经费支持,依靠群众出版发行。在体制上,通常同主办的组织结为一体,作为主办组织的宣传机构,该组织的领导人常常就是报纸的负责任或主编。马、恩、列等革命导师在无产阶级报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三、事件、案例1、“双轨制”广播体制(1)历史背景:80 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掀起了一股私有化浪潮,一批大企业强烈要求开放电视业,公众对电视台枯燥节目日益不满(2)实行初衷:把竞争机制引入电视业,一方面希望大大丰富节目内容,满足不同层次观众需求,另一方面,对本国政治、文化以及

22、电视业本身不造成伤害,从实践看,这个目的达到了。(3)双轨制以议会政府对电视业的管制为起点,以议会立法及总统命令形式逐步实现(4)好处:政治上防止极少数人或者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有助于政治上多元化,保护民主制度;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使电视台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利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文化上旨在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5)新问题:一个是私营台的商业化操纵,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引狼入室”,让美国的电视片尤其是好莱坞的电视剧充斥着西欧国家的电视台;公营台在私营台的竞争中已处于下风,虽各国都设法扶植广告公营台,但是公营台观众的流失,收入的下降已是不争的

23、事实。2、美国的新闻自由及实质一、出版自由是现代国家的一个象征。美国新闻界认为宪法所要保障的新闻出版自由包括以下三项:(一)出版权利自由实质是资产阶级权利(1)具体表现:办报不用批准,出版内容无须事先审查;新闻工作者对消息的来源进行保密(2)美国的新闻事业大多数控制在资产阶级大财团手中,提倡新闻自由也是资产阶级大财团的观点自由,因此出版权利带有强烈的阶级性质。(二)报道权利在政府的新闻控制下生存否定新闻内容的报道权利,就否定了公民的知情权,就否定了民主制度。政府发布新闻的主要方法:(1)总统使用电视台或者电台发表全国讲话(2)总统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或者背景新闻招待会(3)白宫新闻秘书和政府部门

24、新闻官会举行的日常新闻发布会(4)高级官员有时特约“有好的”记者谈话;行使报道权利的体现:(1)政府、法院、国会都允许记者采访、报道(2)政府发布新闻的制度,官员接受采访的习惯(3)国会专门制定法案保护报道权利政府控制新闻报道的手段:(1)保密制度(2)政府出面拉拢一些著名的有影响力的媒体记者(3)设立了庞大的官方对外宣传机构,左右舆论的动向(4)公开要求媒体与政府合作(三)批评权利(1)法律确立之前的新闻批评公正评论:是“真实”即批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二是“公正”即是客观而非恶意的(2)发展历程“批评政府绝对权力原则”;保证了报纸除非煽动以暴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推翻政府,否则报纸批评的一切言论

25、都不受制裁;“实际恶意”原则;若官员要胜诉,必须举证被告的诽谤诬蔑,带有实际恶意。二、美国新闻自由实质多数情况下,是新闻媒介在赞扬政府的政策及功绩时,才会对存在的局部问题进行批评,即基调是支持、表扬、实质是小骂大帮忙。(1)常用新闻批评来为政府政策制造舆论:政策失败媒体介入批评更改政策(政府不失体面的脱身之计)(2)批评往往是人们愤怒或发泄不满的一种方式,有时也可对社会一些问题其急救作用(3)新闻批评也有积极作用: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资产阶级法制,使违法官员难逃其咎,也使官员有所顾忌,不敢公然违法,为所欲为。3、曾格事件(1)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1733 年 11 月他在当地一些反对殖民当局的

26、人士推动下,创办了纽约周报,12 月发表了5一系列批评殖民总督科斯比的文章和消息,结果被指控为“诽谤政府”。(2)1735 年 8 月 80 高龄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出庭为其辩护。陪审团接受了他的观点,不顾法官反对,裁定曽格无罪。这案件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是美国新闻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4、白虹贯日(1)日本新闻史上最大一次政府当局镇压言论事件。1914 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后又一席卷全国的“抢米风潮”,使当局胆战心惊,日本统治者因此对不利于政府的报刊予以查禁,或者世家压力使其转向在高压之下,日本报刊反对当局的言论考试销声匿迹。但是大阪朝日新闻仍主张民本主义,多次想当局对抗并在舆论其主导作用,1918 年 8 月 25 日全国 84 家报社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会议形成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下台,要求言论自由等,大阪朝日新闻把这次集会描述为“白虹贯日”,预示着政局的动荡。(2)影响:通过“白虹”事件,民治默契以来实际上行进在企业化道路上的报纸幡然醒悟其企业性,迄今关于报纸力量的幻想打破了,对政论新闻事业以及发起群众运动的最后留恋被丢弃了,从此,报社更加致力于企业发展,并进一步巩固、充实企业的思想;“白虹”的言论笔祸事件表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诞生和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觉,加强了对舆论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