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人物素材 之 范仲淹人物档案:人物(姓名/字/号/昵称)范仲淹 字希文 谥号范文正公朝代及朝代背景/ 成长环境北宋时期,北宋全盛时期,贫苦出身,科举及第标志性道具(常用道具、器具或武器等)文笔性格特征(特点、喜好)刚正不阿、博学多才、仁慈博爱、朴素名言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典故 (可根据知名度排列)断齑画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要成就 治国治军、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岳阳楼记影响力 北宋名臣、一代贤才、文学和品格都垂范后世补充(可选填) 历史画像或其他参考图知识点 (一分钟课堂)岳阳楼和岳阳楼记、中国四大名楼人物事件及素材一
2、、断齑划粥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断齑划粥”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
3、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好意难却,只好接受了。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二、早晚能见到皇帝公元 1014 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
4、今安徽省亳州市)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 ,整个城市热闹非凡,人们挤挤拥拥唯恐错过龙颜,范仲淹却不为所动,一个人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劝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 ”,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中了进士,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到宫廷朝见皇帝,并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范仲淹从政以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以施展自己“先天下之忧而
5、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后人曾用范仲淹为前贤题写的词句来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三、窖金苦读仲淹听说长白山醴泉寺有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高僧,便萌发了进山拜师求学的愿望。第二年,他拜别了继父和母亲,经人介绍,来到了长白山醴泉寺。高僧见仲淹少有志向, 贫而笃学,愉快地收留了他。在醴泉寺僧舍,仲淹昼夜刻苦攻读,疲倦了就用冷水洗洗脸,继续学习。每天僧人早起做晨课的时候,他才合衣躺下休息一会。家里日子困难,能供给他的粮食很少,他常常每天只煮一小锅米粥,等冷却凝结后划成四块,加些野菜盐末,早晚各吃两决。后来,高僧被他贫困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每顿饭送给他四个饼子。僧人给仲淹的
6、饼子,他不肯一下子吃光,把省下的饼子放在几案上留给下顿吃,但后来发现饼子总是减少,心里很奇怪。一天夜里,他正在读书,忽然听到一种“窸窸窣窣”的声音,抬头一看,见一只老鼠偷偷地衔了一角饼子而去。出于好奇,他跟随老鼠来到殿前,见那老鼠钻进荆树东边的洞穴中去。仲淹刨土探穴,发现一窖黄灿灿的金于。他不为金子所动,仍照原样埋好。几天后的一个夜里,又见一只老鼠偷了他的饼子,钻进荆树西边的洞穴里去,结果,仲淹又发现了一窖白花花的银子,他仍照原样埋好,继续刻苦攻读。直到三十多年后,他任陕西四路统帅时,一次长白山醴泉寺遭逢大火,老僧苦于重修寺院无钱,忽然想到已经成为镇守西部边关的大元帅范仲淹,少年时曾在醴泉寺求
7、学,于是前往求助。及至,仲淹对老僧热情接待,待若上宾 ,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并且尽量抽出时间与老僧交谈,一块弈棋,一起用斋饭。老僧住了些日子,见范仲淹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生活十分俭朴。老僧虽然经常与仲淹谈心,也说了寺院遭火灾等近况,但是求助的话却实在难以启口。又住了几天,老僧便提出回寺,仲淹因边事繁忙,也没有强留。临行, 仲淹取出一包茶叶相赠。老僧回到醴泉寺,看看到处是火灾后的残垣断壁,一片废墟;想想自己千里跋涉一无所获,心中不免有些酸楚。他拿起茶叶包看了又看,端详了好一阵子。想想自己又不喝茶,有什么用呢?于是顺手将茶包丢到弟子们刚修好的佛阁里。长山知县听说醴泉寺老僧晋见范公回寺,专程从
8、县城前来看望。知县到来,忙坏了老僧,可寺内一贫如洗,拿什么来招待县太爷呢? 踌躇间猛然想起了范仲淹给他的那包茶叶,于是连忙拿来泡茶。等到打开茶叶包一看,老僧呆住了,原来里面有范公的一封亲笔信,信上写道:“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庙,一半斋僧人。 ”众僧见信大喜,立即抡镐去刨,果然刨出了一窖黄金和一窖白银。他们很快修复了寺庙,余下的钱购买了 300 多亩庙田 ,僧人们自耕自足,安然修行。四、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庆历三年(1043 年)春,西夏局势缓和。范仲淹、韩奉旨回京。这时他的好友同榜进士滕宗谅(子京)仍留在边关,招讨使郑戬却向皇帝揭发,讥滕子京滥用公使钱。当时朝廷内部情况很复杂,一些争权
9、夺利的人正好借机大做文章,以便从中渔利,于是捕风捉影罗织罪状,弹劾滕子京。对此,朝廷派人多次调查,并未查出什么问题。范仲淹也几次在皇帝面前为滕子京辩解,并反复向仁宗说明道理。他说公使钱本来就是地方官据情使用的,只要不属贪污,即使有开支不当之嫌,也决不应该对此大作文章,如果对这种事一味纠缠不放,将会对边防不利,欧阳修当时知谏院,也出面为滕子京辩解。结果仁宗还是对滕于京作了处分,先贬至凤阳,又降知号州。庆历四年(1044 年)谪守巴陵(今湖南岳阳) 郡。滕于京谪守巴陵的时候,心情是很坏的,但是他并没有消沉。一次他外出巡视,看到岳阳楼年久失修,便决定重新修茸。庆历五年(1045 年)动工,翌年即竣工
10、。楼修好了,他便请好友范仲淹为岳阳楼写一篇记。庆历六年(1046 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写成了光照千古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阳楼记这篇仅仅 368 字的短文,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所传颂。文章生动地描述了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岳阳楼壮观景象。文章以景抒情,蕴含着对挚友不幸遭
12、遇的慰藉和开导。特别是作者借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和胸怀。文章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伟大抱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正是范仲淹“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得失不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品和气节的感情抒发,是他辉煌一生的真实写照。五、父子同心范仲淹一生洁身自好。治家更是十分严谨。他常对于女们说:“我与你母亲侍奉你祖母,你母亲都是亲自烧火做饭。你祖母生活俭朴,治家节俭,她从来不随便吃好东西,也不用人侍候,他老人家给我们立下了节俭的家风。 ”由于范仲淹对子女良好的教育,和以身示范的影响。因而他的家人们都具
13、备着勤俭的作风。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是个很有才华的政治家,哲宗时曾两次做宰相。他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境很好,要陪嫁罗绮帐慢。范仲淹听后很不高兴,他说:“罗绮岂是做帐慢的东西,我们家历来以节俭为家训,怎可乱了我们的家规呢?”这话传到女方,女方就没有陪嫁罗绮帐幔。范仲淹经常教育子女说:“救人危难是做人的本分。 ”一次,范仲淹叫其次子纯仁随差人用船往苏州运送 500 斛小麦,以周济族人。路经丹阳时,忽然听到附近的一只船上传来悲惨的哭声,纯仁靠船前去探问究竟,得知那船是石曼卿护送亲人灵柩回乡安葬,船至中途,钱尽粮绝。石曼卿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由于他为官清正廉洁,家道清贫。纯仁认识
14、这位石叔叔,对他十分同情。决定将 500 斛小麦送给石叔叔。石延年在感激之余, 话中透露出他家连丧三人未葬之事。纯仁竞慷慨立断。将“船”一起留下,自己徒步返京。范仲淹见儿子回来了,便问:“麦子送到了吗?”纯仁将路遇石延年三丧未葬的事告诉了父亲。范仲淹马上说:“你为什么不把五百斛麦子给他?“纯仁答道:“我正是给了他,可我看出他三丧未葬还不够。 ”范仲淹又急着说:“你为什么不把船也给他?,纯仁又答道“我正是把船也给了他, 才徒步返回的。 ”范仲淹大喜,这就对了,真不愧是我的儿子!”六、义田办学皇佑元年(1049 年),范仲淹 61 岁了,一生奔波操劳, 如今他已是白发苍苍、行动迟缓的老人了。这年正
15、月,他由邓州徒知杭州。杭州离他的祖籍苏州很近,水陆兼程也不过两天的路程。他派人请来了他同父异母的兄长仲温。仲温比他长七岁,做过黄岩知县,5 0 多岁便解职归田了。这时仲温的身体已很不好,一年后便去世了。仲淹与仲温兄弟多有来往,两人的关系很好。过去兄弟俩就曾商议过购买义田的事,这次两人见面,就把事情全部谈妥了,仲温回到苏州,很快便把义田购齐了。后来范仲淹曾专程到苏州,与中长辈们共同商议了义田的管理和支出办法,同时选出了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具体掌管这项工作。据钱公辅义田记载:“范文正公,苏人也。置负郭长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中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出纳
16、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义田管理办法的制之,范仲淹是参加过意见的,分配办法中制定了“仕而居官者罢莫给”的条文,就充分体现了他置义田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周济族众亲人和扶贫济危意向。我国历史上的“义田”之举,据说始于范仲淹。据资料和志书记载,范仲淹共置了两处义田,一处在他故乡苏州吴县,另一处在他的第二故乡淄州长山县。第一处置义田千亩,以表达对故乡吴县乡亲的一片深情;另一处置义田 4 顷 3 6 亩,则是为了报答朱氏族众的养育之恩。从他的义田之举可以看出,范仲淹不但是一位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
17、伟大政治家,而且是一个天性至孝、胸怀博爱、一生无私奉献的人。范仲淹从政 30 多年,所到之处。几乎都有他亲手创办和热心扶持的学校。早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范仲淹刚刚步入仕途,但任广德军司理参军的时候,看到广德人不重视读书,他便聘了 3 位饱学之士,在广德办起了学校,亲自动员广德的青少年入学读书。在广德大力倡导重学之风。后来,广德出了很多人才。天圣四年(1 026 年) ,范仲淹居丧南都,枢密副使晏殊也正出守南都。晏殊聘请范仲淹执教南都书院。在府学里,范仲淹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都非常严格,并且处处以身作则。他每次教学生写文章时,命题后,都是自己先写一篇,摸摸题目的难度、论说的范围,达到自
18、己心中有数,以利于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思考,因而学生进步很快。范仲淹在知饶州的时候,他亲手迁建了一处郡学,后来学生很多,学校办得也很有成绩。2 0 年后,饶州人彭汝励中了状元,他的弟弟彭汝霖也中了进士,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都范仲淹亲手创办的饶州郡学里培养出来的学生。范仲淹出征西夏时,当时边境形势十分紧张,军务繁忙,有时甚至昼夜不得安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没有忘记教育事业,他所到过的延州、耀州、庆州、邠州等地,都有他创办和扶持的学校。范仲淹 46 岁那年,由睦州徙知苏州。半生奔波,至此还没个属于自己的家。现在回到了原籍,正好安置个家了。于是他在苏州南园地方买了决地,准备建处住宅。地买好
19、了,有人说那是块风水宝地,在那里建房安家会世代出大官的。范仲淹听了后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我一家贵,倒不如建一处学校,让当地人都贵。那不是更好吗?”此后,范仲淹再没有建房安家。所以直到 64 岁去世,也没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舍。范仲淹把在苏州南园这块准备建房安家的地献出来了,并且出资建了一处学校。学校建成了,人们说屋太多,规模也太大。范仲淹很不以为然地说:“将来学生多了,也许还赚小呢!”学校开学后,范仲淹亲自聘请了当时知名学者胡瑗前来讲学,后来他还聘请了著名学者孙明复等到苏州讲学。这就是两宋闻名于世的苏州府学。范仲淹知越州的时间并不长,他同样关心着越州的教育事业。他给越州办了一处学校,并聘请
20、声望很高的学者李觏到越州去,给越州的学生们讲学。在范仲淹看来,国家之患,莫过于比人才缺乏更大的了,而培养和发现人才,就必须多办学校,学校多了,受教育的人就多,人才也就自然会多起来了。庆历四年(1044 年)春,范仲淹任参知政事。由于他三番五次地向仁宗皇帝建议创办学校。因而引起了仁宗的注意,仁宗专门组织了一次讨论。参加讨论的近臣有宋祁、欧阳修、王拱辰、张方平、范仲淹等人,他们都在会上积极发表议论,极力赞成范仲淹兴办学校的主张。讨论结束后,由宋祁执笔,代表与会人员向仁宗写了一份很有分量的报告,报告中精辟地论述了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的深远意义。这篇文章得到了仁宗的赞许。不久,朝廷采纳了范仲淹兴办学校的
21、建议,以仁宗皇帝名义颁布了州县兴学诏书。诏书一颁布,全国各地办学热潮高涨,成为庆历新政的一大政绩,开了中国教育史上州县办学的先河。典故:断齑画粥范仲淹少年时去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 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分成四块, 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下饭,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 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一天,醴泉寺里主持慧通送给范仲淹几个烧饼, 晚上他想吃时,发现少了一个。这时他听到地上有动静, 点上火把一照,见一只老鼠正叼着烧饼在逃。范仲淹很生气,急忙赶过去。老鼠见有人追,跳
22、出门外, 跑到院子里钻入地上一个窟窿里。范仲淹决心追到底,取来工具刨了下去,才挖了一尺多深,碰到一块青石板“咚咚”作响。他用力掀开石板,下有一洞, 竟藏着一些白花花的银子。他先是一惊,待冷静下来一想, 决定不将此事声张。他将土石埋好,照常吃粥度日, 勤奋读书。过了一年,附近的一个县官来寺中游玩, 听主持谈起范仲淹的事,县官很受感动。让人将范仲淹找来, 问了些学问上的事情, 范仲淹谈古论今毫不语塞。又对经史中的许多典故说得头头是道。县官十分高兴,勉励了一番。临行前, 命从人赠给范仲淹一大块熟牛肉, 范仲淹再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县官走后, 范仲淹将肉放上盐,挂在墙上晾了起来。半年过去了, 这位县
23、官又路过这里进庙歇息,走到范仲淹住的地方, 见所赠之肉挂在壁上,已经干了, 他很是奇怪 ,就问仲淹为何不吃。范仲淹答曰 :“回禀老爷,肉是很好吃,我也很愿意吃,但肉不用几次就会吃光, 我若因此老想着肉的味道, 书就读不成了。所以,我挂肉于壁, 以您为榜样。想到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希望取得功名,到时候吃肉又何足道哉!”一番话, 说得众人感叹不已。知识点:中国四大名楼(及其相关诗赋)四大名楼是一种泛称,特指山西鹳雀楼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以及四川绵阳越王楼。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
24、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北方鹳雀楼(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闻名) ,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 ,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 ,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蓬莱阁(因苏轼的海市诗及传奇神话八仙过海闻名遐迩)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汉的蛇山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 30 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
25、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后于 1984 年重建。岳阳楼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湖南岳阳,岳阳古称“巴陵” ,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26、的盛誉,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滕王阁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 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 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 28 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 14501456 年) ,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 27 米,
27、宽约 14 米。1926 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蓬莱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 6 年(公元 1061 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巅,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整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 25 平方公里。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蓬莱阁现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 ,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