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区域物流.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94496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区域物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市区域物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市区域物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市区域物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市区域物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流中心设计与管理实验设计报告武汉市 2020年物流发展规划班级:流 113姓名:沈续昌学号:119094237指导老师:伊长生1武汉市产业背景(一)武汉及城市圈是中部地区经济的核心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就全国来说,如果以成渝地区到长江三角洲为横坐标,以京津塘到珠江三角洲为纵坐标来划分,则武汉正好位于坐标原点,且更靠近飞速发展的东南沿海一带,相对于中部六省的其他省份而言,战略地位及区位优势明显。武汉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且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同步发展,综合配套能力强,工业综合实力居中国中西部大城市的首位,其中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的产业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三。以金融贸易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2、的发展势头也很活跃。及统计,武汉市经济规模占全省经济规模的比重已经达到了 30%,武汉城市圈 8 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则占全省经济规模的 67%左右,而且近年来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提高。这表明,武汉市及城市圈经济聚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中部核心经济区的功能已经初步具备。(2)武汉市对中部地区已具备了一定的辐射能力无论是从城市人口、经济规模,还是从人均 GDP 看,武汉是中部 6 省中最大的城市。武汉以其较为全面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成为中部地区辐射能力较强的城市。从吸引劳动力能力来看,武汉大约有 50 万人的外来劳动力,郑州、长沙等城市 仅为 25 万人。从出口上看,武汉居第一,大约 12 亿美

3、元,其他中部省会城市都在 6 亿美元左右。从向外技术支持和消化外部配套零部件看,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也比较发达的武汉而言,为周边地区提供了较多的技术支持,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最大的消耗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三)武汉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1)六大支柱产业现状截止今年 3 季度,六大支柱产业总共有企业 1376 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60.5%,累计实现产值 6250.80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6132.78 亿元,利润 269.22 亿元,从业人员达 51.1 万人,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74.2%、73.8%、77.7%、66.0%

4、。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产值已经过千亿元大关。从企业规模看,六大支柱产业有大型企业 59 户,占总数的 4.3%;中型企业 170 户,占总数的 12.4%;小微企业数量最多,有 1147 户,预计到今年底,六大支柱企业中百亿企业可达 11 户,十亿企业 81 户,亿元企业 533 户。从行业分布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六大千亿产业的 1376 户企业涵盖了工业 18 个行业大类 196 个小类。企业分布较多的行业分别是装备制造业595 户、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234 户、电子信息制造业 232 户,食品烟草行业 198户,钢铁和能源环保产业均不足百户。从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看

5、,内资企业有 1146 户占比最大,占 83.3%,其中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545 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50 户,占 3.6%;外商投资企业180 户,占 13.1%,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与外独资经营企业各 90 户。从产值累计增幅看,累计增幅大于 20%的有 502 户,占总企业数的 36.5%,产值实现正增长的有 955 户,占总企业数的 69.4%。(2)武汉市主要经济指标2013-2014 年 9 月武汉市各项经济指标及其变化情况如下图:2武汉市物流发展现状(一)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放缓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武汉市实体经济的影响,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社会物流总额由高速

6、增长到平缓过渡,物流市场需求实现了由萎缩到复苏的逆转。 近年来武汉市物流规模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2008 年,武汉市物流总额已站上万亿元台阶达 10023.79 亿元,比 2004 年增长 1.55 倍,2005 年-2008 年物流总额持续高速增长,增长幅度依次为 28.7%、24.8%、25.9%、26.0%;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武汉市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为 10.4%,是近年来的最低点。 2009 年,武汉市物流业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分季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仍呈直线上升轨迹,其中上半年增长 5.1%,前三季度增长 6.9%,全年增长 10.4%。反映出物流需求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企稳

7、回升步伐加快。2013 年上半年,武汉市物流业虽遇困境,但各项主要指标实现较稳增长,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充分发挥了全市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助推器”作用。1.社会物流总规模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 10538.51 亿元,同比增长 12.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1.3 个百分点。从物流业务结构看,钢铁等大宗产品物流需求低迷,快速消费品、家电等与民生相关物流业务增长加快,全市工业品物流总额和市外购进物流总额为 4688.91 亿元、5363.89 亿元,分别增长 12.8%和 1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0.2 和提高 0.6 个百分点,两者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达95.4%。进口货物

8、物流总额 281.80 亿元,下降 2.6%,降幅同比收窄 13.8 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分别增长 45.2%、10.1%和 11.0%。2.运输费用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 GDP 占比持平略降上半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 620.21 亿元,同比增长 12.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 4.1 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为 14.7%,与去年同期持平略降。其中受燃油价格上涨(公路和水运货运平均运价分别上涨约 10.2%和 5.7%)影响,运输费用 232.91 亿元,增长 21.6%。保管费用 310.95 万亿元,增长 8.5%,保管费

9、用中利息费用增长 2.1%。管理费用 76.35 亿元,增长 2.0%。3.物流业增加值增速提高经核算,上半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402.5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 0.4 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平均增速(7.4%)2.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 9.6%,与上年同期持平,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8.7%,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4.物流企业经营业绩增速放缓,但效益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市在报 108 家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5.5%,增幅同比回落 15.7 个百分点,其中 54 家即一半企业,经营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与

10、上年下滑企业面持平),26 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 24.1%,亏损面比上年同期扩大 9.5 个百分点。但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在逐步改善和增强,全市 108 家重点企业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 9.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4.4%,比上年同期提高 0.3 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控制较好仅增长 2.3%。5.物流业投资支撑力偏弱上半年,全市物流相关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08.52 亿元,同比下降 18.8%,远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3%的增幅。从行业分布情况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额 156.47 亿元,同比下降 14.3%;批零业投资额 28.96 亿元,下降 42.3%;租

11、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额 23.09 亿元,下降 3.1%。物流相关行业投资不升反降,显示支撑物流业后续发展的投入明显不足,亟需在推进物流园区谋划建设同时,加大对货物运输、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服务业等主要物流相关行业的公共基础配套建设投资力度,增强行业发展基础和后劲。6. 物流相关业务量指标增长不理想上半年,全市货物周转量 1202.09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 4.6%,其中铁路、水运、航空、公路货物周转量分别下降 3.3%、增长 11.8%、5.7%和 15.6%,除了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速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全市邮政与快递业务收入 5.72 亿元,同比增长 10.6%。上半年全市货物

12、吞吐量 3909.14 万吨,同比增长 3.9%,扭转了上年同期负增长局面。(二)货物运输量先跌后升年初由于部分工业企业生产陷于停滞,工业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受到抑制,货物运输量经历了先跌后升的逐步恢复过程,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900 亿吨公里,与上年同期比上升 8.6%。2009 年,从武汉市的四大交通运输枢纽的运行轨迹看,公路:运量增长明显,完成货运量 16679 万吨,货物周转量 282.8 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 58.6%和 257.7%。铁、水、空都实现了运输止跌回升,下降幅度逐步减缓的转变,其中水运由一季度货物周转量跌幅21.7%至 4 季度实现正增长;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码

13、头的竣工以及江海直达航线的开通,虽然港口吞吐量同比下降 3.3%,但其中集装箱吞吐量逆势上扬比上年上涨 19.5%。铁路、航空都由上半年的大幅下跌到四季度的逐渐回升,抑制了上半年的跌势。 (三)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物流业增加值小幅增长2009 年调查资料表明,全市 85 家重点物流企业共实现盈利 13.46 亿元,同比下降 13.3%;85 家企业中有 7 家亏损,比上年减亏 5 户,但有 27 家企业利润低于上年,盈利能力下降。据测算,2009 年武汉市物流业增加值为 481.52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9.1%,占武汉市 GDP 的 10.4%,比上年下降 0.8 个百分点,对武汉市 G

14、DP 的贡献也由上年的 3%降为 1%;占武汉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7%,比上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 4.交通领域投资大幅增长,物流运输立体网络不断增强。2009 年,武汉市在交通领域的投资建设力度大幅提高。共完成投资额 27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3%,其中铁路投资额 62.9 亿元;公路 71.3亿元;水路 27.8 亿元;航空 12.2 亿元;公共交通 65.2 亿元。这些投资提高了武汉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使武汉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吸引了众多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武汉市迅速成为全国物流枢纽城市之一。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

15、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进一步明确了武汉在全国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武汉市是全国 9 大物流区域、10 大物流通道中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是 21 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三武汉市物流业低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金融危机阻碍了武汉市物流业的发展,从物流运行情况看,武汉市物流业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 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产业,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统计资料表明,2009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 10.4%,增幅低于上年 14.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 8.6%,增幅低于上年 41.1个百分点,由于 94%物流总额由工业物流和市

16、外购进总额构成,因而工业销售产值和批零企业销售额增幅下降直接导致物流总额增幅下降。武汉市物流总额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企业景气调查的资料看,自 2008 年以来交通运输邮政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与工业企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景气指数的变动趋势走向一致。 2、物流成本过高,制约了物流业增加值扩张。物流成本的增加制约了其增加值的增长,物流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是受货运价格及油价成本增加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铁路货物运输价格不断上调,2006 年 4 月,国家铁路统一货物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 0.44 分,即由平均每吨公里 8.61 分提高到 9.05 分;2008年 7 月,整车货物运价每吨公里上

17、调了 3 分至 7 分,2009 年 12 月,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由 9.61 分又提高至 10.31 分。同时,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成品油价格,2008 年初汽油价格为 5980 元/吨,柴油价格为 5520 元/吨;两年来 9 次调整了成品油价格,其中有 6 次价格是调涨,至 2009 年 9 月 30 日汽油价格为 8040 元/吨,柴油价格为 7450 元/吨,分别上涨 34.4%和 35.0%;仅2009 年运输成本上升影响物流总费用上涨 3.5 个百分点;二是受国家融资政策、土地紧缩政策及银行加息翘尾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融资成本、土地成本、仓库等费用明显增加,2009

18、年各项保管费用的增加影响物流费用上涨 1.4 个百分点;三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影响。成本费用增长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盈利水平,影响了增加值的增长。 3、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武汉市物流业发展水平虽然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与兄弟城市比有较大差距,不但低于上海、深圳等城市,还低于南京、青岛。武汉市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存在“二高一低”的现状。“二高”:一是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高。2009 年武汉市为 16.5%,而发达国家一般为8%-10%,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说明武汉市物流业仍是粗放型发展,同时也说明物流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二是管理费用高。武汉市物流管理费用占 GDP 的比重,2009 年为 2.2%,而美国、日本均只有 0.4%;“一低”即物流总体水平偏低,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物流人才、物流科技、物流管理水平等。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是影响武汉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4、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物流技术水平不高。武汉物流企业总体而言,仍处于小、弱、散的局面,总体服务水平不高。截至 2009 年底,武汉市 2000 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