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唐代传奇与俗讲变文,制作:袁和平,第九章 唐代传奇及通俗文学,小说到唐代产生了新的体式,这就是唐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自有其社会、经济、历史及文学等诸方面原因。农业及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既为传奇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新的题材,也适应了文人和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遣兴娱乐的需要。佛道的盛行,民间对神异之术和因果报应之说的信仰
2、,促进了唐传奇创作的繁荣。唐代诗歌的繁荣特别是叙事诗的高度成就,在情节曲折、铺陈委婉、描写细腻等方面都给唐传奇以影响;行文自由、生动流利的古文的兴盛为传奇的叙事抒情提供了方便适宜的文体。此外,源远流长的史传文学、六朝志怪、变文和民间文学,都从不同的角度为唐传奇的滋生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一、 唐传奇的分期,唐传奇题材丰富广泛,主要有爱情、豪侠、神怪、历史四类。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初、盛唐时期,初、盛唐为魏晋小说向唐传奇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传奇很少以人世为题材,与传奇兴盛期相比,反映男女之情的内容也比较少;在艺术表现上侧重于故事情节的描述而较少人物形象的刻画。代表作张鷟游仙窟
3、以第一人称自叙途中投宿,在神仙窟与两女子宴饮戏乐之事。诗文交错,韵散相间,描写细腻,文辞华艳,又杂俚语俗谚、双关拆字等,明显受变文、辞赋影响,标志着传奇题材由志怪向表现市民生活、人情世态的变化。,(二)中唐时期,中唐是传奇的黄金时代,产生大量名家名作。这一时期作品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由重在传述奇事转向重在抒情。最大的特点则是爱情题材的勃兴,使我国小说中第一次涌现出一批以不同形式追求爱情的生动的女性形象。艺术上也更趋成熟,人物刻画情节委婉动人,题材丰富,多取自现实生活,除爱情外,还涉及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方面。如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均借梦境写人世盛衰无常,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功名利
4、禄的看法,揭露官场的勾心斗角、尔愚我诈。有很强的讽时喻世意义。,爱情传奇在中唐占有重要地位,取得很高成就。沈既济任氏传是最早的借狐仙写人、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一反以往狐妖鬼魅害人的传统观念,塑造了一个聪明美丽、坚贞多情的狐精形象,具有反封建意义。 蒋防霍小玉传描写了一个追求真挚爱情的倡门女子霍小玉被情人李益遗弃终于饮恨而亡的悲剧。 白行简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元稹莺莺传通过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多情而又矜持的女性形象。 李朝威柳毅传写落第举人柳毅为备
5、受夫婿凌辱的龙女传书洞庭湖,使龙女在叔父钱塘君的救援下重返娘家,经历一番曲折后终于与柳毅结为夫妇。作品写的是爱情故事,歌颂的却是柳毅这样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讲信义,重然诺的极有光彩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三)晚唐时期,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期。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表现为单篇作品减少,传奇集大量出现;爱情题材减少,历史和侠义题材增多。这些变化与中唐以后社会时局动荡及人们留恋盛世、企慕神仙的社会思潮有关。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豪侠义士身上。代表性的传奇集有牛僧孺的玄怪录、裴铏的传奇等。单篇作品虬髯客传写隋末李靖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
6、为其家妓红拂所倾慕,与他私奔,后得到豪侠之士虬髯客的倾力相助,辅佐李世民成就帝业。作品赞美并生动刻画了红拂美丽多情、机智豪侠、有胆有识的形象,歌颂了虬髯客慷慨豪侠的义举。,唐传奇揭露了封建婚姻的残酷,抨击了门当户对的等级观念,表现了对下层妇女悲惨遭遇的同情,赞美了她们争取爱情幸福的反抗和斗争;揭露并批判了现实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种种丑行,歌颂了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侠义行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唐传奇叙事简洁明快,情节曲折委婉,跌宕起伏。将文采斐然的书面语与生动活泼的口语结合,形成生动、流畅、凝练的风格。运用对话、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手法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性格,生动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
7、象。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二、 唐传奇的成就及影响,唐传奇开辟了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传奇的主题、题材和艺术表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爱情自由、否定荣华富贵等思想,成为后世小说、戏曲的传统主题。唐传奇中的不少故事被敷演成戏曲,如白行简李娃传被改编成多种戏曲,著名的有元代石君宝的李亚仙诗酒曲江池、明人薛近衮的绣襦记;元稹的莺莺传演为董解元、王实甫的西厢记;沈既济枕中记演为元代马致远的黄粱梦,使“黄粱梦”的故事家喻户晓。唐传奇虚构故事、叙述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的种种技巧,都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唐传奇不愧是与诗歌并称为
8、“一代之奇”的唐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三、俗讲和变文,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近五万卷遗书的发现,为研究我国中古时期特别是唐五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史地、民族、宗教、哲学、文化、艺术、语言、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由此产生了一门国际性的综合学术研究敦煌学。敦煌遗书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讲经文与变文,就是其中重要的两类作品。,(一)俗讲,佛教传入中土,僧徒为弘道扬教,除译经建寺、斋会讲经外,更利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手段,广泛布道化俗。,1、俗讲的定义,俗讲乃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俗讲与我国固有的说唱传统有关,但它更主要的来源
9、,是六朝以来佛家的一种讲道化俗手段:“转读”与“唱导”。转读,或称咏经、唱经,指讲经时抑扬其声,讽诵经文。同时,讲经中的另一种方式唱导,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唱导是宣唱法理、开导众心。转读与唱导融讲说、咏唱为一体,有说有唱,遂形成唐代的俗讲。,2、作品,唐代俗讲相当盛行。普通民众对俗讲趋之若鹜,连皇帝也曾“幸兴福寺观沙门文溆俗讲”。朝野上下,风靡一时。 俗讲的底本,就是讲经文。敦煌遗书中尚保存有十来种。最为完好者为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此外尚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双恩记等等,都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说为浅近文言或口语,唱为七言,间用三三句式六言或五言
10、。其上往往有平、断、侧、吟之类的辞语,标示声腔唱法。 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对后世的说唱文学也有一定影响。,(二)变文,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尚有“转变”,当时极为盛行,上自宫廷,下至闹市,都有演出,且出现了演出的专门场所 “变场”。,1、变文的定义,变文是以故事化的形式宣扬佛理。变文是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变由变文和变相组成,变文是指讲唱故事的底本,变相则是配合变文所展示的佛教图画,和我们今天的连环画有些类似。,变文特点是:,其一、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 其二、说白与吟唱转换时,每有习用的过阶语作提示,如“处若为陈说”,“时有何言语”之类。有人说这是演唱前指示图画的套语。 其
11、三、变文演出,一般辅以图画。这种文图相配形式,是后世小说 “全相”、“绘图”本的滥觞。,2、作品,现存敦煌变文,以题材分,大体有四类:一是宗教性变文,如八相变、降魔变文、破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等。这类变文通过佛经故事的说唱,宣传佛家的基本教义。但它们与讲经文不同。它们不直接援引经文,常选佛经故事中最人趣味的部分,铺陈敷衍,渲染发挥,较少受佛经的拘束。,二是讲史性变文,如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汉将王陵变等。它们大多以一个历史人物为主,撷取轶事趣闻,吸收民间传说,加以渲染。这类变文多表现对故国的眷恋与对乡土的思念。在晚唐五代内忧外患、河
12、西地区沦于异族统治的形势下,传唱这些故事,是寄寓着无限感慨的。,三是民间传说题材的变文,有舜子至孝变文、刘家太子变等。这类变文虽假借历史人物,而所讲故事了无历史根据。,四是取材于当地当时重大事件与人物,这就是张议潮变文与张淮深变文。虽仅两篇,且残缺过甚,但仍可看出,当时民间艺人如何通过变文说唱,热情讴歌张议潮叔侄及其率领下的归义军民艰苦卓绝,英勇奋战抵御异族侵扰、保境安民的英雄业绩。,敦煌变文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的想象,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变文作为转变的底本,本不是案头读物。它是供艺人说唱用的。根据说唱的需要,说表与唱诵结合,叙事与代言并用,融文学、音乐、表演为一体。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述故事,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变文散韵结合演唱故事的体制,在当时就影响到了唐人传奇。宋元以后,各类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若追根溯源,也都与变文有些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