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李约瑟之后: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若干编史学问题,刘 兵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1引 言,这里所要讨论的,主要一些大的趋势和重要的理论性问题,一般不纠缠于具体的细节问题,并且,以西方科学史家有限的一些理论性回顾、总结为出发点。 国外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问题对于中国的研究者也会是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这是一种编史学的(historio-graphical)讨论。,两个前提,其一,在国际科学史界,研究中国科学史研究者的共同体仍然相对弱小,中国科学史研究者的共同体在世界科学史的大共同体中,仍是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两个前提,按照席文1988年的统计,国际上研究中国科学史的
2、学者人数:,其二,是在这样一个本来就不算大的科学史家共同体中,虽然有大量的中国科学史具体研究的成果问世,但除了相对集中地讨论像“李约瑟问题”之类的文章之外,非常关心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问题并就此撰写有关编史学文章的学者数目不多。这种情形也给中国科学史的编史学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两个前提,2. 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与李约瑟,1).李约瑟之前的中国科学史:早期阶段 早期,只有少数科学史家研究中国科学史,此外,还有一些汉学家们工作,但汉学家们的的主要兴趣不在科学方面。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在西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李约瑟的出现。,2. 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与李约瑟,2)李约瑟的工作的
3、意义与影响 从20世纪50年代起,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极大地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局面。从技术性的内容来说,它一方面极为丰富地占有了东方与西方的各种参考文献,另一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出现,首次向西方的学者们展示了中国科学史的丰富内容,使中国的科学在西方受到尊重,使中国历史中科学的成就在国际历史学界得到承认,使西方人意识到中国有其自身重要的科学与技术的传统。,2. 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与李约瑟,3)李约瑟本人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动力:“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本人在后半生中,从职业科学家转向从事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当然可以从各种的背景中去研究促成其转向的动力。但
4、至少在他后来多次的表述中可以看到,提出如今经常被我们称为“李约瑟问题”,以及他穷其后半生之努力来尝试找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他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3,李约瑟的研究(SSC)中的假定(席文的总结),1), 人类是一个大家庭,科学的世界观明显地超越于所有不同的种族、肤色和宗教文化之上。2), 科学和技术是不可分离的,跨文化的综合应把这两者都包括在内。3), 只有通过关注科学之外的因素的关注(其范围包括从到经济到宗教的广泛领域),才能理解科学变革的原动力。,3,李约瑟的研究(SSC)中的假定(席文的总结),4), 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与西方相比,在应用人类关于自
5、然的知识于人类实践需求方面,要更为有效,这种优势反映在更为高度发展的科学与技术。5), 为什么尽管有这种优势,但近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而只是在欧洲发展起来,这成为一个核心的编史学问题(“科学革命问题”)。6), 虽然非世袭的儒家国家的“官僚封建主义”非常有利于在前文艺复兴水平的自然科学的成长,但它最终阻碍了向近代类型科学的转变。,3,李约瑟的研究(SSC)中的假定(席文的总结),7), 可以在早期道家著作中发现的态度,鼓励了对自然的无功利的经验观察,所以在各个历史阶段,“道家”在很大程度上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作用。这种情况延续下来,即使社会经济体制“抑制了自然科学的
6、萌芽”,把道家原始的科学实验转变为算命和乡村巫术。8), 在权衡对科学革命问题有影响的众多因素时,外部因素占更大权重,对中国与西欧之间社会和经济模式之差别的分析,将最终说明就任何可能对之带来的新见解而言中国科学在早期的突出地位,以及后来近代科学仅在欧洲的兴起。,4.李约瑟的科学概念与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合法性,李约瑟认为: 在今天至关重要的,是世界应该承认17世纪的欧洲并没有产生在本质上是欧洲的或者“近代的”科学,而是产生了普适有效的世界科学,也就是说,相对于古代和中世纪科学的“近代”科学。 关于中国的“遗产”,我们必须考虑到三种不同的价值。一种是有直接有助于对伽利略式的突破产生影响的价值,一种是
7、后来汇合到近代科学之中的价值,最后一种但绝非不重要的价值,是没有可追溯的影响,但却使得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与欧洲的科学和技术相比同样值得研究和赞美的价值。,5. 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取向:参照标准与优先权问题,“李约瑟问题”的经典表述: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面文明要有效得多? 大滴定,5. 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取向:参照标准与优先权问题,在“李约瑟问题”的第二个,或者说第二部分的表述中,首先,潜在地预设了欧洲或者说西方作为一个参照物,其次,在这种预设的参照物的对比下
8、,更加关心发现的优先权问题。 Morris F. Low:在李约瑟的方案中,地方土生土长的知识的重要性,是倾向于以其在多大程度上对现在我们所称的科学的形成有贡献来衡量的。,5. 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取向:参照标准与优先权问题,比较:韩国科学史家的反思 关于韩国科学史的较早期工作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对韩国科学成就的创造性和原创性的强调。突出了韩国科学的这些特征的论题被研究,而其它的论题则被忽略。这种强调,是对日本殖民时间的殖民主义编史学的自然反应。这种倾向在科学史中持久它过分强调技术与人造物,而不是观念与建制,因为前者倾向于表明韩国成就的创造性的独创性,以及它们比其它国家的优先和优越。 - 金永植
9、,6. 在李约瑟之后,1)各家的 反思,6. 在李约瑟之后,白馥兰在李约瑟逝世时所写的短文中所指出: 现在,李约瑟的计划处于一种悖论的境地。后现代对西方至上的元叙述的批判,从对思想的内史论研究到向社会和文化的解释的转向,以及对实践的强调,这一切,都(至少在理论上)给非西方世界在主流科学史中带来了合法的空间。然而,这种修正主义的硬币的另一面,是作为来自作为普适的知识形式的“科学”这一概念被提出异议。,6. 在李约瑟之后,Simon Shaffer在一篇面向公众讲述20世纪有多种不同说法的科学定义的文章中,曾这样介绍科学的概念: 用纲要性的术语来说,科学可以被看作统一的或形形色色的,可以被看作是在
10、人类的能力中共同具有的世俗的方面,或是罕见的、与众不同的活动,可以被看作是非个人的现代化的力量,或是人类劳动和社会群体的技能形式。在这些看法中,一种突出的看法断言说,各种科学都具有关于日常生活实践的常识。关于科学态度,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科学提出的问题,是那些向所有的人表现出来的问题。人们争辩说,在使其成功的过程中,科学家只不过是以一种与其同伴相类似的方式来观察、计算和提出理论,只不过偶尔地更加细心。,6. 在李约瑟之后,有人在论述社会建构论的科学教育观时指出: 长久以来,教育者把科学或是看作凭其自身的资格而成为的一种文化,或者是超越文化的。更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教育者都开始把科学看作是文化的
11、若干方面中的一个。在这种观点中,谈论西方科学是合适的,因为西方是近代科学的历史家园,讲近代是在一种假说-演绎的、实验的研究科学的方法的意义上。如果“科学”来指通过简单的观察来对自然的因果研究,那么,当然所有时代的所有文化都有其科学。然而,有恰当的理由将这种对科学的看法与近代科学区分开来。,6. 在李约瑟之后,白馥兰指出: 在李约瑟的计划中的目的论带来了两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接受一种知识谱系的革命模式,其各分支对应于近代科学的各学科,这可以让李约瑟辨识出近代科学与技术的中国祖先或者说先驱,但代价却是使其脱离了他们的文化和历史与境。这种对“发现”和“创新”的强调,是以一种很可能会歪曲对这个时期的技
12、能和知识的更广泛与境的理解的方式。它把注意力从其它一些现在看来似乎是没有出路的、非理性的、不那么有效的或在智力上不那么激动人心的要素中引开,而这些东西在当时却可能是更为重要、传播更广或有影响力的。,6. 在李约瑟之后,白馥兰指出: 其次,在把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作为人类进步的一种自然结果的情况下,使得我们在判断所有技能与知识的历史系统时,是使用了从这种特殊的欧洲经验中导出的判据。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科学的诞生,以及工业革命,在我们的思想中是如此紧密地缠绕在一起,我们发现很难把技术和科学分开,很难想像在工程的复杂精致、规模经济或增加产出之外强调其它判据的技术发展轨迹。于是,从这条窄路的任何偏离都必
13、须被用失败,用受制停滞的历史来解释。,6. 在李约瑟之后,埃岑加(Anat Elzinga): “李约瑟难题”以及它所依赖的进化论和剩余唯科学论的基础已是昭然若揭。,6. 在李约瑟之后,詹嘉玲: 许多研究传统中国科学的西方科学史家批评了李约瑟陈述他的核心问题的方式。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研究进路,关心对于思维模式的更深入的理解胜于关心补充中国对当今科学知识之贡献的清单的补充。在这一领域中,目前被认为是最为创新的研究,集中于关注在中国的科学传统中发现了什么,而不是缺失了什么。,6. 在李约瑟之后,白馥兰: 自相矛盾的是,科学技术史家们能够继续忽视在其它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恰恰是因为像李约瑟这样的学者们的
14、先驱性的工作,因为他们就中国,或印度,或伊斯兰而提出的那些要予以回答的问题,是用宏大叙事(master narrative)所确立的术语来框定的在技术史学科内,在欧洲与中国或其它非西方社会之间的差别,不是被当作一种恢复带有不同目标和价值的知识与力量的其它文化的挑战,而只是作为对西方才真正是能动的并因而值得研究的观点的证明。,6. 在李约瑟之后,由席文负责编辑整理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6卷“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第6分册“医学”在李约瑟去世后于2000年的出版,可以说是对于李约瑟的研究范式的超越的某种代表。 此卷的序言尤其重要。,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事件:,6. 在李约瑟之后,特殊地,针对“考证”的研究方
15、法,席文在此卷的序言中指出: 仍然还有大量类似的工作需要专家去做文本研究(考证)。问题是,对于世界其它地方(甚至非洲)的医学的研究,不再依赖于这种狭隘的方法论基础。随着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研究和其它学科采用的新的分析方法的结果,其范围在迅速地改变着。对这种更广泛的视野的无知,使东亚的历史孤立起来,并使得它对医学史的影响比它应该有的影响要小得多。,7.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与人类学,1)席文的观点“跨越边界”:科学史与科学实践的边界科学史与历史和哲学的边界科学史与社会科学,主要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边界,7.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与人类学,2)一个研究实例 白馥兰:A.对“技术”概念的分析B
16、.家居建筑:“生活的机器”(machines for living),8.理论基础:后殖民主义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作为一种带有鲜明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和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后殖民主义为中国科学史及其他非主流科学的历史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强调了多元文化中的不同类型的“科学”(地方性知识)的合法性与意义。,8.理论基础:后殖民主义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后殖民主义的研究立场在多元文化的意义上,把“科学”的概念进行泛化,将各种“地方性知识”包容进来。后者的观念对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来说,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在这种背景中,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和“李约瑟难题”这两个问题也得到
17、消解。后殖民主义所改变的,实际上是人们的科学观的问题。,9. 简要的小结,1), 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的重大贡献与意义,主要在于他通过对中国科学史多方面多学科的系统考察,最先使西方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科学史的态度,为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在科学史界奠定了基础,也为到他完成其撰写的著作时为止的相关文献做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9. 简要的小结,2),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史研究,是以解决其提出的“李约瑟问题”为主要动力与目标的。其基础性的科学概念,是一种与“西方近代科学”有别的、有机的、普适的世界性科学,他认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将汇流到这种科学之中。这种普适的科学的概念以及中国古代的成就与其之间的
18、关系,使得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得到了合法化的地位。,9. 简要的小结,3), 在李约瑟的研究中,在相当的程度上仍是以西方近代科学的成就作为潜在的参照标准,在这方面,依然有某种辉格式历史的倾向。,9. 简要的小结,4), 基于李约瑟的前提概念与假定,在其工作中,展示中国古代科学发现的优先权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与之相关,或者间接相关地,在早期其它西方学者以及更多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或更一般地讲,在许多非西方科学史的研究的早期,都有类似的对优先权之发现的极度关注,联带地,考证的方法突出地得到重视。,9. 简要的小结,5), 随着国际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以及当代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的研究的
19、发展,李约瑟的科学概念、参照标准以及对中国发现之优先权的注意和强调,已经是一些可以讨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为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带来变化。以科学的概念为例,现在持李约瑟的那种普适的科学的概念的科学史家人数很少,但在与西方近代科学相明确区分的前提下,在更关注观念、建制、文化等关联时,对非西方科学(甚至于对某些西方科学)的历史研究中,科学的概念的泛化已是一种现实,并为众多科学史家所接受.,9. 简要的小结,6,虽然“李约瑟问题”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无可否认的促进作用,带来了学术的繁荣,但基于新的对李约瑟的前提假定的看法与立场的变化,“李约瑟问题”变得不再是一部分西方研究中国科学
20、史的学者所首位关注的核心问题。,9. 简要的小结,7, 随着对中国科学编史学的研究的发展,在国际科学史学科发展的大背景和总趋势下,除了基本观念和指导思想之外,相应地在研究方法上,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中也表现出变化。在诸多的变化中,与社会建构论有某种相关的将人类学方法引入科学史,是值得注意的发展之一,与之相关的一些具体研究成果是非常有新意义和有启发性的。,9. 简要的小结,8), 中国科学史的编史学研究,对于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只是非常初步的探讨,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相关的、更加详细与系统的研究。,9. 简要的小结,9), 对于中国科学史(及其他非主流科学史的研究,后殖民主义可能是一种较为相适的理论基点。,欢迎指正,欢迎指正,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