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自 2000 年国家取消对大学生分配后,大学生就业就成为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 2002 年国家实行教育产业化、扩大招生后,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本文通过进行社会调查 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现状,并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问 题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我们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 采取哪些措施。 最后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对大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调查; 大学生就业;现状; 原因 ;措施 ;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社会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 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50
2、 份。 调查表明,大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区国外、沿海城市、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分别为 8%、 58%、 26%、8%,极少有人愿意去西部边远地区 。同时, 外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是大学毕业生最主要考虑的两种企业 ,大学生的薪酬要求大部分在 1000 元以上 。在对以后发展的态度方面, 60%的人选择就业、 16%的人选择考公务员、 24%的人选择考研究生。 二 、 当前大学生就业 情况 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 , 200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559 万,比 2007 年增加 85 万, 2009 年高校毕业生达到破纪录 的 611 万 。 2010 年经济回暖,就业形势真的到了 “ 柳暗花明又一
3、村 ” 的地步了吗 ?不是, 2010 年高校毕业生再次打破记录为 630 余万人, 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 40 万的数量递增,还有 100 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历年高校毕业生招生就业统计表 毕业时间(年份) 人数(万人) 待业人数(万人) 就业率( %) 2006 413 91 77 2007 495 145 70 2008 559 173 68 2009 611 196 68 2010 630 189 70 三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就像许多人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写
4、来写去无非就是找工作难那点事,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又不能不写,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招聘会一窝蜂,记者也往前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大学生就业难的 原因 到底在哪里 ? 1、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 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时候,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攀升,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2001 年全国毕业生人数 115 万, 2010 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 630 万,十年时间数字增加了 5 倍之多。在这期间,我国的 GDP 一直稳定在 8%的增长速度,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 2、 教育结构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 40 个大学毕业生录取一个
5、 ;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市场的需求是实用第一,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则是 “ 择高分录取 ” ,分数之外的成绩往往不被重视。这种 “ 一分遮百丑 ” 的录取办法看似精确,但对学生的评价很不全面,也不公平。大学毕业生不受市场欢迎,折射出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错位。 3、 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 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
6、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 “ 统包统分 ”, 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 “ 统包统分 ” 改变为 “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 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
7、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4、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 “ 统包统分 ” 到 “ 双向选择 ” 。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 “ 供需见面会 ” 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
8、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5、 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 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 “ 学而优则仕 ” 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6、 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
9、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 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四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而采取的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 中央 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 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
10、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
11、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 “ 产品 ” ,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 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
12、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 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
13、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
14、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 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 “ 三资 ” 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
15、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五 、 对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1、就业规划 就业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保证大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自己。可以说,对自己的发展有设计肯定胜于不设计,多设计肯定胜于少设计。建议如下: ( 1) 认清自己 。 除了平时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还可以从与各种职业相关的基本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特殊能力、性格、气质、 情绪
16、、心理素质、个人需求等方面着手,接受一些专业测试。 ( 2)了解职业 。 了解不同职业的特征及对人才的要求;根据自身特点及爱好,遵循现实性、发展性、独立性的原则选择职业;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人才供求情况。 ( 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 大学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社会需要;打破世俗偏见,多渠道就业;积极进取竞争就业,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不怕艰苦,勇于创业。 ( 4) 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 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要拟出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定时检查,还可为自己制定相应的 奖惩措施。 2、创业 大学生创业包括从事企业管理、商业规划、经
17、营活动等,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学校所学的知识、科技优势和专业特长,激发创业热情。对创业的建议如下: ( 1) 做好创业的知识准备 。 大学生应深入钻研专业知识,重视经营管理知识的积累,主动学习财务管理知识、金融知识、税收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主修理工科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工商管理、财务管理、金融、会计等作为第二专业或辅修的科目,也可以通过社会学习班来补充这些方面的知识。 ( 2) 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 。 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培养自信心,磨练坚强的意 志,调节自己的行动和精神状态,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善于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其次,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专业
18、技能、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上。第三,锻炼良好的管理才能。 ( 3) 有经验再创业 。 大学生创业前最好先在规范的公司中实习一段时间,学习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知识,熟悉业务操作程序,建立最初的客户源,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转变。同时也可通过学习实际案例,分析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3、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主动关注就业形势,通过因特网、报纸、杂志等途经积极获取相关信息,并定期加 以整理比较;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或通过建立网络论坛形式营造一种关心就业的氛围。不要一味依赖被动的信息灌输,端正就业的态度,在毕业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切忌 “ 想当然 ” 的心理。 4、职业定位 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认识不够,产生职业定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这既不利于自身的就业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人才流通。对于找准职业定位,建议如下: ( 1) 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避免自卑和自负心理。 (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 “ 先就业再择业 ” 的原则。 ( 3) 不怕吃苦,不断学习。 ( 4) 积极参与竞争,挖掘自身潜能 。